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雲(中山大學教授)

劉祖雲(中山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祖雲,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獲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學士、南開大學社會學碩士和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開始擔任高校正處職院長或系主任,曾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人才工程專家,先後牽頭創建社會學本科點、碩士點和博士點。

2005年通過中山大學“百人計畫”到中山大學工作,2007年為二級教授,現為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港澳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雙聘教授、中山大學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暨學術委員、國家規劃教材《發展社會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特約評審專家。

1988年開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此後曾主持國家“985”工程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高端智庫重點項目等十多項重大項目。先後撰寫並出版《企業社會學新論》、《從傳統到現代》、《發展社會學》、《中國社會發展三論:轉型分化和諧》、《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分層》、《香港社會的弱勢群體及其社會支持》、《穗港住房保障研究》、《中國城市住房分層》等10多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等重要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祖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武漢
  •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生
  • 職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華中師範大學 南開大學 武漢大學
  • 代表作品:《發展社會學》 《中國社會發展三論:轉型分化和諧》
  • 職務:中山大學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
  • 現工作單位:中山大學
人物介紹,科研成果,曾任職務,現任職位,學習經歷,工作經歷,講授課程,研究方向,學術獎項,承擔課題,學術成果,

人物介紹

先後獲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學士、南開大學社會學碩士和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83至1984學年度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優秀進修教師。1991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2年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專家。先後牽頭創建社會學本科點(1993華中師大)、碩士點(1997華中師大)、博士點(2003武漢大學)和省級重點學科(2004武漢大學)。先後應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1994)、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997)、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00)、台灣政治大學(2002)和澳門大學(2006)等高校,1998至1999學年度為香港浸會大學訪問教授。
劉祖雲

科研成果

劉祖雲,政治學學士,社會學碩士,哲學博士。1991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先後擔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並牽頭創建社會學本科點、碩士點和博士點。2005年通過中山大學“百人計畫”到中山大學工作,現為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從傳統到現代》、《發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企業社會學新論》、《中國社會發展三論:轉型分化和諧》、《社會轉型解讀》、《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分層》、《香港社會的弱勢群體及其社會支持》等10多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曾獲教育部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社會學研究》創刊10周年優秀論文獎等重要獎項。

曾任職務

劉祖雲教授先後任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1997-2000)和第二屆(2001-2005)委員。先後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1991)、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1992)、華中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社會學與行政學系主任(1993)、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主任(1997)、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兼社會學系主任(2001)、以及湖北省社會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社會學主講教師、中國社會學年鑑編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文科編委會委員等。

現任職位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住房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外審專家;《社會》雜誌編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學年鑑編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文科編委會委員;
曾經或正在擔任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廣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長治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學習經歷

1999年至2002年 武漢大學 哲學系 博士(在職)
1984年至1987年 南開大學 社會學系 碩士
1978年至1981年 華中師範大學 政治系 學士
1983至1984學年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進修教師
1982年3至6月 “武漢社會學研究班”(現華中科技大學)學習

工作經歷

2005年至今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年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專家
2001年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兼法學院副院長
1998至1999學年度 香港浸會大學訪問教授
1997年 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1997年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正處職)
1993年 華中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社會學與行政學系主任(正處職)
1992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2年 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副處職)
1991年 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0年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
1988年 首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開始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7年 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社會學講師
1986年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社會學主講教師
1985年 南開大學1985年度優秀共產黨員
1984年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
1982年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社會學教師
1978年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77級黨分總支委員、7704班學生黨支部書記
1976年 武漢市洪山區建設公社四新大隊黨支部副書記
1975年 武漢市洪山區建設公社四新大隊團支部書記

教育部第二屆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2005)
教育部第一屆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97-2000)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2013—2016)
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顧問(2006—)
廣東省省情諮詢專家(2006—)
中國社會學會理事(1995—2005)
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2001—2005)
湖北省社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2001-2005)
湖北省社會學會副理事長(1995-2000)

2004牽頭創建社會學省級重點學科(武漢大學)
2003 牽頭創建社會學博士點(武漢大學)
1997 牽頭創建社會學碩士點(華中師範大學)
1993 牽頭創建社會學本科點(華中師範大學)

十二五期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研究
十一五期間:主持國家985工程項目研究(pi) 主持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研究
十五期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研究
九五期間: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研究 主持湖北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研究
八五期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研究
七五期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1988)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學原著導讀;發展社會學
碩士生課程:社會轉型解讀;社會分層導論;港澳與內地社會發展比較
博士生課程:社會發展專題研究;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權力腐敗的社會學研究;港澳社會專題研究;貧富分化與社會和諧專題研究;住房分層與住房保障專題研究

研究方向

發展社會學(社會發展、社會轉型、社會分層、住房分層)
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港澳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與社會和諧、港澳與內地社會發展)
政治社會學(權力腐敗的社會成因、權力腐敗的社會制約)

