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俠

李公俠

李公俠(1880~1961年)又名克濃,芳村區海南村人,祖籍番禺大山,他早年就參加農民運動,1924年參加中圜共產黨。同年夏,廣東省黨組織派黃謙、黃鏡湖,陳奠釗、阮嘯仙等20多位農運特派員到市郊、番禺等地,組織農民運動,建立黨組織,李公俠是農運特派員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公俠
  • 別稱:李是男
  • 字號:奕豪
  • 所處時代:辛亥
  •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
  • 出生時間:1880
  • 去世時間:1961
  • 主要成就:建立黨組織,是農運特派員之一。
人物介紹,版本2,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介紹

李公俠,又名李是男,小名李吉棠,字奕豪。1886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祖籍台山縣(今台山市)沖萋鎮西坑橋頭村。父母長期僑居美國,父親李佑寬在美國舊金山經營和隆鞋店。李是男從小聰明活潑,8歲時由其父親帶回家鄉南安國小讀書。5年後,到台城台山中學讀書。當時,他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能歌善舞。
1905年,李是男在台城組織“勵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華僑為職志。1906年,李是男前往香港參加了同盟會,至1907年其父親從美國回來,在家鄉為他完婚。1908年,李是男重新回到美國舊金山,代父任和隆鞋店經理,參加華僑團體“同源會”,為該會的中文書記,進行反清宣傳。
1909年春,李是男與祖籍台山青年黃伯耀、黃超伍、溫雄飛等,組織“少年學社”,出版《少年周報》,宣傳革命道理。
1910年春,孫中山訪美,在舊金山成立“同盟會”。當時,“少年學社”成員正式參加同盟會。《少年周刊》改為《少年中國晨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李是男主持副刊和任新聞編輯。
中山先生為中國國民黨在美州之機關報《少年中國晨報》創刊十周年紀念題字
1910年1月,孫中山到舊金山籌集革命經費,身任美洲同盟會會長的李是男,成為孫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在孫中山的直接領導下,組成“舊金山中國同盟會”,成立“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決定發行革命公債券。他就任舊金山同盟會會長,兼籌餉局局長,以《少年中國晨報》社為辦公處,開展籌集革命經費的活動。
1910年12月28日,孫中山抵舊金山,李是男與黃伯耀前往迎接,安排下榻於廣東銀行樓上。其時,清政府領事館亦設於三樓。搬行李時,車夫誤搬至領事館,取回後發覺行李箱中,新同志的簽盟書不翼而飛。孫中山即著李是男,迫使許炳臻領事將原物交回。
1911年1月3日,新軍起義失敗,訊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命李是男、黃伯耀速籌數千元,以救濟失敗的志士,李、黃傾囊也只得2000美元,孫曰:“款項雖少,但救命力很大。”他帶頭捐款5000美元,接濟廣州新軍起義失敗逃難的革命黨人。後來,通過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券”(華僑稱為“孫文銀紙”),籌得40萬美元支持3月29日的廣州起義。當年該券在美國發行時,華僑認購十分踴躍,他們為推翻積弱落後的清朝,振興中華,不惜節衣縮食積極認購餉票,充滿了愛國熱情。另外,該票券是在孫中山先生一無政權、二無銀行、三無物質抵押的情況下發行的,充分表現了孫中山本人的威望。
