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

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

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nán fānɡ bā shěnɡ hónɡ jūn sān nián yóu jī zhàn zhēn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堅持鬥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反對國民黨軍進攻的游擊戰爭。

1934年8月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陸續退出長江南北各個蘇區進行長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在中共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的統一領導下,緊密依靠民眾,以公開與隱蔽、合法與非法相結合的鬥爭策略和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不斷取得反“圍剿”、“清剿”的勝利,牽制大量國民黨軍,在戰略上配合紅軍主力的行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投入抗日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
  • 地點:中國境內
  • 時間:1934年8月
  • 參戰方:中國工農紅軍,國民黨
  • 結果:中國工農紅軍勝利
  • 主要指揮官陳毅
戰爭背景,戰區介紹,

戰爭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率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時決定:留紅軍第24 師和地方武裝共1.6萬餘人,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鬥爭;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中央軍區。項英任分局書記和軍區司令員,陳毅任辦事處主任,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及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軍繼續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腹地進攻,11月下旬,占領根據地的全部縣城和大部鄉村。接著,改取分區“綏靖”、限期“清剿”的方針,企圖全殲紅軍。紅24師和地方武裝,在陣地防禦作戰中,遭受很大損失。1935年2月,中央分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決定紅24師和地方武裝分散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及其鄰近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接著,部隊在分散轉移中,大部損失,何叔衡毛澤覃賀昌阮嘯仙李賜凡李天柱犧牲,部分轉到贛粵邊、閩西等地區,繼續堅持鬥爭。與此同時,留在南方其他根據地的紅軍和游擊隊,亦獨立堅持游擊戰爭。這樣,在南方8省內逐漸形成了14個游擊區

