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始於1960年,1978年恢復招生,1986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能夠培養層次完整,類型多樣的研究生培養體系。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漢諾瓦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基本介紹

簡介,學校簡介,發展歷程,基礎設施,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戰略規劃,國際交流,發展目標,

簡介

學校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 特聘教授崗位; 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 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83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 MBA )、公共管理碩士( MPA )、工程碩士、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等 4 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已達 23個,目前在校研究生7800餘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 3914 人,專人教師1885人,教授224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導師 80 餘人,並聘請了200 余名國內外著名學者兼任學校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兼職教授, 75% 以上的中青年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合肥工業大學主動適應我國研究生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貫徹“育人為本”的方針。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導師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培養模式為重點,以提高培養質量為關鍵,注重多學科結合,產學研結合,學術團隊聯合培養研究生,強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規範培養環節,充分調動導師和研究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證了研究生培養規模與質量的協調發展。

學校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發展歷程

學校創建於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1995年,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為學校建校50周年題詞。60多年來,學校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已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榮傳統,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

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199.39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31.4萬冊,電子圖書75.2萬種、135.1萬冊,中外文現刊2794種,中外文電子期刊約3.4萬種。學校設有19個學院、聯合共建的國家級科研基地4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中心1個、40多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國家甲級綜合建築設計研究院、59個教學實驗室、24個校內實踐創新基地、206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9295台(套),總價值5.33億元,實驗室基礎設施及生活、體育、文化設施配套齊全。

學科建設

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藝術碩士(MFA)、翻譯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9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5個;設有7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7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9600餘人。“十五”以來,新增了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備案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工業培訓中心、機械工程實驗室、新能源利用與電氣控制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學校,獲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199項;建築學、土木工程和英語專業通過國家專業教育評估,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3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專業獲批省級特色專業;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4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獲國家級精品教材5門,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材獎6項, 57部教材遴選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65部教材遴選為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273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1項;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61所首批試點高校之一,現啟動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本科專業以及機械工程(工學博士、工程碩士)、控制工程(工程碩士)、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的試點工作,學校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報並建設的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獲國家級本科教學工作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學校還被批准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近幾年來,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25萬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602人,專任教師1825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45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520人,占83.3%。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3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優秀教師4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6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4人、青年教師基金4人,在職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1人。同時,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120餘人。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戰略規劃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始終堅持科學研究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瞄準國家戰略目標和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突出套用性研究、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加強自主創新為主線,進一步明確基礎性研究與套用性研究並舉、以套用性研究為主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求支持、在貢獻中發展,倡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推動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來,通過連續開展“科技發展年”、“科技創新年”、“科技質量年”、“科技拓展年”活動,不斷提升學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學校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幾十項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十一五”期間,我校科研經費以每年40%的幅度遞增,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量以每年60%的幅度遞增,獲批國家科技獎5項,省部級一等獎15項。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學校科研到賬總經費達到3.65億元,首次主持的2項973項目獲準立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0項,總經費6300萬元,充分顯示了學校科學研究應有的潛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國際交流

學校國際交流領域進一步拓展,形式和層次更加豐富,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漢諾瓦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學校充分利用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國際化師資力量和管理幹部的培養力度,與國(境)外高等院校開展了“中美人才培養計畫”、“赴德碩士生培養計畫”多種形式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和海外研習及赴台交流學習等各類項目。來華留學生教育取得歷史性突破,學校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和自主招生資格,現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就讀。

發展目標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合肥工業大學全體師生員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凝鍊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園文化,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爭先進位快發展,努力把合肥工業大學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鑄造合肥工業大學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