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症

厭學症

厭學症與一般的厭學情緒不同,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造成厭學症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教師態度生硬,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無興趣,自制力較差,懶惰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厭學症
  • 實質:一種厭學情緒
  • 主要特徵:對學習毫無興趣
  • 治療:培養學習興趣
病症產生原因,矯治方法,學習興趣培養,青年產生原因,應對方法,家長須知,矯正學習心理,營造學習環境,矯正學習行為,注意事項,解決厭學方法,

病症產生原因

學習本身的局限性
學習是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這種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心理疲倦感。同時,學習也是一個長時間的周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無論進行什麼性質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會多多少少的令人產生厭倦情緒,學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持續努力學習十幾年,甚至更長。所以,學習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倦,從而導致厭學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
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中學生動機不足或不明確的現象極為嚴重。其原因有:一、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社會不良風氣也走進了學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二、家庭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受到家長及社會上“腦體倒掛”現象的影響,誤認為知識不重要,花錢讀書不合算,認為知識夠用,不如早點參加工作或經商賺錢好。三、學生本身對為什麼學習不明確。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者只是有書讀就可以,而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
造成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學習時間長,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其次,教師教法陳舊、師生情感不良。中小學生學科情感的產生,學生學習往往源於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一個老師德高望重,從自然威信到學識水平、治學態度、教育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贏得了學生的愛戴,他們必然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抱有濃厚的興趣。相反,師生情感不良,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他們就會不喜歡這位老師,由此發生情感遷移,孩子們很可能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了,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很難說不產生厭學情緒。
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許多學生雖然主觀上有學習的願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中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是父母幫助解決,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來自各個方面的消極評價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在學習過程中需一要不斷鼓勵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更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評價,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

矯治方法

一方面要靠外部教育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自身的調節和改變也很重要。
1 充分認識學習的意義;
2 面對學習上的失敗要進行正確的歸因;
3 全面評價自我,恢復自尊與自信;
4 揚長避短,重新設計,塑造自我。
5 能適應環境,不被社會一些不良因素所影響。

學習興趣培養

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非常的頭疼,很多孩子他們對學習並不感興趣,只是對玩感興趣,像電腦、遊戲等,孩子總是玩不夠。很多家長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樣讓孩子對待學習就像看電、玩遊戲那樣投入呢?下面就為家長介紹幾種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興趣的源泉。那么,父母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呢?
當孩子把奶瓶反轉,並且試著從奶瓶的底部來吸奶的時候,當孩子將停下了的玩具火車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動起來的時候,當孩子在公園裡專心地看著被風吹得搖搖擺擺的花草的時候,這些都是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這個陌生世界的表現。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此時,大人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而應該精心地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作出結論。
當孩子帶著問題去問父母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孩子。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遠不如讓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來得重要。例如,當孩子問“鳥兒晚上睡在哪裡”時,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鳥兒在晚上的可能去處;當孩子問“黃色和藍色顏料混合後會變成什麼顏色”,你不要簡單地告知“會變成綠色”,你可以說:“是啊,那究竟會變成什麼顏色呢?”以此來引導孩子去試驗,去思考,讓孩子自己去得出結論。同時你還可以通過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激發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
能否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是呵護孩子好奇心的關鍵。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下達一些強制性的智力作業任務,那么孩子會感到總是在一種有壓力的環境之中,他們便會將思考問題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久而久之,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因此,對於強制性的智力作業,要少些再少些。
二、為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不管是老師或父母講故事,還是廣播電台或電視台播放故事,孩子們總是專心致志地聽,特別是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最能吸引他們。當你講小人書中的故事時,你會發現孩子常常是一邊聽一邊很想認識書上的字,這種主動要求學習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父母可以利用這一時機因勢利導,適當教孩子認認字,不要求孩子寫,更不要求孩子記這些字,只要他們能認識,能把一個小故事讀下來就行。孩子聽得多了,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些字。會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已經能很連貫地把書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讀出來。當孩子在閱讀課外書刊時,家長可利用讀物內容,作為與孩子對話的內容。這樣,孩子在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時地受到啟迪,並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與習慣。
三、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家長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帶孩子去觀察小樹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長情況;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帶他們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冬天又可引導他們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家長最好還能指導他們參加一些實踐,如讓孩子自己收集各種種子、搞發芽的試驗、栽種盆花;也可飼養些小動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啟發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畫出來,並鼓勵他們閱讀有關圖書,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四、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一些孩子由於受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對畫畫或樂器產生興趣。特別是孩子進了幼稚園以後,在老師的誘導下,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第一次飛躍。最先使孩子產生興趣的一般是畫畫、唱歌和表演,當然這些都是模仿性的。對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的興趣都可以在幼兒期喚起,這時不是要求孩子能達到什麼水平,而是以喚起他們對各種樂器的興趣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歡跟大人下棋,當然更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下遊戲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條件,準備一些簡單的器具,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見聞,多與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穩定性不夠,所以多好動愛玩,所以不要過於急於求成,以避免造成負作用。

