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區

吳江區

吳江區,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蘇州主城區。全區總面積1176.68平方千米,其中水面積2.6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22.70%(均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下轄1個街道、8個鎮,戶籍人口83.27萬人,流動人口97.92萬人。

公元909年,吳江建縣;1992年,吳江撤縣建市;2012年10月,吳江撤市設區,為蘇州市吳江區。吳江地處江南水鄉,河湖水系發達,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吳江屬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吳江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孕育形成了蠶桑絲綢文化、水鄉古鎮文化、千年運河文化、蓴鱸詩詞文化、國學文化和江村富民文化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資源。擁有140多位著名歷史人物,較傑出的有春秋時期的范蠡,唐代文學家陸龜蒙,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愛國詩人柳亞子,社會學家費孝通等。

2017年,吳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8.98億元,同比增長7.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7元,同比增長8.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江區
  • 外文名稱:Wujiang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1個街道、8個鎮(2017年)
  • 政府駐地:松陵街道開平路1000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2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東南部
  • 面積:1176.68平方千米
  • 人口:83.27萬人(2017年)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吳江話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同里鎮靜思園師儉堂慈雲禪寺
  • 車牌代碼:蘇E、蘇U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航運,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方言,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新石器中晚期,吳江就有人類活動。
吳江之地古屬吳,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會稽郡,始設吳縣由拳縣(三國吳改稱嘉興)。自此至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吳江之地南屬嘉興,北隸吳縣。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吳越王錢鏐奏割吳縣南地,嘉興北境,置吳江縣,隸屬蘇州。從建縣到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蘇州先後更名為中吳軍、平江軍、蘇州、平江府、平江路,吳江縣一直隸屬之。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吳江縣升為中州,屬平江路。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平江路更名為隆平府,十七年(公元1357年)復稱平江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更名為蘇州府,吳江州隸屬關係未變更。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吳江州仍改為縣,隸屬不變。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置震澤縣,偏東地仍為吳江縣,吳江、震澤兩縣均隸屬蘇州府。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攻占吳江、震澤兩縣,兩縣均隸屬太平天國蘇福省。期間,盛澤曾劃歸繡水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清軍攻下太平天國蘇福省,吳江、震澤兩縣仍同隸屬蘇州府。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吳江、震澤兩縣於九月廿五日(公曆11月15日)同時“光復”。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吳江縣隸屬江蘇省都督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6月,改屬蘇常道。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5月,江蘇省政府成立,吳江縣屬江蘇省。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江蘇省設13個行政督察區,吳江縣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蘇州)所轄。是年12月,吳江縣屬無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轄。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無錫區改稱第二區,吳江縣仍屬之。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1月18日,日軍侵占吳江縣城。吳江縣政府遷離縣城。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7月1日,日偽成立吳江縣公署。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偽吳江縣公署解體,吳江縣政府遷回縣城,吳江縣的隸屬關係不變。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4月29日,吳江縣城解放。5月5日吳江縣全境解放,吳江縣隸屬蘇南行政公署蘇州行政分區。
1953年1月1日,吳江縣隸屬蘇州專員公署。
1968年3月26日蘇州專區成立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13日改稱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改為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吳江縣隨屬之。
1983年1月18日,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吳江縣屬蘇州市領導。
1992年2月17日,民政部批覆撤銷吳江縣設立吳江市。5月4日,吳江舉行撤縣設市成立大會。
2012年10月29日,吳江撤市設區,為蘇州市吳江區。
吳江區吳江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1月,吳江共設松陵、盛澤、同里、震澤、黎里、平望、蘆墟7個鎮和八坼、菀坪、屯村、莘塔、北厙、金家壩、梅堰、盛澤、壇丘、南麻、八都、橫扇、七都、廟港、銅羅、青雲、桃源17個鄉。
1987年1月16日,北厙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88年8月11日,八坼、銅羅、梅堰、桃源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88年12月22日,盛澤鄉與盛澤鎮合併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2年9月26日,橫扇、南麻、屯村、廟港、七都、八都6個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4年2月3日,壇丘、莘塔、金家壩、青雲、菀坪撤鄉設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全市共轄23個鎮。
2000年7月12日,撤銷八坼鎮,將其原轄區域併入松陵鎮;撤銷壇丘鎮,將其原轄區域併入盛澤鎮。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23個調整為21個。
2001年10月11日,將同里鎮與屯村鎮合併,原屯村鎮轄區併入同里鎮;將蘆墟鎮與莘塔鎮合併,原莘塔鎮轄區併入蘆墟鎮;將桃源鎮與青雲鎮合併,原青雲鎮轄區併入桃源鎮。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21個調整為18個。
2003年12月18日,將盛澤、南麻兩鎮合併成立新盛澤鎮,將橫扇、菀坪兩鎮合併成立新橫扇鎮,將七都、廟港兩鎮合併成立新七都鎮,將震澤、八都兩鎮合併成立新震澤鎮,將桃源、銅羅兩鎮合併成立新桃源鎮,將蘆墟、金家壩兩鎮合併成立新蘆墟鎮,將黎里、北厙兩鎮合併成立新黎里鎮,將平望、梅堰兩鎮合併成立新平望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吳江市所轄鎮由原來的18個調整為10個,即松陵鎮、同里鎮、盛澤鎮、橫扇鎮、七都鎮、震澤鎮、桃源鎮、蘆墟鎮、黎里鎮、平望鎮。
2006年10月,蘆墟與黎里兩鎮合併,成立汾湖鎮,與“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區鎮合一。
2011年12月,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撤銷吳江市橫扇鎮,將原橫扇鎮行政區域併入松陵鎮;將松陵鎮的奧林清華、水鄉、新園、蘇河4個居委會和長安、蘆盪、捕撈、聯團、高新、吳模、梅里7個村委會區域劃出,設立吳江市濱湖街道
2012年8月,“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3年5月,汾湖鎮更名為黎里鎮。11月,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同里鎮正式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2018年10月,經江蘇省政府同意,撤銷吳江區濱湖街道、松陵鎮,設立松陵街道、江陵街道、橫扇街道。
退思園退思園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下轄1個街道、8個鎮,包括:濱湖街道松陵鎮、同里鎮、黎里鎮、平望鎮、盛澤鎮、震澤鎮、七都鎮、桃源鎮,區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
截至2018年10月,吳江區下轄3個街道、7個鎮,包括:松陵街道江陵街道橫扇街道同里鎮黎里鎮平望鎮盛澤鎮震澤鎮七都鎮桃源鎮,區人民政府駐松陵街道開平路100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江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與崑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45′36″~31°13′41″,東經120°21′04″~120°53′59″,全區總面積1176.68平方千米(不包括東太湖水域約85平方千米),東西寬52.67千米,南北長52.07千米。
吳江區

