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是中國知名大學工學教學科研機構,始建於1910年(時稱工科分科大學)。現在的工學院是2005年6月重新組建的,擁有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航空航天工程系、能源與資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材料與科學與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等六個系,籌備設立海洋工程與技術系、工業設計系,設有6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點(力學 、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10個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專業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專業碩士點;3個重點學科(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工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Engineering(COE),PKU
  • 簡稱:北大工學院
  • 創辦時間:1910年始創,2005年2月重建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工學院院長張東曉
  • 知名校友:周培源、錢敏、吳林襄、葉開沅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 主要院系:力學系、能源系、生醫系、材料系、航空航天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 主要獎項:QS世界排名工程類25名(2010)
    主辦全球工學院院長大會(2011)
    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
  • 一級博士點:力學、生醫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一級碩士點:力學、生醫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專業學位:工程管理碩士、飛行器工程博士
  • 國家特色專業:能源與資源工程
  • 國家重點學科:力學一級學科
簡介,研究方向,成立背景,發展,師資隊伍,開設學科,學生培養,開設專業,畢業前景,科學研究,在職教育,內外合作,學生工作,課程設定,理論與套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能源與資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學院歷史,學院大樓,大樓位置,項目簡介,學院概況,

簡介

北京大學的工科教育歷史悠久,1910年3月即組織了工學院(當時稱工科分科大學),下設土木、礦冶兩個系(當時稱門)。1916年以後,北大工學院經過停辦、再建、擴大,到1952年已培養了近5000名學生;其後工學院的師生中陸續有23人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大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四個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建製取消。同年,著名科學家周培源教授創立了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力學專業。自創立之日起,以周培源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學者,如:錢敏、吳林襄、葉開沅、陳耀松、董鐵寶、王仁、周光炯、孫天風等為北大力學的創立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和智慧,奠定了北大力學系發展的堅實基礎。1979年3月24日,北京大學力學系成立。2005年2月,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利用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以及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重新創建工學院。
工學院從成立開始就從高起點出發,立足於尖端科技、交叉學科,著眼於未來工程科學和新技術的發展方向,面向國家迫切需要及關係國家中長遠經濟發展的科學與技術研發。因此,北大工學院的發展不片面追求規模,而是以培育核心創造能力為中心,有所為、有所不為,優中求精。同時,學院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院長負責制,實行“教授治學,民主治院”。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力學系在教學、科研和基礎建設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力學與工程技術人才,他們已經成為科技、教育、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各行業的領軍人物、技術骨幹、力學與其它方面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12位校友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現代工業技術愈加處於關鍵地位。北京大學原有的學科設定偏向文、理、醫等學科,在基礎學科教學、科研實力占據國內首屈一指地位的同時,面向現代工業技術的工程學科未得到充分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國家需求、經濟建設相結合,創造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工業興國戰略,幫助北京大學基礎學科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轉化,為祖國的建設服務,就成了擺在北京大學面前的一項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北京大學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占有一席之地,學科完備十分重要。這些需求,就要求北京大學大力發展工程學科。
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

研究方向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湍流和複雜流動基礎理論
·複雜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綜合
·飛行器導航與控制
·飛行器控制系統仿真
·先進工程與科學計算
·新型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原理
·複雜流動的實驗、計算與工程套用
·複雜智慧型系統與航空航天結構的動力學與控制
·飛行器控制
能源與資源工程系
·新型能源開發與利用
·可再生能源
·水資源研究
·能源、資源計算與模擬
·溫室氣體的控制與利用
·油氣田開發技術
·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
·食品生物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系
·生物力學和生物複雜性
·細胞與分子生物工程
·醫療器械
·數學與計算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圖像與信息處理
·生物醫用材料
·生物功能分子與系統工程
·生物界面和功能材料
·生物醫學建模與仿真
·細胞力學與微納米技術
·生物信息學
·醫學信號和圖像技術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納米材料與器件
·生物材料與器械-LBMD
·環境與能源材料
·智慧型、光電材料
·材料計算與模擬
·材料表征與測試
·磁電複合材料
·納米力學、納米電子、生物醫學工程和數碼人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
·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
·質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
·物流技術與供應鏈管理
航空航天工程系
·新型飛行器設計
·航空航天通信和控制
·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
·內外流空氣動力學
·航空航天推進技術

