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河鎮

叉河鎮

叉河鎮是昌江黎族自治縣轄鎮,依傍昌化江,與東方市大田鎮隔河交界,距縣城石碌12公里,海榆西線公路,環島西線高速公路、粵海鐵路貫穿全鎮,2008年,隨著叉河高速公路出口處的打通,該鎮已成為全縣第一個交通工業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叉河鎮
  • 外文名稱:Chahe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2724
  • 地理位置:昌江縣西南部
  • 面積:98.8平方千米 
  • 人口:14962人(2017年) 
  • 方言:海南話,黎語-美孚方言,哥隆話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叉河站
  • 車牌代碼:瓊D
基本概況,鄉情簡介,建置沿革,領導分工,經濟發展,經濟總量,香蕉種植,甘蔗種植,畜牧產業,高效農業,橡膠產業,基礎設施,道路建設,沼氣建設,水利建設,飲水工程,辦公建設,社會事業,農村保障,社會治安,科教文衛,

基本概況

鄉情簡介

全鎮共有14個自然村,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962人(2017年),主要居住黎族和漢族。總面積98.8平方千米,耕地總面積22688畝,其中水田5017畝、旱田3062畝,坡園地14609畝,林地面積27000畝。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以水稻、甘蔗、劍麻、瓜菜為主。
叉河園區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循環經濟示範區,2006年以來,叉河工業園區基礎的建設目漸完善,先後建成園區3.2公里二縱路和發展一橫路,完善園區供水、供電、通訊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園區內有國投、華盛、叉河鴻啟等水泥企業和金林天然橡膠加工廠、鈷銅冶煉廠等規模以上企業。

建置沿革

昌江黎族自治縣轄鎮。1952年屬東方縣,1961年屬昌江縣,1987年建叉河鎮。1997年,面積98.8平方千米,人口1.1萬,2002年,原保平鄉的紅陽行政村併入叉河鎮,全鎮轄七個村委會(排岸村委會、老宏村委會、叉河村委會、唐村村委會、老羊地村委會、坎頭村委會、紅陽村委會),一個居委會(叉河社區居委會)。

領導分工

文艷
書記、人大主任
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吳成元
副書記、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符成昌
副書記、紀委書記
協助書記抓黨委工作;負責紀委、政工、政法、綜治、司法、節能減排、工青婦
吳傳信
黨委委員、副鎮長
農、林、水、農經、扶貧、財貿、畜牧、國土、農業服務中心、經濟發展辦公室、沼氣、農村交通
符旭光
黨委委員
組織工作、黨政辦公室
符振陽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武裝、民政、殘聯、新農保、森林防火、社會服務中心、社會發展辦公室
黃麗珠
黨委委員
宣傳、文化站、廣播站、統計、文明生態村建設、統戰
王勤
人大副主席
人大工作、計畫生育、小城鎮建設
符壽利
副鎮長
教育、衛生、科普、合作醫療、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勞動就業
廖政才
紀委副書記
協助紀委書記抓紀委工作、政(村)務公開、信訪
符第竺
副主任科員
農業技術推廣、惠民政策補貼、商務、紅十字會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全鎮2010年來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678萬元,比2006年增長17.2 %,農民人均收入2595元,比2006年增長18%。

香蕉種植

積極引進外商擴大香蕉種植面積,帶動民眾規模經營發展香蕉產業,2011年全鎮香蕉種植面積達16000多畝。

甘蔗種植

在穩定原有1萬畝的基礎上,政府積極引導農民利用縣委、縣政府給予的甘蔗下水田的補貼惠民政策,2006年以來新增加種植面積達8000畝,其中甘蔗下水田2200畝,全鎮甘蔗產業實現年產值960萬元,單是甘蔗這個產業就實現農民人均收入約1000元。

畜牧產業

在紅陽村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正在建設一個投入200萬元的規模養豬場,引導農民科學規模經營發展養豬產業。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山羊和本地品種優良家禽養殖業,全鎮生豬年均出欄量達3500頭,山羊年均出欄量1200隻,為市場供應各類家禽11000隻,實現年產值800萬元。