地質

吳江區地處太湖——錢塘褶皺帶,是揚子古陸的一部分,境內原有構造幾乎全部沉陷,均為第四系地層復蓋,據鑽探資料,下優基岩主要有震旦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等地層。在新構造作用下,沉積較厚的第四紀鬆散層,最大厚度為220.8米(蘆墟鎮),一般厚度150米~200米,由於受地形地貌和基底構造影響,具有東北厚西南薄的變化規律,總體上地質環境較為簡單。境內均為粘性土與砂性土交替堆積的疏鬆土層,深度在50米以上普遍分布著軟土層。軟土地質在境內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松陵、平望、盛澤等地的軟土厚度大於3米,其餘地區斷續分布,厚度小於3米。
吳江區境內對地質環境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過度開採地下水,誘發地面沉降。根據境內不同時期的水準高程測量數據,2003年形成以盛澤為中心的沉降漏斗,累計地面沉降566毫米,面積46.67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大於20毫米。松陵、平望、黎里、桃源等地區地面沉降300毫米~400毫米,面積291.57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15毫米~20毫米。震澤、青雲、八都地面沉降200毫米~300毫米,面積349.65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10毫米~15毫米。其餘地區地面沉降小於200毫米,面積485.69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小於10毫米。
區域地質條件比較穩定,歷史上雖發生多起地震,但震級低,破壞性小,地震震中分布於湖蘇斷裂兩側及北西向系列斷層附近。據地質和衛星資料,吳江區地下隱伏兩組斷裂帶,即:湖州—蘇州斷裂:位於菱湖、湖州東、吳江、蘇州、支塘一線,呈北東30°~40°方向展布;南潯—蘆墟斷裂:在善璉、南潯、震澤、黎里、蘆墟、松江、川沙一線,大體上保持東西方向。根據GB18306—2001《中國地震區劃烈度區劃圖1990》和江蘇省地震局資料,吳江地區地震動值加速度為0.05克,相應地震烈度為VI度區。