成立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現代工業技術愈加處於關鍵地位。北京大學原有的學科設定偏向文、理、 醫等學科,在基礎學科教學、科研實力占據國內首屈一指地位的同時,面向現代工業技術的工程學科未得到充分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國家需求、經濟建設相結合,創造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工業興國戰略,幫助北京大學基礎學科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轉化,為祖國的建設服務,就成了擺在北京大學面前的一項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北京大學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占有一席之地,學科完備十分重要。這些需求,就要求北京大學大力發展工程學科。
北京大學在人文、社會、理學、醫學等諸方面都有極深厚的實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工學院,既可以加強北大的工科文化,又能切實促進國家高科技、新技術的發展,為營造創新型社會做出貢獻。
北京大學在工程技術人員培養、套用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等方面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從學院的條件和國家發展形勢來看,北京大學有條件組建起點較高的新的工學院的模式,使之成為完備的研究型大學。2005年2月,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利用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以及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重新創建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建立從一開始就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工學院看齊,跳出現行的辦學體制之外進行設計,本著建立世界一流大學這個總目標,從教員隊伍、學院結構、管理體制、課程設定等方面直接引進國際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成功經驗,希望在十年內建成同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的工學院。

發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正在面向全世界招聘頂尖人才。計畫在未來5至10年內,北京大學工學院將擁有150名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
在硬體設施方面,學校將為工學院新建兩棟教學和辦公樓,總面積達40000平方米。
在管理模式上將與國際接軌,工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在學校統一規劃和授權下,享有獨立的人事權、財務權和學術管理權。
北京大學工學院
工學院也將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科研、套用一體化。
未來的北京大學工學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熱忱地歡迎你的到來。用你的智慧和才幹,來共同推動工學院的發展,讓北大能為你而驕傲!

師資隊伍

北京大學工學院目前有教師8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5人,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新世紀人才10人,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名,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4名,千人計畫13名;北京市優秀教師4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名。他們均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工學院教師具有數理背景強、理工結合的特點,學風嚴謹、勤懇敬業,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素養。
每年均有多名中青年教師獲得各種教學獎勵,如周培源力學獎、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王陽元楊芙清院士獎、優秀青年教師獎、正大獎教金、安泰獎教金等等。在2000年~2005年期間,還有3名教師被評為北京大學“最受學生愛戴的十佳教師”。
工學院大樓工學院大樓
從2008年起,工學院還和世界頂尖的工學院---美國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聯合培養研究生。
從2009年起,北京大學、美國埃默里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共同攜手打造出全新的合作夥伴關係,聯合培養生物醫學工程博士。有意申請的學生可選擇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美國亞特蘭的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或埃默里大學任意一所學校為主校區。學生將有一個主校區的導師和一個來自第二校區的合作導師。學生就讀期間的多數課程和研究工作將在主校區完成,但有至少一年的時間要在第二校區渡過,包括選修課程並在合作導師的實驗室中從事科研工作。多數課程將採取英語教學,同時學生需要按三所院校的共同要求完成唯一的畢業論文。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進展的學生將獲得項目的資助。

