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四象八牛

南潯四象八牛

南潯四象八牛,即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為代表的南潯富商,清光緒年間,出現在湖州南潯民間及江浙一帶。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資本雄厚,或自為絲通事,或有近親為絲通事者。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之曰“象”。五百萬兩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之曰“牛”,其在一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達五百萬者則譬之曰“狗”。

南潯“四象八牛”之說,屬於民間說法,無正規的統計和詳細記載,“七十二金狗”僅僅是泛指。“四象八牛”之說,反映南潯自南宋淳祐年(1252)建鎮,潯溪、南林、設鎮官、南潯,耕桑以富,行商坐賈薈萃,為江南雄鎮。

基本介紹

詳細釋義,史料記載,四象之首,四象其二,四象其三,四象其四,八牛,七十二金狗,

詳細釋義

南潯四象八牛,即“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為代表的南潯富商,清光緒年間,出現在湖州南潯民間及江浙一帶。劉大均《吳興農村經濟》:“南潯以絲商起家者,其家財之大小,一隨資本之多寡及經手人關係之親疏以為斷。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資本雄厚,或自為絲通事,或有近親為絲通事者。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之曰‘象’。五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之曰‘牛’,其在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達五百萬者則譬之曰‘狗’。所謂‘象’、‘牛’、‘狗’,皆以其身軀之大小,象徵絲商財產之巨細也。”。南潯“四象八牛”之說,屬於民間說法,根本無正規的統計和詳細記載,七十二墩狗僅僅是泛制指。“四象八牛”之說,反映南潯自南宋淳祐年(1252年)建鎮,潯溪、南林、設鎮官、南潯,耕桑以富,行商坐賈薈萃,為江南雄鎮。
南潯四象八牛

史料記載

南潯“四象八牛”,都以湖絲發家。《元和郡縣誌》記載:“湖州外開貢絲布”。早在唐開元年間,湖絲已成為貢品,形成產業。《宋史·食貨志》中稱:“繭箔山立,續車之聲連屋相聞。”。南宋湖絲已出口國外,《嘉泰吳興志》載:“湖絲遍天下”之說了。輯里湖絲更馳名於國內外,因為輯里湖絲質地潔白細勻,富有拉力,優於其他湖絲,如《南林報國寺記》中所載:“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南潯古稱南林)。當時的湖絲生產和質地就數南潯了,清道光年間的詩人董蠡舟在《蠶桑樂府》中贊道:“蠶事吾湖獨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潯為甲。”天時地利以營絲而富,光緒間成豪紳大戶“四象八牛”。

四象之首

劉鏞(1825一1889),為“四象”之首,據傳劉鏞的財富達二千多萬兩銀子之多,被譽為四象中“劉家的銀子”之美稱。30年代南潯民謠云:“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 當劉鏞發跡後,深感列祖以來,都缺少文化,雖有財,但無祿,不上門第,故亟力教子讀書,應試科舉,使他的四個兒子都能進入仕途,劉鏞也因兒子的及第,恩封為通奉大夫,達到了榮宗耀祖的目的。劉鏞還把女兒嫁給一品大學士徐甫的兒子為妻,另一個女兒嫁給蔣錫紳之子清學部總務司蔣汝藻為妻,使劉氏更加光耀了門第,在南潯成了一戶有錢有勢的大戶。
南潯四象八牛
劉錦藻,原名劉安江,是劉鏞的第二個兒子,字澄如,蓄志勵學,按照其父走科舉之路的理想,終成一代飽學之士。他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鄉試中舉,光緒二十年1894年與南通張謇同榜登甲午科進士,成為南潯劉氏第一個在科舉上成功的人。此後幾年中被清廷留任京官,擔任工部主事、行走、郎中等小官。1899年其父去世後,他回南潯奔喪,辦理家鄉慈善事業,從此不再北返,挑起了家族事業的重擔。

四象其二

張頌賢(1817一1892),據傳他的財富僅次於劉家,占四象之第二位。字竹齋,祖籍徽州休寧,其父張維岳在南潯開一小醬鹽店為生。張維岳有兩個兒子,張頌賢為老二。張頌賢善經營,遂從事絲業後,全力經營輯里絲出口業務,並開設了“張恆和絲行”,營絲髮家後,又著眼於鹽務,為鹽業界巨頭,據張謇《烏程張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販充斥,引滯課絀,鹽法太壞。巡撫召商集議,頌賢連約諸商,收餘姚岱山之私,輕課減價,以陰敵緣江並海之私。於是商利益滋,官課以充,而家亦日益豐大。”張頌賢有二個兒子,長子張寶慶,字質甫;次子張寶善,字定甫。
張石銘,名鈞衡,字石銘,系張寶慶的獨生子,張頌賢的長孫。張鈞衡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承襲祖業後,經商有方,產業盛豐。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麗的園林“適園”內,為母建佛堂,供玉佛,讓母焚香拜佛,還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權書《金剛經》。
張靜江,名增澄,又名人傑,字靜江,號飲光,另號臥禪,系張頌賢次子張寶善之子。張靜江早年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為革命捐款效勞,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自同盟會成立後,始有向外籌資文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多者張靜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張靜江,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頌賢的兩孫被譽為四象中“張家的才子”。

