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的意思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出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有關於勤儉節約的感人小故事。勤儉節約可以是,節約吃穿用度。

基本介紹

名言警句,小故事,

名言警句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薩迪)
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迪生)
勤儉節約勤儉節約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誌敏)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金]元好問《元遺山集》 註解: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註解: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飛註解: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拚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宋]朱熹註解: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慾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戰國]《荀子·正名》 註解:人的欲望雖然是不能消滅的,但對欲望的追求是可以節制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註解:遍觀歷代聖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註解: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宋]蘇軾《范增論》 註解:東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爛,蛀蟲才能生出來。人一定是先產生疑心,以後讒言才能聽進去。
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里? [宋]邵雍《男子吟》 註解:錢財使人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聲使人驕傲,權勢使人專橫。一個鬚眉男子,如若能夠免去財、色、名、勢這四種禍患,難道他還會是世上的普通人嗎?
養心莫善於寡慾。 [戰國]孟子 註解:修身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各種欲望。
窮不忘操,貴不忘道。 [唐]皮日休《六箴序》 註解:人雖然不得志,不能忘記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記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戰國]《孟子·騰文公上》 註解:上面的人有什麼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厲害。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 [漢]劉向《說苑·至公》 註解:給公家做事,不能考慮個人的事,就不能講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 [晉]傅玄註解:主持政務關鍵在於去掉私心,否則就沒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效而後擇。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註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選擇,然後再交往;小人卻不同,一見如故,顯得異常親熱,然後才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人。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春秋]管仲註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麼人了。
賢人志士之於子孫也……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 註解:賢明者與有志之士對於子孫……留給他們有教益的話,而不是留給他們財產。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漢]《禮記·大學》 註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而後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治理好國家,而後才能平定天下。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唐]王勃《滕王閣序》 註解:人老了,應當更有雄心壯志,豈能因為滿頭白髮改變過去的想法打算?境況艱難困苦,應當更加堅強,不能因此而喪失凌雲壯志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 [唐]吳兢《貞觀政要》唐太宗語 註解: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獨在於得到人才。用人不當,必定難以達到治理。任用人,必須以道德品行、學問見識為根本。
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唐]吳兢《貞觀政要》唐太宗語 註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則心正行善的好人都會互相勉勵繼續行善;一旦誤用心邪行惡的壞人,那么壞人們就會爭先恐後地鑽進朝堂或地方官府。獎賞那些該獎賞的人並且所獎所賞與其功勞大小相稱,那么沒有功勞的人自然就會主動退後;懲罰那些該懲罰的人並且所懲所罰與其罪過輕重相當,那么做壞事的人就會引以為戒,感到畏懼。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不如一士之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趙良語 註解:一千張羊皮,不如一領狐腋;一千個隨聲附和的庸人,不如一個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為左右有許多實話實說的直臣而興國安邦殷紂王因為群臣不敢吭聲而亡國殺身。
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 [漢]《淮南子·兵略訓》 註解:做事為民眾謀利益,大家就會跟著他幫助他;做事為個人撈好處,大家就會離開他拋棄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舉天下之賢。 [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註解:官僚士大夫天下為公之心,然後才能推舉天下之賢。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 註解:官員一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春秋]《論語·里仁》孔子語 註解: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春秋]《論語·子路》孔子語 註解:當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乾;如果自身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春秋]《論語·顏淵》 註解:魯國宰相季康子對社會上颳起的盜竊風感到憂慮,向孔子請教怎么辦。孔子回答說:“假如你們這些當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貪財,那么就是花錢獎勵盜竊,也不會有人去盜竊。”
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唐太宗語 註解:作為一國之主,如果貪奢不明,必會喪國;為人臣者,如果貪慾橫生,必致殺身之禍。
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唐太宗語 註解:如果循私枉法、貪污納賄,不僅敗壞國法、損害百姓,而且即使醜事未敗露,貪賄者內心豈能不常常恐懼?恐懼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大丈夫怎能因貪財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孫後代總要為此而倍感恥辱呢!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清]張伯行《正誼堂文集》 註解: 一根絲,一粒米,都關係到我的名譽節操;一厘錢,一毫爭,都是民脂民膏。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為人就不值一文。誰說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際難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損害“清廉知恥”之德。如果你說這些錢物並非不義之財,那么請你說說它們是怎么得來的!
成由勤儉敗由奢。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有錢時擺闊,沒錢時挨餓。