開設學科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力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力學
·國家重點學科: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能源與資源工程 (所屬領域:新能源)
·本科專業:理論與套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能源與資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籌)、工業設計(籌)、工程管理(籌)、海洋工程與技術(籌)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力學、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點11個: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工程力學、力學系統與控制、生物力學與生物醫學、能源與資源工程、先進材料與力學、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碩士點12個:生物醫學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工程力學、力學系統與控制、生物力學與生物醫學、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先進材料與力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專業碩士2個:工程碩士(國際藥物工程管理碩士項目)、工程管理碩士(能源與資源工程管理方向、工業工程管理方向)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項目: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埃默里大學聯合推出的培養博士項目,從2009年開始實施。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項目:北京大學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2010年4月27日在京正式簽署聯合培養博士項目的協定。這是中美兩國大學首次聯合培養博士。該項目下的博士生畢業後,學位證書由北京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共同頒發。聯合培養的專業包括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聯合博士項目共設立兩個校區,分別為:北京校區(北京大學)和亞特蘭大校區(喬治亞理工學院)。每學年,兩校區各招收聯合博士生20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10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10名)。聯合博士項目學制為5年,學生在其主校區完成大部分課程及科研工作;同時,必須在第二校區完成至少一年的科研工作(通常在入學第三年)。所有聯合博士生在北京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同時註冊。

學生培養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好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齊全,多元化的校園,最適合人才的成長。北京大學工學院在教育方面秉承北京大學厚基礎的特色,重視數理化以及力學和計算機的基礎教育。我們的培養理念是:
·堅實的理論基礎·視野開闊、勇於創新·熱愛祖國、忠於事業·綜合素質強、全面發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從2006年起招收工學類的本科生。學生入學後前三學期不分專業,第四學期可在學院的本科專業中選擇。學生在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長後,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工學院的學生不僅可以在學院內自主選修一定數量的課程,還有機會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
北大工學院學生在“挑戰杯”上北大工學院學生在“挑戰杯”上
為了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我院鼓勵中、高年級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活動,受導師的直接指導。學院非常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我院學生在學校每年一次的挑戰杯科技競賽中已連續第七年進入團體前三名。我院還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授、學者以及大公司的成功人士前來舉辦講座。
北京大學是全國中學生心目中的聖殿。每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理科前十名的學生中有70%報考北大,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奧賽金牌得主中的大部分也被保送進入北大學習。在北大工學院學習,就是與國內最優秀的學生同窗,共渡美好的大學時光,共建難忘的同學情誼。
2011年5月29日下午,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決賽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圓滿落幕。由北京大學工學院學生劉玄、未志傑、李想、張永賓、吳天昊組成的Polyman代表隊奪得大賽一等獎,由劉廣宇陳志傑王啟晨虞淵、章生冬組成的團隊獲得優秀獎,龔斌老師榮獲優秀指導老師獎。大賽歷時近兩個月,涉及石油工程類專業研究的各個領域,組委會向參賽小組提供某油田區塊的基礎數據,要求完成包括油藏工程、鑽井完井工程、採油工程和地面工程等部分的整套或其中某一部分的設計方案。我院參賽選手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評審的一致好評。本次大賽共有來自全國16所高校的421組隊伍報名,209組隊伍提交有效報告,經過來自15所高校92名專家的三輪初審和現場答辯,共產生特等獎1組、一等獎4組、二等獎6組、三等獎9組、優秀獎60組、成功參賽獎129組、優秀指導教師20名、優秀組織獎5個。
北京大學工學院

開設專業

北大工學院目前有六個本科專業: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工程結構分析專業、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理學位):
前三學期學習基礎課,此後按“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動力學與控制)”、“計算力學”等專門化方向分流培養並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後既可繼續在這些專門化方向攻讀研究生,也可從事各工程科學、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的新技術開發工作和教學工作。
工程結構分析專業(工學位):
不僅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力學、實驗及計算機的基礎培養,而且著重培養學生有關結構工程的分析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使他們成為以套用與發展計算機技術進行結構設計與分析為專長的人才,畢業後既可以繼續讀研究。
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工學位):
前三學期學習基礎課,此後根據學生意願,分到“可再生能源”、“節能技術”、“油氣工程技術”、“水資源”、“資源勘探”等專門化方向分流培養並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後既可繼續在這些專門化方向攻讀研究生,也可從事可再生能源技術、水資源、能源勘探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新技術開發和教學工作。
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工學位):
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的定位為:“理科基礎、工科取向”。從一年級的基礎課起,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就要受到高於工科院校的嚴格的數學、物理、化學訓練,在專業基礎課階段又分別受到嚴格的流體力學和固體力學基礎理論訓練。在專業知識培養方面,強調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而不局限於某個專業領域。依靠北京大學工學院原有的優勢學科,在“氣動與推進”、“結構與材料”、“控制與導航”三個方向開設一批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及科研需要在其中任選一組專業課程。畢業生可直接進入航空航天部門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單位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科學與技術、力學等相關專業繼續深造。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工學位):
該專業設立於2010年,培養學生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與生物、醫學等領域的跨學科訓練,能夠運用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工程設計等手段解決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相關問題。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領域內繼續深造,也可直接進入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的工程技術、產業或管理部門從事套用研究、技術開發或管理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位):
該專業設立於2010年,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科所需的基本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和工程學理論知識,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專門化知識和實驗技能。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領域繼續深造,也可以從事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和套用工作。

