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丁

南關丁氏的老二支主要是在西南關開三合店。周家車門的丁培慶、丁培兆、丁培吉也當於老二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關丁
  • 屬於:濰縣
  • 居住:海州(今連雲港市)城南門外
  • 南關:二十條街巷
南關丁氏紀事,南關丁氏,

南關丁氏紀事

濰縣丁氏祖居海州(今連雲港市)城南門外,丁山因多年“輸賦濰陽”, 所以後來在濰定居,也“卜居濰城南門外”,他的四個曾孫:紀、倫、琰、雄,被稱作老四支。各支子孫繁衍,後來多數遷到城裡和其它村莊居住,留下的後裔形成了南關丁氏各支雜居的局面,但以老長支和老三支的後代居多。
南關共有二十條街巷,主要是貫通南北的南關大街,但僅有不足一華里長。南關大街路兩旁對峙的是東高崖子和西高崖子,老長支丁紀的後代一部分住在路西的西高崖子,老三支丁瑣的後代一部分住在路東的東高崖子。南關大街路東有兩條過道:偏北叫丁家老過道,偏南叫廈檐屋過道,皆通後夥巷,這裡大部分住著老四支丁雄的後代。後夥巷北至月河崖,南通馬路。大街路西也有兩條過道:北叫水巷子,南叫趙家過道。從水巷子向西南是党家灣崖,再向南是周家車門,西車門旁另有一門通郊外。南關大街南頭有木寨門,夜間上鎖,有人巡更。出了木寨門,迎面一座倒座觀音廟(因廟門朝北故叫倒座)。廟前分為左右兩條街:東叫東股街,西叫西股街。向南皆通過橫里街,橫里街東至大馬路,西到五道廟。過了橫里街又是兩條街:東股街通火車站,西股叫爐房街,也可到火車站。中間有一條郭家過道。
後來,丁善寶發跡後,在城裡曹家巷建立了龐大豪華的丁氏祠堂,到丁相蘭家去請五世祖丁順的神主和影(牌位與畫像),但丁相蘭的後人一直不肯將神主送出去。據丁相蘭的玄孫丁樹德回憶,每逢陰曆年(春節),丁叔言雇的覓漢都抬著豐盛的食盒到西高崖子大客屋(祠堂)里拜年,給祖宗叩頭,放鞭炮;然後,去丁山祖的墓地(在康家莊南今工具廠一帶)祭祖:再去月明地(今人民公園)紀、倫、琰、雄祖宗的墓地祭祖(該墓地有塊石頭象月牙,所以俗稱月明地)。濰城解放前夕,大土匪頭子秦三被國民黨部隊收編後,占據了南關丁氏的客屋和後邊的小樓,所以,家人只好把神主請(轉移)到西南關新巷子丁湘家供奉(丁湘家是吃祭田的,祭田地處現在的工具廠)。以後,每逢過年,丁氏老長支的各分支都到西南關去祭奠祖宗的牌位。

南關丁氏

的老長支除了聚住在南關大街東西高崖子以外,還有的住在党家灣崖附近。
南關丁氏的老三支也是人口最旺的一支,一部分住南關大街東高崖子,還有一部分住趙家場院南過道;據從蔬菜公司退休的丁恩壽老先生回憶,城南市場村的丁氏就是老三支的一部分從南關遷去的。日偽時期和解放前任南關鎮鎮長的丁嘉惠、丁萬春也是老三支的。
老四支的丁瑞卿原住南關大街中間路西,丁家老過道和廈檐屋過道也多數是老四支的後裔居住。東郊的丁家村和田家小莊也大部分屬於老四支丁雄的後代。
由於丁氏家族在南關聚族而居,雖然後世分支不同,上數六世,都是一個老祖宗,所以一旦有人打架罵街罵到祖宗,就能牽扯到很多人,大家一涌而上。因此,自古就有“南關丁,一窩蜂,不用搬,來了兵.的說法。
南關丁氏祖輩以貧困戶為多,民國開埠以後,才有人陸續辦起一些小作坊、小企業、商店;較為有名的有:丁子明辦的惠豐火柴公司,丁長康開的麵條包子鋪,丁嘉惠、丁國林、丁鴻翱等人辦的磨坊,丁欽、丁銘等人開的馬車店等。當然,南關也居住著不少外姓人家,他們也辦了不少作坊和商鋪。
南關最出名的是“南門早市”,以後發展成為很大的農貿市場。菸酒糖茶,日用百貨,廢舊衣物,無不上市。傳統節日更為熱鬧,清明節,四鄉農民提筐攜籃,就地設攤出售雞蛋;端午節,各樣粽子、刀切糕推平車叫賣;中秋節,月餅擺桌子陳列上市;春節前,各種年貨無不齊全。南關早市起了溝通城鄉,互通有無的作用。
濰縣的市場交易形式,主要是大集。李子秀先生在《濰縣南關史話》 一文中脂出:“每逢二、七集日,南關党家灣崖一帶的柴草市、糧食市、土面市、石灰市,秋季還有地瓜市、醃貨市,熱鬧非凡。柴草市有穀草、林秸、葦子等,成交後有過秤人(行頭)向雙方收取佣金。糧食市有斗行,擺下笸籮、官斗、塘子,斗官(也叫經紀人)負責量斗,專人送貨。此種人多數是南關丁姓,外姓人不得參與。土面市有三處,經紀人分別有丁德義、丁增盛和譚雲起。”
如今,舊南關已經全部拆遷改造,各式各樣的新建居民小區早已樓房林立,南關丁氏絕大部分也陸續遷出了原先低矮簡陋的平房,住進面貌一新的各個區域,有的還遷到其它城市。南關丁氏聚族而居的現象已經成為城南舊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