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興農場

北興農場

北興農場是一家大型國有農場企業,隸屬於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分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七台河市東北部,東經131°09′30〞至 131 °27′ ,北緯 45°43′40〞 至 46°14′ 4〞,地處東北三江平原黑土帶與美麗富饒的完達山北麓,平均海拔232.9米,境域面積7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萬公頃,林地3.2萬公頃,居住人口2.2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興農場
  • 外文名稱:Beixing Farm
  • 別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師三十二團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分局
  • 下轄地區:八個管理區 31個作業站 5個林場
  • 政府駐地:北興農場場直
  • 電話區號:0464
  • 郵政區碼:154625
  • 地理位置:七台河市東北部
  • 面積:777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2013年)
  • 方言:東北話/國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興龍潭公園 博園生態農業園
  • 車牌代碼:黑R
  • 行政代碼:230921
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社會事業,建制沿革,風土人情,旅遊景點,著名人物,

經濟發展

黑龍江省北興農場,以場區內“北興崗”得名。原為金沙農場(今八五五農場)的一、三、五分場,始建於1955年10月。1963年1月,組建新場,命名為“北興農場”,隸屬東北農墾總局密山分局。1968年6月,組建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三師第三十二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改為北興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紅興隆農場管理局。北興農場場區地處完達山北麓的丘陵漫崗地帶,三面環山,西部為漫崗台狀盆地。全場土地面積116.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6.5萬牧地16.4萬畝,林地39.6萬畝。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等,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11.6億元人民幣,糧豆總產5億斤。全場總人口2.2萬人。場部所在地原稱“北星”,曾是日本移民的開拓團開拓點,建場時將“北星”改為“北興”。今已發展成為約有1萬人口的小城鎮。北興農場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現代科學,增強市場開發的綜合能力,奉行以發展綠色、有機、特色經濟,富民強場的方略,建立了每年種植 A級綠色大豆三萬畝基地;經歐盟EEC組織機構檢測已建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一萬畝,正在向有機轉化基地五萬畝。建立了二十萬畝南瓜子角瓜子、葵花籽芸豆紅小豆、小粒豆、亞麻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基地;芸豆已出口到西班牙歐洲國家,建成年加工3000噸的亞麻加工廠,特色中草藥已獲得大面積的種植,山野菜、食用菌得到充分的開發,已建立年加工山野菜1000噸、食用菌150噸的山野菜加工廠,其產品在國內享有較好的聲譽。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建成萬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

自然資源

北興農場處於黑龍江省第二、第三積帶,地形為丘陵漫崗,屬溫和半濕潤農業氣候區,適應各種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生長。這裡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土地有機質含量在 7~9%,是種植大豆小麥水稻玉米南瓜紅小豆、小粒黃豆、芸豆向日葵等各種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的良好基地。自然資源富饒豐裕,遠離污染,生態環境優越,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之一。這裡盛產等樹種。有鹿狍子等野生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曾在此出沒。山特產品種類繁多。有著豐富的蕨菜薇菜刺嫩芽、黃花菜等130餘種,可發開10餘種,每年可採集收購1200噸,銷往國內外。還有著廣闊的食用真菌基地、生產黑木耳猴頭、棒蘑等8種,可為您提供豐富的山特珍品。野生藥材亟待開發,人參五味子刺五加龍膽草等376種,可開發130餘種。優質礦泉水蘊藏豐富。
北興農場山青林綠草茂水美,飼料資源十分豐富,無污染,農作物副產品玉米秸稈、豆皮、稻草等年供應量達 230萬噸,可利用草原面積19萬畝,年可盛產小葉樟、五花草等優質飼草8萬噸,水源豐富,河流流域場內7.3萬畝,是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生產的最理想的天然場所。

社會事業

北興農場具有較高的農業現代化水,現有農機總動力6.8萬千瓦,大馬力拖拉機54台,肉牛存欄6447頭,生豬存欄2.9萬頭,羊存欄2.5萬隻,平歐雜交大榛子2450畝,特色種植9000畝,生態養殖6.5萬隻,食用菌20萬袋(2014)。北興農場場直地區交通、通信、教育、衛生、金融、廣播電視等服務設施完善,設有公立學校2所,省級示範幼稚園1所,綜合性公立職工醫院1所,體育場館1處,銀行及金融服務場所7家,藝術文化中心1處,廣場4處,公園1處,工業園區1處,民營工業企業17家,購物、餐飲、娛樂、美容等服務行業146家,從業人員1800餘人。北興農場地處七台河、寶清、密山交匯點,交通便利,229國道縱橫腹地與同三高速公路聯網,場內設有鐵路貨運專線和農用機場。
北興農場