地形地貌

吳江境內無山,是一片大小湖泊眾多、碟形窪地廣布的平原。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南北高差2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在3.2~4米(吳淞高程,下同),最高處5.5米,極低處1米以下,大多數農田田面高程處於汛期高水位以下,普遍修建河堤以防水侵,稱為圩田。
吳江屬太湖沼澤平原區,分為兩種類型,西北部太湖沿岸為湖濱圩田平原,其餘地區為湖蕩平原。湖濱圩田平原面積198.4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16.9%,主要分布在臨太湖的松陵、橫扇、七都等鎮,田面高程2.2~3.5米,河道密度大,呈向太湖的格線狀分布;區內湖蕩平原面積978.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83.1%,田面高程3.2~4米。

氣候

吳江區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1151.3毫米,平均氣溫16.3℃,無霜期221天。

水文

吳江區內河渠縱橫交叉,湖盪星羅棋布,河湖交織相通,組成密如蛛網的水道系統,既有利於船運與灌溉,又有利於調節水位。全區50畝以上的湖泊蕩漾351個,除太湖外,較大的湖泊有元盪、長漾、北麻漾等。湖盪一般多呈圓形或長圓形,水深2米~3米,湖岸平齊,湖底平坦硬實。主要河道有江南運河太浦河頔塘、爛溪塘等。
太湖水位一般比境內其他河、湖高。吳漊站多年平均水位比平望站高0.28米,豐水年汛水位相差更大,一般平均水位相差0.4米以上,如1987年、1991年、1999年平均水位分別相差0.47米、0.43米、0.46米。枯水年乾旱季節有時太湖水位極低,出現河水倒流入湖的現象。
吳江區吳江區

土壤

吳江區境內土壤大部分屬沼澤土起源,受不同水系的影響,形成以壤質為主,沙壤、粘質為輔,壤、沙、粘交叉沉積、混合澱積和間隔出現的母質組合。在太湖沿岸塘邊,流速較快的上水處,沙粒先沉積,形成通氣排水良好的黃泥土和小粉土類土壤,到湖心圩心,水速減緩,粘粒沉積,形成青紫泥和白土類土壤。由於水土成因的不同,境內的土壤分布基本為“東壤、西沙、北黃、南青、中間雜”。

植被

吳江境內的自然植被以濕地植被為主,旱地自然植被除荒蕪土地的野草外,少見其他天然植物。濕地植被包括沼澤和水生植被。60年代圍湖造田,境內大量小型湖泊被改造成糧田或魚池,東太湖有近萬畝水面和沼澤被改造成魚池,自然植被急劇減少。90年代後,東太湖圍網養蟹迅速發展,占全湖總植被面積25.6%的沼澤植物菰群叢及其占40%的微齒眼子菜群叢被大量清除,外來種伊樂藻和無根植物金魚藻分布面積達湖區的90%。
吳江境內的人工植被主要為人工栽培植物群落,包括農田植被、蔬菜、果桑園植被、人工造林、苗圃植被、城市綠化等。栽培的植物組成和結構比較單調,主要為糧油作物。80年代前,糧油作物栽培面積最高達90萬畝左右,以後逐年減少,到2005年末僅為30萬畝;其次為林業用地,類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的過渡性植被,林地和苗圃面積25.5萬畝;果樹和桑園植被有6萬畝;蔬菜植被有3萬多畝;城市綠地、公園等植被2萬多畝。
東太湖及附近湖泊沼澤植被中,有水生植物33科54屬75種。其中沉水植物17種,分布面積最大,主要類型有竹葉眼子菜+苦草+菹草群叢、微齒眼子菜+菹草群叢等;浮葉植物12種,主要類型有菰菜+金銀蓮花—菹草+伊樂藻群叢、菰菜—微齒眼子菜+菹草群叢;漂浮植物9種;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37種,主要類型有蘆葦群叢、菰群叢,並伴生野菱、伊樂藻、菹草、菰菜、槐葉萍等。東太湖42.8%的湖面成為沼澤,39.5%的湖區正在向沼澤演變,無沼澤的湖區僅占湖區面積的17.7%,上述自然植被數量越來越少;蘆葦群叢基本消失;一些對生態環境變化敏感和不耐污染的種類如水車前、水蕨等幾乎絕跡。