學術獎項

2015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第一作者)
2012年獲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獨立完成)
2003年獲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獨立完成)
2002年獲武漢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獨立完成)
1996年獲《社會學研究》創刊十周年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獨立完成)
1995年獲教育部首屆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第一著者)
1995年獲湖北省首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省級著作類三等獎(第一著者)

承擔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貧富分化與社會和諧:城市居民住房視角的研究》(09ASH001),主持人,2009-2012。 
2、中山大學國家“985工程”二期項目《港澳社會研究》,主持人,2005-2008。
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香港社會弱勢群體研究》,主持人,2006-2010。
4、“211工程”三期粵港澳區域合作研究項目子課題《穗港兩地住房保障研究》,主持人,2009-2012。
5、澳門理工大學澳門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項目《澳門博彩業發展的非經濟效應研究》,主持人,2009-2010。
6、廣東省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委託項目《城市社區規劃與社區建設研究:兼與香港比較》,主持人,2008-2012。
7、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主持人,2010。
8、中共廣東省委項目《澳門社團的政治功能研究》,主持人,2009。

學術成果

2005年以來主要學術成果
出版著作(獨立撰寫或第一著者)
1、《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的香港模式及其對內地的啟示》,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9月版。
2、《香港社會的弱勢群體及其社會支持》,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分層:從理論到現實的探討》,第一著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4、《中國社會發展三論:轉型分化和諧》,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發展社會學》,主編,高教出版社2006年2月版,國家級重點教材。
6、《社會轉型解讀》,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7、《穗港住房保障研究》,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4月版。
8、《珠三角地區社會事業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劉祖雲等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2005年以來的主要學術成果
重要論文:(獨立撰寫或第一著者)
1、《澳門的貧困援助及其對內地的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2、《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5期論點摘要。
3、《權力慣習與權力腐敗—基於對36個權力腐敗個案的研究》,內部發行刊物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4年第6期,公開發行刊物晉陽學刊2015年第3期。
4、《構建權力制約的“天羅”和“地網”》,南方日報2014年9月20日。
5、《住房保障準入與退出的香港模式及其對內地的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6、《2013年澳門社會研究回顧》,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期.
7、《社會轉型與社會管理創新:一個新的分析視角》,晉陽學刊2013年第5期。
8、《關於澳門中產階層的若干問題探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複印。
9、《珠三角城市的住房保障及有關問題探討》,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0、《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廣東角色》,南方日報2013年6月1日。
11、《2012年澳門社會研究回顧》,當代港澳研究2013年第2期。
12、《中國城市社會分層:基於2010年廣州市的千戶問卷調查》,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12年第4期複印。
13、《香港公屋政策的歷史沿革及其對內地的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6期論點摘要。
14、《香港公屋管理出現的問題及其對內地的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15、《澳門經濟結構與教育結構失衡研究》,亞太經濟2012年第5期。
16、《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轉型與社會和諧》,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7、《2011年澳門社會結構與社會福利研究回顧》,當代港澳研究2012年第1期。
18、《保障“有房住”還是“有房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24日。
19、《城市住房的階層分化:基於CGSS2006調查數據的分析》,社會2010年第5期(以英文形式發表)。
20、《澳門社團政治功能的個案研究》,澳門研究2010年第3期。
21、《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來源比較――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比較研究之一》,中南民族大學
學報2010年第4期。
22、《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方式比較――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比較研究之二》,中南民族大學
學報2010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工作》2011年第1期複印,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2期摘登4000字。
23、《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內容比較――香港與內地殘障群體社會支持比較研究之三》,中南民族大學
學報2011年第3期。
24、《香港社會的失業群體及其社區支持》,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台港澳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複印,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6期摘登4000字。
25、《香港的貧困及救助:從理論到現實的探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工作》2009年第11期複印。
26、《轉型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學習論壇2009年第4期。
27、《老年社會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社會2008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誌2008年第6期摘登5000字。
28、《社會轉型:一種特定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8年9月8日學科前沿專欄。
29、《社會轉型與社會和諧》,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8年9月22日學科前沿專欄。
30、《轉型期的失序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8年11月17日學科前沿專欄。
31、《異質與互補:泛珠地區的合作與發展初探》,學術論壇2007年第6期。
32、《社會轉型期的異質性探討》,學習論壇2007年第1期。
33、《權力資源與社會分層:一項對中國中部城市的社會分層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7年第1期摘登。
34、《社會轉型期構建和諧社會的幾個問題》,學習論壇2006年第6 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
》2006年第9期複印。
35、《如何面對貧富差距》,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7期。
36、《農民工: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特殊階層》,江漢論壇2006年第 1 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7、《再論社會分層的依據》,中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 6期。
