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是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入選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築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源於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1933年更名為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1936年增設土木工程科,後歷經北京市市立工業學校、北京市建築專科學校、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北京建築工程學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等發展階段,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北京建築大學。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西城和大興兩個校區,西城校區占地12.3萬平方米,大興校區占地50.1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8萬平方米,設有10個二級學院,開設35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有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擁有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有教職工1019人,有各類在校生11842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5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 主管部門:北京市
  • 學校官網http://www.bucea.edu.cn
  • 中文名:北京建築大學
  • 外文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 簡稱:北建大(BUCEA)
  • 創辦時間:193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
  • 屬性省部共建大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葉茂林
    校長:張愛林
  • 專職院士:3人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等
  • 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地址:大興校區: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永源路15號
    西城校區:北京市西城區展覽館路1號
  • 院校代碼:10016
  • 主要獎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20項 
    1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科研,科研成果,平台建設,學術資源,文化傳統,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1907年9月15日,清政府京師督學局成立京師初等工業學堂。校址:東城什錦花園直隸學政署舊址。
1920年,改組為京師公立職業學校。
1928年7月,改稱為北平特別市公立職業學校。
1930年1月,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市立職業學校。12月,又改名為北平市市立職業學校。
1932年10月,改為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
1936年7月,北平市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增設了土木科,學制三年,這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土木工程學科之一,1939年改為四年制。
1945年8月21日,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改為北平市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6年,土木科恢復三年制。
1947年9月14日,北平市立高工成立四十周年, 著名教育家胡適出席紀念開幕典禮並發表講演。
1949年9月, 北平市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學校。校址:東城黃化門、帘子庫、西城西什庫。
1951年,北京工業學校劃歸北京市公營企業公司領導,1952年由機械科組建了北京市機械學校(1969年停辦)。
1952年7月, 北京工業學校土木科(設有道路工程、衛生工程兩個專業)併入北京市建築專科學校( 北京市建築專科學校創建於1949年,與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合署,時任北京市副市長、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兼任校長,設有建築、結構、暖通、電氣等專業。校址:西城南禮士路。
1952年下半年,北京市建築專科學校中技部(原北京工業學校土木科)改建為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學制三年(1955年起改為四年),北京市政府秘書長李公俠兼任校長;北京市建築專科學校大專部併入清華大學建工系。是年底12月29日,學校搬入北京西直門外二里溝校區(即現在的校址)。
1953年,更名為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
1958年8月,升辦本科,更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業餘城市建設學院併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業餘城市建設學院創建於1956年8月,當時就在本校內辦學,至1963年停止招生)。
1961年1月,恢復中專,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改建為北京建築工程學校,一部分教師和三個年級的大學生組建了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建築系(當時稱為六系)和化工系(四系)。
1975年, 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北京市委批准學校恢復大學—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招收了兩屆工農兵大學生(75級、76級)。
1977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恢復高考後,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81年,開始招收並培養碩士研究生。
1982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高校。
1984年,成立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懷柔分院(2002年更名為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9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確定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培養基地。
2003年,獲批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2005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1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
2012年,“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成為博士人才培養單位。
2013年4月,獲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北京建築大學。
2014年,獲批設立“建築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建協定,學校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6年5月,北京建築大學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
2017年5月,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同年,獲批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2018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北京建築大學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獲批建築學、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北京建築大學正校門北京建築大學正校門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66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3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69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395人,教授116人,博士生導師27人。
學校擁有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北京學者1人,北京市高創計畫傑出人才獲得者1人,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人,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別貢獻獎獲得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才7人,長城學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教育部、住建部專業指導和評估委員會委員9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省部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優秀青年知識分子、高層次人才、學術創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80餘人。
學校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學術創新團隊、管理創新團隊26個。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3月,該校設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研部等10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單位,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序號院系名稱專業名稱學制授予學位
1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學(實驗班)
5年
建築學學士
2
建築學(城市設計方向)
5年
建築學學士
3
建築學
5年
建築學學士
4
城鄉規劃
5年
工學學士
5
風景園林
5年
工學學士
6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7
環境設計
4年
藝術學學士
8
工業設計
4年
工學學士
9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智慧型建造
4年
學士學位
10
土木工程(實驗班)
4年
工學學士
11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
4年
工學學士
12
土木工程(城市道路與橋樑工程方向)
4年
工學學士
13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工程方向)
4年
工學學士
14
交通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15
土木工程(建築材料方向)
4年
工學學士
16
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17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18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中美合作2+2)
4年
工學學士
19
環境類創新人才實驗班
4年
工學學士
20
環境工程(海綿城市建設方向)
4年
工學學士
21
環境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方向)
4年
理學學士
22
能源與動力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23
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
測繪工程(城市空間信息類)
4年
工學學士
24
地理信息科學(城市空間信息類)
4年
理學學士
25
遙感科學與技術(城市空間信息類)
4年
工學學士
26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機械與智慧型工程類)
4年
工學學士
27
機械工程(汽車工程方向)(機械與智慧型工程類)
4年
工學學士
28
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與智慧型工程類)
4年
工學學士
29
工業工程(機械與智慧型工程類)
4年
工學學士
30
車輛工程(城市軌道車輛實驗班)
4年
工學學士
31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工科創新實驗班
4年
工學學士
32
自動化
4年
工學學士
33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築電氣類)
4年
工學學士
34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建築電氣類)
4年
工學學士
3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年
工學學士
36
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4年
理學學士
37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4年
理學學士
38
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4年
學士學位
39
工程管理
4年
管理學學士
40
工程造價
4年
管理學學士
41
工商管理
4年
管理學學士
42
城市管理(實驗班)
4年
管理學學士
43
文法學院
法學
4年
法學學士
44
社會工作
4年
法學學士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有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
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建築學、土木工程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建築學、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數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機械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
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築遺產保護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建築學碩士、城市規劃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
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環境工程、測繪工程、工業工程、物流工程、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工程
學校在2012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建築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名列第9,城鄉規劃學名列第12名,風景園林學名列第15,土木工程名列第31,管理科學與工程名列第70。學校全部工學學科參加了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並獲檔次評價,其中建築學、土木工程2個學科評估結果為B,全國排名20%~30%。