自然災害

吳江區的自然災害,以水災、風災為甚,旱災較少。由於受全球性氣溫回升的影響,近100年來,冬季嚴寒天氣見少,春季的“倒春寒”天氣見多,對夏熟農作物危害較大。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吳江區水面積2.67萬公頃,占全區總面積的22.7%,擁有一類空氣二類水質的東太湖岸線近50千米。
截至2000年的45年資料統計,吳江區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平均徑流係數0.296,平均徑流深332.1毫米,平均徑流量3.72億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資源量3.39億立方米。
根據《2015年蘇州市水資源公報》,吳江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約3.84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不重複量為0.37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212億立方米。2015年入境水量115.4億立方米,出境水量166.8億立方米。本地及過境水資源量豐沛,能夠滿足區域用水量的需求。

土地資源

1986年,吳江區土地總面積1765015.9畝,其中耕地1022580.6畝,園地70503畝,林地3721.9畝,城鄉居民點用地111327.4畝,工礦用地11501.4畝,交通用地81072.9畝,水域面積439456畝(不包括東太湖面積,下同),特殊用地6327.9畝,未利用地18524.8畝。
2005年,吳江區耕地580322.4畝,園地179022.6畝,林地8883.2畝,其他農用地241334.0畝,居民點和工礦用地257375.4畝,交通用地51349.9畝,水利設施用地8618.2畝,其他用地491467.9畝,未利用地11110.2畝。

生物資源

吳江區生物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較多,僅養殖的魚類就有40多種,存有古樹名木123棵。
吳江區東太湖及附近湖泊沼澤植被中,有水生植物33科54屬75種。其中沉水植物17種,分布面積最大,主要類型有竹葉眼子菜+苦草+菹草群叢、微齒眼子菜+菹草群叢等;浮葉植物12種,主要類型有菰菜+金銀蓮花—菹草+伊樂藻群叢、菰菜—微齒眼子菜+菹草群叢;漂浮植物9種;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37種,主要類型有蘆葦群叢、菰群叢,並伴生野菱、伊樂藻、菹草、菰菜、槐葉萍等。
吳江區水產資源主要有太湖大閘蟹、太湖銀魚、太湖白蝦、太湖白魚、南美對蝦、羅氏沼蝦、青蝦、塘鱧魚、加州鱸魚、鱖魚、甲魚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戶籍總戶數為261375戶,總人口為832739人,比2016年末增加8221人。其中男性409638人,女性423101人,男女性別比為96.82:100。全年出生人口9612人,出生率為11.6‰,死亡人口6636人,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全區非農業人口666169人。截至2017年末,全區流動人口總數為979205人。
吳江區吳江區

經濟

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的“雙輪驅動”,吳江形成了絲綢紡織、電子信息、光電纜和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食品四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的“4+4+1”產業體系。
2017年,吳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8.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6年同期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741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超過2萬美元。
2017年,吳江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51.1:46.4,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4%,比2016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76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2.5%;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5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9.3%。
2017年,吳江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52億元,增長11.1%,其中稅收收入161.01億元,增長11.1%,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7.7%。
2017年,吳江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1.5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1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43.67億元,增長5.7%,其中工業投資243.26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37.73億元,下降2.8%。全年共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90.98億元,占工業投資的78.5%。完成新興產業投資126.4億元,增長0.3%。
2017年,吳江區完成民間投資434.95億元,增長10.7%;國有集體經濟投資156.95億元,下降8.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89.6億元,下降23.5%。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63.8%,比上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
2017年,吳江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7元,增長8.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30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54元,增長8.4%。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929元,增長7.4%,高出蘇州大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一產業

2017年,吳江區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83億元,同比增長2.5%。
2017年,吳江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9.03億元,增長2.6%。全年糧食總產量 16.01萬噸,其中夏糧3.67萬噸,秋糧12.34萬噸;蔬菜產量31.92萬噸,均與2016年基本持平;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89萬噸,下降2.8%;禽蛋總產量5236噸,下降45.8%。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共有設施農業面積4.81千公頃,設施漁業面積6.36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1.38萬千瓦;全年農業園區建設資金投入約1.3億元,共新增園區面積1.3萬畝,農業園區總面積達16.95萬畝,農業園區化率達30.3%;全區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3.8%,農業園區物聯網技術覆蓋率達83.8%,農產品電子商務年銷售額破2億元。

