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中國大學名,校址在貴州省平越縣(今福泉)。1942 年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改稱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轄唐山工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 知名校友:姚桐斌
  • 所屬地區:貴州省平越縣
  • 首任校長:胡博淵
唐山工學院遷校情況,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遷校情況,遷址貴州,更名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嚴謹學風,勝利復員,歷任校長,知名校友,地圖信息,

唐山工學院遷校情況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正值暑假,學生大多回家探親,惟1938屆學生正由伍鏡湖教授帶領,在北京西山進行鐵路測量實習。事變驟起,情勢緊急,不過10日,唐山交大校園即落入日寇魔掌。院長孫鴻哲病憤交加,於當年十一月病逝於北平協和醫學院。
11月中旬,得悉院長孫鴻哲病逝的訊息,黃壽恆許元啟等教授與李中襄侯家源等校友會商,推舉剛剛完成錢塘江大橋建設的1916屆校友茅以升為“民選院長”。在尚未獲得教育部批准的情況下,為不使招生工作延誤,遂以民選院長茅以升名義,在報紙上刊登“茅以升博士招生啟事”,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少有的個人招生啟事。經許元啟教授聯繫,在湘黔鐵路局局長侯家源、副局長裴益祥、總工程師慶承道(均為唐院校友)大力支持下,唐院在湖南湘潭(湘黔鐵路局駐地)復校。12月15日,唐山工學院在戰火紛飛的條件下,經歷了五個多月的逃難流浪奔波,自力更生,排除萬難,在湖南湘潭臨時校址舉行開學典禮,復校上課,弦歌再續。
由於茅以升院長尚未到校,故由湘黔鐵路局副局長裴益祥校友自任臨時院長,主持了開學典禮。師生們激動萬分,“唐院精神萬歲”的口號聲傳遍了湘潭的校舍。學生們打出大幅標語:“前輩之愛校如此,學校之不亡有因。”
1938年2月,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來電,聘請羅忠忱教授為唐院院長,並在羅教授暫時未到的情況下,敦請茅以升校友代理院長。 茅以升於2月11日到湘潭就職,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他們貼出了“歡迎茅博士來復興交大”的大幅標語。大家對學校前途愈增信心。茅以升在晚年回顧他的一生時,曾提過三件事情:他滿意學生喜歡聽他的課;他欣賞建錢塘江橋時所首創的“上下並進,一氣呵成” 的快捷施工法;他難忘抗戰中恢復唐院的艱辛。其中第三件就是指在湘潭恢復唐山工學院,並搬遷至平越一事。
複課之初,因很多教師尚滯留唐山、上海等地,教師一時難以到齊,師資不足又成為難題。校友們挺身而出,王君禮、汪菊潛李溫平、王世禎、薛兆樞、黃壽益等校友及李鐘美吳汝康余育德、唐民、徐功懋等雖非校友但關心唐院的熱心人士均到校任教。 此間,茅以升院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迅速處理了聘請教師等問題。在自身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唐院又依交大平院之請,接納其複課,並按教育部令,在唐院下設定鐵道管理系。由於鐵道管理系遷至錢家巷後,學生人數增多,茅以升又忙碌奔波將學校遷往距錢家巷數十公里外的湘鄉楊家灘。商借湖南大學校舍供礦冶系高年級學生學習使用,並屢赴漢口辦理經費等問題。
5月末,羅忠忱伍鏡湖、貝馥如等滯留唐山的教授悉數到達湘潭,因羅教授堅辭不就,教育部改聘茅以升為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