李是男能寫能唱,善歌善舞。1911年間,他為了幫助孫中山發行金幣券籌餉,不遺餘力,組織粵劇團宣傳革命道理和籌集軍費。有一次,他親自粉墨登場,在第一場演出的《黃蕭養》中,飾黃蕭養,他的表演,很感染人。他曾飾小生一角,高歌一曲,響遏行雲,金門士女,大為感動,觀眾踴躍,門券收人多達3萬元。後來,他們組成新舞台劇團,繼續演出《文天祥》、《喚國魂》等有進步意義的戲,喚醒同胞,支持革命。由於李是男演得惟妙惟肖,逼真動人,因而,被僑胞稱為“革命小生”。精於音律,高歌一曲,響遏行雲,金門士女大為傾倒,每來往唐人街中,婦女界都稱之為新小生,歸寓則電話紛來,饋品雜誌,幾有擲果盈車之譽。
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中山先生致函李是男,協商籌款使用及存儲方法
1911年6月,李是男遵照孫中山的直接指示,讓全體同盟會會員加入洪門致公堂,並組成統一的籌餉局,更廣泛地在華僑中開展革命工作。
1911年9月2日,孫中山與張藹蘊、趙昱等分南北兩路籌款,孫中山命李是男坐鎮舊金山代其主持工作。
1911年6月,孫中山在舊金山聯契約盟會與致公堂成立籌餉局時,與同盟會會員合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民國初期,華僑中的革命黨人紛紛回國當官了,而為革命做出顯著貢獻的李是男卻遲遲不歸,繼續留在美國。直至1921年,孫中山對他說:“是男,跟我回中國的大舞台上演個大書生吧!”他才從命回國,在京城與孫中山相見敘談,孫說:“今天得你回來,為國家為人民造幸福,請你做官多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工作好嗎?”李是男說:“官我不想做,為了金錢而做官更不好。我錢用不了許多。我回國後妻子有錢寄給我。如果我做官,報紙公布出去,一定有許多兄弟朋友前來要官做,難應付。”孫中山說:“你幾十年革命經過好多困難曲折才能得到今天,官你不想做,那么你當秘書吧!”於是,李是男被任為廣州臨時總統府秘書。
1911年7月,孫中山在舊金山設立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圖為孫中山與該局成員合影,孫中山右手第一位就是李公俠
李是男到廣州臨時總統府任秘書後,曾向孫中山提出過不少建議。例如:向華僑借的款要還,要在報紙公布,通知有關華僑,凡持有“中華民國金幣券”的,請到銀行兌換回現款貨幣。孫中山完全同意李是男的意見,並由他組織實施。
當時,李是男先發出通知,兌換“中華民國金幣券”,孫中山先生為實現自己還款的諾言,中華民國成立後,即著手辦理還款手續,對辛亥革命前所籌借的餉券基本還清,公私雙方均感滿意。華僑將“孫文銀紙”換回現幣,皆大歡喜。孫中山踐行承諾,兌付了大部分金幣券。中華民國債券調查委員會又在1935年-1937年收回未能兌付的金幣券。許多華僑表示無需國家償還,有的當面銷毀。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五日,中山先生致李是男,關於維持少年中國晨報運作一事函
1925年春,孫中山在北京病重,當時,胡漢民通知汪精衛、李是男進京探望。見面後,李是男問孫中山有什麼遺囑給後人,但孫中山此時已口不能言,只用手一舉。李是男即按當時革命情況,協同汪精衛寫成遺囑文稿,讀給孫中山聽一遍,他舉手表示同意。3月12日,孫中山病逝。這份文稿就成了孫中山的遺囑,即著名的“總理遺囑”。
孫中山逝世後,李是男專心從事中山紀念堂的籌建工作。從上海請來工程師,進行規劃設計,選址於廣州越秀山下,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孫中山的全身塑像,屹立在堂前中央的白花崗石座基上。
1931年起,李是男被任為廣州中山紀念堂管理委員會常委。多年來,他忠於職守,對中山紀念堂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貢獻。1934年,李是男還出任國民黨中央革命債務調查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1937年5月28日,李是男因肺病在廣州逝世,時年剛過半百,當時有一輓聯,上禺等地,組織農民運動,建立黨組織
李公俠
,李公俠是農聯為:“興唐李靖,代有賢孫,記倡議美洲,助績永銘金幣券”。下聯為:“顧曲周郎,偏多短命,嘆收功赤壁,延壽難為鐵肺人。”

