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

焦慮症(anxiety),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generalized anxiety)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panic attack)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nxiety disorders
  • 就診科室:精神科
  • 常見病因:與遺傳、個性、不良事件等有關。
  • 常見症狀:緊張、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尿頻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認知過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

臨床表現

1.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1)情緒症狀 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患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患者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
(2)植物神經症狀 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
(3)運動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很難靜下心來。
2.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1)瀕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幾乎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有的有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同時出現 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3)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 發作開始突然,發作時意識清楚。
(4)極易誤診 發作時患者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發作後患者仍極度恐 懼,擔心自身病情,往往輾轉於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但不能確診。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家族史、臨床症狀、病程及體格檢查、量表測查和實驗室輔助檢查,由專科醫生診斷。其中最主要的是臨床症狀和病程。
早期篩查或自我診斷可以採用一些簡單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如果分數較高,建議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進一步檢查。
按照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焦慮症系神經症的一個亞型,首先須符合神經症的特點,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礎,起病常受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症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作基礎,與病員的現實處境不相稱,但病員對存在的症狀感到痛苦和無能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多遷延。
1.驚恐發作(急性焦慮)
除了具備神經症的特徵以外,還必須以驚恐發作為主要臨床相。排除其他精神障礙,如恐懼症、抑鬱症或軀體形式障礙等繼發的驚恐發作;排除軀體疾病如癲癇、心臟病發作、嗜鉻細胞瘤、甲亢或自發性低血糖等繼發的驚恐發作。輕型症狀特點符合以下4點,重型症狀加上第5點:
(1)發作無明顯誘因、無相關的特定情景,發作不可預測;
(2)在發作間歇期,除害怕再發作外,無明顯症狀;
(3)發作時表現強烈的恐懼、焦慮及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並常有瀕死恐懼、失控感等痛苦體驗;
(4)發作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時意識清楚,事後能回憶。
(5)患者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病程標準在1個月之內至少有3次上述發作,或在首次發作後繼發害怕再發作的焦慮持續1個月。
2.廣泛性焦慮(慢性焦慮)
除具備神經症的特徵外,還必須以持續的廣泛性焦慮為主要臨床相。排除甲亢、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繼發性焦慮;排除興奮藥物過量、催眠鎮靜藥物,或抗焦慮藥的戒斷反應;排除強迫症、恐懼症、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發的焦慮。輕型表現符合以下2點,重型表現加上第3點:
(1)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弔膽;
(2)伴自主神經症狀或運動性不安。
(3)社會功能受損,病員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病程標準符合上述症狀至少6個月。

鑑別診斷

1.正常的緊張
正常的緊張與病理性焦慮不同,所表現的是對現實客觀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與現實威脅相適應。
2.軀體疾病伴發的焦慮症狀
凡繼發於軀體疾病的焦慮應診斷為焦慮綜合徵。多種內科疾病可有焦慮表現,尤以心血管疾病和內分泌疾病多見。
3.藥物伴發的焦慮症狀
因廣泛使用激素類藥物,藥物引起的焦慮症狀不再罕見,只要不忽略服藥史,鑑別不難。如果診斷可疑,激素應減量或停用進行觀察。古柯鹼、大麻、海洛因的服用或戒斷都可引起焦慮狀態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甚至出現典型的類驚恐發作。抗精神病藥可引起焦慮。
4.精神疾病伴發的焦慮症狀
焦慮可見於任何精神疾病,這種焦慮情緒是原發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一。

治療

焦慮症是神經症中相對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較好的疾病。通常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建議服藥1~2年左右。停藥及加量請諮詢醫生,不可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在服藥期間,注意和醫生保持聯繫,出現副作用或其他問題及時解決。
(1)苯二氮卓類藥物(又稱為安定類藥物) ①優點 見效快,多在30~60分鐘內起效;抗焦慮效果肯定;價格較便宜。②缺點 效果持續時間短,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有可能產生依賴。常用藥物:勞拉西泮(羅拉)、阿普唑侖,一天2~3次。屬於短中效的安定類藥物,抗焦慮效果好,鎮靜作用相對弱,對白天工作的影響較小。使用原則:間斷服藥原則,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小劑量原則,小劑量管用就不用大劑量;定期換藥的原 則,如果病情需要長期服用,3~4周就更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賴的產生;換藥時,原來的藥慢慢減,新加上的藥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齡偏大,服藥劑量不大,療效較好時,也可以不換藥。只要安定類藥物服用的劑量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療效不減弱,就可以認為沒有產生依賴性。
(2)抗抑鬱藥 因為焦慮的病因會導致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神經遞質失衡,而抗抑鬱藥可使失衡的神經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①廣泛性焦慮 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來士普)、文拉法辛(博樂欣、怡諾思)、黛力新等。②驚恐發作 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氯米帕明等。
(3)長短效藥物合用 這類藥物抗焦慮效果肯定,可從根本上改善焦慮,無成癮性,適合長期服用,但抗焦慮效果見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時短期合用安定類藥物,價格偏貴。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套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和幫助患者改變行為習慣、認知應對方式等。藥物治療是治標,心理治療是治本,兩者缺一不可。
還有適合焦慮症患者的心理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放鬆治療等。

預後

越早診斷,越早治療,焦慮症的預後就越好。經過專科規範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會得到臨床康復,恢復往日的愉快心情。
特別應該強調的是:症狀緩解後,仍需要堅持服用1~2年時間抗抑鬱藥物;停藥以及減藥需諮詢專科醫生,千萬不要擅自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