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溪鄉

劍溪鄉

劍溪鄉武夷山西側余脈位置,位於尋烏縣城的東部,東面緊連福建省武平縣民主鄉和東北面的東留鄉;西連我縣澄江鎮的周田村和牛欄背;西北連漁溪村;西南連我縣吉潭鎮的滋溪村;北面是羅塘鄉;南面接本縣的項山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劍溪鄉
  • 性質:鄉鎮
  • 所屬地區武夷山
  • 版圖面積:九十平方公里
歷史源流:,地理位置:,行政人口:,地勢河流:,氣候環境:,農副作物:,交通運輸:,能源開發:,文化教育,風景名勝:,近代歷史:,烈士簡介,資料來源,文字整編:,

歷史源流:

江西省尋烏縣劍溪村形成於明朝時期,為客屬地區。劍溪村的開基祖為劉氏富一公,系廣東興寧劉氏客屬大始祖開七公孫巨河公一脈,為福建武平東留鄉銀坑村劉氏開基祖太一郎公的長子,明朝時從福建武平縣東留鄉的銀坑村遷居至劍溪開基,村里全部為富一公的劉氏子孫,至今衍脈有二、三千人。
劍溪的客家古建築劍溪的客家古建築

地理位置:

鄉政府駐地在劍溪村竹架山葫蘆墩,為劍溪八景之一的“案前筆架”中。地理位置東經115’度47’;北緯250‘;距離尋烏縣城25公里。版圖面積大約九十平方公里。
劍溪村一景劍溪村一景

行政人口:

劍溪村又曾名為“十四堡”,原屬吉潭鎮管轄。 解放後建立了劍溪人民公社,改革之後建立了劍溪鄉黨委、人民政府。轄九個村民委員會,五十六個村民小組,三十五個自然村,有一千零五戶人家,共五千二百零八人。劍溪撤鄉重新併入吉潭鎮後改成劍溪區,設立一個辦事處,原來鄉里的居委會仍歸辦事處管轄,並且把原來吉潭鎮的滋溪村、上車村等幾個村劃入了劍溪區。
變化中的劍溪古村變化中的劍溪古村

地勢河流:

劍溪的地勢東高西低,除部分丘陵外,大部分屬於山區,最高點為白花崬,主峰海拔1263米,最低點為劍溪村,海拔300米。主要河流有劍溪河,發源於白花崬,向西南流去貫穿全鄉,流入吉潭河後注入廣東東江;另有禮畲河和下元畲、葉畲河稱“三畲水”,流人羅塘珊貝後注入贛江水系。
劍溪河劍溪河

氣候環境:

劍溪鄉的氣候溫和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8.3C’度,一月份平均溫度為8.7‘C度,七月份平均溫度26.’C度,大於或等於.5‘C的積溫6584.5度,大於或等於10’.C度的積溫5753.7‘C度。無霜期約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4毫米。
劍溪河裡的老鷹龜劍溪河裡的老鷹龜

農副作物:

劍溪經濟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6800畝,主種水稻,兼種薯、豆類經濟作物。林業和副業生產的項目有:原木、松脂、紫膠及部分竹木製品,還盛產香菇、木耳、冬筍、藥材、水果、蜂蜜等。劍溪撤鄉重新併入吉潭鎮後,人們開始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在山上大規模地種橙子。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主要有吉潭至劍溪的公路直通境內。每天有客車一趟往返縣城。此外還有鄉政府至樟下、漁溪、禮畲的簡易公路三條。
劍吉公路劍吉公路

能源開發:

能源上有劍溪上峰水電站,始建於1977年10月以後。
漢地河漢地河

文化教育

有鄉級中心學校劍溪中學、劍溪國小幼稚園各一所,其它村的國小和幼稚園也各有一所,如篁竹湖國小、漢地國小、纂坑國小等等。古時修讀舊地萬安書院也修復完好。
劍溪萬安書院劍溪萬安書院
劍溪國小劍溪國小

風景名勝:

劍溪西面有《尋烏縣誌》記載的“尋烏八大名山”中名列第二、僅居雲蓋崬之後的萬安石佛禪旅遊聖地,旁邊還緊連著“尋烏八大名山”之一的仙人橋佛禪旅遊風景區。萬安石神崮上有明朝創立的萬安禪院,開山祖師為瞭然大和尚,山東施主是劍溪村的仲玉公。傳說瞭然和尚雲遊至劍溪萬安石時看見山形左鐘右鼓,是難得的修禪寶地,故結束了雲遊的修禪生涯,放下苦行缽盂創起萬安禪院,進行禪、淨雙修,並且結合萬松行秀“儒釋融合”的習禪方法傳授道徒。期間香客眾多,爐火鼎盛,是我縣居雲蓋崬外最有名的佛教聖地。內有萬安書院一所,是為紀念“儒釋融合”的得道高僧瞭然祖師的。瞭然曾寫下《蟬語》詩詞感悟數冊,今留有一首《萬安春雨》---“禪院無塵沐甘雨,白雲有色著彩虹。一春嫩葉染江山,百萬松針渥長空。”
劍溪鄉萬安石風景劍溪鄉萬安石風景
萬安書院石刻詩句萬安書院石刻詩句

近代歷史:

