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先己

《先己》是《呂氏春秋》里季春紀的第三篇,講求無為。本文認為要正自身,先正自身才能順應世間的道理,使自己性情得到修養,同時讓人信服,從而成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呂氏春秋 先己
  • 外文名稱:無
  • 作品別名:呂覽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呂氏春秋
  • 文學體裁:議論文
  • 作者陳奇猷
原文,譯文,注釋,

原文

三曰——
問於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對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將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此之謂真人。
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響者不於響於聲,善影者不於影於形,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言正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義則人善矣;樂備君道,而百官已治矣,萬民已利矣。三者之成也,在於無為。無為之道曰勝天,義曰利身,君曰勿身。勿身督聽,利身平靜,勝天順性。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樂進樂鄉,督聽則奸塞不皇。故上失其道則邊侵於敵,內失其行,名聲墮於外。是故百仞之松,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商、周之國,謀失於胸,令困於彼。故心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後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後殺,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後兵,故兵莫強焉。當今之世,巧謀並行,詐術遞用,攻戰不休,亡國辱主愈眾,所事者末也。
夏後相與有扈氏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相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鼓瑟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詩曰:“執轡如組。”孔子曰:“審此言也可以為天子。”子貢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謂其躁也,謂其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聖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故子華子曰:“丘陵成二穴者安,大水深淵成而魚鱉安矣,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孔子見魯哀公,哀公曰:“有語寡人曰:'為國家者,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聞之:’得之於身著得之人,失之於身著失之人。‘不出於戶而治天下者,其唯知反於己身者乎!”

譯文

第三篇說——
湯問伊尹:“想要得到天下該怎樣做?”伊尹回答說:“想要奪取天下,天下就不可以得到。要得到它就要先攻取自身。”凡是事物的根本,一定先整治自身,愛惜其珍貴的東西。棄舊納新,肌膚紋理暢通。每天更新精氣,驅盡邪氣,這樣壽命就可以達到天年。這就是所謂的真德之人。
古代的聖明君主,成就自身從而成就天下,整治自身就可以整治天下。了解回聲的人不在回聲上花精力而研究聲源,了解影子的人不著意影子而研究形體,治天下的人不刻意注重天下大事而應修養自身。《詩經》上說:“善良有德行的人,禮節準則不會有差錯,這樣的人能影響四方的人的行為正派、不偏斜。”這說的是要各位端正自身。所以,用道理來完善自身;推行仁義來完善眾人;樂於準備為君之道,那么可以管理百官了,百姓就有利了。做成這三樣東西的要領是無為。無為所含的道理是要順應天意,無為的本意是保養自身,無為的君王是指凡事不要親身去辦。凡事不要親身去辦,應監督下臣,從旁查聽,使自身平靜得到保養,順應自然,理順心性。順應天性的話就聰明長壽,心內平和恬靜就能使事業進入好狀態,從旁監督查聽的話就能使奸佞阻塞,自己不會惶恐不安。所以,如果君王失去了為君之道,邊疆就會被外敵侵憂,國內難以安撫,聲名就會敗落,鄰國就會輕視。所以說,百仞高的松樹如果傷了下面的根,上面的樹梢就會枯萎;商、周這樣的國家,胸中沒有謀略,百姓就不服從號令。所以心要獲得一些東西,才會聽聞一些東西,能聽聞到正確的,事業才能成功,事業成功才能成就功名。五帝先施行道法再實行德政,所以德政沒有不興盛的;三王先施行教化再實行殺戮,所以事業沒有不成功的;五霸先施行禮教再開戰,所以軍隊沒有不強大的。當今世界,智巧與謀略並行,欺詐層出不窮,攻伐戰爭不停,亡國和辱主越來越多,是由於他們不致力治國的根本卻注重細節。
夏代的君主啟與有扈氏在甘澤開戰沒有勝利,六卿請求再戰。夏君啟說:“不可以。我的土地不少,我的百姓不少,但是打不贏,是因為我的德行太淺薄,教化不好。”從此,他坐的時候不鋪兩張蓆子,吃的時候不上兩種以上的菜餚,不打開琴瑟,不整修鐘鼓,不打扮子女,親近親人,尊敬長者,尊重賢良的人,任用能幹的人,第二年有扈氏就歸降了。所以說,想戰勝別人的一定要先戰勝自己,想議論別人的先要檢查自己,想了解別人的先要了解自己。《詩經》說:“拿韁繩趕馬就像織絲一樣。”孔子說:“審度清楚這句話就可以治理天下。”子貢說:“這么快?”孔子說:“不是說快了,是說做的是這件事,成就的是那個結果,聖人用此道理來修養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鼎盛。”所以,子華子說:“形成了丘陵的話,穴居的人就安心。水足夠深形成深淵的話,魚鱉就安心。松柏長成的話,路人就可以停下來乘涼。”
孔子拜見魯哀公,哀公說:“有人對我說:‘治理國家的人,治理好殿堂上的事就行了。’我認為這是迂腐的說法。”孔子說:“這不是迂腐的說法。我聽說過:‘能得到自身修養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失去自身修養的就失去人心。’不用出門就可以治理天下的人,只要懂得反省自身就行了!”

注釋

先己:講求無為。要治國平天下先要治己之身。本篇闡述的是道家伊尹學派的學說。
嗇(sè):愛惜。
腠(còu)理:肌膚上的紋理。
響:回聲。
忒(tè):差。
備:通服。
督:在。皇:通“惶”,惶惑。
故事:故,所以。事:事業。
組:織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