版本2

廣州起義期間,李積極發動農軍,參加廣州起義,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轉入隱蔽,次年被國民黨秘密逮捕。由於綠林朋友多方設法營救才免處死,但仍長期被監禁。與他同時搞農運的相好李景星,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逃到廣西,加入桂系,在鹽運處工作。後又隨桂軍來到廣州.經過多方探聽知道李公俠仍在獄中,於是通過桂軍勢力,到廣州各處監獄調查,終於找到李公俠,並把他保釋。李公俠由於在獄中長期生活,歷受折磨,出獄後兩腳已經癱瘓。醫治了差不多半年時間,才得到恢復。
李公俠
1938年日軍占領廣州前夕,李公俠與黨接上關係,積極投身發動民眾抗日救亡。廣州淪陷後,吳勤建立抗日義勇隊,後改為廣州市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廣游二支隊),李公俠參加了二支隊工作。1939年,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動廣大農民,廣泛結交一切愛國朋友共同抗日。吳勤發起在番禺大石成立“抗日俊傑同志社”(簡稱俊傑社),並在各村鄉成立分社。為了方便領導,又在南海縣平洲設俊傑社南(海)三(水)花(縣)指揮部。李公俠是平洲指揮部骨幹之一,經常活動於芳村、平洲、禺南一帶。同年8、9月黨組織恢復李公俠黨籍。
南番順中心縣委成立後,縣委根據共產黨員李公俠在番禺、南海縣社會上的關係比較多,認識當地許多在大革命時期的老農會會員和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有利條件,1941年初,派李公俠到南海、番禺縣交界地區開展統戰工作。當時,頑固派黃蘭友屬下的一個武裝大隊,在南海平洲、三山、林岳和番禺邊境活動。李公俠經常向中心縣委提供有關這支隊伍的活動情報。李公俠的統戰工作還做到廣州市郊十三圍和南海縣理滘、上下滘、海心沙一帶。通過李公俠的工作,給廣游二支隊的活動帶來許多方便。有關人員只要拿著李公俠的親筆信件,就可以在附近一些地方實力派的勢力範圍內順利通過關卡,或借到一些款項解決部隊給養。李公俠還為廣游二支隊買到一些槍枝彈藥等。補充部隊裝備。
李公俠
他在大革命後經常住在赤崗(今芳村區海南村),抗日時期已經以番禺、南海兩縣交界地赤崗(今芳村海南)作為工作據點。南滘的何坤,風池的林潔卿及平洲的地方勢力都與他馬首是瞻。二支隊派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出了事,李公俠也能通過地方勢力,大力營救。李公俠還為地方農民排憂解難,緩解地方勢力間的矛盾。如裕安圍、鳳溪兩村都曾接到外來的打單信,要該村農民交10至15擔谷。農民將此情況告知李公俠,請求協助,李公俠看到打單信後,即找有關人員從中斡旋,使問題得到解決。
當時二支隊在南海、廣州市郊設有三個交通站,平洲由郭漢其負責,赤崗由李公俠,鳳溪由楊潤負責,二支隊的宣傳材料及有關指示,都通過這些交通站,傳到芳村、鹽步、平洲、黃岐等地。
李公俠不但在統戰工作中卓有成效,在情報工作中,也做了大量工作。1944年清明節後第四天,二支隊在大石禮村火燒園,伏擊依靠日軍魚肉人民,被人們咒罵為“十老虎”的瀝滘衛金華、衛金潤十兄弟,一舉殲其八虎,民心大快。事後鄭少康寫信給李公俠通報戰績。
殲滅“十老虎”後不足7天,在仍需謹防敵人追擊的情況下,鄭少康即給李公俠通報戰況。從信中“今後展開工作正多,望共勉。此後倘有敵偽行動,尚祈告知”等語,可見殲“十老虎”也有李公俠的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李公俠仍繼續搞統戰及情報工作。建國後被任命為海心沙鄉(今海南、海中、海北、增滘地區)鄉長。因他長期從事統戰與情報工作,與地方勢力及綠林人物多有交往,被部分民眾誤解,受到控告。革職後在赤崗養鴨為生。1961年農曆9月26病逝,時年81歲。