第二產業

2017年,吳江區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15.06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858.84億元,同比增長6.7%。
工業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蘇南地區快速崛起的鄉鎮工業形成了有名的“蘇南模式”,吳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吳江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57.98億元,增長9.8%;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301.79億元,增長14.7%;工業用電量238.12億度,增長10.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絲綢紡織、電子資訊、光電纜、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產業分別實現產值971.65億元、888.71億元、370.7億元和619.53億元,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4.9%。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764.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2.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2017年,吳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82.09億元,增長9.8%;實現利稅總額248.18億元,增長10.5%;利潤總額187.33億元,增長15.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520家,超50億元企業10家,超100億元企業3家。
建築業
2017年,吳江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43家(指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8.45億元,下降9.7%,其中,建築工程產值91.7億元,下降7.9%;安裝工程產值4.7億元,下降24.1%;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6.52億元,增長10.1%。

第三產業

2017年,吳江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0.09億元,同比增長8.5%。
國內貿易
2017年,吳江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7.17億元,增長8.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40.43億元,增長8.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6.74億元,增長8.6%。分地區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52.7億元,增長8.3%;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4.47億元,增長8.8%。
對外貿易
2017年,吳江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14.61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額145.88億美元,增長4.1%;進口額68.73億美元,下降3.4%。實現一般貿易出口額57.29億美元,增長8.7%,占出口總額的39.3%,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對傳統市場出口復甦,對美國出口增長16.8%,對日本、韓國和歐盟等地的出口均保持一定的增長。與新興市場貿易中,對東協出口增長4.4%,對非洲出口增長12.6%。
房地產業
2017年,吳江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89.3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房地產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42.5%。全區商品房施工面積1608萬平方米,下降0.7%,其中新開工面積381萬平方米,下降8.8%;全年房屋竣工面積179萬平方米,下降15.4%;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93萬平方米,下降16.7%;全年商品房銷售額436.37億元,下降1.1%。
旅遊業
2017年,吳江區實現旅遊總收入258.71億元,增長10%,其中旅遊外匯收入0.48億美元。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257.1萬人次,增長8.4%;接待入境過夜旅遊人次3.04萬人,增長9.8%。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轄內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2633.24億元,比2017年初增加241.84億元,增長10.1%,本外幣貸款餘額2508.96億元,比2017年初增加171.66億元,增長7.3%;人民幣存款餘額2475.88億元,比2017年初增加266.12億元,增長12.0%,人民幣貸款餘額2408.92億元,比2017年初增加188.92億元,增長8.5%。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共有保險機構39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8 家,人壽保險公司18家,保險代理公司3家。全年共實現保費收入44.22億元,增長13.3%。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7.22億元,增長11.6%;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7億元,增長14.4% 。賠付支出和其他各類給付總計12.79億元,增長3.2%。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共有證券營業部8家,證券登記開戶數有116265戶,全年實現證券交易額1944.23億元(僅東吳證券提供)。
郵政電信
2017年,吳江區實現郵政業務收入2.53億元,增長10.5%。實現電信業務收入21.72億元,下降3.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6.56萬戶,本年減少2.0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99.52萬戶,本年新增9.4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01.43萬戶。

交通運輸

綜述

吳江區境內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318國道太浦河滬蘇浙高速公路(吳江段)橫穿東西。
吳江區距離上海虹橋國際機場80公里,距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里,與上海洋山港和蘇州太倉港的距離分別為190公里和105公里,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把吳江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聯成一體,人員和貨物運輸十分方便。

公路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等級公路里程23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一級公路250.59公里。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7650.38萬人,貨物運輸量2719.37萬噸。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35.01萬輛,當年淨增48987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1.30萬輛,淨增42525輛。
吳江客運站吳江客運站
截至2005年末,吳江區有客運站26個,其中二級站3個,三級站5個,四級站18個。另設招呼站點141個(不包括城市公交和盛澤鎮村公交招呼站)。