1927年, 土地革命時期,在尋烏黨的領導人劉維盧、劉維鍔、古柏、潘麗的領導下,在劍溪村桅桿下成立了劍溪區黨支部,在石壁下成立了劍溪區農會,區黨支部和農會領導著周邊近三十來個自然村的民眾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1927年8月後,朱德從廣東三河壩帶領的南昌暴動隊伍,在交通員李大添潘秉星的帶領下,從福建武平經過劍溪,然後勝利到達了安遠的天心上了井岡山。1930年6月5日,毛澤東作完《尋烏調查》後離開了尋烏縣城,和朱德、古柏帶領紅四軍往閩西進行偉大的革命實踐,下午2點左右紮營在劍溪村,毛澤東和古柏選住在石壁下的劍溪區蘇維埃政府,朱德住桅桿下的劍溪區黨支部。2點半左右,毛澤東在古柏的配同下進行了劍溪實地調查,並在劍溪區農會主席劉隆寶的組織下,把村裡的文人、老人叫到劍溪桅桿下黨支部給毛主席問情況。毛澤東問得最多的人是劉翰元,劉翰元是村裡的儒商,毛澤東聽完他介紹鄉情後想引導他參加革命,結果劉翰元表示不參加任何黨派組織,只想安心經商服務鄉鄰,所以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劉翰元的名字後面加注了三個字“不中用”。在問劍溪寒地的代表時,毛澤東了解到劍溪和寒地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最後毛澤東把“寒地”重新改名為“漢地”;交通問題由農會主席劉隆寶回答,他是木匠出身,經常過鄉過省做工,所以他把劍溪禮齊到福建民主和瀝塔泥經項山下廣東的路線都跟毛澤東詳細說了遍,毛澤東也一一記本子裡。之後,在農會主席劉隆寶的要求下,由古柏主持劍溪區會議,正式成立了劍溪區蘇維埃政府,毛澤東在會上講了話。1932年,鄧小平領導會尋安中心縣委時,在尋烏吉潭人潘秉星的陪同下,從會昌步行到尋烏縣處理“ AB ”團事件,並且重組了縣委。之後,看望了駐紮在劍溪桅桿下的紅軍獨立三師指戰員,命令戰士們一定要消滅來犯的項山土匪和平遠的團匪,全力保護好民眾的安全和財產。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時期,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羅屏漢特別受中央軍委任命和委派,離開了時任贛南省委白區工作部部長的愛人張瑾瑜同志,到尋烏南部進行強有力的軍事游擊領導,深入到國民黨粵軍的“喉嚨”要害,秘密平衡協調“羅塘談判”的五項協定,在劍溪桅桿下成立了閩粵贛邊區游擊縱隊司令部,牽制和鎮守著南方戰線,為紅軍主力作戰略轉移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1935年4月,中央分局陳毅、項英領導的“九路突圍”困難時期,羅屏漢接到了周建屏帶領的中央紅軍和部隊護送下的陳正人後,按中央的指示,在劍溪最隱蔽的山區梨樹溏成立了粵贛邊區軍政委員會。
毛主席正在做《尋烏調查》毛主席正在做《尋烏調查》

烈士簡介

劉上杜:男,劍溪李子坪人,出生於1914年,1922年至1925年在村國小讀書,1925年至1932年在家務農,1932年在劍溪參加革命,1933年在上杭作戰犧牲,紅軍戰士。
由權威人物潘秉星調查簽署承認的烈士檔案由權威人物潘秉星調查簽署承認的烈士檔案
劉品西:男,劍溪漢地人,出生於1898年,1930年在漢地參加革命,1934年在信豐被敵人殺害,曾任鄉主席。
劉清云:男,劍溪漢地人,出生於1903年,1932年在漢地參加革命,1932年在贛州作戰犧牲,戰士。
劉銀枯:男,劍溪漢地人,出生於1912年,1934年在漢地參加革命,1934年在廣東被敵人殺害,曾任主席。
張悅懷:男,劍溪漢地人,出生於1909年,1932年在漢地參加革命,1934年在澄江被敵人殺害,曾任鄉副主席。
劉金枯:男,劍溪漢地人,出生年月不詳,1931年在漢地參加革命,1931年在吉潭被敵人殺害,曾任鄉主席。
陳丙南:男,劍溪轉坑人,出生於1899年,1928年在興寧參加革命,1928年在大中被敵人殺害,戰士。
劉上鑫:男,劍溪轉坑人,出生於1901年,1932年在吉潭參加革命,1934年在澄江被敵人殺害,戰士。
鐘道明:男,劍溪禮齊人,出生於1912年,1932年在禮齊參加革命,在北上長征後下落不明,戰士。
鐘柏松:男,劍溪禮齊人,出生於1902年,1930年在項山參加革命,1931年在項山作戰犧牲,戰士。
鐘承炎:男,劍溪禮齊人,出生於1913年,1930年在吉潭參加革命,1932年在吉潭作戰犧牲,戰士。
劉加陽 (1956-1979),江西省尋烏縣劍溪村人,1977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步兵某團炮連戰士。劉加陽入伍後,認真學習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不斷提高政治覺悟,苦練殺敵本領,積極完成戰備訓練和其它各項工作任務。1979年2月17日,我前線部隊發起了保衛中國領土、捍衛祖國尊嚴、反擊越南進犯匪寇的全線戰鬥,劉加陽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在戰鬥中勇敢頑強地與敵人作戰,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根據他生前的願望和要求,部隊黨委決定追認劉加陽為中國共產黨員,並給予追記三等功。
劉加陽烈士劉加陽烈士
(未錄完全,有待補充)

資料來源

《吉潭鎮志》主要編撰成員劉承松原始稿件

文字整編:

劍溪萬安書院文史研究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