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風俗歌體裁)

中國民歌體裁風俗歌的一種。以古代神話、傳說為內容,反映各民族先民心目中創世過程的民間歌曲。主要流傳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中,亦稱“創世記”、“創世古歌”、“開天闢地歌”、“史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歌
  • 所屬中國民歌體裁風俗歌
  • 內容:古代神話、傳說
  • 反映:各民族先民心目中創世過程
古歌是人類社會幼稚時期對宇宙、人類起源和社會現象的童稚認識和美妙想像。從各民族古歌的內容和演唱形式來考查,它們大約出現在各民族原始社會末期或階級社會初期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古歌是彝族的“梅葛”、“阿細的先基”,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闢地歌”,僳僳族的“木刮基”,景頗族的“木瑙齋瓦”,普米族的“史歌”,怒族的“辦汝”,水族布依族的“古歌”,獨龍族的“創世記”,等等。
古歌主要演唱於各民族的傳統風俗性民眾活動,多在節日、祭祀、婚嫁、喪葬等禮儀程式中,由巫師、主祭者、或宗族內德高望重的老歌手主唱,氣氛肅穆。演唱形式多為獨唱,亦有對唱和一領眾和。有的還可以伴隨舞蹈邊跳邊唱,大多表現出古樸、深邃的演唱風格。
各民族古歌所演唱的創世內容,大體相似,大都圍繞創世過程──開天闢地、人類起源、人類發展等來展開敘唱。如流傳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地區的“梅葛”,其內容為:①創世──開天闢地、萬物產生、人類起源;②造物──狩獵、放牧、農業、手工業勞動的產生過程;③婚戀──戀愛、婚姻習俗及與其相關的解釋;④喪葬──葬禮習俗及懷念死者等。
古歌的歌詞,篇幅長大,內容豐富,其結構屬於長篇韻文體。演唱時,4句或8句為1段,若干段使用同一曲調來反覆歌唱。古歌曲調雖因民族不同而特點各異,但大致可概括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吟誦性歌調,一種是抒情性歌調。屬於前者的如苗族“古歌”,景頗族“木瑙齋瓦”、普米族“史歌”等。其特點是不都由一個簡短樂句或樂段不斷反覆,音域較窄,一般不超出八度範圍。音調接近於口語,節奏、節拍比較自由,具有敘事歌、說唱音樂的特點。屬於後者的如彝族“梅葛”(正腔),怒族“辦汝”,僳僳族“木刮基”,瑤族“盤王歌”等。其特點是曲調的段落輪廓清晰,前後樂句多為對應性結構。音域較寬,常超越八度,有的甚至可達十二度,旋律起伏較大,富於歌唱性。從總的方面來看,古歌在音樂上與民族語言、生活習俗保持密切的聯繫,並保留有本民族傳統音樂的固有特色,其他類型的敘事長歌和風俗歌的音調結構,或多或少受著古歌音調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