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茶洋窯址

南平茶洋窯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約25公里的太平鎮葫蘆山村茶洋。窯址分布於閩江北岸、南福鐵路北側的山嶺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平茶洋窯址
  • 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約25公里
  • 詞性:名詞
  • 屬性:地名
考古發現,所獲榮譽,

考古發現

1980年3月,全省文物普查時發現,分布地點有大嶺、安後、馬坪、生洋、碗廠、羅坑等。經多次調查,採集標本主要是瓷片和窯具。瓷片有青瓷青白瓷、醬黑釉瓷以及綠釉瓷等,器形有碗、盤、碟、洗、杯、盒、壺、罐、瓶、爐、盞托、水注、執壺、器蓋及動物模型等。青瓷、青白瓷的紋飾有篦劃、蓮瓣、卷草、花卉、水波、雙魚、團菊及釉下褐彩等;黑釉瓷裝飾有弦紋、曲折紋、花卉、葉脈、幾何形剔花以及少量兔毫斑等;綠釉瓷有釉下彩繪花卉。窯具主要是漏斗形匣缽、復燒組合支圈以及束腰式支座、半圓和圓餅狀墊具、小型墊餅等。
1995年11月至1996年2月,省文物考古隊對大嶺、安後兩處窯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大嶺窯址發掘面積280平方米,揭露窯爐遺蹟5座、工柵遺蹟一座,出土一批陶瓷器及窯具。大嶺的窯爐皆為磚構長條形斜坡式龍窯。其中Y1斜長26.78米、寬1.1~2.2米、高差11.04米,窯底平均坡度23度。Y2斜長29.10米,寬度同Y1,被Y1疊壓、打破。窯門二個,均開於西側。工柵遺蹟依山坡而建,與Y3平行,長方形階梯狀平屋,牆體用匣缽片與石塊壘砌,已揭露的3間,每間面積3~4平方米。出土的遺物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綠釉瓷,新發現的器形品種有枕、燈和器座等。安後窯址發掘面積約320平方米,揭露窯爐遺蹟6座,其中1座(Y1)保存較完整。窯爐結構與大嶺同類,但其平面呈弧形,斜長62米、寬1.2~2.6米,窯底坡度12~30度。窯室單側開有窯門11個,兩側砌有護窯牆。出土的瓷器中,除以往調查發現的之外,還有燈、爐、俑等。出土的黑釉深腹茶碗,與日本傳世的茶道具中著名的“灰被天目”茶碗相同,因而解決長期未能明確的產地問題。而黑釉淺腹茶碗則與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打撈的黑釉淺腹碗相似或相同,從而證實這些茶碗產自茶洋窯。茶洋窯址的調查與發掘,初步揭示其融匯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磁州窯等幾大窯系制瓷技術的豐富內涵。黑釉茶碗在日、韓發現的事實表明茶洋窯的部分產品當時已行銷海外。因此,茶洋窯對福建省乃至中國陶瓷史、陶瓷貿易史及海外交通史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獲榮譽

1982年該窯址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