青年產生原因

眾多調查資料表明,厭學症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產生厭學的原因多種多樣,親職教育失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拒絕學習,不是孩子的責任,至少不全是孩子的責任,它需要從父母自身開始修正,一點一滴,然後感染孩子。通過心理疏導和家庭治療,父母和孩子共同改變,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嘗試以下的方法:共同進退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把學習知識融入到遊戲當中,而年齡大的孩子需要同伴的相互鼓勵和促進。在孩子們出現厭學,父母又手足無措時,找同學和朋友來共同幫助,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呵護好奇心父母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他一起去驚異、提問、討論,共同做出結論。肯定評價孩子學習樂器或上興趣班時,一定要不斷地肯定他,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再引導他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斷地鼓勵才會使孩子對所需掌握的內容保持強烈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才會越學越好。創造環境愉悅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孩子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取得良好效果。走出戶外帶孩子進入大自然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最好還能指導參加一些實踐,如讓他自己收集種子、搞發芽的實驗等,並鼓勵他閱讀有關書籍,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應對方法

一是作為學生來說,要調整好心態,要有自信心,要以堅毅的性格、樂觀的處世態度為學處世,堅信付出必有收穫。二是從學校方面來說,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發現學生潛能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發他們獲取成功的願望。至於教師,要努力增強自身素質、提高上課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支撐。三是家長也要改變育子觀念,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正確估價孩子實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養成,不給孩子規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注意查問題、不遷就,有情況要馬上找心理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症狀加重。