畢業前景

美好的前程 從工學院起步工學院大多數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以2010屆畢業生為例,61%在國內繼續深造,25%赴境外或香港地區深造,14%直接就業。
畢業生總況畢業生總況
保研情況保研情況

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工學院有著寬鬆的科研環境,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航空航天研究所航空航天研究所
學院現有湍流與複雜流體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空氣動力學實驗室、智慧型控制實驗室、現代力學測試分析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固體力學實驗室、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實驗室、衝擊動力學實驗室、高超聲速靜風洞實驗室、石油與地熱技術研究所、水資源研究中心、高等油藏模擬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計算機教學實驗室、航空航天研究所、北京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套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系統與控制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工學院大運工程技術研究所等,為我院各系的科研和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此外,工學院還與南京、包頭等地合作建設北京大學工學院南京研究院北京大學工學院包頭研究院北京大學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等異地研究機構。
北京大學工學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有經常的學術往來,與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有合作關係。每年都有許多海內外專家、學者來院進行學術交流,聯合培養與指導學生;同時學院每年都派出部分教師赴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修、工作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個學期,學院的學生們都有很多機會聆聽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精彩學術報告,與大師們面對面地進行學術交流。
北京大學工學院聚集了國內外眾多的知名教授,在先進材料、能源與資源、生物信息、控制理論、湍流的物理機制、工程科學計算、大規模數值模擬、航空航天、工業工程等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及工程套用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的研究和套用成果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水平,部分成果得到國際公認。

在職教育

工學院從成立開始就從高起點出發,立足於尖端科技、交叉學科,著眼於未來工程科學和新技術的發展方向,面向國家迫切需要及關係國家中長遠經濟發展的科學與技術研發。因此,北大工學院的發展不片面追求規模,而是以培育核心創造能力為中心,有所為、有所不為,優中求精。同時,學院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院長負責制,實行“教授治學,民主治院”。
主要在職繼續教育項目:
· 北京大學《卓越管理與創新經營EMBA高級研修班》
· 北京大學《華商CEO創新經營》研修班
· 北京大學《新城鎮*新思維--城市經營與管理》高級研修班
· 北京大學《智慧城市與商界領袖》高級研修班
· 北京大學《首席產業投資人(LP)與科技創新》進修項目

