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各美其美

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主題進行演講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總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各美其美
  • 外文名:Every beauty is beautiful
  • 拼音:gèměiqíměi
  • 出處費孝通老先生在80壽辰聚會上
  • 時間:1990年12月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出處,釋義,費孝通簡介,

基本信息

【詞目】各美其美
【拼音】gèměiqíměi

詳細解釋

出處

費孝通老先生在80壽辰聚會上,曾經意味深長地講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根據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要“各美其美”?
答:“各美其美”說明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因為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怎樣做到“美人之美”?
答:“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說明了什麼?
答:“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說明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

釋義

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各美其美
大同美究其本質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達到的一種平衡。堅持個體美與追求大同美之間並不矛盾,也就是說“各美其美”和“美美與共”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保障。
前輩學者費孝通先生指出,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我們先是發現自身之美,然後是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讚美,最後達到一致和融合。這就是費先生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費孝通簡介

費孝通(1910.11.2~2005.4.24)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漢族,江蘇吳江人。4歲進入母親創辦的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1928年入東吳大學,讀完兩年醫學預科,因受當時革命思想影響,決定不再學醫,而學社會科學。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1933年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5年通過畢業考試,並取得公費留學。在出國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廣西大瑤山進行調查,在調查時迷路,誤踏虎阱,腰腿受傷,王同惠出外尋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傷愈後,回家鄉農村休養時,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1936年夏,費孝通去英國留學,1938年獲倫敦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中文名《江村經濟》,此書流傳頗廣,曾被國外許多大學的社會人類學系列為學生必讀參考書之一。1938年回國後費孝通繼續在內地農村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農村、工廠、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社區。出版了調查報告《祿村農田》。1944年費孝通訪美國歸來後不久,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曾任清華大學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鄉土中國》及譯文《文化論》、《人文類型》、《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等。
1955年到貴州進行民族識別,參加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曾任國務院民族事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第六屆中央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中央民族學院的副院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授。1980年春費孝通獲國際套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名譽獎,1981年春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獎章,1982年被選為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榮譽院士,1988年費孝通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同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獎。曾在加拿大作《中國的現代化和少數民族》演講。1992年費孝通發表《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收入自己80年代以來考察沿海鄉鎮企業的主要研究報告,就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及其在改革和國民經濟中的位置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