人物生平

生平簡介
李是男,原名吉棠,字奕豪,號俠公。祖籍廣東台山,出生於美國舊金山。1905年從父回國學習,與李自重等發起組建“聯志社”。1906年,在香港加入同盟會。1907年秋,與旅美華僑黃警蘇、溫雄飛、黃伯耀等組織“少年學社”,並創辦《美洲少年》周刊,在華僑青年中進行革命宣傳。後少年學社被改為中國同盟會美洲分會,親任會長。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為籌募軍餉繼續發動起義,組織新劇團,扮演小生,宣傳革命。辛亥革命後,繼續留在美國,擔任《少年中國晨報》編輯。1922年回國任“廣州總統府”秘書。1937年病逝於廣州。
距離廣東台山市沖蔞鎮約1公里,一座村子的入口處立著一座門樓,上刻三個大字——“南安村”。這裡便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李是男的故里,過去叫西坑鄉橋頭村。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南安村。李是男的祖屋坐落在村子中部,青磚紅瓦,中間是一個大廳,上有閣樓,兩側各有一間兩層的房子,至今仍保存完好。
“屋裡原有不少照片,有李是男父母的,也有他本人的,現在都找不到了。”同宗後人、57歲的李福勝介紹說。“真可惜!”陪同記者採訪的江門五邑大學梅偉強教授禁不住發出了一聲感嘆。
雖然李是男祖屋兩扇鐵質大門已銹跡斑斑,但上面的兩個門環完好無缺。大廳閣樓神龕兩邊的對聯——“繼承世德流芳遠,緒毓後人慶澤長”——似乎在訴說著一些塵封的往事。
創辦美洲同盟會
李是男出生於美國舊金山,8歲時由父親帶回家鄉讀書。1905年,年僅11歲的李是男,便在家鄉發起組織“勵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華僑為職志。第二年,他前往香港參加了同盟會,後又返美參加華僑團體“美洲土生同源會”,任中文書記。
“美國是晚清以來華僑集中的地方,19世紀60年代就有了互助互濟的洪門組織——致公堂。由於致公堂辦了一些排憂解難的公益事務,因此受到華僑歡迎,其分支遍布美國全境,在華人社會中有一定影響力。為聯絡旅美華僑,孫中山曾於1896年、1904年兩次前往活動,1896年之行因未能與致公堂聯繫上,收效不大。”
在梅偉強看來,辛亥革命前夕美籍華僑的生存狀況,並不具備成立同盟會的基礎條件。“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後,總部多次想派遣會員前往美國設立分會。但當時,美國的移民法案相當嚴厲,數次未果只得作罷。”
他說,1907年冬,獲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馮自由的授權,李是男利用身份便利,擴大同盟會在美國的事業。然而,隨後幾年內,進展並不大,李是男只聯絡到溫雄飛、黃雲蘇、黃杰廷、黃伯耀、許炯黎等人,於1909年組織成立了少年學社,這成為後來成立美洲同盟會的基礎。
1910年春天,孫中山到美國,少年學社社員張藹蘊向他建言:“搞革命,首要的是搞好宣傳。但目前在美洲的華僑華人中,只有報紙上的鼓吹,沒有事實上的行動,這顯然是不夠的。應當儘快招募海外有志之士,擴大同盟會的氣勢。等到革命進行,就能前仆後繼,即使革命不成功,也會有後來者繼續奮鬥。”
此說正合孫中山之意。在其主持下,少年學社改組為同盟會舊金山分會,李是男任會長。後來,孫中山入致公堂,同盟會在美洲的活動大大便利。1911年5月,致公堂與美洲同盟會合併。隨後,美國各地紛紛成立了同盟會,各埠都以舊金山同盟會為總會,仍由李是男擔任會長。
出任籌餉局會計
1911年,剛剛經歷黃花崗起義之敗的孫中山再一次來到美國。他此行的主要任務,是繼續籌措費用,既為撫恤烈士家屬之用,也為挽救革命氣勢。而他可堪憑恃的,就是由李是男任會長的美洲同盟會。
梅偉強說,此前,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馮自由,曾提議創設革命救國籌餉局。孫中山對此高度贊同,主張用革命軍政府名義發行金幣債券,面額分十元、百元、千元三種,購買者可“於革命成功後獲得加倍償還”。先由籌餉局發給臨時收據,待金幣券寄到,再憑收據換取。
1911年6月10日,洪門籌餉局成立,對外稱國民救濟局,發行金幣券。金幣券印製精美,是孫中山借鑑美元式樣設計出來的,對外發行時由孫中山署名,李是男則以“會計李公俠”副署。
