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粥

吳茱萸粥

吳茱萸粥,原料是吳茱萸2克 粳米50克 生薑2片 蔥白2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茱萸粥
  • 主要原料:吳茱萸,粳米,生薑,白蔥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葡萄糖
  • 適宜人群: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 儲藏方法:常溫
  • 用法:早晚服用
來源,製作,用法,功效,

來源

製作

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後下吳茱末
及生薑、蔥白,同煮為粥。

用法

每日早晚服用。3~5天為一療程。

功效

補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於虛寒性痛經以
及脘腹冷痛、嘔逆吞酸。
粥義解說:吳茱萸,又名吳萸、淡吳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將近成熟的果實。唐朝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引起無數遊子的思鄉之情。但王維詩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擾著人們。茱萸也是一味中藥,茱萸分山茱萸和吳茱萸之分,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一般用於寒濕腳氣、高血壓、口瘡、濕疹等病的治療;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多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的治療。那么重陽節的時候,人們身上插的是哪一個茱萸呢?據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王孝濤考證,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插的應該是吳茱萸,因為吳茱萸是芸香科植物,葉子大,有香味,與有關史料的記載一致。
中醫認為,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有小毒,入脾、胃、肝經,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和胃止嘔之功,本品能溫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經之郁滯,常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嘔吐吞酸及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尤以止痛、止嘔效果最為顯著。《本草綱目》言其"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也"。《本經》言其"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吳茱萸辛香氣濃,煮粥服食,可減少吳萸對胃腸的刺激,延緩在胃腸的吸收,有助於發揮溫中暖胃,散寒止痛作用,加蔥姜同用,可助吳萸健脾暖胃,溫中補虛之效。
注意事項:
1.吳茱萸分解物有較強的收縮子宮的作用,故孕婦慎用;
2.實熱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選用。
吳茱萸粥
【來源】《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吳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乾,炒)
【用法】上藥為末。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
【功用】散寒降逆。
【主治】心腹冷氣攻沖,脅肋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