戰區介紹

贛粵邊游擊區
1935年3月,項英陳毅蔡會文等率領共300餘人,先後轉到油山山區,同先期到達該地區活動的李樂天部會合,共1000餘人。之後,紅軍游擊隊依託油山山區,分散活動於大余、信豐、南雄、全南、龍南等縣境內,同國民黨軍的反覆“清剿”進行了艱苦的游擊戰爭,蔡會文、李樂天在戰鬥中犧牲。至1937年7月,紅軍游擊隊尚有300餘人。
閩贛邊游擊區
1935年1月,中共瑞金特別委員會書記賴昌祚領導3個紅軍獨立營及游擊隊共1000人,在瑞金附近堅持鬥爭。至5月,部隊在國民黨軍反覆“清剿”下大部損失,賴昌祚犧牲,餘部30餘人編為瑞金游擊隊,由鐘得勝率領,轉到大柏地山區堅持游擊活動。此時,還有兩支游擊隊在瑞金、長汀縣境內堅持活動。1937年春,這3支游擊隊合編為汀瑞游擊隊, 就地堅持鬥爭。11月,游擊隊發展到300餘人。
閩西遊擊區
1935年春,陳潭秋、鄧子恢、譚震林等率領從中央蘇區突圍出來的 100餘人到達 永定地區與在閩西地區堅持鬥爭的紅軍獨立第8、第9團等部會合,共約1500人。之後,紅軍在以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組成的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分散在永定、上杭、 連城、漳平、 南靖、平和等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了國民黨軍的反覆“清剿”。至1937年7月,紅軍游擊隊仍保存1300人。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
閩粵邊游擊區
1934年秋,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書記黃會聰領導紅軍獨立第3團,在南靖、平和、漳浦地區堅持鬥爭。1935年5月,靖和浦游擊區被國民黨軍占領,紅3團分散在漳浦、 雲霄邊界和雲霄、平和、詔安邊界的山區堅持游擊活動,至年底,重建了(南)靖(平)和(漳)浦游擊區。1936年9月,游擊區打破了國民黨軍的“清剿”;同年底,部隊發展到1300餘人,游擊區擴大到東到海岸,西與閩西遊擊區相接,南至廣東省潮南、澄海、饒平,北迄福建省漳州城郊地區。至1937年下半年,紅軍游擊隊尚有300餘人。
皖浙贛邊游擊區
1934年11月,紅軍第10軍團離開閩浙贛蘇區向皖浙邊挺進後,紅軍第30師及游擊隊共1000餘人,和在彭澤、 湖口、 鄱陽(今波陽)、祁門的皖贛獨立師與鄣公山的皖南獨立團,繼續在當地堅持鬥爭。1935年春,在國民黨軍“清剿”下,紅30師受到嚴重損失,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唐在剛犧牲,餘部在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書記余金德率領下,分散在皖贛邊堅持游擊活動。1935年底至1936年4月,分別活動於皖贛邊、皖南、皖浙贛邊的紅軍和游擊隊,相繼在皖浙贛3省交界的鄣公山會合,編為皖浙贛紅軍獨立團,共800餘人。之後,紅軍在以關英為書記的中共皖浙贛省委領導下,依託鄣公山,向開化、婺源等縣境內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取得開化城、昌化城、沱川月嶺等戰鬥的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的多次“清剿”。至1937年7月,紅軍游擊隊尚有300餘人。
浙南遊擊區
1935年2月,由浙皖贛邊突圍回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第10軍團一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英,共500餘人。接著,挺進師由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出發,於3月下旬進到閩浙邊地區的江山、浦城、龍泉、遂昌、松陽(今屬遂昌)等縣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活動。至9月,開闢了浙西南遊擊區,挺進師發展到近1000人。9月中旬,國民黨軍向浙西南遊擊區進攻,挺進師以一部兵力在原地堅持鬥爭,主力轉至閩浙邊地區打擊國民黨軍。1936年6月,挺進師乘國民黨軍他調之機,廣泛進擊。至年底,活動區域擴展到浙南之衢州、處州(今麗水)、溫州、台州(今臨海)等30餘縣,部隊發展到約1600人。1937年上半年,挺進師在國民黨軍的進攻下,受到較大損失,至9月,部隊尚有約400人。
閩北游擊區
1935年1月,閩北革命根據地大部被國民黨軍占領。2月,以黃道為首的中共閩北特別委員會將轉移到崇安北部的武夷山山區的紅軍第58團、西南獨立團、閩北獨立團等部共約2000人,合編為紅軍閩北獨立師,黃立貴任師長,盧文卿任政治委員。3月,紅軍獨立師一部進到閩東北的松溪、政和、迪口、古田一帶活動,開闢了以迪口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主力以武夷山為依託,在崇安、建陽、邵武、光澤、資陽、廣豐等縣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取得甘溪、界首鎮等戰鬥的勝利,至1936年底,游擊區擴大到十餘縣,部隊發展到3000餘人。1937年春、夏,在國民黨軍的進攻下,紅軍獨立師受到較大損失,閩北軍分區司令員吳先喜、師長黃立貴犧牲。至9月,紅軍獨立師尚有800餘人。
閩東遊擊區