“在當時情況下,籌餉局要贏得廣大華僑華人的信任,須有多元化的組織結構,有的史書稱李是男為籌餉局負責人,顯然不符合當時實際。”《華僑革命史》記錄的珍貴史料,佐證了梅偉強的觀點。
據記載,至年底,籌餉局總計在美籌款40多萬美元,為辛亥革命作出貢獻。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孫中山沿用洪門籌餉局的經驗,設立了中央籌餉局。“作為34個發起人之一,李是男為籌餉局的成立及在以後的募款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梅偉強說。
辦報刊宣傳革命
1909年春,李是男與黃伯耀、黃雲蘇等人同感於海外華僑飽受異邦欺侮,而腐敗的清政府不但不為解救,反視僑民為“化外之民”,深知“非推翻清廷建立民國,不足以消除個人和民族的痛苦,祖國強盛,僑民才能真正挺直腰桿。”
“然而,他們所在的‘美洲土生同源會’,雖說通過了創辦《美洲少年》周刊的動議,但因當時不少人對革命談虎色變,竟至招股未成。大家決定合資經營,李是男任副刊編輯,《美洲少年》成為美洲同盟會的喉舌。”江門五邑大學廣東華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教授說。
《美洲少年》大獲成功。孫中山抵達紐約,看到這份周刊頗加讚賞,隨後到舊金山與李是男等人會晤,提議將周刊改為日報。為解決經費問題,他們組織了股份公司,每股一元,凡同盟會成員最少認購一股,李是男、黃伯耀率先各認購200股,創立了“少年中國晨報書莊”,並附設印務公司。隨後,兩人費盡心思,以分期付款方式,解決了印刷設備和紙張供應難題,工人工資則單月由李是男、雙月由黃伯耀墊付。
當時,舊金山已有《中西日報》、《大同日報》、《世界日報》三家華文日報,全部於每日午間出版。考慮到青年人創辦革命黨人的機關報,自當別具一格以示朝氣,李是男決定以《少年中國晨報》為名,每日清晨六時出版,編輯、排版、印刷等工作均須在夜間工作,“幸好那時的工友們均已加入同盟會,有著充沛的革命熱情。”梅偉強感嘆道。
1910年2月,孫中山在《少年中國晨報》發刊詞中指出:“革命事業可分兩時期,一曰空言鼓吹時期;二曰武力實行時期,今日的口誅筆伐,是使革命思潮,為之澎湃而不可抑”。從此以後,《少年中國晨報》高舉反清共和旗幟,與封建保皇勢力展開鬥爭。
“革命小生”粉墨登場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為了利用戲劇作為革命宣傳的工具,曾與一些進步粵劇藝人合作,組織改良班,名為“志士班”。
“志士班與同盟會的關係,從一開始就較為密切:一方面,許多志士班由革命黨人發起、主持乃至登台演出;另一方面,一批粵劇界藝人在志士班的影響下傾向革命,走出舞台,宣傳革命,參加鬥爭。”張國雄說,為募集革命捐款,粉墨登場出演新粵劇的同盟會成員不乏其人,但最有影響的首推李是男。
據馮自由《新小生李是男》介紹,李是男孩提時代入讀私塾,聰明好學,“尤嗜本國戲劇,凡著名粵曲之小生唱本,皆能琅琅上口”。儘管在同盟會中任會長,但為籌集革命餉銀,他發起組織了“新舞台粵劇團”,並親自飾演小生,演出了《喚國魂》等以反清革命為主題的粵劇。
黃伯耀在《李是男事略》也記述:“是男生平嗜好戲劇,擅小生,嗓音甚佳。革命籌餉時期,常粉墨登場,甚為僑眾歡迎,每次成績極好。”馮自由也說:“是男為籌款計,組織一新劇團,親自粉墨登場,飾演小生一角。居恆精於音律,至是高歌一曲,響遏行雲,金門士女鹹大為傾倒。每往來唐人街中,婦女界多稱之新小生。”
由於李是男利用廣東華僑喜聞樂見的粵劇進行宣傳,寓愛國革命教育於娛樂之中,加上他扮相英俊,行腔吐字,不同凡響,博得廣大華僑觀眾的歡迎。有一次,他親自登場,飾演農民起義領袖黃蕭養,其表演正氣凜然,聲音響遏行雲,觀眾踴躍捧場,光門票收入就達3萬多美元。
“革命黨人在美洲的活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募集經費的活動也比以前順利多了,僅支援武昌起義的捐款,便從舊金山華僑中募得1萬美元。李是男身居要職,仍然粉墨登場,實在難能可貴,故又有‘革命小生’之譽,成為粵劇史的一段佳話。”
梅偉強說,演戲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只有民眾聽得懂,才能發揮宣傳作用。根據題材和宣傳的需要,李是男和他創辦的新舞台粵劇團,大膽地把舞台官話改用粵語演出,又採用平喉唱粵曲,用真嗓(實聲)代替假嗓(假聲)。李是男以革命活動家演粵劇,在粵劇史留下了光輝一頁。