家長須知

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注意力的最大動力,所以在矯治孩子因注意力渙散而引起的厭學情緒時,宗旨是要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方法有以下幾點:
⒈應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如利用視覺,看書;利用動覺,寫字;利用聽覺,聽寫。也可把幾門功課的內容,交替進行複習。還可利用討論的方式和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習。
⒉在學習時,如果注意力分散,可做幾次深呼吸放鬆訓練,使自己精神鬆弛,克服緊張情緒,重新安下心來學習。
⒊當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鐘左右,使頭腦清楚,提高注意力。
培養孩子穩定的學習情緒
家長要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認識水平,要使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他自身的需要。認識的逐步提高,有助於孩子學習情緒的逐漸穩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⒈要從小抓起,不少習慣,只有從小抓起才能成功。
⒉要從點滴抓起,如寫字姿勢要坐端正,握筆姿勢要準確。
⒊家長對學習僅作指導,決不可包辦代替。
⒋家長要不斷提出要求,對孩子的學習應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
⒌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馬馬虎虎,要及時指出,糾正。
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學習意志
要想使孩子將來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堅韌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證。當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一個既有一定難度,又是他力所能及的具體的目標。家長並應提供一定的適當的獎勵條件,鼓勵、督促孩子為實際這個目標去努力。失敗不灰心,成功不驕傲。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一些新興的療法對厭學症和考試焦慮症也有著不錯的效果。
"迪普音"音樂療法
人的雙耳跟神經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耳前庭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內啡肽,控制神經系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制,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由於耳前庭和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做出各種動作,說出想表達的語言,保持積極的情緒。耳前庭也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耳前庭出現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人會對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非常敏感,並產生牴觸情緒,因此這些不如意事件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抑鬱症老年焦慮症的發生。
迪普音是一種對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的聲音,它的頻率與人耳固有頻率相同,能夠在耳蝸、耳前庭狹窄的空域內引起共振,並通過共振對中耳、內耳進行按摩理療,對耳神經能起到調劑的作用減輕耳前庭功能紊亂狀態,反饋到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和腦垂體,幫助內啡肽生成,降低、平撫焦慮不安的情緒。
1958年,法國著名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了一種特定頻率的行波("高頻音"),並證實了該種行波對人耳蝸具有共振和理療作用,並對人的心理有著神奇的安撫和治療作用,這是世界上首次對"迪普音"進行的系統研究。
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引起了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端向頂端移動。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幅並不相同,頻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蝸底。頻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蝸頂。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決定了音高。由於人的雙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雙耳聽到的聲音就有差異。要減少這種差異,只有採用這種特殊頻率的行波,對雙耳進行理療和鍛鍊,使耳朵能夠主動的“彌補”差異。
1984年,香港仁濟醫院心理科通過172例研究證實,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發現的這種特定頻率的行波對抑鬱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有很好的物理治療效果.
美國的gosistar研究室的Bernard Rimland醫生和Ruth Sullivan醫生對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的“行波”的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開發出一系列的具有理療功效的音樂,實驗證明這一系列音樂能夠循序漸進,在人耳內產生所需的共振,通過理療和鍛鍊,消除雙耳聽覺差異,對抑鬱症、焦慮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進行對症治療。研究者們將這種聲音命名為“迪普音”.
厭學症
厭學症與一般的厭學情緒不同,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造成厭學症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教師態度生硬,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是學生生理因素造成的,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心理煩躁、激動、不安情緒使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學習,進而討厭學習。
頭昏、頭痛、脾氣暴躁是厭學症的普遍現象。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許多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前途與發展。
考試壓力大
家長經常反映:我孩子學習很刻苦,每晚主動完成作業,主動預習、複習功課,平時考試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分數立刻下降,高考時甚至比模擬考試低了五六十分。其實這些都是由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考試壓力大,丟了不該丟的分。
除了考試緊張外,壓力過大還會導致以下生理性疾病:
失眠:大多數壓力大的考生,在考前一段時間內都有失眠的經歷,晚上睡眠不足,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急躁:考生的心情變得極差,動不動就發火,做功課是粗心急躁,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女生月經紊亂:調查顯示:高考學生中有25%的女生因壓力過大而導致月經紊亂,甚至暫時性閉經,使她們更加憂心重重,不能全心全意面對考試。
為什麼學生會患厭學症,考試壓力大?
A、因貪玩而厭學,這類學生需要進行教育,引導他們進入正常學習軌道。
B、因焦慮,精神不能集中而厭學,這類學生往往是由於左右耳前庭功能紊亂所造成的,需要進行理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種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數厭學的學生同時具有這兩種誘因;社會調查資料表明:80%以上的貪玩、成績難以提高的學生,伴有左右耳前庭紊亂症狀,伴有學習焦慮現象。
人的眼、耳等感觀都與大腦有著直接的聯繫——如果一個人帶上了不合適的眼鏡,大腦給他的反饋信息就是感到眩暈;如果一個人耳前庭功能紊亂,他就會產生焦慮情緒。人的雙耳跟神經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內啡肽,控制神經系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制,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由於耳前庭和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做出各種動作,說出想表達的語言,保持積極的情緒。耳前庭也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耳前庭出現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孩子就很難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並產生牴觸情緒,最終導致厭學症的發生。
同時,雙耳前庭失衡造成的焦慮情緒會嚴重影響考生,無形中增大了考生的壓力,造成考試狀態不佳。
迪普音治療厭學症,緩解考試壓力
迪普音是一種對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的聲音,它的頻率與人耳固有頻率相同,能夠在耳蝸、耳前庭狹窄的空域內引起共振,並通過共振對中耳、內耳進行按摩理療,對耳神經能起到調劑的作用,減輕耳前庭功能紊亂狀態,反饋到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和腦垂體,幫助內啡肽生成,降低、平撫焦慮不安的情緒。