建制沿革

北興地區所在黑龍江流域,古代為華夏古老民族肅慎(也作息慎、稷慎)生息地。漢時稱挹婁,晉、魏時稱勿吉。《北史·勿吉傳》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其部類凡有七種”,即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和白山部。《隋書·靺鞨傳》載,“其四曰拂涅部,在伯咄東;其五曰號室部,在拂涅東;其六曰黑水部,在安車骨部西北……”。《吉林通志》按語認為:“安車骨部……為今賓州、五常兩廳境”,“拂涅……在伯咄東,知為寧古塔地也,信而有證,其北無他部,則固兼有三姓矣。號室部在拂涅東,則寧古塔以東,三姓富克錦以南,皆應屬之”,“伯咄即伯都訥矣”。其注“黑水部,今三姓東北及富克錦左右地”。伯都訥即今吉林省榆樹縣,賓州廳即今賓縣,五常廳即今五常市,寧古塔即今寧安縣、海林縣,三姓即今依蘭,富克錦即今富錦市。《新唐書·渤海傳》“拂涅故地為東平府”,即今密山市境內,興凱湖北岸。七部以黑水、號室兩部地域為大。
由此可知,唐初以前靺鞨拂涅部為今依蘭、七台河一帶以南,賓縣、五常市以東,寧安縣為其中心,東北達興凱湖附近。自今依蘭至興凱湖(實應七虎林河)以北,魏、隋時為靺鞨黑水部,清屬富克錦地。號室部則西起拂涅東至大海,北接黑水部。《吉林通志》所言號室部在三姓以南,非指今依蘭以南,而是相當於三姓、富克錦以南。其西界至多在今穆稜河右岸。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理圖冊》及郭沫若主編的另一本中國歷史地圖冊均標號室部於撓力河右岸以東。據此,北興地區北屬黑水,南屬拂涅,而東近號室部。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舊國(今吉林敦化)建震國。707年臣服於唐朝,713年受封為渤海郡王兼忽汗州都督,改稱渤海國,並開始向四周擴張,武王大武藝與康王大仁秀,相繼征服除黑水靺鞨以外其餘六部,北興地區當在其勢力北緣。《新唐書》所載應為渤海征服其餘五部後的範圍。726年,唐在黑水靺鞨設黑水都督府,其管轄範圍包括北興地區,屬黑水、拂涅部交界處(黑龍江歷史編年42~43頁圖)。818年,宣王大仁秀繼位,開始“南定新羅,北略諸部”,至820年征服黑水靺鞨,黑水部都督府不復存在,渤海國進入鼎盛時期。於全境設五京十五府,依蘭為鐵利府,興凱湖北岸設東平府,同江設懷遠府,北興地區屬鐵利府,北抵懷遠府、東接東平府。907年契丹建國,926年契丹滅渤海國,改其稱為東丹國,北興地區在其間。947年契丹改稱遼,沿松花江及黑龍江下游設五國部節度使,依蘭為越里吉國,史稱五國頭城,其轄地包括北興地區。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1125年滅遼。於黑龍江東部設胡里改路、速頻路,統歸上京路管轄,北興全境在胡里改路轄區之內。1214年,蒙古征金,金國土南縮。成吉思汗分封幼弟斡赤斤於黑龍江東部,稱塔察爾國,包括北興地區在內。1287年,元設遼陽行中書省,管轄關東地區,下設7路1府,黑龍江全境屬開元路。大德年間(1297~1309年),從開元路分出一部設水達達路,直隸於遼陽行中書省,北興地區歸水達達路,路下設萬戶府。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1395年,女真諸部歸服,黑龍江全境歸屬明朝。1409年,明於黑龍江下游設奴兒乾都司,統轄關東全境,司下設衛。於倭肯河流域設嘔罕河衛,於穆稜河設麥蘭河衛,北興地區屬嘔罕河衛。1599年,關東女真部歸附努爾哈赤。1616年,努爾哈赤建後金,攻至黑龍江岸,招服諾洛部(撓力河流域)、石拉忻路(七星河一帶),北興地區屬後金。1620年,後金在今依蘭一帶招撫赫哲族努業勒、葛依克勒、胡什哈里三姓。1664年設三姓城,1727年設三姓協領。1732年設三姓副都統,北興地區歸三姓管轄。1752年三姓由寧古塔將軍轄下改為吉林將軍轄下。北興地區仍歸三姓副都統,屬諾羅窩集(撓力河流域)和阿勒哈窩集(倭肯河流域)。1905年在三姓設依蘭府,在今同江設臨江州,自鈴當麥河上游,越七星砬子至撓力河上源並沿河至撓力河入烏蘇里江口,為依蘭與同江轄區分界,北興地區北屬臨江、南歸依蘭。
1908年,設密山府。1912年吉林省民政司繪製《密山府圖》,密山府西北至樺川縣,以倭肯河為界;北至臨江府,以大撓力河及葛蘭棒子山為界。以此推斷,北興地區東北角為臨江轄區,倭肯河以西為樺川縣轄區,其餘為密山府轄區。1914年撤府設道,今完達山及三江地區統屬依蘭道管轄,下設十縣。據《清史稿》記載,臨江西南至倭肯河,河西入樺川;樺川縣東南,倭肯河自臨江緣界;密山府北至撓力河;依蘭縣東至阿爾布善。由此可知北興地區北部歸臨江管轄,撓力河以南歸密山縣管轄、西南應臨依蘭界,倭肯河以西為樺川縣。1916年設寶清縣,依、寶二縣以桃山、王霸(一作八)砬子為界,寶、密二縣以那丹哈達拉嶺東端(舊《寶清縣誌》稱老爺嶺)為界,倭肯河以西為樺川縣,其餘地區歸寶清縣。1918年設勃利縣,勃、寶二縣以桃山一線為界,北興地區行政區劃未變。1936年,偽滿洲國設東安省。6月1日,勃、寶二縣以撓力河與倭肯河分水嶺為界,倭肯河流域屬勃利縣,撓力河流域屬寶清縣,北興地區隨為二縣分治。
40年代末至50年代,勃、寶二縣以蘭棒山、蘭棒河為界(勃利縣人民委員會給金沙農場劃界圖),北興全境歸勃利縣管轄。1958年9月30日,王震、張林池、胡立教在給黑龍江省委書記歐陽欽的報告中提出局縣合一。10月17日,黑龍江省委復函表示同意。1959年1月,成立虎饒縣。其縣界以鐵道兵農墾局所轄農場場界及原虎林縣與饒河縣縣界為界。金沙農場時屬鐵道兵農墾局,北興地區劃歸虎饒縣管轄而行政區界仍為勃利縣界。虎饒縣在五道崗(八五五農場場部)設金沙鄉。1963年末在北興設北興鄉,在龍湖設龍湖鄉。1964年10月,虎饒縣撤銷,北興地區劃歸密山縣管轄,在北興地區設北興鄉。《勃利縣誌》載,1966年2月,北興地區劃歸勃利縣管轄。同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鄉人委停止活動,再未恢復。1969年,勃、寶二縣以1936年劃界為界,北興再次分屬兩縣管轄。1970年,七台河市與寶清縣劃界,原屬寶清縣界部分歸屬七台河市。