鞍前馬後追隨孫中山
梅偉強說,李是男一生追隨孫中山,支持並參加民主革命,可謂殫精竭慮,有例為證——
1910年12月28日,孫中山抵舊金山,李是男與黃伯耀前往迎接,安排下榻於廣東銀行樓上。其時,清政府領事館剛好設於三樓。在搬行李時,車夫誤搬至領事館,取回後發覺行李箱中,新同志的簽盟書不翼而飛,孫中山即遣李是男,迫清朝領事許炳臻將原物交回;
1911年1月3日,廣州新軍起義失敗,訊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命李是男、黃伯耀速籌數千元,以救濟失敗的志士,李、黃想盡辦法,也只籌得2000美元,但孫中山說:“款項雖少,救命力大”;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王朝。“華僑中的不少革命黨人紛紛回國當官,有的還伸手要官,但李是男仍在美國辦《少年中國晨報》。在孫中山多次催促下,他直到1922年才回國,任孫中山軍政府秘書。”張國雄對李是男的高風亮節由衷欽佩。
梅偉強說,在秘書任上,李是男鞍前馬後,追隨孫中山,提出了不少建議。孫中山逝世後,李是男專事中山紀念堂的籌建,並忠於職守,對紀念堂的管理工作出了貢獻。
1937年5月28日,李是男病歿於廣州。馮自由為其撰寫輓聯:“興唐李靖,代有賢孫,記倡義美洲,勳績永銘金幣券;顧曲周郎,偏多短命,嘆收功赤壁,延壽難為鐵肺人。”
旁邊故事
李是男墓
沒於井巷
在台山市沖蔞鎮南安村人採訪,記者見到了83歲的李元盛。其爺爺和李是男是親兄弟,排行老大,他稱呼李是男為“二公”。
“二公的後人現在已經很少了。”據李元盛老人介紹,李是男的後人全在美國,大兒子叫振輝,小兒子叫振振。振振的兒子(李是男的孫子)有兩次回鄉拜祖,第一次是在8年前,第二次是在去年,在祖屋待了40分鐘。“由於在美國出生長大,他只會說幾句簡單的台山話。”
不僅僅是後人難覓,李是男的墓地也無人能知。“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頂65號新一街59號民居後。”根據維基百科的指引,這裡應當是李是男墓所在地。然而,當記者走進這裡深弄,卻四處尋而不見,向附近居民打聽,也無人知曉。
記者多方打聽得知,如果不是廣州市2003年6月啟動的第四次文物普查,“李是男墓”甚至進入不了《廣州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正是在這次普查中,文物專家們痛心於一些文物古蹟的湮滅,大聲疾呼加大保護力度。
行走在李是男墓所在的井巷,記者心生感慨:先賢們出生入死、孜孜以求者,不正是子孫後代的幸福嗎?寂沒於市井之中,或許倒正符合李是男先生但求進步而無心名達的人生境界吧。

主要成就

對辛亥革命作出傑出貢獻

人物評價

專家評說
辛亥革命大功臣
江門五邑大學廣東華僑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梅偉強:
辛亥革命大功臣
他,是第一代土生華裔。按美國法律,他應該是美國公民。但在種族主義高漲的時代,華人不許加入美國國籍。後來,他參加華裔美籍公民同盟會,致力於維護華僑華人權益。
他,是美國舊金山同盟會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少年中國晨報》的主要創辦人、同盟會與洪門致公堂實現大聯合的主要推動者、洪門籌餉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他,就是李是男。1906年,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作為美國華僑中最早追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李是男對辛亥革命的貢獻當為後人所銘記。
8歲返鄉,接受傳統文化薰陶;親眼目睹清朝的昏聵,組織“勵志社”;組建“少年學社”,創辦的《少年中國晨報》,被孫中山譽為“國民之導師”;領銜美洲同盟會,促使美國同盟會與洪門致公堂聯合;在籌餉局盡職任事,並親演“革命小生”,實乃一大創舉……
一生追隨孫中山的李是男,為辛亥革命立下赫赫功績,卻從不居功請賞,直至1922年才盛情難卻,擔任軍政府秘書。其高風亮節令人景仰,名字永垂辛亥革命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