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鴴指名亞種

劍鴴指名亞種

劍鴴指名亞種(學名:Charadrius hiaticula)屬中小型涉禽。額基黑色;頭上部的黑色條帶與灰褐色之間沒有白色的條紋相隔。具有白色頸圈和完整的黑色胸帶。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分布於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法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劍鴴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Charadrius hiaticula hiaticu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鴴形目
  • 鴴科
  • 鴴屬
  • 劍鴴
  • 亞種:劍鴴指名亞種
  •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5
  • 英文名稱:Common Ringed Plover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劍鴴指名亞種屬中小型涉禽。體長約21厘米,體羽由黑、褐及白色組成。比金眶鴴體型為大,黑色的前頂冠上無白色飾紋,飛行時翼上具明顯白色橫紋。成鳥的黑色斑紋在亞成鳥為褐色,嘴黑色,嘴基黃色;腳黃色。有的額和眉紋白色。頭頂前部黑色,後部和枕部灰褐色。後頸具一白色領環,向下延伸與頦,喉的白色部分相連線;緊接白環後有一黑色領圈,向上圍繞著上背與胸部。眼先和眼下緣具一狹帶向後延伸到耳區呈暗褐色。上體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淺灰褐色;尾羽灰褐色,中央尾羽具黑褐色次端斑,末端白色;外側尾羽外翈白色,基部灰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的羽軸淡褐色,近梢端轉白;三級飛羽,小覆羽,中覆羽與體色相同;初級覆羽黑褐色,羽緣白色。下體除上胸具黑色領圈外,其餘呈白色;兩脅灰褐色。腿桔黃色,虹膜褐色。
劍鴴指名亞種劍鴴指名亞種

生活習性

劍鴴指名亞種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常見由3~5隻結成小群活動,時兒急走幾步,時兒停下來在泥灘覓食,而後又急走幾步,邊走邊鳴叫。性情機警,不易接近。
主要以龍虱、步行甲等昆蟲和幼蟲為食,也吃甲殼動物、蚯蚓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嫩芽和雜草種子。
叫聲圓潤的笛音tu-weep,第二音調高。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東北部,通過格陵蘭島和冰島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至法國西北部;冬天從英國南部到非洲。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于海岸、湖泊、河流等水域岸邊沙石地上或河漫灘上灘沙石間的凹地。雌雄成對繁殖。到達繁殖地後即開始求偶成對,有的在遷徙途中即已成對。每窩產卵3~4枚,每天產卵1枚,亦有一天產1枚的。卵的形狀為梨形,長徑3.0~3.9厘米,短徑2.3~2.8厘米。孵化期23~27天,由雌雄親鳥共同孵卵。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