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赫納協定

卡塔赫納協定

1907年和1913年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為維持地中海和大西洋區域現狀而達成的兩次協定。協定規定:締約國應維持地中海區域和靠近歐非兩洲海岸的大西洋部分區域的領土現狀;一旦發生改變該區域現狀的情勢,締約國應採取共同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塔赫納協定
  • 外文名:Cartagena Agreement
  • 時間:1907年和1913年
  • 國家:西班牙、英國和法國
  • 目的:維持地中海和大西洋區域
背景,內容,歷史經過,意義,卡塔赫納,西班牙港市,

背景

1907年和1913年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為維持地中海和大西洋區域現狀而達成的兩次協定。1904年10月,西班牙同法國簽訂關於劃分摩洛哥勢力範圍的秘密協定。1907年1月,又與英、法擬定一項協定草案。4月8~18日,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在位)和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1901~1910在位)在西班牙的卡塔赫納會晤確定了該協定的最後原則。

內容

5月16日,法國外交部長S.J.M.畢盛同西班牙駐法大使、英國外交大臣E.格雷爵士同西班牙駐英大使交換內容相同的宣言,達成最後協定。協定規定:締約國應維持地中海區域和靠近歐非兩洲海岸的大西洋部分區域的領土現狀;一旦發生改變該區域現狀的情勢,締約國應採取共同措施。俄國對協定表示歡迎,德國十分不滿,因德國想瓜分摩洛哥,並對西屬幾內亞和費爾南多波島發生興趣。面對德國的威脅,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於1913年 5月同法國總統R.普恩加萊在卡塔赫納會晤,通過了《第二次卡塔赫納宣言》,表示贊同原有協定的合作原則,並保證維持大西洋、地中海和摩洛哥的現狀。因該協定規定的義務不甚明確,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得以宣布中立,而實際上採取了親德立場。

歷史經過

歐洲議會已經同意歐盟執行關於轉基因農作物貿易的國際公約,而這一舉動將很可能使布魯塞爾華盛頓之間關於轉基因生物(GMO)的現存矛盾再度升溫。贊同這一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公約意味著歐盟將會在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上籤字。卡塔赫納議定書規定,進口國不但能夠以科學證據為基礎,而且可以出於對環境和社會的考慮拒絕進口轉基因農作物。這種所謂的“預防性原則”與世界貿易組織一貫奉行的以科學基礎評判貿易措施的做法大相逕庭。
根據規定,卡塔赫納議定書至少要有50個締約國批准後才能生效。在歐盟之前,已經有49個國家通過了卡塔赫納議定書,因此歐盟的批准無疑為協定的執行鋪平了道路。三個月後,該議定書條款就會開始生效,以控制和管理轉基因生物的國際貿易。包括法國和西班牙在內的七個歐盟
成員國已經通過了該議定書,歐洲議會的決定將強制剩餘八個成員國根據議定書調整各自國家的法律。轉基因生物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產物,而現代生物技術有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為此,來自13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經過長達5年的談判後,於2000年1月29日批准了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卡塔赫納議定書的整體目標是通過採取充分的措施,保障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傳遞、處理和使用。同時它也考慮了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危險,而且特彆強調了所謂的“跨邊界移動”及其可能產生的危害。
因為卡塔赫納議定書以預防性原則為基礎,所以美國目前拒絕批准該議定書。美國認為,歐盟禁止轉基因農作物及其產品的進口和商業開發的做法缺乏科學依據。因此,美國希望世界貿易組織能夠就此採取措施
歐洲對轉基因生物進出口的控制,目前主要是針對轉基因農作物生產的控制。歐洲委員會在2002年對這些控制條款進行了修改,歐盟認為經過修改的條款符合新的國際規則。根據歐洲議會現行的立法框架,任何歐共體成員國在未得到進口國正式批准的情況下,不允許出口轉基因食品。出口國將必須通過所謂的預先告知協定(AIA)程式向中央資料庫提供出口裝運貨物的詳細信息。根據該程式的規定,潛在的進口國可以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在15天之內決定接受或是拒絕裝運的貨物。
卡塔赫納議定書的執行將使《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的第15條準則生效。第15條準則是在1992年的地球峰會上通過的,它規定“為了保護環境,各個國家應該盡其所能廣泛採用預防性方法。當存在嚴重的和不可逆轉的危害時,缺少足夠的科學證據不應該成為推遲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環境惡化的理由。”議定書的這條準則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一貫堅持,只有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存在潛在性危害時,才能拒絕進口或者禁止商業化。這也正是世貿組織關於食品健康和安全措施的一般原則。
根據卡塔赫納議定書的有關規定,政府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避免或者儘量減小轉基因生物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的不利影響。根據這條規定,最適宜的方法與以下幾點有關:已經確定的危害水平、不確定性的程度、可替代技術的有效性以及各個相關團體的農業、社會、環境和經濟目標。