內外合作

自成立以來,工學院先後與維也納技術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工學院、哥倫比亞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洛桑)、瑞典皇家工程院、美國南加州大學、美國天主教大學、美國GIT/Emory大學、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技術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泰國朱拉隆宮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日本山形大學台灣成功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
同時,工學院還與美國Apple公司、空中客車(Airbus)、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Axcelis Technologies、Schlumberger技術(北京)公司、斯倫貝謝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進行了合作。
在國內,北京大學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無錫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區(B-Park)北大工學院精密醫療儀器研發中心、北京大學工學院與天津鋼鐵有限公司共建“過程節能與資源再利用”聯合研發基地、北京大學——山西新能源新工業產業化中心等產、學、研基地已經建成或投入使用。
軍訓軍訓
北京大學工學院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雙方同意籌建總環部和北大工學院聯合實驗室;合作重點在動力學和空間碎片這兩個領域中開展,空間碎片專題由龔自正教授(總環部)和劉凱欣教授(北大)負責組織,動力學專題由樊世超副主任(總環部)和陳璞教授(北大)負責組織;針對動力學和空間碎片這兩個專題共同申請國家的項目;根據總環部提出在動力學和碎片方向急需解決的問題,確定開展研究的具體課題,共同進行研究。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從事空間飛行器總裝、空間環境和力學環境以及可靠性試驗、空間飛行器環境模擬設備和環境試驗方法研究、空間飛行器用電子元器件質量保證以及小型總裝測試的專業性機構。擁有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大型空間環境模擬設備及系列配套的中小型熱真空容器,無油超真空設備,還有系列電動振動台和液壓振動台,聲學試驗設備,爆炸分離試驗裝置,小型、中型和大型離心機,衝擊試驗台。為各類衛星零部件和整星進行振動、噪聲、模態等動力學試驗。能為各類衛星進行整星熱控制和熱真空試驗。是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空間技術研製生產中心。
北大工學院還成立了北大清潔能源研究院,先後組織了中美生物能源與生物技術研討會、中美碳捕集與封存國際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力爭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
2010年7月3日,大運集團向北京大學捐贈儀式暨北京大學工學院大運工程技術研究所簽約揭牌儀式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新建立的大運工程技術研究所將緊密對接國家重大工程技術項目與大運投資有限公司需要,按照動態規劃、分步驟實施的原則,逐步開展汽車、機車、電動車的控制系統、動力系統、電池、新材料、元器件等領域先進技術的研究,並接受大運投資有限公司的委託進行相關的產業化技術的開發。
中德國際合作交流項目中德國際合作交流項目
2011年5月,北大水中心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合作進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德國際合作交流項目 “基於環境示蹤劑和數值模擬耦合方法的華北平原地下水補給率研究”在北京平原區全面開展地下水取樣工作。德國海德堡大學Werner Aeschbach-Hertig教授率領的科研隊伍與北京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一起在北京平原區,對門頭溝-豐臺-大興-通州沿線進行淺層、深層地下水採樣工作。採集樣品將通過室內分析測試14C、CFCs、SF6、惰性氣體等環境示蹤劑含量,判斷北京地區地下水年齡的分布狀況以及地下水補給過程,為地下水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011年5月12日成功大學是位於南台灣的學術科研重鎮,在工程領域、材料科學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成大工程領域在世界排名第14位。在此之前一天,北京大學工學院與成功大學工學院已經簽訂了協定,商定將推進兩所學院的師生交換與學術交流。
這些合作項目與基地建設為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教師、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為科學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後盾。

學生工作

北京大學設有多種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我院2001-2004年度有194名學生獲得獎學金,264人獲得獎勵;2002-2006年度有122人獲得助學金;2000-2005年度獲得助學貸款的學生達104人。
該院設有專門的學生工作辦公室,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組成,負責學生的管理、教育與服務等方面工作。自2004年起,我院還為本科生配備了導師,每個導師輔導8~9名學生。他們熱情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組織安排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與國情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勤奮認真、團結向上的風氣,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敬業精神。
美好前程
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物理基礎,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識和實驗的能力,更具有特色的是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原理和套用知識,受到編製程序、計算機繪圖、數據處理等訓練。因此,我們的畢業生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工作中,從提出科學簡化模型到理論上解決問題或用數學方法算出結果,都表現出了敢於攻關,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素質。我院約65%的本科畢業生經免試或考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它畢業生進入國內外其他大學或研究機構、工業部門與高新技術領域從事與力學、工程科學和計算機套用等相關領域的工作或學習。
隨著工學院的迅速發展與完善,我們相信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北大工學院畢業生的身影活躍在國內外的各行各業之中。堅實的數理基礎、求實的學術風格、靈巧的動手能力、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素質……這一切將為北大工學院的畢業生們造就令人矚目的、美好的前程。
北京大學工學院