矯正學習心理

幫助厭學症學生矯正厭學症,首先要矯治其厭學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用愛這把鑰匙開啟僵化的心靈,要愛得真,愛得深,愛得持久。

營造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中時時要裝著厭學症學生,為其營造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備課時要了解厭學症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過程中做到五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答問,優先演算,優先批改,優先輔導。四經常,即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三輔導,即老師輔導,家長輔導,優生輔導。二特殊,即設計特殊的作業,規定特殊的評比條件。這樣,為厭學症學生營造了一個參與學習的環境。

矯正學習行為

厭學症學生由於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當,致使學習效率低下,從而喪失了學習信心,厭惡學習,教師要矯正其厭學行為,必須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並貫穿於預習、講解、練習的全過程。
預習階段
預習階段,厭學症學生往往瀏覽式地預習,很少或根本提不出問題,因而也沒有釋疑的要求。對此,他們總認為個人學習能力低,看不懂,學不會,乾脆等待老師講解。教師在預習階段必須設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告訴他們學習新課時全班同學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肯努力、肯參與都能學會,都能學好,鼓勵他們學習新知識的信心和勇氣,並引導他們在預習課文時要依據課後問題這一路標。列出提綱,把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作為質疑問題提出來,待聽講後解決。
講解階段
講解階段,厭學症學生不做筆記,不注重問題的提出,而刻意於固定的做題步驟,不探求問題的思維過程,課堂上思維封閉,表情木然,思維與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合拍。對此,教師要使用啟發性的語言,循序漸進,由易至難、螺旋式上升,坡度要小,要求不能過高,使每一課,每一問,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符號都讓他們聽明白。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把知識與趣味融為一體,用隨時提問促其參與,以拖住他們思維的繩索,不讓他們思想分散。老師在講解階段要教給厭學症學生記筆記、思考提問、答問的方法,以提高聽課的效果。
作業練習階段
在鞏固練習階段,厭學症學生不積極思考,遇難題而止步,等候老師講解或抄襲同學作業以完成任務,或乾脆不做作業,知識漏洞越積越多,形成愈來愈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惡性循環。對此,教師在引導鞏固作業時,培養他們先閱讀課本、再整理課堂筆記、最後再做練習的習慣,老師布置作業練習,要體現層次性。

注意事項

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矯治厭學症
幫助厭學症學生矯治厭學症,學校、教師責無旁貸。厭學症的學生是可以轉化的,教育過程中要營造氛圍,耐心引導,給其創造一個參與學習的環境,因材施教,幫助他們矯治厭學症。

解決厭學方法

有目標的學習
家長要幫助孩子自己給自己制定每天的學習計畫。只有定下學習目標,孩子才不會對學習迷茫。有了明確目標,安排好學習時間,孩子的思想會放在完成目標上,便不易產生厭學心理。
製造學習氛圍
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學習,既熱鬧,又能通過競爭心理達到學習目的
引導興趣
孩子厭學,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對老師講的課不感興趣,或者根本聽不懂,學習漸漸落下,孩子也就越來越沒信心學習。所以老師要注意營造課堂氣氛,每一堂課都要充滿趣味性。
三方配合
家長、老師、學生三方配合,不要怪孩子學不好
孩子學習的好與壞,不僅在於孩子,還在於家長和老師,所以當孩子學習不好時,不要只怪孩子,要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改進教育方式教學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