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刑

劓刑

劓刑 [yì xíng]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漢文帝時,將應受劓刑的罪改為笞刑。嬴虔又因教導太子無方,而被秦商鞅處以此刑。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劓刑
  • 拼音:yì  xíng
  • 說明: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
  • 開始時間:夏朝
  • 刑罰內容: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
  • 廢除:隋朝以後
簡介,起源,發展,

簡介

五刑之一,即割掉鼻子的刑罰。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漢文帝時,將應受劓刑的罪改為笞刑,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別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雖然並不會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對人形象的損害是很大的,同時對人的人格尊嚴也是很大的摧殘。因此,劓刑的目的並不僅僅在於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更重要的是一種羞辱之刑,伴犯罪者一生。

起源

劓刑產生的年代極為久遠,上古時,就已實施劓刑,《易經》中曾說:“其人天且劓”。劓刑在夏、商時已普遍使用。據說,夏時受過劓刑的有上千人。商代盤庚遷都到殷之後,下詔說:“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意思是,對那些不仁不義、桀驁難訓、一有機會就幹壞事的人,輕者割去鼻子,重者處以死刑,使他們斷子絕孫,務必使新都城內不再有這一類人。
周代正式把劓刑定為“五刑”之一,五刑即黥面、割耳、宮刑、刖足、死刑,《尚書·呂刑》把這五種刑稱為“五虐”。《周禮·秋官·司刑》鄭康成註:“劓,截其鼻也”。劓最早見於甲骨文,從刀從自,“自”是鼻的古字,正象徵了用刀割鼻,也就是劓刑。劓刑重於墨刑而,輕於刖刑。劓刑在周代運用的範圍其廣,史稱周初“劓罪五百”,至姬滿時增至千條。春秋戰國時期,劓刑仍被沿用。《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楚“公子比為王……且曰:‘先歸復所,後者劓’。”周代規定:“凡觸易君命,革輿服制度,奸宄盜攘傷人者,其刑劓”,就是說,那些違抗國君的命令、破壞規章制度、好淫偷盜、破壞治安、打架鬥毆、傷人身體者,都要受割鼻之刑。
周代,受過劓刑的人常常被派去守關。因為他們被割鼻之後,面貌醜陋,不宜在稠人廣眾中生活,他們自己也不願呆在人多的地方,於是甘心接受命運的安排,到偏僻寂靜的遠處了此殘生。當時距京師五日裡之外的三關有十二座關門,都是由那些受劓刑的人把守。
春秋、戰國以至初漢,劓刑是一種很普通的刑罰,被割掉鼻子的人說不清有多少。嬴渠梁任用公孫鞅實行變法,有一次公子虔違犯禁令,公孫鞅就將他處以劓刑。劓刑在戰國及秦也用作懲罰士兵的刑罰,《商君書·境內》載,凡攻城之戰,兵士如“不能死之,千人環,賭諫黥劓於城下”。劓刑有時與其他刑罰結合使用,如《秦簡·法律答問》載:“不盈五人,盜過六百六十錢,黥劓以為城旦”。嬴政時,劓刑更是家常便飯。太博趙高嬴胡亥熟悉獄訟之事,隨意把人抓來割掉鼻子或斬首,作為嬴胡亥的實習。當時真正犯了罪應當處以劓刑的不計其數。崔實在《政論》中說,秦滅了六國之後,把俘獲的六國軍士和百姓大都處以劓刑,竟然使社會上沒有鼻子的人比有鼻子的人還多,甚至人們以沒有鼻子為正常,有鼻子倒覺得醜了。“秦割六國之君,劓殺其民,於是赭衣塞路,有鼻者醜”。
公元前一六七年,劉恆下詔廢除肉刑,將劓刑改為用笞三百來代替,劉啟時更改為笞二百。從此,劓刑體為官刑被取消。但是,後世仍不斷有人遵循古制,動輒將人割鼻。南朝梁時,蕭衍下詔將劓刑再次廢除。之後,在一些非漢族統治的朝代或非漢族居住的地區,仍正式使用劓刑。如唐代,吐蕃規定的各種肉刑,其中就有劓刑。金代規定對那些犯了重罪而尚不至於被判處死刑者,要處以劓刑或割耳等刑罰,使他們留下標記,與一般平民百姓有所區別。蒙古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代也恢復過劓刑。公元一三三三年,朝廷下詔對強盜要判處死刑,對一般偷盜牛馬的人要判處劓刑。對一般偷盜驢騾者,初犯要處以黥刑,再犯處以劓刑。對那些偷盜豬羊者,初犯處以墨項,再犯處以黥面,三犯劓刑,劓刑後再犯者處死。其它朝代,加唐、宋、明、清等,官方規定的刑罰未見再用劓刑。
明代是各種酷刑肆虐的時代。在朝廷正式頒發的刑律之外,上至皇帝,下至吏役,使用非法酷刑簡直不擇手段。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後,在懲治忠於朱允炆的朝臣時用到的五花八門的刑罰,其中就有割鼻。

發展

據史料載:古有華夏上國,流行劓刑,受罰者甚多,羞見世人,只好逃匿蠻邦之地流落謀生。久而久之,凡遭受劓刑者,都知道蠻邦有一個地方為劓刑者的匯聚生存之地,遂紛紛奔往,從而逐漸在蠻邦形成了一個"無鼻子人群體"。生疏之地,無人相識,且後來者也都是無鼻之人,大家相互看看,彼此彼此,繼而就成為一種生活常態了,倒也相安無事。
感到奇怪的是蠻邦人。
因為蠻邦無劓刑,官民不知道劓刑者們為何無鼻的原因,自然要好奇打聽一下。劓刑者們不便說出自己是犯罪受罰的原因,遂撒謊哄騙蠻邦人:我們之所以沒有鼻子,乃是源於我華夏上邦美容之故。我堂堂文明古國,向來視無鼻為俊美,凡愛美者,無不割掉鼻子,以博取他人、美人讚賞青睞!
蠻邦人久聞華夏上邦之文明,甚為羨慕嚮往,再仔細看看觀看無鼻者們的形象,回家後相互對視,越看越覺得自己臉上的鼻子是多餘之物,十分難看。
此時,蠻邦朝野輿論紛紛,紛紛上書要求國王改革蠻邦時弊,吸收華夏上國外來文明,振興蠻邦。面對朝野上下巨大壓力,國王宣旨進行改革:凡蠻邦子民,不管男女老少,即日起一律學習執行華夏上國審美標準,割掉鼻子以振興蠻邦美容事業,違令者斬;而為了使蠻邦萬民能夠鑑別美醜,國王和王后、皇親國戚一律不準割掉鼻子,保持其醜陋容貌,永生永世作為蠻邦萬民美醜之鑑!
為了顯示聖旨的威嚴,國王在旨意的最後又加上了一段話:聖旨就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誰敢違犯,殺無赦!
王旨一下,疾風般席捲蠻邦。 數日後,蠻邦子民皆變成無鼻美男女,只有國王、王后和皇親國戚們,醜陋的活著。
蠻邦萬民每當議論起國王之大義來,無不感動涕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