課程設定

第一學年 不分專業
數學分析(一)、數學分析(二)、線性代數與幾何、計算概論(B)、算法與數據結構(B)、機率與數理統計、計算方法、普通物理學及實驗、理論力學、普通化學(B)、熱動力學、現代工學通論
第二學年以後必修課

理論與套用力學

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力學實驗等

工程結構分析

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學、工程數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彈性力學、結構力學及其矩陣方法、工程設計初步、力學實驗等

能源與資源工程

世界能源與資源通論、普通地質、資源地理、流體力學、傳熱傳質學、滲流物理、套用地球物理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數值模擬、個體經濟學等

航空航天工程

空氣動力學、飛行器結構力學、航空航天概論、機械設計基礎電路與電子學自動控制原理、工程熱力學、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航空航天工程專業限選課(至少21學分)、常微分方程、 工程數學、電磁學(普通物理)、近代物理(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實驗(B)(一)等
選修課 各專業均有
微機原理、固體力學進展、流體力學進展、工程材料概論、生物醫學工程概論、系統工程概論、系統與控制引論、智慧型最佳化算法引論、生物固體力學、生物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粘性流體力學、塑性力學、振動理論、斷裂力學、彈性板理論、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氣體力學、傳熱傳質引論、工業空氣動力學、工程塑性力學、工程流變學、經典力學中的數學方法、現代數學引論、力學史、土力學與地基、專業英語、有限元法、計算幾何、工程CAD、機率與統計、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圖像處理、醫學信號與醫學圖像處理、生物醫學感測器、生物信息學算法導論、油氣田開發、提高採收率、測井理論與解釋、油田化學、地震解釋、鑽井工程、地面儲運工程、石油地質、採油工藝、試井理論、石油儀器儀表、燃燒物理化學入門、燃燒技術、生態環境概論、大氣空氣動力學、環境污染化學、系統生態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水文水資源、地下水動力學、非飽和帶水文學、污染物運移與治理等

學院歷史

北京大學的工科教育歷史悠久,1910年3月即組織了工學院(當時稱工科分科大學),下設土木、礦冶兩個系(當時稱門)。1916年以後,北大工學院經過停辦、再建、擴大,到1952年已培養了近5000名學生;其後工學院的師生中陸續有23人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大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四個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建製取消。
北京大學在早期歷史上是學科齊全的,有文科、理科、農科、工科等各類學科。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基於當時中國工業力量薄弱、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匱乏之現狀,北京大學依託當時理學院之雄厚基礎,正式掛牌工學院。當時北大工學院人才濟濟,名家雲集:院長為馬大猷先生,教授如錢偉長鐘士模孟昭英唐統一董樹屏,兼課教授如江澤涵王壽仁劉開祥趙廣增錢三強,新聘教授如傅鷹、繆仲華、王俊奎陳國符、王之軒等,均為飽學之士。
1938年,北京大學工學院在京恢復招生,建築工學系主任為土木工程師朱兆雪沈理源鐘森趙冬日等繼續出任教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為北京臨時大學工學院,1946年由北洋大學接辦,改稱北洋大學北平部,1947年改回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北大工學院機、電、土、建4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建制撤銷,北京大學成為以文科、理科基礎學科的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在長期的工科教育歷史中,北大工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五千餘名工程技術骨幹,當時的助教如高景德黃宏嘉鄧稼先朱光亞等,後來均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合併前的數學力學系/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馬大猷院士馬大猷院士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其前身是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繫於1952年院系調整時建立。建立之初,為滿足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就設立了力學專業。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力學專業。力學教研室於1953年成立,由周培源出任教研室主任。
周培源周培源
力學專業設立之初,基本參照蘇聯莫斯科大學模式。十分注重數學基礎,這一點長期影響著力學專業乃至後來力學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成為北京大學力學系的優秀傳統之一,保留至今。五十年代,百廢俱興,力學專業的建設從一開始就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1955年,周光炯,王仁先後自美國回國來數學力學系工作,錢學森郭永懷兩位著名力學家,回國不久,也在數學力學系兼職教授,開設課程,對力學系的教學科研工作給了極大的幫助。陸士嘉、錢偉長、胡海昌、吳林襄等著名學者也都給力學專業兼過課。力學專業為國家培養了第一批急需的力學專業人才,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58年,在數學力學系建成了當時全國最大的低速風洞,為第一批國產殲擊機的研製試飛立下汗馬功勞。這颱風洞四十多年來一直正常運轉,今天仍然在教學科研中發揮著作用。
十年動亂給力學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衝擊。1969年,力學專業遷往陝西漢中,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但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武際可等仍完成了“旋轉殼的理論分析及其在大型冷卻塔等方面的套用”項目,填補了國內的一項空白。大型冷卻塔有限元分析程式在八十年代初為電力部門逐漸接受,迄今全國有四五百座大型冷卻塔用此程式設計,約占全國火力發電的一半以上,無一發生事故。
1979年,力學專業遷回本部。不久,北京大學力學系正式成立。周光炯任系主任,朱照宣、武際可、劉必佐任副系主任。1983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1987年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1983年建立了湍流研究室和環境流體研究室;1984年建立了工程科學教研室和測試分析室;1985年建立了計算力學與套用數學教研室,很快建立了一定的規模。1985年與技術物理、地理系部分教師組成了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1986年又與地球物理、無線電、物理諸系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學非線性科學中心。這十幾年,力學系教學科研工作欣欣向榮,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92年統計資料:專著44部,譯著30部,論文1500餘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力學系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1994年力學系更名為力學與自動控制系,在高年級課程中加入了控制論方面的內容;1996年,再次更名為力學與工程科學系,並分別招收力學專業和工程專業本科學生。這一切,都體現了力學系根據變化著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科研方向,使其一方面緊跟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緊密結合國內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的新思路。新一代的中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他們不斷給力學系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

