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中軸線

北京皇城中軸線

北京皇城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7公里的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標誌,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在850多年前北京被稱作京中都,具體指廣安門那個位置。1620年成吉思汗三次攻打京中都,後來忽必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元大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皇城中軸線
  • 全長:7.7公里的中軸線
  • 地區:北京
  • 時間:1620年
歷史溯源,簡介,高度,幾何中心,中心台,女真王朝,中心點確定,宏偉的景觀,天干地支,恢復永定門城樓,正式落戶,考古勘測,

歷史溯源

簡介

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從地安門地下挖出一隻石鼠,從正陽門地下挖出一匹石馬。
這兩件孤立的文物,在地下埋藏了多久,它們同時出現在中軸線上,是偶然巧合,還是存在著某種隱秘聯繫......

高度

景山並不高峻,但高度剛好適宜人們俯視這座古老的城市。景山制高點上的萬春亭,是北京中軸線上惟一沒有實用功能的宮闕建築,然而它卻被賦予更加重要的意義——這座突起的四角攢尖式古亭卻給人們觀察這座古城提供了最佳視角。每到重陽,明朝的皇帝都會登臨景山,聖駕他的重重殿宇和無限江山。

幾何中心

這裡曾經是北京這座古老都城的幾何中心,一顆曾經躍動的心臟,它決定了城市的輪廓,以及道路經脈的方向。這個幾何中心,從明代至今,從未偏移。

中心台

古人建城,都要建立“中心台”,作為整個城市的幾何中心。北京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從西周時期到遼金時期,北京作為地方割據的首府,城市的中心點和中軸線不斷漂移。直到元代,蒙古鐵騎掃蕩了華夏四方,北京才真正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中軸線中軸線

女真王朝

蒙古騎兵在金朝皇宮內點燃的一把大火中,告別了那個已經瓦解的女真王朝。公元1260年,躊躇滿志的忽必烈第一次踏進這座夢境般的城市。金宮的廢墟已無法居住,城外東北方向一片湛藍的湖水卻吸引了他。那片水當時名為積水潭,今叫北海。兩年後,有人把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名叫“瀆山大玉海”的大酒瓮進獻給忽必烈。也是在這一年,忽必烈批准了著名水利工程學家郭守敬提出的放棄金中都的蓮花池水系,引導高粱河水系進入積水潭,為未來的都城取得更豐沛的水源的構想。新城市的中心點,終於在積水潭東北岸,也就是今天鼓樓的位置上,塵埃落定。

中心點確定

中心點確定之後,城市中軸線和城池的位置也自然得以確定。麗正門(今天安門)內的幹道,向北穿越皇宮,直抵鐘鼓樓附近的“中心台”,正是沿中軸線開闢出來的。中心台仿佛投入平靜水面的一顆石子,而宮城、皇城和外城,則如輻射的漣漪,環環相套。

宏偉的景觀

忽必烈或許沒有想到,他確定的中軸線,在八百年再未改變。仿佛一隻沉甸甸的鎮紙,壓在漂泊的地圖上。然而,當一座帝王之城日漸清晰地顯露形骸的時候,中心台卻悄然消失。如同一個魔術師,在“變”出一系列新奇的事物之後,悄聲無息地收回他的道具。我們藉助想像復原明代中軸線上宏偉的景觀。自南向北,分別是: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神武門、北上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殿地安門鼓樓鐘樓。它們從永樂嘉靖時代起,就占據著都城的軸心位置。中軸線是一條抽象的線索,但它因這些建築而有了具體的形跡,甚至隨建築高度的起伏而具有了跳動的樂感。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中,子為鼠,午為馬。這兩隻分別被埋藏的石雕石鼠和石馬,暗示著中軸線實際上是城市的子午線。整個城市的建築都以此為對稱。即使大地上的景物不斷被時間篡改,這兩隻被埋藏的石獸也將恆久述說皇權背後的光榮歷史。

恢復永定門城樓

如今,北京市政府將恢復永定門城樓,從而使北京這份厚重的文化遺產“皇城中軸線”得以復原。20世紀80年代末,為迎接亞運會的召開,北京打通了北中軸線,這是元大都興建以來700多年間,中軸線第一次向北延伸,長度由過去的7.8公里增加到13公里。

正式落戶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奧林匹克公園(包括奧運主場館、國奧村、森林公園)正式落戶於中軸線的延長線上。北京新的中軸線的長度,也隨時間一起延伸,南至南苑,北至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全長26公里。它傳承了北京城的文化血脈!