教學建設

學校2014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是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高校,截至2017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土建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等10個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另有4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市級校內創新實踐基地、119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北京市特色專業(7個):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測繪工程、自動化
北京市精品課程(7門):建築給水排水工程、高等數學、機械原理、大學物理、電子與電子技術、工程測量、建築構造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建築環境與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實驗教學中心、水環境實驗示範中心
2011-2012年度住建部下發《關於公布高等學校土建學科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等六個專業教育評估結論的公告》(土建專業評估公告[2012]第1號):建築學專業本科(五年制)和碩士研究生教育評估均取得A級,建築學專業評估取得本科、碩士合格有效期均為7年的優異成績;2013年城市規劃專業評估本科、碩士合格有效期均為6年。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六個專業全部通過住建部專業教育評估。工程管理專業一次性通過建設部的優秀評估,排名全國第19名。

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近年,該校共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7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共13項,2010、2011、2012連續三年以第一主持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獎,2014年以第一主持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
近五年,新增各類科技項目2000餘項,其中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計畫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490餘項;科技服務經費連年超過2億元。學校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激勵改革工作首批試點的2所高校之一。
2008年至2012年,該校教師發表SCISSCICSSCI)、EIISTPISSHP檢索論文1089篇。
國家級科技獎項(截至2010年)
獲獎項目名稱完成人獎勵名稱
特大異型工程精密測量與重構技術研究及套用
王晏民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我國北方幾種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復技術研究與示範
宋國華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衝擊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標毀傷效應及防護技術研究
戚承志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礦井(隧道)複雜地質構造探測裝備與方法研究
王懷秀
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深地下****建設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戚承志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新技術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套用
徐世法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型礦山排土場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鄭文堂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平台建設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共有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代表性建築與古建築資料庫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城市測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及人才培養基地等2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代表性建築與古建築資料庫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現代城市測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與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結構與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築安全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2月25日,北京建築大學圖書館有紙質藏書152.9萬冊、電子圖書185萬冊,大型電子文獻資料庫52個;其中外文圖書139萬冊(含建築學院、文法學院、經管學院的資料室藏書10萬多冊,大興分館藏書25萬冊,本部圖書館55萬冊,中國建築圖書館40萬冊),生均達到159冊;期刊1435種(本部1109種,大興分館326種),報紙60種,資料(技術標準規範、工程標準圖等)上百種,資料庫40個(其中中文25個,外文10個,自建庫3個,自建網路資源平台2個),電子圖書30萬種(連網路非本地共有121萬種)。館藏圖書中75%為理工類圖書,60%為建築類圖書。
該校圖書館積累了一批珍貴的,有價值的建築類文獻,包括中文60%、外文40%,著名古籍文獻和原版文獻約4000冊。《中國營造學社彙刊》30種,我館有28種;《埃及的穆斯林建築》1951年版全球550部,該校圖書館有第299、426、516冊三部;英文原版瑞典喜仁龍著《北京的城牆和城門》1924年版全球800冊,該校圖書館收藏第241冊。從清乾隆京城全圖到各種老北京地圖均有收藏,並建立了數位化的《北京地圖》特色資源包。
該校圖書館先後與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簽訂了原文傳遞和館際互借協定,實現了北京地區高校間的文獻資源共享。
  • 學術刊物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主辦的科技類學術期刊,1985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正式創刊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大16開本,季刊。是以基礎理論、套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反映國內外城市建設領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主要欄目有: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供熱工程、給排水工程、環境工程、建築機械、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測繪工程、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與研究及管理科學等。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是《中國期刊網》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數據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文化傳統