風土人情

完達山下的北興人熱情淳樸、忠厚大方。北大荒一望無際的黑土地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北興人,“顧全大局,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在這裡被繼承和發揚。兵團官兵、支邊青年、知識青年、少數民族在這裡匯聚融合,形成北興獨具特色的黑土文化、民族文化和兵團文化。北興農場體育人才輩出,享有黑龍江墾區“體育之鄉”的美譽。
北興農場

旅遊景點

興龍潭公園
興龍潭公園占地38萬平方米,水域面積15萬平方米,形似一條臥,盤距在北興農場場部南端。興龍潭公園內有九龍壁、太極廣場、音樂噴泉廣場、勸學廣場、雲橋、水榭長廊、湖心島、湖心亭、點睛亭、聽松亭、聚仙亭、人造沙灘、曲橋、龍堤、九索橋等景點。雲橋橋長25米,由大理石製成,橋面兩側的橋欄上端坐著48個石獅,橋身雕刻著龍鳳和各種花鳥。經過雲橋進入水榭長廊。長廊全長36米,廊上彩繪著古代聖賢。九索橋設在鳳祥山的東北角,全長146米,高於水面5米,由九條鐵索組成,將公園與東部的“博園”連線。青石環湖徑總長2008米。盛夏荷花是興龍潭公園最美麗的風景,聽松亭初冬並不常見的霧凇奇觀猶如夢幻童話。
北興農場
博園
北興農場博園位於北興農場場部西南側,興龍潭公園西,占地面積1000餘畝,已建成日光節能溫室4 棟,鋼骨架蔬菜大棚50 棟,玻璃鋼大棚21 棟,園外建有茶花池,園內建有景觀長廊888 米,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景觀長廊內種植了50餘種景觀瓜果,巨型南瓜最重可達512斤,為省內之最。
北興農場

著名人物

李軍:革命烈士,是著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家、著名教育家、吉林大學創始人、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之女。
趙炎:國家一級演員,中國相聲表演藝術家,師承馬季。
張玉林:北大荒文學雜誌社主編,北大荒作家協會副主席。
杜若飛:中國當代知名國畫家。
劉榮彥:當代知名畫家,黑龍江省美協高級美術師。
袁大任:中國桌球協會副主席。
楊遇泰: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篆刻研究會會員、北京卿雲書畫社會員。
陸辛生:中國當代作家。
黎葉梅:國際馬拉松女子冠軍。
劉先慧:中國桌球隊隊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