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敦城

可敦城

回鶻古城,即回鶻建牙之地。見於《遼史·地理志》 者有三: (1)雲內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北陰山北麓。唐天寶中於此置橫塞軍,並移安北都護府治此。(2)鎮州“本古可敦城”。在今蒙古國布爾乾省青托羅蓋古城。《遼史·聖宗紀》:統和二十二年(1004),“六月戊午, 以可敦城為鎮州,軍曰建安”。又《蕭圖玉傳》:開泰元年(1012),“阻卜復叛,圍圖玉於可敦城,勢甚張,圖玉使諸軍齊射卻之,屯於窩魯朵城”。(3)“河董城,本回鶻可敦城,語訛為河董城”。在今蒙古國喬巴山市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敦城
  • 外文名:Khatun City
  • 拼音:keduncheng
  • 位於:蒙古布爾乾省土拉河上游古回鶻城
建立,西遼立國,興廢,

建立

統治漠北的回鶻於840年為黠戛斯所滅,回鶻王城被焚毀。契丹征服漠北後,組卜各部落時降時叛,遼聖宗於994年(遼統和十二年)命王太妃(齊妃)領烏古等部兵往西鎮撫,又於1003年築可敦城於原回鶻王城附近,次年置鎮(治可敦城)、維、防三州,調諸部族兵2萬餘騎及渤海女真、漢人700餘流配之家,往彼屯墾鎮守;1011年(統和二十九年),置阻卜諸部節度使。遼代西北路招討司的駐地就在可敦城。

西遼立國

(1131年~1211年)西遼開國皇帝德宗耶律大石從金營逃出後來到夾山與天祚皇帝匯合後,天祚帝不聽大石林牙(耶律大石)的勸誡,一意孤行企圖收復失地,耶律大石意識到敵強我弱,此時出擊必定全軍覆滅,不如北上到重鎮可敦城養兵,待時機成熟,恢復大遼。

興廢

遼史記載:不論國家到了什麼地步,可敦城的2萬騎兵不許南下。因此,耶律大石率領兩百多人,帶上600多馬匹向西北可敦城進發。到達可敦城之後,大石林牙得到訊息,天祚帝已經被俘虜,大遼滅亡。為了延續遼祚,耶律大石打算召集各路力量,抵抗大金的攻擊。這個時候大金朝與南宋之戰爆發,大金完全將注意力集中在宋朝,耶律大石從可敦城出發,兩度打敗金朝部隊。
1130年,耶律大石率軍西征,次年,金軍北攻可敦城,因沙漠阻擋失敗。1135年金軍再征可敦城,被遼軍擊敗。耶律大石意識到這裡不能久留,不如西征重建大遼,等國力強盛之時東征大金。《大金國志》記載,正隆元年(1156年)北征曷董城,林牙之子烏律游騎數百出於軍前,說明此時可敦城仍為西遼所有。但此後可敦城為金軍奪取。由於克烈部遷入這一地區,蒙古乞顏部在東部對金國構成新的威脅,金國最終放棄這一地區,並將可敦城摧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