航運

吳江區是水網地區,水上交通自古稱便。晉鑿東西向的頔塘,隋溝通南北向的江南運河,兩河在吳江境內成丁字形交叉,爛溪(形成年代不詳)是又一條南北向水道,1970年東西向的太浦河通航。吳江縣是江浙滬皖毗鄰地區的水運走廊。境內河岸低,淤泥層淺,沿岸處處可停船裝卸。直至80年代,大宗物資如糧食、煤炭、鋼鐵、建築材料等仍以水運為主。全縣幹線航道總長117.94公里,機動船通航里程338.16公里。
1993年航道普查定級,吳江區境內航道里程445公里,航道密度每平方公里0.38公里。有等級航道10條,等外級航道31條。其中京杭大運河、太浦河、長湖申線、蘇嘉線(江南老運河)、蘇申外港線5條幹線航道,以平望為中心,形成水運網路。2005年,區內41條航道上共有橋樑231座,其中10條等級航道有橋樑77座,31條等外級航道有橋樑154座。此外,全區航道共有閘13座,船(套)閘11座,節制閘2座,均由水利部門所建。
吳江水運吳江水運
2005年末,吳江區有內河港口裝卸碼頭188個,其中松陵36個,盛澤30個,平望26個,蘆墟15個,黎里19個,同里6個,震澤16個,橫扇8個,桃源15個,七都17個。

公共運輸

2017年4月15日,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正式開通試運營。4號線及支線長52.8公里,設站38座,是南北向交通疏導兼城市引導型骨幹線路。
禹跡橋禹跡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擁有各類各級學校196所,其中幼稚園(含分園)97所、國小5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初級中學31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中專2所、普通高等學校1所。全區在校中小學生總數139381人,其中國小在校學生為9083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為42655人、普通中專在校學生數5891人。全區學前三年入園率100%;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鞏固率100%;新市民子女積分入學申請4676件,實際準入4238名,實際準入率90.6%;高中段毛入學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73.15%。2017年普通高考共錄取3220人,錄取率97.63%,其中本科錄取2684人。
吳江中學新校區吳江中學新校區

科學技術

2017年,吳江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9家,累計38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54.47億元,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9.3%。全年新認定省民營科技型企業243家,認定高新技術產品391個。全年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全年新增國家級企業博士後工作站13家、省級企業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家。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各類人才總量27.4萬人,其中技能人才總量24.4萬人。2017年新增高層次人才1842人、高技能人才4106人,新增重點產業緊缺人才702人、省“雙創博士”5人。新增第十三批國家“千人計畫”1人,省“雙創計畫”6人,蘇州“姑蘇人才計畫”7人。
2017年,吳江區專利申請量11456件,其中發明專利3989件;專利授權量5492件,其中發明專利1111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76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擁有文化館1個,鎮文化站8個。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擁有區級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230.5萬冊,電子圖書藏量300.3萬冊。博物館2個,檔案館2個,向社會開放各類檔案數3.67萬卷。電影放映單位13家,影院觀眾達278.6萬人次。有線電視用戶33.06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100%。
吳江圖書館吳江圖書館

體育事業

2017年,吳江區新建鎮級游泳池1座、多功能運動場2片、籠式球場12片、健身步道60公里、全民健身路徑60套。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4平方米。繼續推進100%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舉辦巡迴科學健身講座20場,完成國民體質監測6000人,體質達標率預計為95.2%。先後承辦東太湖國際皮划艇馬拉松賽等大型賽事15項。成功申辦2018年第十七屆世界青年橋牌團體錦標賽。同里天元賽獲評江蘇省精品體育旅遊賽事。全年累計獲國家、省、市競技性賽事72金64銀52銅。體彩銷售態勢喜人,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首次突破4億元,達43398萬元,增長35%。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0個,比2016年末增加1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截至2017年末,吳江區衛生機構床位數5921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199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665人、註冊護士2906人,分別比2016年增長5.5%和6.5%。
吳江區公共衛生中心吳江區公共衛生中心

社會保障

2017年,吳江區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117個,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82%的低位運行。實現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862人。吳江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9.9%。提供創業政策扶持927人,支持成功創業1898人。
2017年,吳江區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875元/月。全年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5.38萬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9.9萬人次。截至2017年末,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8.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19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6.5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5.99萬人。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安全穩定。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1986年、1997年和2005年,吳江分3批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共56處。2000年,同里鎮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吳江市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市)。
名稱
地點
朝代
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震澤鎮
南宋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里鎮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里鎮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里鎮
南宋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
簡介
級別
入選時間
中國古老的民歌種類,始於明,盛於清,分布於原蘆墟鎮和環分湖四周的鄉鎮以及滬浙毗鄰地區鄉村,分布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2006年
吳方言區民間宣卷的一個分支,清同光年間即已盛行,以古鎮同里為傳播圓心,流傳於吳江各鄉鎮。
第二批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2009年
銅羅黃酒以清爽型為主要特色,生產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玉米和水,輔助原料有制曲用的小麥、麩皮等。
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項目
2011年
(參考資料來源:) 

