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 Principle)是指第三者的總成本不超過交易的總收益,或者說從結果中獲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對所受到的損失進行補償,這種非自願的財富轉移的具體結果就是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 外文名:Kaldor-Hicks Principle
  • 概念:第三者總成本不超過交易的總收益
  • 性質:非自願的財富轉移
基本定義,社會背景,發展現狀,意義作用,

基本定義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可以這樣解釋:如果阿甲將自己的某種商品認定為值5美元,而阿乙將其商品認定為值12美元,在此情況下,如果兩人以10美元的價格(事實上可以是5美元到12美元之間任何價格)進行交易,就會創造7美元的社會總收益(福利)。因為,在10美元的價位上,阿甲認為他獲得了5美元的境況改善(利潤),阿乙則認為他獲得了2美元的境況改善(消費者剩餘)。
卡爾多1939年發表的《經濟學福利命題與個人之間的效用比較》論文,提出了“虛擬的補償原則”作為其檢驗社會福利的標準。他認為,市場價格總是在變化的,價格的變動肯定會影響人們的福利狀況,即很可能使一些人受損,另一些人受益;但只要總體上來看益大於損,這就表明總的社會福利增加了,簡言之,卡爾多的福利標準是看變動以後的結果是否得大於失。由此看來,卡爾多補償原則是一種假想的補償,而不是真實的補償,它使帕氏標準寬泛化了。
希克斯補充了卡爾多的福利標準,認為卡爾多原則不夠完善,因為它是一種“假想中”的補償,現實中受益者並沒有對受損者進行任何補償。他認為,判斷社會福利的標準應該從長期來觀察,只要政府的一項經濟政策從長期來看能夠提高全社會的生產效率,儘管在短時間內某些人會受損,但經過較長時間以後,所有的人的境況都會由於社會生產率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獲得補償。因而人們稱希克斯的補償原則為“長期自然的補償原則”。

社會背景

福利經濟學的出現,是英國階級矛盾和社會經濟矛盾尖銳化的結果。西方經濟學家承認,英國十分嚴重的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變得更為尖銳,因而出現以建立社會福利為目標的研究趨向,這導致了福利經濟學的產生。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以後,英美等國的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福利經濟學進行了許多修改和補充。庇古的福利經濟學被稱做舊福利經濟學,庇古以後的福利經濟學則被稱為新福利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福利經濟學又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正在經歷著新的發展和變化。邊沁的功利主義原則是福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邊沁認為人生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獲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總量。幸福總量可以計算,倫理就是對幸福總量的計算。邊沁把資產階級利益說成是社會的普遍利益,把資產階級趨利避害的倫理原則說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則,把“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標榜為功利主義的最高目標。
帕累托的“最優狀態”概念和馬歇爾的“消費者剩餘”概念是福利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優狀態是指這樣一種狀態,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境況變得更好而不使別人的境況變壞。按照這一規定,一項改變如果使每個人的福利都增進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進而其他的人福利不減少,這種改變就有利;如果使每個人的福利都減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減少,這種改變就不利。
馬歇爾消費者剩餘概念推導出政策結論:政府對收益遞減的商品徵稅,得到的稅額將大於失去的消費者剩餘,用其中部分稅額補貼收益遞增的商品,得到的消費者剩餘將大於所支付的補貼。馬歇爾的消費者剩餘概念和政策結論對福利經濟學也起了重要作用。

發展現狀

20世紀中後期是公司控制權市場立法的巔峰時期,以美國地方州兩次反收購立法最為典型。表面上看,公司控制權市場立法是以股東、機構投資者為一方和以管理者、工會和勞工團體等所謂相關利益人為另一方的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爭奪,實質上,在利益爭奪的背後深刻折射出以美國為代表的公司控制權市場立法的兩大法律經濟學準則:帕累托最優和卡爾多-希克斯效率的盛衰,同時也反映了美國上至聯邦政府下到地方各州,從企業界和司法界到學術界對公司控制權市場立法態度的反覆。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在現實中這樣的事情有沒有可能會發生呢?是人們大多會認為定價過高了,而要去討價還價,試圖降低購買成本。能發生類似現象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拍賣,無論是慈善拍賣還是商業拍賣。在商業拍賣中,尤其是文物或者地皮類拍賣,拍賣方的底價一定是保本的,在競爭中產生最後的買家,這是你情我願的一錘子買賣。真正的買家往往是勢在必得,或許最後的成交價高了,但從其將來的升值空間或發展前景來看,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第二種是慈善拍賣,因是義舉,拍品的提供方未必會考慮到拍品的真正價值,只是大致估價或象徵性地定價,最後也是價高者得之。從中看出,拍賣能適用於這個理論。其次,還有一類或許也可適用,但未便經常發生,人們在生活中,商業競爭中也會遇到,不過那倒是個人的主觀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聽到過一個故事:一家企業A要出售二手機器,B公司有意購買,前來看貨。A老闆帶領B老闆看機器,但並未透露出售價格。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看貨後,B老闆忍耐不住,開始挑機器的毛病。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購買慾求的是不會去挑剔機器的,正是抓住了這點,A老闆還是保持沉默。最後B老闆喪失了耐心,主動談價格“最多不超過5萬美元。”A老闆作出一副嫌少的樣子,一副很不情願出售的面孔,心裡卻竊喜,因為他的底價是3萬美元。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類似以上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少之又少的。常常聽到人說,經濟學家只會坐在書齋里製造理論。經濟學家的成果,無論是否能使用於現世,從客觀上來說也是其勞動成果。因為在生活中,決不會花高價去買一個低價的東西,這是普通老百姓們的小小經濟學,這大概是被經濟學家們所鄙夷的,但卻真實的存在著。雖然卡爾多-希克斯效率也只是個假想。

意義作用

從社會利益的角度看是有意義的。從理論的角度看,採取卡爾多-希克斯有效性標準是有利於社會福利的增加。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為零,個人之間的談判可以保證卡爾多-希克斯效率變成現實的帕累托效率。現實中交易成本為正,就可能使得潛在的帕累托改善無法成為現實的帕累托改善。實際上經濟學家一般採用卡爾多-希克斯標準。
卡爾多-希克斯效率卡爾多-希克斯效率
帕累托標準相比,卡爾多-希克斯標準的條件更寬。按照前者的標準,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受損,整個社會變革就無法進行;但是按照後者的標準,如果能使整個社會的收益增大,變革也可以進行,無非是如何確定補償方案的問題。所以卡爾多-希克斯標準實際上是總財富最大化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