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遷校情況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京淪陷,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校園落入日寇之手。時任院長自行脫離學校南下,院務實質中斷。教師亦星散,唯英文教師王芳荃堅持復校不懈,終取得南遷成功。抗戰八年,四次遷移,歷盡千辛萬苦,仍然堅持辦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先後淪陷後,由於時局緊張,很多國立大學在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的組織下,紛紛向西北、西南大後方遷移。向以培養工業、交通運輸高級技術、管理人才而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的一部分學生在專任教師王芳荃帶領下搭乘海輪南下到上海,找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該校校舍復校。未幾,上海抗戰全面爆發,國民政府西遷武漢,此時又有一部分學生沿京廣鐵路南下,齊聚漢口,組成校友會致電上海,敦請王芳荃前往主持復院開課事宜。國難當頭,面對莘莘學子的殷切呼喚,王芳荃沒有過多思索,橫下一條心痛別妻兒,將家眷留在上海,繼續帶著抵滬學生輾轉奔波,避開戰場,繞道江北天生港迂迴龍窩口,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輪,溯江西上抵達漢口。
當王芳荃得知他在清華執教時的學生顧毓琇隨同陳立夫任職教育部次長時,便親自去找顧商議復校開學之事。師生見面,顧毓琇深為王芳荃堅守教職、共赴國難的精神所打動。但因在漢人數過少及該校專業與其他學校雷同太多,王芳荃五次上書均未獲批准。此時,同為交通大學系統的唐山工學院已在湖南複課。故留漢同學前往唐院請求合併上課,獲唐院準許後,再次上書教育部,教育部終於批准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併入唐山工學院,為鐵道管理系。至此,復校得以成功。復校訊息通過登報傳出,原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同學紛紛到湘潭錢家巷報到。
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二戰後期,美國對日宣戰,大批美軍來華作戰急需大量英語翻譯。教育部通令1944屆應屆大學畢業生應徵。1943年,外事局昆明議員訓練班來交大平院徵調當時中印緬戰區美軍譯員。學生們在彷徨中感到國難深重,赤子報國之心油然而生。我校有六七十人應徵。經考核,有40多名交大學子投筆從戎,共赴國難,投身抗日洪流。他們在昆明培訓結業後,由外事局分派到空軍、炮兵訓練中心,印緬遠征軍及後勤部隊工作。
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遷只至錢家巷之後,因錢家巷校址太小,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學生,決定於5月23日遷往距錢家巷數十公里外的湘鄉楊家灘。楊家灘位於湘中,是一個環境幽靜的小鎮。當地居民僅100餘戶。學校租用一劉姓的祠堂連同其家宅,共有四幢大院為校舍。學校將兩幢大院作為學生宿舍,一幢作為教室,其餘一幢作為學校辦公及教職工宿舍之用。在楊家灘安頓下來之後,原校的前任負責人胡立猷教授來湘組織工作。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身處戰爭年代的學子,更知學習來之不易,更覺那一張書桌是如此可貴。山城的燈火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自強不息。

遷址貴州

1938年10月,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遷至楊家灘後,武漢陷落,11月初日寇進攻湘北,11月12日國民黨軍隊棄城逃跑之前,縱火焚燒了長沙城。楊家灘距離長沙100多公里,人心浮動,以為日寇朝夕可至,學校被迫遷移。11月15日,首批師生徒步從楊家灘出發,歷時三天到達湘桂鐵路洪橋車站(今祁東車站),師生搭乘火車於11月27日到達廣西桂林。12月2日,日寇飛機轟炸桂林,師生住處被炸起火,損失慘重。12月7日,茅以升院長召集大家講話。他鼓勵大家說:“唐院歷史悠久,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有強大的凝聚力,有百折不撓的生命力,只要大家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奮勇向前。抗戰必勝,日寇必敗,國家前途是光明的。” 他振臂高呼:“中國不會亡!唐院不會忘!我們一定會找到我們讀書的地方。”他的講話大義凜然,感人肺腑,堅定了大家前進的信心。12月9日,師生分批從兩江鎮出發,徒步繼續西行,曉行夜宿,向柳州前進。白天穿行崎嶇難行、雜草叢生的山間小路,晚上在草棚或客店過夜,其困苦難以言表。
經過一周的長途跋涉,師生們於12月15日到達柳州,住進了一所中學。期間,學校了解到貴州平越有孔廟,地方比較寬敞,可以用作校舍。平越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的一座小山城,位於貴州省中部,距離貴陽市東面不遠的群山包圍之中。那裡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繫甚少,經濟條件甚是艱難。但學校考慮,貴州當時還沒有大學,學校遷黔對開展貴州抗日救亡運動和提高當地的教育文化水平,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學校中共黨組織通過“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在同學中進行工作,學生會通過表決,多數贊成遷黔。
1939年1月3日,茅院長經與貴州省商議後回到柳州,向大家宣布新校址選定在貴州省平越縣。這樣內遷地址終於塵埃落定。這是茅院長對學校的又一重大貢獻。1939年1月13日,我校師生離開柳州,經三都、大塘、歐峒到達宜山。這時,浙江大學已遷到宜山,在校長竺可楨(唐院校友)幫助下,1月18日派汽車送我校師生到河池。 從河池步行經八步、南丹抵黔桂邊境的六寨。在寒氣襲人的冬雨中,師生們就地休息數日,27日,繼續租乘貴州省公路局汽車,於28日到達平越附近的汽車站馬場坪,再步行18里,終於到達平越(今福泉縣)。平越縣城沿街張貼歡迎交大師生的標語,滿街站滿了歡迎的人群,場面甚為熱烈感人。遷移路上得到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接濟和資助。歷時七十多天,行程兩千餘里,終於抵達秀麗的藜峨山下,清澈的犀牛灘畔,在貴州平越(今福泉)繼續辦學。
交大到了平越,對平越地方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大有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的變化最為突出。平越地處偏僻的山區,沒有高中,連國中、國小讀書的孩子也不多,文化水平很低。交大遷入後,學校特地選派優秀學生去當地國中充實師資隊伍,創辦“唐山工學院兼辦平越中山高中”,由李斐英教授任主任,中學教育水平因此得以提高。在平越讀書的學生生活是很清苦的,尤其是從淪陷區來的同學,斷絕了經濟來源,靠每人每月6元的貸金維持。腳穿草鞋,衣服上補丁加補丁。一伙食頭一年少肉多菜,到後來油水都很難見到。學生畢業留影時,公議要一律穿藍大褂。但就是這件藍大褂的學士土禮服當時也不易找到,好容易東湊西借來了也是顏色深淺不一。