意義

為期兩天的第五屆歐盟、拉美加勒比毒品問題協調與合作機制會議30日在這裡結束,會議發表了《卡塔赫納宣言》,強調歐盟和拉美在打擊國際走私販毒方面擴大協調與合作的
重要性。《卡塔赫納宣言》重申了1999年第一屆會議通過的《巴拿馬行動計畫》中的共同掃毒合作、分擔掃毒責任的原則,確立以遏制毒品需求為今後兩年合作的重點。宣言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支持和資助掃毒事業。本屆會議於29日開幕,來自拉美和加勒比、歐盟等50多個國家的代表、以及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安第斯共同體等15個國際組織的官員共200多人參加了大會。中國以觀察員的身份應邀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討論了在司法、警察、海關等領域建立和深化掃毒合作與交流機制,以及如何加強情報交流來打擊國際毒品集團犯罪活動、促進發展農作物替代種植毒品等問題。歐盟、拉美和加勒比毒品問題協調與合作機制是根據歐盟的提議於1998年正式建立的。
卡塔赫納卡塔赫納

卡塔赫納

(Cartagena)
概況
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歷史名城卡塔赫納。它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卡塔赫納始建於1533年,系哥倫比亞古城之一,16世紀中期為西班牙殖民者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隸市場。17世紀初曾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後逐漸衰落。1917年以後,隨著馬格達萊納流域油田的開發再度繁榮。
馬車廣場
卡塔赫納內城有一廣場名曰馬車廣場,這就是殖民時期專門拍賣奴隸的市場。這一地區街道狹窄,在穿過希馬尼的街道時,兩個肩膀能碰到兩邊的牆。這裡的建築大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為讓房間涼爽,牆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樓的底層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鐵條交織成各種圖案的窗欞。樓上有雕飾花紋的木製陽台。小販穿行於街巷之間,有賣木炭的、賣椰果的、賣鮮花的,還有端著盤子賣甜食的婦女,呈現出卡塔赫納城特有的情調。馬車廣場西側是玻利瓦爾廣場,廣場中心屹立著一尊玻利瓦爾塑像,玻利瓦爾躍馬舉劍,威武堅毅,氣吞山河。1810年4月,玻利瓦爾在加拉加斯領導大起義失敗後,於1812年來到卡塔赫納。他在這裡積聚力量,並認真總結了第一共和國失敗的教訓,發表了舉世聞名的《卡塔赫納宣言》。後來,玻利瓦爾再度東征,1819年博亞卡戰役後,他建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並出任第一任總統。玻利瓦爾對卡塔赫納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稱為“英雄城市”。玻利瓦爾廣場西側的宗教法庭大廈建於1610年,是一座殖民時期巴洛克風格的雄偉建築。石頭門口上鑲有盾形紋章,木製大門裝飾絢麗。陽台、迴廊風格獨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稱殖民時期的佳作。這個古老大廈內現辟有一個歷史博物館和一個圖書館。廣場東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樸、肅穆的巨大建築,始建於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教堂內設有18世紀製作的鍍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布道壇和造型優美的連拱廊。占據教堂一角的歷史博物館,保存有1317年鑄造的一口教堂大鐘。
拉斯博維達廣場
位於內城東北角,臨海灣一側的著名古蹟博維達斯牆,勢
如長龍,宏偉壯觀。這條長牆築於1799年,高約12米,寬15米左右。牆基上有23個土牢,昔日是關押囚犯的地方。
卡塔赫納協定卡塔赫納協定
卡塔赫納瀕臨大海,漫長的海岸線,湛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構成了秀麗迷人的濱海風光,成為旅遊、避暑勝地和會議中心。1969年,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委內瑞拉組成的安第斯集團在這裡舉行會議,簽訂了《卡塔赫納條約》。從此,這個組織也稱為卡塔赫納條約組織。
1985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卡塔赫納這座哥倫比亞北部歷史名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西班牙港市

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南,是重要的海軍基地,深水商港。人口連郊區17.3萬(1981)。三面環山,築有要塞,南臨地中海,外有埃斯孔布雷拉島屏障。氣候溫和,周圍農業發達。原為伊比利亞人聚落,公元前即為迦太基人的貿易港和軍事據點。中世紀時造船業發達,十三世紀為西班牙重要商業中心之一。十六世紀時築成大軍港,二十世紀工商業發展較快。有冶金、機器製造、玻璃、紡織等工業。出口橄欖油、有色金屬礦(鉛、鋅、銀、銅等)和西班牙茅草纖維。考古博物院內有伊比利亞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手工藝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