方言

蘇州市吳江區地處江南腹地太湖流域,其方言屬正宗的吳語方言
據《新編中國語言地圖集》,吳語共分六片,其中太湖片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太湖片又分東中西三小片,吳江區屬中部的蘇嘉湖小片。
吳語-吳江話吳語-吳江話
根據調查,全吳江區可以分為北、中、西南三片:北片包括松陵、同里、平望、黎里,這一片內部差別較小,特別是松陵與同里,地理上接近,方言也接近。平望、黎里與前二者在地理上一定距離,方言也有一定差別,但不很大。最重要的特點,次清聲母字的聲調跟濁聲母字走,這四點都一樣。他們的方言應是吳江方言的主體;中片包括蘆墟、盛澤,蘆墟和盛澤雖然不相鄰,但都跟浙江嘉興、嘉善為鄰,受到後者的影響;西南片包括震澤、桃源、七都、橫扇,這一片跟以松陵為代表的吳江話差別要大一些,跟浙江桐鄉、湖州交界,與其有共同之處。
此外,菀坪屬方言島,多數居民都來自外地,說的是官話,跟本地吳語沒有直接關係。

風景名勝

名稱
簡介
圖片
同里鎮
同里鎮建於宋代,位於太湖邊、運河旁,四周為五湖環抱,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同里鎮是江蘇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退思園坐落在同里鎮中偏東北,建成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6月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退思園退思園
師儉堂
師儉堂位於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震澤鎮寶塔街西端(舊坊名仁里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重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2700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00餘平方米,大小房屋150餘間。原三面臨水,一面臨街。它以寶塔街為界,分路南路北兩部分,為一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等於一體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師儉堂街中建宅、宅內含街,是反映晚清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地方特色的建築。
師儉堂師儉堂
先蠶祠
先蠶祠坐落在盛澤鎮五龍路口,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當地絲綢業公建。上世紀90年代末,當地政府斥資數百萬元對該祠進行了修繕,於1999年秋天正式對外開放。先蠶祠以前是祭祀蠶絲業祖師的公祠,江南一帶很早以前就傳說著是黃帝的妻子嫘祖從天庭取來了蠶種和桑苗,從此,人間便有了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所以,民間又稱嫘祖為蠶花娘子,先蠶祠也被盛澤人稱為“蠶花殿”。
先蠶祠先蠶祠
慈雲禪寺
慈雲禪寺創建於宋鹹淳(公元1265-1274年)年間。明正統中(1436-1449年)重建,舊名廣濟寺。自明萬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歷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軒,成為吳江市(縣)內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
慈雲塔慈雲塔
黎里鎮
黎里鎮位於吳江縣城東南30公里處,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典型江南古鎮。鎮為一河兩街,兩岸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建築的二層樓房,鋪麵店堂毗連相接。古鎮又一特色是其駁岸全部用介稽石壘築而成。黎里還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的家鄉,其故居現為柳亞子先生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柳亞子紀念館柳亞子紀念館
(參考資料來源:)

地方特產

名稱
簡介
圖片
吳江鱸魚
吳江鱸魚,即“松江鱸魚”或“吳淞鱸魚”,特指鱸鱖。鱸鱖,狀如鱖,和桂魚相仿,身體較長,小的六七寸模樣,大的尺余,最大的從頭至尾近三尺;有四個鰓,口大而鱗細,白底黑斑。鱸鱖肥美鮮嫩,味道獨特。
吳江鱸魚吳江鱸魚
吳江三道茶
吳江三道茶,是主要流行於吳江西南部震澤、七都、桃源等地農村的傳統土特產品。
吳江三道茶吳江三道茶
汾湖紫須蟹
汾湖紫須蟹因兩須色紫得名。紫須蟹味甘香而不腥,蟹殼獨薄而青。每隻平均重約100克,最大的重達350克。
汾湖紫須蟹汾湖紫須蟹
吳江香青菜
香青菜又叫“繡花筋”,是蘇州地方傳統特色蔬菜品種,主要種植在沿太湖及太湖西南岸,以震澤、七都、橫扇等地為主。
吳江香青菜吳江香青菜
(參考資料來源:)

著名人物

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吳江區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范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鑑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范煙橋等一批傑出人物。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7年12月,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入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位列第19名。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