考古勘測

中國古代帝王皆自命天子,是以大建九重天庭,“坐北朝南,殿宇接天”,試圖構建君之權“受命於天”的假象。但是,自元代始,至清朝亡,有33代皇帝辦公、寢居的地方,並不是“正南正北”的朝向———在左右北京城後700餘年的建築格局上,中軸線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今天的專家學者發現,它並沒有同子午線重合……
北京皇城中軸線
航測專家看北京全景圖,發現有個地方不對勁。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用特製的照相機成功“取”下了北京城的全景圖像。這位空中攝影與遙感專家,曾參與上世紀60年代初幾次著名的軍事偵察,經驗豐富而老到。
面對大型的《北京衛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老人感覺有個地方“不對勁”,他當時的目光停留在中軸線上——這是足以影響整個城市格局的“脊樑”,“不論在巴黎、倫敦、東京,還是在北京”。
那一天,夔中羽的視線沿著影像圖上的北京中軸線一路“北上”,腦袋竟不知不覺偏向了左側,這使他感到吃驚——中軸線應是“正南正北”的朝向呀,“難道是空拍出了問題”?
地圖上的中軸線是“偏的”,“鐘樓偏離約300米”。“拿地理坐標一印,它(中軸線)偏離子午線兩度十幾分,但不到兩度半。”夔中羽對記者說——在對全景圖做出測量後,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2度多的偏離”曾令夔中羽對全景圖的精確性產生質疑,不過在對比北京地形圖、城區旅遊圖後,這種疑慮減輕了。因為,“不僅僅是影像圖,在地形圖甚至在旅遊圖上,中軸線無一例外偏離了子午線(經度線)。”
夔中羽介紹,在精確的地形圖上,中軸線顯示了這種“偏離”:從南端起始點(永定門)開始,向北延伸時開始呈逆時針方向偏離子午線,而終點位置(鐘樓),換算後的實際距離,已經離開子午線約300米!
是不是測量專家、地圖繪製者集體犯了錯?
成型於封建帝王時代的北京城,中軸線同子午線重合,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多數人的“常識”中,乃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既如此,時至今日,呈現在世人眼前的中軸線為何“歪”了,難道是測繪專家、地圖製作者犯下了群體性錯誤?
夔中羽研究員找到那些“製作地圖的人”。參與繪製地圖的專家向他解釋,當初他們嚴格根據實地測量繪製地圖,繪製出來後,也發現中軸線是歪的。他們也很困惑,其間有人曾提議把地圖上的中軸線“正”過來……
在尋訪中,夔中羽進一步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規劃市政建設,北京市的測量專家就已經發現了這種“偏離”,據說,他們曾將這個問題向有關部門做過匯報,但歷史事實無法改動,由於偏差比較小,市民根本感覺不到。
實驗表明,現實中的中軸線的確偏離了子午線。為了搞清楚現實中的北京中軸線走向,夔中羽研究員去年底做了一個實驗,名曰“立竿見影”。在新建的永定門下,研究員做了一個日晷,立了根2米高的竿子,在永定門朝北的甬路上,貼了條6米長的黑色膠帶。“膠帶的方向就是中軸線的方向,竿子的影子則代表了子午線”。
在查閱了2004年的天文日曆,並將視差改正值、經度改正值計算入內後,實驗報告出爐了:黑色膠帶與影子赫然呈現一個夾角,測量後的角度大致是——2度十幾分!“中軸線的確是偏離的。”夔中羽說,“北京的中軸線並不是正南正北的走向。”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軸線的偏斜,歷史追溯到700多年前。夔中羽研究員和多位史學研究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
“當年成吉思汗攻克京中都(今北京)時,將它破壞殆盡,之後,元朝在京中都的基礎上建立了元中都;到了明朝,為防範蒙古人,在元中都基礎上,加建了德勝門一線,而東西城牆則沿用元代的土城,包砌了城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到今天已有730多年。”
中軸線謎局出現不同版本的解讀,一說系“漢人有意為之”。
中軸線為何是偏斜的,關注的焦點自然集中到工程主持者身上。那么元代中軸線是誰主持興建的?夔中羽說,擔任“監築”之職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劉秉忠,一般認為,元代中軸線是由劉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二人主持興建,二人皆為河北邢台人。
鑒於元代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的歷史事實,就有歷史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中軸線是漢臣劉秉忠、郭守敬故意弄偏的,也就是他們並沒按照天子的意圖,使影響城市布局的中軸線處於正南正北的子午線上,試圖以此反抗元朝統治。對此,有學者提出質疑,因為,上述說法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於是有了第二種看法:可能是建造者採用磁針定位法,造成了技術上的誤差。但是,夔中羽認為這種推理不大令人信服,畢竟劉秉忠和郭守敬在當時是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會採用精度較高的天文測量,而“採用當時就證明誤差極大的磁針定位,可能性不大”。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中軸線可能是由於自然因素的破壞而發生偏斜。
夔中羽驚奇地發現,中軸線遙指元上都遺址。夔中羽則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元朝第一個皇帝、鐵木真之孫忽必烈身上。“這條中軸線建於忽必烈統治時期,它的形成是否也與忽必烈興起的地方元上都有關聯?”
帶著疑問,夔中羽等人繼續量算地圖,進行野外考察。最終他們發現:北京中軸線繼續往北延伸,延長線恰好通過距離北京270多公里的古開平,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蘇默。而據當地蒙古史學家介紹,兆奈曼蘇默是元上都遺址所在地。當年忽必烈就是從此地遷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實上,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元大都就是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元上都即是“夏都”。
由此,夔中羽研究員認為,中軸線偏離的事實,乃是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有意為之。由於“蒙古帝國”的元代檔案殘缺不堪,因而在具體的考證和推理方面,科學家和史學家仍在艱難地尋找著答案。夔中羽說,南自永定門,北至鐘樓,北京現在的中軸線全長7.7公里(媒體多報為8公里),當被視做從元大都遺址到北京約270公里的“兩都線的最南端”。
專家做了個統計,歷史上把北京作為都城的封建帝王有33位。照此看來,這33位所謂的“真命天子”,也許除了忽必烈等人,怕是都不知道自己的龍椅坐“歪”了。
據cctv - 10 科學教肓頻道《走近科學》2005年報導,夔中羽等與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攝製組合作,通過航空,大地測量等方法,在北京城中軸線的延長線上於內蒙古找到了元上都的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