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通

吳哥通,高棉佛教聖地、古都。在今暹粒省東部。9世紀始建,一再毀於戰火。12世紀後期,闍耶跋摩七世(1181—1215在位)徵調10餘萬奴隸和其他勞動者重建。城牆每邊長約3公里, 周長12公里左右,高約7米,均為石砌。全城五道城門,四道通向市中心的巴揚廟,一道通往皇宮。城門上雕有面向四方的菩薩頭像,慈祥含笑。城門西側各置一尊三頭的石像。護城河寬約100米,河上大橋寬15米,兩旁各置27尊石刻神像。城內有廟宇、寶塔、皇宮等建築。其中最主要建築為巴揚廟,是建在城中心的佛寺,寺門東向,由16座相連的寶塔組成,每座塔布滿雕刻,中央是一組最高的塗金圓形寶塔, 高出地面45米。塔內原有一尊高4米多的大佛像,據說是闍耶跋摩七世的形象。在16座寶塔的兩層台基四周, 還有幾十座石塔, 每座塔的四邊,各有一個微笑著的菩薩臉形,據說都作闍耶跋摩七世的容貌,象徵王威。16座寶塔據說象徵當時高棉的16個省。1434年吳哥王朝遷都金邊, 舊都從此荒蕪。1860年被發掘再現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