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營洛

周公營洛

武王去世,繼位的周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姬旦受遺囑代理政務。姬旦佐成王,鞠躬盡瘁,史家稱他為“周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公營洛
  • 繼位者周成王
  • 性質姬旦受遺囑代理政務
  • 屬於:周公
經歷,評價,

經歷

周公攝政,刻不容緩的實施周武王的既定方針——建都計畫,只有實現這個計畫,周的統治才算建立。於是,周公先派召公洛邑實地勘查。繼之,周公親赴洛邑測量。測量結果,澗河以東,瀍河西是個好地方;瀍河以東也是個好地方。
二地選一,周公選中了瀍河以西澗河以東之地。所以如此,這是對周武王遷鼎郟辱阝的計畫的肯定。選址以後立即動土。但在施工期間,震撼周王朝武庚之亂爆發了。周公不得不停止營洛工程,率洛邑駐軍成周八師東征叛軍。
三年之後,戰爭結束。這次戰爭加快了周公營洛的步伐。與戰爭前不同的是,周公對原定營洛計畫進行了補充,即在瀍河以西建城的同時,在瀍河以東,另建一城。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根治殷之頑民而採取的必要的政治措施。周武王滅殷後,將殷商貴族封在殷都舊地,由於鞭長莫及,這些殷商貴族發動了為時三年的東方之亂。平叛之後,周公為根除隱患,將俘獲的殷頑民押送到洛邑,以成周八師對他們實行集中管制。這就要為他們專建一城。原來的一都一城計畫便發展為一都二城的建設實踐,這是周公對武王遷都計畫的補充和完善,意義極其重大。
二城一齊動工,殷頑民成了建設中的主力,他們在成周八師監督下勞動,重新作人。成王七年,新都洛邑建成,它南臨洛水,北系邙山,東西長而南北短,外郭城內有二城,瀍河以西稱王城,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東稱下都,為殷頑民所居。王城內布居工整,有宮殿宗廟及中央政府署衙;下都城內分區安排,殷民按編號居住。在二城之間的瀍河兩岸,是成周八師居住的軍營。成周八師西衛王城,東監下都,負有特殊使命。
周公營洛,是周王朝最重大的政治建設工程,它是周朝取代商朝實行統治的標誌。與這一政治建設同時,周公在營洛期間,還完成了旨在實行思想統治的文化建設工程——《周禮》。中國禮制源於黃帝時期,成於夏代,發展於商代。夏商兩代靠禮制實行思想統治,長達千餘年。

評價

周公為使周代長治久安,吸收《夏禮》、《殷禮》精華,發展成為燦爛大備的周代禮制——《周禮》。其中,中國奴隸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禮儀、司法,各方面的典章制度無不詳載,國家、家庭、個人行為道德規範無不包容。尤其是,周公在《周禮》中提出了“敬天保民”的口號,閃爍著中國奴隸制民主思想的光輝,是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進步。《周禮》問世以後,長期成為周王朝統治四方的精神工具和華夏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而深刻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