38、《社會轉型與社會和諧》,載澳門大學澳門研究系列叢書之七《澳門社會福利發展:特點與趨勢》,澳門華輝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5月版。
39、《生活資源與社會分層:一項對中國中部城市的社會分層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5年第3期複印。
40、《轉型期:防止市場化破壞“社會植被”》,廣州日報2005年11月28日理論版。
41、《社會轉型與二元社會結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42、《社會轉型與二元人格結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43、《社會轉型與二元組織結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44、《階層分化的狀況:工人是“老大”還是“老八”》,長江日報2005年3月3日理論版。
45、《階層分化的原因:政治權力是“貶值”還是“升值”》,長江日報2005年3月10日理論版。
46、《階層分化的趨勢:兩極化還是橄欖化》,長江日報2005年3月17日理論版。
47、《社會失序:從理論到現實的探討》,載《社會變遷與管理創新-中日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4月版。
48、《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湖北日報2005年3月24日。
49、《農民:一個典型的結構性弱勢群體》,學習論壇2005年第6期。
50、《“社會植被”的維護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長江日報2005年6月2日理論版。
51、《我國社會階層分化的現狀、原因及特徵分析》,載《建設和諧湖北學習讀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52、《關於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流動農民社會經濟地位關係的研究述評》,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6期。
2005年以前的主要學術成果
2005年以前出版的主要著作:(獨立撰寫或第一著者)
1、《企業社會學新論》,主編,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2、《企業內在社會機制透視》,獨著,科學出版社1991年5月版。
3、《社會交往新論》,獨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版。
4、《從傳統到現代: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研究》,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組織社會學》,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005年以前發表的主要論文:(獨立撰寫或第一著者)
1、《略論馬克思的親職教育思想》,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
2、《試論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社會學》1985年第4期複印,《中國社會學年鑑,1979—1989》(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頁)將此文觀點列為中國社會學界關於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七大觀點中的第四大觀點。
3、《論社會學中的群體範疇》,社會學研究1986年第3期。
4、《企業社會學對象初探》,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1期。
5、《中國都市社會基層居民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之一》,社會學研究1987年第6期。
6、《中國都市社會基層居民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之二》,社會學研究1988年第4期。
7、《中國都市社會基層居民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之三》,社會主義研究1988年第3期。
8、《社會溝通:社會穩定和協調發展的社會機制》,社會主義研究1990年第4期。
9、《論社會流動的基本類型及社會意義》,社會科學研究1991年第2期。
10、《論社會交往與社會發展》,求索1991年第2期。
11、《論社會流動與社會發展》,載《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理論與與實踐》,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2、《市場經濟與社會交往》,現代文明1993年第4期。
13、《市場經濟與社會流動》,現代文明1993年第6期。
14、《論社會開放與社會發展》,華中師大學報1993年第5期。
15、《中國社會流動的現狀與趨勢》,社會科學研究1994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5年第2期。
16、《社區建設的“礄口模式”的啟示》,長江日報1997年1月8日。
17、《香港回歸的社會價值》,長江日報1997年7月1日。
18、《社會轉型:一種特定的社會發展過程》,華中師大學報1997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8年第2期。
19、《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從理論到現實的探討》,華中師大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9年第1期。
20、《盛世中國都市社會基層組織的歷史沿革、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香港浸會大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9月於香港九龍塘。
21、《社會轉型與社會分層:20世紀末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華中師大學報1999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9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9年第6期。
22、《社會轉型與社會分層:再論當代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1期摘登5000字。
23、《社會轉型與社會分層:三論當代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6期。
24、《社會轉型與社會分層:四論當代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25、《香港與武漢:城市社區服務比較》,華中師大學報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0年第5期。
26、《學術評價,遠離權力和金錢》,長江日報2000年4月24日求知版。
27、《社會轉型期城市社區建設的理論探討》,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3期。
28、《論社會分層的功能》,學習與實踐2002年第4期。
29、《再論社會分層的功能》,學術論壇2003年第2期。
30、《社會轉型期階層分化的一般規律初探》,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31、《社會分層的若干理論問題新探》,江漢論壇2002年第9期。 32、《中國社會轉型特徵再探》,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2年第6期。
33、《社區轉型與體制創新》,經濟日報2002年5月31日14版。
34、《社區轉型與社區建設》,光明日報2004年8月18日理論周刊
35、《社會轉型與越軌行為》,長江日報2002年9月3日理論版。
36、《走向市場與走向開放: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基本標誌》,學習論壇2003年第1期。
37、《論我國城市社區服務的制度化發展》,社會工作2003年第3期。
38、《關於調控貧富差距的一點思考》,光明日報2003年6月25日理論版頭條。
39、《調控貧富差距的理論依據和現實選擇》,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4期。
40、《社會轉型與貧富差距:20世紀末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41、《轉型社會的名與實》,社會學家茶座(第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2、《如何面對貧富差距》,社會學家茶座(第5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3、《中國社團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初探》,學術論壇,2004年第1期。
44、《“社會科學研究”是名副其實的社會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2期。
45、《階層分化研究中的若干爭議問題探討》,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2004年第4期複印,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4期摘登5000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