高效農業

在鞏固原有芒果園和萬畝劍麻農業開發基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冬季瓜菜和花卉等產業。建成了紅陽冬季瓜菜種植基地和老羊地450畝毛豆種植基地,帶動周邊民眾發展冬季瓜菜的積極性。2011年,全鎮瓜菜種植面積達3500多畝。花卉產業是附加值高、風險高、技術含量高的“三高”產業,為了讓農民參與到這個產業之中,鎮政府引進了寧發花卉公司,在我鎮開發450畝的花卉種植基地,起到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橡膠產業

2006年以來共種植橡膠16500畝。

基礎設施

道路建設

實現了所有村莊全部建成通暢的水泥硬化公路。完成叉河小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建成叉河工業園區二縱路3.2公里水泥道路。新建成園區發展一橫路,使園區道路建設初具規模;配合鐵道部門建成叉河村鐵路天橋,解決了叉河村民眾出行交通安全;建成海榆西線至老羊地村6公里水泥硬化道路;建成叉河高速公路出口路至紅陽5.3公里水泥硬化道路,使紅陽村告別了自解放以來無路行車的歷史;建成海榆西線至唐村4.2公里水泥硬化道路;建成叉河至老宏、老烈村4.1公里水泥硬化道路;爭取縣道路建設資金30萬元,硬化鎮政府至叉河中心大道公路(二縱路)700米;完成排岸村漫水橋改建工程;建成海榆西線至排岸村水泥硬化道路800米。完成叉河二縱路亮化、美化工程建設,新裝路燈50盞,告別了叉河無路燈的歷史。

沼氣建設

鎮政府高度重視沼氣建設工作,專門召開辦公會作了專題研究,把沼氣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是讓農民增收節能,改善生活環境,美化家園,提高農村衛生水平的重點項目。

水利建設

投入資金60萬元硬化水尾水陂渠道12公里,解決4000多畝土地的灌溉問題,繼建青山左渠紅薯地村段670米,建設水尾水陂渠道老宏村支渠400米,完成老羊田小二型水庫和池頭水壩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硬化池頭水壩渠道3000米,建成老羊田小二型水庫灌區渠道3000米。

飲水工程

新建農村飲水工程9個(老羊田、排岸、老宏、老烈、池頭、唐村、老羊地、紅薯地、大洋基),使全鎮所有村莊全部建成飲水工程。

辦公建設

完成新行政辦公樓配套設施建設,建成幹部職工宿舍樓二棟,完成政府大院美化、綠化工程。

社會事業

農村保障

農村保障體系做工作。全鎮農民年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400多人,年均參合率95%,2287名民眾享受到新農合報銷,報銷金額210多萬元。2006年以來全鎮共發放低保金117萬元,救濟大米144000斤。三是圍繞保障農村弱勢群體生活做工作。2006年以來建成敬老院2所,共安排贍養五保戶、孤寡老人18位,投入48.75萬元改造殘疾人住房65間。

社會治安

建立了矛盾糾紛聯動排查調處中心,有專門的調解室,村、社區建立了綜治、司法服務站,堅持定期排查,及時調處民間糾紛,調解成功率100%,沒有民轉刑案件。堅持打防結合方針,狠抓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出台了一系列應急預案,處理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在轄區內的單位、小區、樓院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實到位,在3個主要路口設定了個治安防範卡點,有效地遏制了案件地發生,確保治安秩序良好,社會和諧穩定。

科教文衛

把教育擺在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整合教育資源,把半徑一公里內叉河村國小、老羊田國小合併到叉河中心學校,實行寄宿教學。2006年以來共爭取上級資金投入200餘萬元到各村國小,改善國小環境和教學設備。在鎮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5萬多元資金扶困助學,不讓一名學生因貧輟學,因困失學。爭取上級資金120萬,新建叉河衛生院,切實為民眾提供安全、衛生、方便的公共衛生服務,2006年以來各村的文化樓、戲台相繼建成,並配齊各種設備,組織各類文藝演出32場,放映電影80多場,在老羊田村還配備兩套健身器材,豐富了村民的文體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