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津戍

北津戍

北津戍原是楚國北境的一個戍防渡口,位於襄陽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水經注》說:“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壘是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津戍
  • 外文名:無
  • 時代:春秋
  • 所在國:楚國
  • 今日所在地:中國湖北省襄陽市
  • 性質:戍防渡口
史料記載,歷史沿革,影響,

史料記載

酈道元《水經注·沔水》:“(襄陽)城枕漢水,即襄陽縣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陽(襄陽一度改稱“相陽”)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壘是也。”
初唐崔湜《襄陽作》:
廟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⑴。
按節巡河右⑵,鳴騶入漢陽⑶。
城臨南峴山⑷,樹繞北津長⑸。
好學風猶扇,誇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澤⑹,煙雨接三湘⑺。
蛟浦菱荷淨⑻,漁舟桔柚香。
醉中求習氏⑼,夢裡憶襄王⑽。
宅壞仍思鳳⑾,碑存更憶羊⑿。
下車慚政美,閉閣幸時康⒀。
多謝征南術,於今尚不亡⒁。
⑸北津:襄陽原是楚國北境的一個戍防渡口。《水經注》說:“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壘是也”。

歷史沿革

早在西周時期,今襄陽地區分布著眾多的方國和部族,如谷國、唐國、鄧國、盧國等等。早期的眾多方國奠定了襄陽行政區劃的基礎。春秋戰國時期,今襄陽地區納入楚國統治。楚國在這一地區設立縣級政區,如權縣、鄧縣、廬縣等等。
春秋時期,楚國勢力日盛,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在郢(今宜城南楚皇城)正式建都。郢地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奠定了楚國加速發展的基礎。楚國在具有一定實力後,便快向北擴張,欲稱霸中原。這時襄樊的沿江地區,對楚國“平步窺周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是把當時中國中部南北交通兩條主要陸路荊襄大道和夏路聯繫起來;二是在漢水南岸有了一個理想的屯駐軍隊和貯存軍需的基地,成為楚國向北進軍的戰略支撐點。於是便有了“楚之北津”的出現。

影響

“唐以前通過湖東與漢江相貫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漢江,江斜對岸是地勢高爽的鐵視窗,可與北津戍對置往來回返的碼頭,具備作大型軍事渡口的優越天然條件,成為春秋戰國期間楚國北進、東擴、西拓時楚軍尤其是楚王師出入的聚散地,是一處有相當基礎設施和舟楫糧秣之備的軍事要塞,逐步發展成為有相當規模和戍卒守衛的城邑——北津戍。””北津戍三面環水,背靠峴山,主要作為楚國重要軍事渡口和要塞,以供戰船停泊出入,偶爾也有鄂君啟的商業船隊在此附近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