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誦調

吟誦調

吟誦調是江蘇省常州市的地方傳統音樂形式,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吟誦藝術屬“小眾文化”,與古琴、崑曲相仿,標誌著傳統文化的最高水準,具有文學、音樂、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 吟誦的基本內容相當豐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詩的音調(包括吟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等“近體詩”的音調和吟“詩經”、“樂府”、“楚辭”、雜言詩等“古體詩”的音調),吟詞的音調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調等。

2008年6月7日,吟誦調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吟誦調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遺產編號:Ⅱ-137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單位:江蘇省常州市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傳承意義,

歷史淵源

常州吟誦迄今為止,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傳承歷史。考察其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吳地吟唱(吳吟),肇始於戰國時代,經唐宋發展,明清走向繁盛。常州古屬吳地,吳地的概念最先源於春秋後期五霸之一的吳國,當時吳國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蘇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區和皖東地區,狹義上的吳地一般就是指的蘇南地區(蘇錫常)。關於吳吟有許多記載,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與不思。誠思則將吳吟,今軫將為王吳吟。”吳地獨特的方言和人文地理,也造就了吳地獨特的音樂、語言和文學藝術,吳吟基於吳地方言,有獨特的音調,李白在他的詩文中多次提到“吳吟(吳歌)”,“我有吳趨曲,無人知此音”(《贈薛校書》)、“試發清秋興,因為吳會吟”(《送麴十少府》)、“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等。所以,後人說“平頭均楚制,長耳嗣吳吟”。 常州吟誦與江南吳地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既凝聚了常州的人文歷史,又飽含著先輩們的文化基因。據載,盛唐時常州有著名的“茶山境會”,宋代時常州每年春季借“勸農”之機舉行“春遊詩酒會”,明代的時候常州亦有“詩酒藝會”。但隨著科舉制和私塾的消亡,傳統的吟誦為西方的朗誦取代,漸趨沉寂。有幸的是,在上世紀20年代國學大師趙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誦,1971年趙元任先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舉行的“中國演唱文藝研究會”活動中,主講《各種不同形式的吟誦》,並用常州方言示範吟誦了多種不同形式的古詩文,並錄唱片,為後來的常州吟誦再次興起留下了火種。近現代以來,“常州吟誦”領域擁有諸多的吟誦名家,先後出現了趙元任、周有光、鄒宗浩、丁彥士、吳玉良、史肇美、何祖述、陸汝挺、屠岸、羊淇、史曼倩、錢璱之、鄒醒國、惲正平、羊漢等一批代表性人物,其影響遍及海內外華人界與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近年來,常州加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成立了常州吟誦藝術協會,促進了研究和傳承工作的深入。

藝術特色

東漢以前有歌有誦,是否有吟尚不明。儘管有個別文獻提到了吟,但是語焉不詳。東漢以後有歌有吟有誦。凡詩文皆可吟誦,歷代的歌詩(詩、騷、樂府、詞、曲等)在不能歌之後,亦用吟誦之法傳承。凡文人皆會吟誦,唱和酬答,教育學習,皆用吟誦。歷史上有很多吟誦名家,如謝安、王陽明等。明清兩朝,吟誦尤為發達,更為學習詩詞文賦和八股文的方法。桐城派創其獨特的古文吟誦法,倡導“因聲求氣”,其法流傳至今。吟誦主要通過古代的教育系統(私塾和公學,前者為主)傳承。老師把對詩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誦之中,整個兒傳給學生。所謂讀書聲,即吟誦聲。一般有吟有誦,詩詞多吟而文賦多誦。吟誦在古代,是如同識字、寫字一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過幾年私塾,就會吟誦。因此,幾乎沒有人專門研究吟誦,幾乎沒有關於吟誦的專門論述。我們對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印象也有偏差。在古代,農村普遍有族館村學,一般為三年義務教育制,所以一些農民也會吟誦。鄉鎮以上的地方,婦女也多可讀家館。文盲率竄升,乃近代以後之事,實是新學堂勃興之後,師資不繼,而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惡果。吟誦是完全口傳心授,純粹的口頭非物質文化。因此吟誦也無定調,也無曲譜。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皆有漢詩文吟誦,傳承達千年以上。有用轉讀音吟誦的,有用漢語吟誦的,有用本國語吟誦的,各分流派。其吟誦調也有雅俗樂之別。
吟誦調吟誦調
同時,吟誦也是一種語言形式,吟誦其實是吟和誦的合稱,吟,即吟詠;誦,即誦讀。古代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方式創作,作為文化的有聲傳承方式,吟誦既不同於朗誦,又不同於一般的歌唱。

代表作品

趙元任首開以音樂為視角對吟誦進行理論研究的先河,親自進行吟誦錄音,記寫《靜夜思》、《楓橋夜泊》、《長恨歌》、《江城子》等著名詩詞名篇的吟誦樂譜,並頗具匠心地運用吟誦音調創作了《瓶花》、《聽雨》等歌曲。

傳承意義

吟誦是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公認的中國文化獨特魅力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不僅華人吟誦,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很多國家中,吟誦漢詩的傳統也一直流傳不衰。但是,作為吟誦之根,遠為豐厚璀璨的中華吟誦卻幾乎沒有了傳承。
吟誦通過私塾和官學教育體系口傳心授,流傳至今。吟誦的內容是經典和詩文,吟誦的形式是依照漢語的特點和詩詞格律而進行,從內到外,都是中華文明精神的結晶,體現著大雅君子風範。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州吟誦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詩詞、音樂、語言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具有跨學科的研究價值和傳承性的保護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