1935年春,國民黨軍大舉進攻閩東革命根據地,閩東紅軍獨立師轉移到寧德、屏南、周墩、政和地區,開展游擊活動。5月,重新組建了以葉飛為書記的中共閩東特別委員會閩東軍政委員會,領導閩東地區的鬥爭。之後,紅軍獨立師在閩浙邊開展游擊戰爭中,先後取得了沙埕、桃坑等戰鬥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的“清剿”,恢復和重建了寧(德)屏(南)古(田)、福(安)壽(寧)、霞(浦)(福)鼎、(福)鼎平(陽)4塊游擊區。至1937年底,紅軍獨立師發展到1300餘人。
湘鄂贛邊游擊區
1934年11月,紅軍第16師1100餘人,由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陳壽昌、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徐彥剛等指揮,在崇陽、修水、平江等縣境內堅持游擊戰爭,陳壽昌不幸犧牲。至1935年5月,先後取得大源、高梘、虹橋、三界尖等戰鬥的勝利,紅16師發展到5000餘人,之後,紅16師在國民黨軍反覆進攻下,受到很大損失,徐彥剛犧牲,餘部1000餘人由繼任省委書記傅秋濤等率領,繼續在湘鄂贛邊地區堅持游擊戰爭,先後攻克汨羅、文家市、宜春等城鎮,保存了黃金洞等幾塊游擊根據地。至1937年8月,紅軍游擊隊尚存約900人。
湘贛邊游擊區
1934年8月,紅軍第6軍團離開湘贛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的地方武裝和游擊隊共5000餘人,在國民黨軍的進攻下,受到嚴重損失,湘贛軍區司令員彭輝明犧牲,餘部分散在羅霄山脈之武功山、九隴山山區活動。1935年7月,中共湘贛臨時省委書記譚余保將失散的部隊收集起來,編成游擊支隊,並成立了以譚余保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和以曾開福為司令、譚余保兼政治委員的游擊司令部。此後,紅軍游擊隊分別在湖南省的酃縣、茶陵、攸縣、醴陵和江西省的萍鄉、宜春、安福、永新、寧岡、蓮花等縣境內及吉安縣之官田附近堅持游擊戰爭,先後取得攻克安福、油田、官田等戰鬥的勝利。至1937年11月,紅軍游擊隊尚保存近400人。
湘南遊擊區
1934年11月,在湘南堅持鬥爭的紅軍獨立第4團和游擊隊,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受到極其嚴重損失,中國共產黨湘南特別委員會書記彭林昌犧牲。不久,又組織了湘南紅軍獨立大隊,在宜章的騎田嶺一帶山區堅持游擊活動。與此同時,有一支紅軍游擊隊在耒陽、安仁縣境內堅持活動。1938年初,上述兩支紅軍游擊隊集中時,共有300餘人。
鄂豫皖邊游擊區
1934年11月紅軍第25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長征後,留在當地堅持鬥爭的紅軍第218團、鄂東北獨立團,於1935年 2月合編為紅軍第28軍,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任軍政治委員,共1300餘人。此後,紅28軍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其游擊活動範圍最大時擴展到東至合肥、廬江,西至光化、鐘祥,南至孝感、黃陂、黃岡、宿松、廣濟、望江,北至唐河、確山、潢川、固始、霍丘近50個縣境,先後取得了桃嶺、桃花山、王園、花涼亭等多次戰鬥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反覆“清剿”,殲滅和擊潰其17個營。紅82師師長羅成雲、政治委員方永樂在戰鬥中犧牲。至1937年10月,紅28軍和游擊隊發展到2000餘人。
鄂豫邊游擊區
1936年1月,中共鄂豫邊省委組建了一支紅軍游擊隊,在信陽、確山縣境活動。同年春省委書記張星江犧牲後,游擊隊分散活動於信陽、唐河、駐馬店地區。9月,王國華繼任省委書記,領導遊擊隊在確山、 信陽、桐柏、 唐河、泌陽等縣境內開展游擊活動。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游擊隊發展到1000餘人。
瓊崖游擊區
1932年冬,瓊崖革命根據地被國民黨軍占領,紅軍獨立師受到嚴重損失。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書記馮白駒率領20餘人在母瑞山堅持鬥爭。1933年夏,紅軍游擊隊從母瑞山突圍後,即分散在農村進行活動。1936年後,相繼恢復了瓊崖蘇維埃政府和瓊山、文昌、瓊東、澄邁、臨高等縣蘇維埃政府。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游擊隊發展到300餘人。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方8省許多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同當地國民黨當局進行了複雜的談判鬥爭,迫使國民黨軍陸續停止了對南方各游擊區的進攻,紅軍三年游擊戰爭勝利結束。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在三年游擊戰爭中,鉗制了大量國民黨軍,在戰略上配合了主力紅軍的作戰,為土地革命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南方8省各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後來成為華中、華南地區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骨幹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