四象其三

龐雲鏳(又作龐雲曾)(1833一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紹興,父為師爺,龐雲鏳也為絲業行學徒出身,故通曉蠶絲經營之道,發家後,開設了“龐怡泰行”,在經營中,結識了杭州胡慶余堂國藥店老闆,人稱“紅頂商人”的胡雪岩,在合夥做蠶絲生意的同時,還與胡雪岩同做軍火生意,為左宗堂向洋商購買軍火。龐雲鏳有官場朋友的幫忙,後又通過李鴻章,使兒子龐元濟在光緒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恩賞舉人,特賞龐雲鐠一品封典,候補四品京堂,恩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之稱,故被譽為四象中“龐家的面子”之美稱。龐雲鏳還仿胡雪岩的胡慶余堂,在南潯開設了規模較大的“龐滋德”國藥店,並建有藥棧和製藥工場,直至現在老字號的“龐滋德”藥店還開設在南潯寶善街上。
南潯四象八牛
龐雲鏳有三個兒子,長於龐景麟,早夭。次子龐元濟,三子龐元澄。
龐元濟,字萊臣,別號虛齋,光緒六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職。鎮人都稱他龐萊臣,他善於繪畫和古畫鑑賞,為國內外有名的古畫鑑賞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國古代書畫只要蓋有龐虛齋的鑑定印章,就可認定是真品,連外國收藏家,也願以重價購買。
龐元澄,原字清臣,後改青城,號淵如。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他致力於教育和創辦醫院,並提倡西醫。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馬相伯為抗議帝國主義勢力干涉我國教育,創辦復旦公學(1917年改復旦大學),青城列名復旦公學募捐公啟。元澄也是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會員,是同盟會上海支部核心人物之一。

四象其四

顧福昌(1796一1868),字成之,號春池,是南潯“四象”之一,國學生,因排行第六,創業後,被稱為顧六公公。顧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屬清貧,棄 學從商,起初擺個布攤。後至南潯鄰鎮江蘇震澤開小布店為生,兼營蠶絲後發家,與洋人往來後,遂成為上海早期的絲通事,經理洋務。並開設顧豐盛絲號,屬南潯絲商中發跡最早的一家。顧福昌經營蠶絲致富後,又經營了當時上海灘上唯一的外洋輪船碼頭——金利源碼頭,並成了怡和洋行買辦和怡和打包公司經理,還大做房地產生意,被譽為四象中“顧家的房子”之美稱。 顧福昌有三個兒子,長子顧壽松,字容齋;次子顧壽藏,字子嘉;三子顧壽明,字頌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書畫收藏家。顧氏三兄弟繼承父業,經營蠶絲,以顧壽減最有聲望,曾任上海絲業公所董事長,有名的愛國教育家顧乾麟先生就是顧福昌的曾孫。

八牛

邢庚星,是南潯“八牛”之首,開設邢正茂絲經行,後易名為恆順絲經行。並開設典當,為南潯開設當鋪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詩,字樂耆。祖籍浙匯餘姚,乾隆中遷潯,開設申泰絲號和申昌絲號,鎮人都以周申泰稱呼他家,南潯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開設啟昌絲經行。南潯八牛之一。
陳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絲事通,外設裕昌紀經行,南潯八個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棄學就商於上海,成為絲事通,營絲髮家。他的大兒子金壽亦,號稱“小金山”,南潯八牛之一。
張佩紳,開設源泰絲行,曾在上海商業銀行總行任營業部主任。南潯八牛之一。
梅鴻吉,字月槎。開設恆裕絲經行,其子梅展中,開設南潯最早的用機器生產的絲廠,南潯八牛之一。
邵易森,開設森大絲經行,在上海設有邵月記絲號,出品青獅牌絲經。鎮人稱他為邵森大,南潯八牛之一。

七十二金狗

南潯的七十二金狗,包括南潯的四鄉。在鎮上的有:邱茂泰、邱蓋茂、邱義昌、邱德升、沈塗記、沈永昌、沈永豐、沈天長、李恆德、李萬順李德茂、吳晉昌、吳其昌吳永記、朱寵茂、朱廣隆、莊恆慶、邢豐記、卜同昌、韓怡昌、桂致和、潘泳記、潘大順、江和豐、張豐泰、張恆豐、徐世興、徐惠和、許仁昌、謝森元、劉通德、龐同順、丁昌記等,都數是開設絲經行致富的。四鄉有北小圩張家、橋下張家、吳樓張家、斜橋(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溫家、子嘶灣陳家、藏谷橋王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