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緊緊手,年年有。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思前顧後,吃穿常有。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成物不可損壞。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小錢不知省,大錢將濫花。(英國)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後日月空蕩蕩。
一勺勺積累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辛苦得來的果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維吾爾族)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殺牛吃肉,不如留著擠奶。(藏族)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小故事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準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民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並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四菜一湯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勤儉節約的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伊莉莎白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日本豐田公司
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裡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讚嘆。
民間故事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餵養。
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畫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但有的時候,過度的節約也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歐洲文藝中,不得不提熒幕上四大吝嗇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屬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生前處處算計,當他到彌留之際,每當能夠睜開眼時,竟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金子,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為他做臨終法事時,他竟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裡,這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真叫人慾罷不能!各位朋友,勤儉固好,但不必要的勤儉往往會造成人性上的缺陷,這是值得注意的。
周總理廉潔從政小故事
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
“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
周總理的廉潔從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許多民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宋平同志匯報了定西的災情。周總理聽完匯報,神色十分嚴峻。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民眾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後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周總理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民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裡難過,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裡的民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會後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若干年後,當人們看到定西民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布置發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周總理的廉潔是無比的威嚴,他的影響力是當今無人能比的。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對被減人員一定要負責到底
1960年,中央根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成立了精簡領導小組,精簡多餘職工。為了安排好被精簡職工的生活,周總理絞盡了腦汁。在一篇關於精簡的檔案草稿中,總理在“對被精簡人員一定要負責到底”一句話前邊,親筆加上“黨政領導機關”幾個字,重點強調領導機關的責任。在檔案草稿中講到精簡職工的安置辦法時,他又加了一段話,強調“對於一切精簡下來的職工,都要採取各種補助和幫助的辦法妥善安置”。在他的關懷督促下,全國2000多萬精簡人員的安置和生活問題大都得到了妥善解決,沒有發生大的問題。
你們說假話當然不對
“你們說假話當然不對,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壓你們。”
1962年初,中央召開擴大會議(又稱七千人大會)。大會期間,周總理參加福建省的小組討論會。當聽到下邊的同志反映強迫命令、浮誇、講假話等壞作風給工作和黨群關係造成的危害時,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說了一段切中時蔽、感人肺腑的話。他說:“這幾年來,黨風不純,產生了浮誇和說假話現象。我們要提倡說真話。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要大家講真話,首先要領導喜歡聽真話,反對說假話。大家都說假話,看領導的顏色說話,那不就同舊社會的官場習氣一樣了嗎?……你們說假話當然不對,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壓你們。”接著,總理又強調指出,要提倡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他說:“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這四句歸納起來就是實是求是。”
這比人民民眾吃得好多了
周總理的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下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後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民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你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家鄉的事應由當地黨政部門管
周總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時代都是在淮安度過的,因此他對淮安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愛淮安,但他更愛偉大的祖國,從不因為淮安是他的家鄉而給予額外的照顧。1960年,淮安縣委負責同志到北京時,見到了周總理,在匯報了淮安縣10萬畝棉花喜獲豐收的情況後,提出想辦一座紗廠。按理,這對總理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大事,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周總理一方面鼓勵他們,一方面又引導他們說:你們種棉花,就要辦紗廠,那上海的紗廠就吃不飽了。最終沒有同意。1962年,總理的家鄉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蘇北大片農田被淹。江蘇省政府給總理寫信,請求支援。總理看完信後,心裡沉甸甸的。調撥人力物力支援災區是完全應該的,只要總理一句話就可以了。但總理說:我家鄉的事應由當地黨政部門管,該怎么辦由他們拿主意。總理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鄉的問題上從不偏私,一概秉公辦事。
雷鋒節約的故事
一個星期天,雷鋒叔叔的戰友王大力把所有戰士們的襪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鋒叔叔正在晾衣服時,發現自己的舊襪子不見了,他就到處尋找。這時,王大力說:“雷鋒,你有那么多存款,還這么捨不得買一雙襪子。你瞧,你這雙襪子穿在腳上不嫌得難受?”雷鋒叔叔說:“只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說:“那你不覺得難看嗎?”“咱們軍人不是把襪子穿給別人看的。”這幾句話,就已經體現出了雷鋒叔叔的節約精神。他每個月只有6元錢獎金,他卻把錢存在銀行,一年一年過去了,雷鋒把省下來的錢全都捐給災區人民,可是他自己卻捨不得買新襪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