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套用化學系

北京大學套用化學系

1955年7月20日,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決定在北京大學建立培養核科學人才的單位,即物理研究室。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原子能系(1960年起改稱技術物理系)。2001年5月30日,套用化學專業併入化學學院,成立了套用化學系、套用化學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套用化學系
  • 創辦時間:1973年
  • 類別:公辦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歷史回顧,人才隊伍,研究領域,研究成果,招生情況,

歷史回顧

1955年7月20日,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決定在北京大學建立培養核科學人才的單位,即物理研究室。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原子能系(1960年起改稱技術物理系)。除籌建核物理專業外,從1956年起開始我國第一個放射化學專業的建設。1958年開始在全國正式招收放射化學專業本科生。1973年,又設立了我國第一個環境化學專業,1981年,放射化學專業成為國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博士點之一。八十年代初,原有放射化學專業(本科)和環境化學(本科)專業合併而成立了套用化學專業(本科),1982年開始招生。此後又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2001年5月30日,套用化學專業併入化學學院,成立了套用化學系、套用化學研究所。
在學科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中,徐光憲、劉元方、吳季蘭、孫亦梁、唐孝炎、黎樂民等一大批傑出的化學家在這裡建功立業。幾十年來,大批的放射化學和套用化學人才走向社會,為我國的核科學事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才隊伍

2001年院系調整後,本學科的人才隊伍更加精幹,布局也更為合理。老教師老當益壯,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青年教師已逐漸成長起來,成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幹。目前,本學科共有教職工14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12人。青年教師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8人,講師1人,其中博士7人、碩士2人。

研究領域

本學科主要包括以下五個主要領域:
1. 核藥物化學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現代醫學、生物學、農學、化學、地質學及考古學套用廣泛。在醫學領域,放射性藥物已用於許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放射性標記的受體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是研究人體生理和病理的強有力手段。在生物學中,同位素技術已經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常規實驗手段。
該方向目前主要從事腫瘤診斷和治療用的放射性藥物的研製。
2. 輻射化學和材料
輻射化學是研究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化學效應的一門學科。而高分子輻射化學是高分子化學和輻射化學的交叉領域,因此它是研究電離輻射與單體和聚合物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及其效應,包括電離輻射引發的各種聚合、交聯、接枝和裂解等。
該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用60Co-γ 輻照的方法研究橡膠膠乳的輻射硫化機理及其粉末化工藝;研究輻射硫化超細粉末橡膠在工程塑膠增韌和新型熱塑彈性體製備中的套用;探索超細粉末橡膠的進一步修飾或改性方法;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纖維素、殼聚糖)的輻射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輻射交聯與輻射降解的機理研究等.
3. 超分子化學與材料
超分子化學主要研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子組分通過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自組裝、自識別)而形成的分子有序體的結構和功能。超分子材料是超分子化學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納米化學和材料的重要內容。
該方向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環糊精納米管、輪烷、多聚輪烷、環糊精分子感測器等新型超分子體系的設計合成及性質研究;;用分子印跡技術和微乳化技術製備有記憶功能的納米級高聚物。微乳液形成機理及套用研究。
4. 新能源與材料
合成發展新能源和環境產業所急需的新型複合金屬氧化物材料(由過渡金屬鈷、鎳、錳等與鋰元素形成的新的化學物質),研究這些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與物質的化學組成以及結構之間的關係,並開拓這些新材料的套用領域。重點是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材料。
5. 核環境化學
該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化學行為,環境過程機理的研究以及新材料套用中的環境化學問題。
6. 功能材料化學組
近年來,有機/高分子材料在光、電、半導體、感測、智慧型存貯等領域的套用成為研究熱點,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將這類功能性材料的製備和加工與超分子組裝相結合,從而實現或提高微觀結構的可控性和有序度,將可以進一步最佳化材料的相關功能,提高其套用價值,拓展套用領域。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具有高級結構的有機/聚合物材料的分子設計、合成和表征,新型有機/聚合物半導體、光電材料的合成和套用,以及具有手性結構的超分子組裝體的研究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等。研究內容具有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和超分子化學交叉領域的特徵。

研究成果

高技術開發與套用:
1. "血脂康"研究開發成功,現已成為北京大學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我國天然藥物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2. "Co60輻照中藥滅菌劑量標準的套用研究"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標準已在全國推廣。
3. 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合成國產化項目於2001年9月通過北京市科委組織的專家鑑定,認為"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合成方法與生產工藝為世界領先水平,對中國的通訊和信息產業有重要意義"。
4. 與化工研究院合作進行的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輻射硫化超細粉末橡膠製備及套用研究"取得成功,共申請專利26項,並開始走向產業化。
5. DDS脫硫技術的研究開發取得重要。該技術在多家合成氨廠的變換氣和半水煤氣脫硫工段套用獲得成功。
基礎和套用性基礎研究:
1. 關於尼古丁與DNA作用的生物加速器質譜法研究結果得到廣泛關注,美國電子版"科學新聞"作了詳細報導。Science雜誌對相關研究也作了簡要報導。
2. 診斷和治療腫瘤的放射性藥物、乏氧組織顯像藥物和相關的配位化學與藥物分子設計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已開展臨床前的實驗。
3. 在超分子化學與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新發現數個小分子與環糊精生成納米管,在分子導線等方面具有潛在的套用價值。此外還首次發現在混合環糊精納米管出現新的能量共振轉移現象。

招生情況

本學科每年招收套用化學專業本科生25-30人,套用化學專業直博或碩博聯讀研究生5-6人,以及5-6名3年制碩士生和若干博士後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