更名交通大學貴州分校

1941 年 12 月,教育部令學校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改稱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管理聯合學院。訊息傳來,唐院學生群情大嘩,茅以升院長亦提出辭呈。此校名遭抵制後,教育部採取折中方案,於 1942 年1月17日 令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更名為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派胡博淵校友任校長,此後羅忠忱顧宜孫教授先後出任校長。1944年11月初,日寇向桂北發動進攻。日寇在占領桂林柳州之後,又攻占黔南獨山。平越離獨山僅百餘公里,國民黨憲兵隊宣稱:平越已經劃為前線,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即將進駐督戰隊。自此月余,平越處於混亂狀態,學校不得不亟謀遷移。在來不及確定遷移地點和教育部未予撥款的情況下,學校於11月16日布告全校,暫時停止上課,到重慶去集中。
1945年1月3日,羅忠忱校長到達重慶,與交大唐平兩院在渝校友會商,得知璧山丁家坳有一交通技術人員訓練所可用,當即議定暫遷璧山丁家坳複課。2月上旬,大部分師生已到,15日正式開學上課。
6月6日,教育部為了開發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該校於暑期遷往甘肅天水,改稱國立交通大學甘肅分校。7月25日,顧宜孫校長上書教育部,力申學校師生員工不堪再遷之苦,勝利復員在望,懇請免於遷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抗日戰爭勝利,遷隴之議作罷。

嚴謹學風

在貴州平越時期,唐山工學院元老羅忠忱顧宜孫伍鏡湖李斐英黃壽恆教授悉數在校,茅以升林炳賢何杰王鈞豪范治綸羅河許元啟李汶、朱泰信、徐祖耀徐僖等亦長期在校執教,在平越這個小縣城保持了極高教學水平。如抗戰勝利後1945年恢復公派留學考試,第一屆全國三個礦冶工程的留學名額均被唐院礦冶系學生獲得,第二年名額增至六十,唐院礦冶系畢業生獨攬二十。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在湖南及貴州時期的知名校友有二十三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的陳能寬姚桐斌,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中的肖紀美徐采棟邱竹賢莊育智陳能寬佘峻南林秉南譚靖夷龍馭球張沛霖等,此外還有楊紀珂楊裕球以及長期在母校任教的郭可詹錢冬生高渠清路湛沁黃安基等知名教授。

勝利復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訊息傳來,全校師生員工欣喜若狂,當晚在丁家坳舉行了提燈遊行,慶祝抗戰勝利,漫長的流利歲月即將結束。9月上旬,學校組成復員委員會,研究制定復員計畫。
1946年3月12日,教務主任伍鏡湖教授自重慶飛抵北平,轉道唐山接收校園,並主持復員準備工作。4月4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改組,唐平兩院恢復戰前舊稱,各自獨立回北京、唐山復校。6月20日,唐院復員大隊在林炳賢教授帶領下出發,沿隴海鐵路歸唐。一路上又得到校友和民眾的幫助。1946年8月23日,唐院復員大隊一行,終於回到闊別九年,魂牽夢縈的唐山校園。當月,教育部令學校更名國立唐山工學院,繼續由顧宜孫教授擔任院長。

歷任校長

在抗戰期間擔任校長的分別有:
1938年1月~1942年2月 茅以升
1942年4月~1943年8月 胡博淵
1943年8月~1945年6月 羅忠忱
1945年6月~1946年4月 顧宜孫
1. 茅以升:著名橋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17年康奈爾大學碩士,1921年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1937年至1942年任唐山工學院院長。
2.胡博淵:中國礦冶現代化的先驅,1905年入唐山路礦學堂,1910年入麻省理工學院、匹斯堡大學學習,獲工程師學位,中華民國第一任礦政司司長,礦業司司長。1942年擔任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校長。
3.羅忠忱:中國現代工科教育的開拓者,1895年入北洋大學,後留學美國,1911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工程師學位,1912年到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任教終身,對唐山交通大學學風之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43年至1945年擔任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校長。
4.顧宜孫:一代結構工程專家、教育家,一級教授。1918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即上海交通大學),1919年獲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1921年獲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到唐山交通大學任教終身,在唐山工學院校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45年至1946年擔任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校長。

知名校友

姚桐斌:航空材料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41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6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陳能寬:冶金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42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6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肖紀美:材料學家,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9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3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徐采棟:冶金物理學家,有色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9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3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邱竹賢:冶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9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3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楊紀珂:安徽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副主席,生物物理學家。1940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4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楊裕球:世界著名華裔土木工程專家,林同炎國際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1939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土木系,1943年從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畢業。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交通學校(備戰路東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