校徽設計方案以紫色(RGB136.0.196)為設計基色,標誌為正圓形,沉穩寬厚。
校徽校徽
以校園特色建築為主體設計元素。素材源於該校老校區建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列為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的實驗5號樓,輔以1907年標記,構成核心圖案,展現出母校的悠久歷史、建築文化和辦學特色。
主體圖案為簡潔而不失細節的建築立面圖像,其突破內環的橫展布局穩重大方,整體上疏朗而細膩,突顯的門廊台階有著登堂入室之感,體現了該校師生的精神追求。
校名採用了上英文、下中文的布局,英文採用國內外大學常用的Times New Roman字型,中文為歐陽中石先生書寫的校名。
外圍輔助圖案,其內環部分為抽取的中國傳統建築細部紋樣,再環以校名文字和剛勁外環,頗具裝飾感。
歐陽中石先生為學校提名歐陽中石先生為學校提名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建中
校長、黨委副書記:張愛林
紀委書記:何志洪
副校長:汪蘇
副校長:李維平
黨委副書記:張啟鴻
副校長:張大玉
副校長:李愛群
黨委副書記:呂晨飛
校長助理:謝國斌

知名校友

該校畢業生參與了北京各項重大城市建設工程,校友中湧現出了被稱為“當代魯班”的李瑞環,核工業基地建設的奠基人趙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在明、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劉桂生、沈小克、張宇、羅玲、胡越、包琦瑋、高士國,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中國建築師馬岩松等一大批優秀人才。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近五年來,畢業生全員就業率超過95%。
李瑞環1964年畢業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主席;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石秀詩1964年畢業於院矽酸鹽工藝系玻璃陶瓷工藝專業,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中國重汽獨立董事,兼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長。
霍達1967年建機專業畢業,著名作家。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趙宏 1951年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原核工業部副部長。
徐蔭培 1957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著名建築師,毛主席紀念堂設計組總負責人,時任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四室主任,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築師。
宋孝春1985年大學畢業於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機電院院長
胡越1986年建築學專業畢業,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最年輕工程院院士提名候選人。
張宇1987年畢業於建築學專業,2000年獲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副總建築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朱錇1985年建築學畢業 著名建築師 創辦朱錇建築設計事務所
馬岩松1999年畢業於建築學專業 著名建築師 創辦MAD建築事務所
王昀1985年畢業於建築學專業 著名建築師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
莫平1984年畢業於建築學專業 著名建築師 莫平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創始人
王洪臣1989年畢業於城建系碩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 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碧水源公司董事
葉翔 1985年畢業於建築學專業 北京天正建築軟體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維平 1982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PKPM軟體工程部主任
沈小克1982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工程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勘察協會理事長。
蘇兆林 1953年道橋專業畢業 中信房地產公司總經理、中信公司董事、中信公司監事會監事
王雲龍 1968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中關村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塗克保 1976年畢業於給排水專業 北京大展建設發展集團董事長
趙志軍 1990年畢業於城建專業 天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柴志坤 1991年畢業於暖通專業 北京天鴻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向連方 1982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黨委書記
張連生 1959年給排水專業畢業 原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局長 北京友好國際旅行社董事長
楊斌1983年給排水專業畢業 北京市住建委主任
魏成林1987年建築學專業畢業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趙寶山 1954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市建委總經濟師;北京國際建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
錢凱 1983年畢業於城市燃氣與熱能專業 北京首鋼股份公司總經理
張閩 1984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市政總公司總經理
霍義棠 1965年工民建專業畢業 建工集團總公司總經理
金路 1985年畢業建築學 北京城建設計總院總建築師
趙通海 1966年道橋專業畢業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院長
劉桂生 1984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院長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方誌禾 1952年畢業於土木科 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
胡達和 1954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
羅玲 1958年考入道路與橋樑專業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袁炳麟 1952年畢業於結構工程專業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張在明 1960年考入工民建專業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何鎮強 1955年工民建專業畢業 清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設計所總設計師
包琦瑋 1982年畢業於道路與橋樑專業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高士國 1957年畢業於給排水專業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陳倬1982年畢業於工程測量專業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劉紹學1946年肄業於該院土木工程專業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向東 1968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黨委書記
孫堯東1975年畢業於道橋專業 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
黃偉良 1986年7月畢業於電氣自動化專業 英國鼎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及駐中國首席代表
常衛軍 1989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荷蘭銀行環球客戶業務執行董事
趙知敬 1955年畢業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 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
王宗禮 1957年工民建專業畢業 原北京市建委主任 北京市建築業聯合會會長,北京市人大代表
寧瑞珠 1953年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 北京市自來水公司經理
佟懋功 1946年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 北京市公用局黨委書記
李昶 1948年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 北京市建材工業局局長
劉詩峋 1947年畢業於土木工程專業 遼寧省建設廳廳長
許健 1982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曾任奧組委工程部部長,北京市政府重大辦主任、黨組書記
於春全 1982年畢業於道橋專業,曾任奧組委交通部部長,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
周正宇 1982年畢業於道橋專業,原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現任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
吳宏建 1982年畢業於道橋專業,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佩勛 1982年畢業於工民建專業 中國冶金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長、中國鋼結構協會預應力協會理事長
崔文斗 1996年畢業於給水排水專業 著名音樂人 南合文斗組合成員 北舞堂文化傳播公司副總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