學院大樓

大樓位置

北京大學工學院大樓位於北京大學燕東園區,與北大物理學院相鄰。

項目簡介

北京大學工學院大樓規劃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2.7億元人民幣,擬於2008年竣工。建築內容包括:行政辦公室、教研人員辦公室、教室、實驗室、圖書室、報告廳、機房、庫房等。它的建成將徹底改善學院的科研基地分散、招生規模受限等不利局面,促進北大工科長期健康紮實的發展,是將北大工學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有利保障。

學院概況

北京大學工科教育和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在北大早期歷史上就設有工科專業;1946年(原)北大工學院掛牌成立;1952年由於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大工科併入其他高校,工學院撤銷建制。在此期間,北京大學先後為國家培養了五千餘名工程技術骨幹。我國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如: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等,都曾畢業或任教於(原)北京大學工學院。他們為新中國工業學科和工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現代工業技術的研究和套用愈加處於關鍵地位。2005年,北京大學依託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重新創建工學院。新成立的北大工學院突破傳統工學院的學科布局,重點發展面向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學院下設六個系:力學與空天技術系、能源與資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材料與納米技術系、航空航天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北大工學院現擁有1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博士點(其中3個為教育部重點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碩士點2個、聯合博士生項目2個。學院借鑑國際一流大學工學院在教員隊伍、學院結構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聚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他們大多具有數理背景強、理工結合的特點,在先進材料、能源與資源、生物信息、控制理論、湍流的物理機制、工程科學計算、大規模數值模擬、航空航天、管理科學等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及工程套用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他們的研究和套用成果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水平,部分成果得到國際公認。
面向未來,北京大學工學院將藉助北大雄厚的研究基礎和綜合學科優勢,加強跨學科研究,著眼於朝陽工業和國家重大項目,注重與產業的聯繫,以工程科學為主,建立工程研究的思想庫,致力於把北大工學院建設成為國家工程研究和教育的基地、世界水平的工學教育中心、未來工程技術的研發中心、未來工程領導人和企業家的教育培訓中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科技驅動力,力爭在十年內與國際接軌,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