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學

發展社會學

發展社會學,是指研究現代化和社會發展問題的社會學分支學科。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歐美已開發國家,70年代初具規模。研究內容: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關係;工業化、城市化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開發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戰略和模式;開發中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廣義研究人類社會變遷和發展的一般規律,闡明各個地區、國家和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及現狀。狹義指研究開發中國家的社會、文化以及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問題,探討開發中國家現代化發展的理論、模式、戰略、方針、過程和途徑等。著重分析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工業社會轉換的動因與發生機制。超越單純將現代化等同或替代工業化的觀點,認為現代社會功能分化對傳統社會體制的衝擊就是現代化進程的核心內容。從傳統共同體中分化出的新的社會單位,其在結構上與傳統社會單位互不相同,但在功能方面卻結合成一個整體,使傳統社會從單一同質性結構迅速轉向多元異質性結構,由此也導致分化、整合、動亂與衝突等諸多社會發展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展社會學
  • 外文名: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 代表人物:M.J.利維、W.E.穆爾、D.勒納
  • 類型:社會學科
  • 屬於:社會學分支科學
  • 主要理論:現代化論、依附論、世界體系論
研究方向,學科起源發展,源自,代表人物,學科主要觀點,社會進化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學科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

發展社會學的核心是 以現代社會變遷 特別是 “二戰”以來的社會變遷為研究對象,研究現代在全球或某一國家內發生的背景、方式、過程與目標。
發展社會學
簡言之,發展社會學是立足於當今開發中國家的具體實踐,在總結和借鑑已開發國家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近代至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過程的理論、途徑、模式和經驗等的綜合性研究。

學科起源發展

源自

現代化和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自社會學誕生之日起就已出現,但嚴格意義上的發展社會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產生。
從50年代初開始,一些西方的和發展中國 家的學者運 用西方經典社會學的思想方法和分析框架,展開了對開發中國家社會現代化問題的研究 ,提出了 “現代化理論”。60年代初,一些開發中國家的社會學者開始探討不發達問題,提出了 “依附理論”。
現代化理論是發展社會學的最初理論形態,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在發展社會學中 居主導地位。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M.J.利維、W.E.穆爾、D.勒納、R.N.貝拉、D.阿普特 和以色列 社會學家S.N.艾森施塔特。代表作為阿普特的《政治的現代化》(1965)、艾森斯塔特的 《傳統、 變遷和現代性》(1973)等。

學科主要觀點

社會進化論

現代化理論衍生自西方社會學的社會變遷理論,理論基礎是 社會進化論。
主要論點有:①承襲西方古典社會學的社會發展階段二分法,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 簡化為兩個階段,即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認為現代化就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進化。②認為 社會的發 展是單線的,現代化只有一種模式,即西方模式。所不同的是西方國家先行一步,非西方國家落後 了一步。③認為開發中國家之所以未能實現現代化,原因是這些國家內部的制度結構和 文化傳統不 利於現代化的發展;要想實現現代化,只有靠西方文明的傳播,靠輸入西方社會的現代 化因素才可能。
因此,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表現為“西方化”的過程。現代化理論在遭到產生於60 年代末依附理論的批判之後,開始逐漸衰退。

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是以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學者為主體而建立的理論。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經濟學家A.G.弗蘭克,巴西社會學家F.H.卡多索、T.多思·桑托斯和經濟學家C .富爾塔 多,埃及社會學家薩米爾·阿明等。代表作有弗蘭克的《拉丁美洲:不發達或革命》(1 969)等。
依附理論是對現代化理論的批判,基本立場是:①反對現代化理論只從社會內部因素看 待發展中國 家的不發達問題,主張從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心國家與不已開發國家、邊陲國家的經濟聯繫 ,從西方發 達國家對不已開發國家的剝削、控制和不已開發國家的依附中,解釋不發達現象。②堅決反 對現代化理 論的“西化”模式,認為西方化過程實際上是不已開發國家被納入不平等的“中心—邊陲 ”型國際經 濟體系的依附化過程,它將導致西方國家的發達化與非西方國家的不發達化。依附理論 旨在通過外 部因素來解釋開發中國家的落後現象,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但是,依附理論激 烈地抨擊了 現代化理論,喚起了開發中國家的主體意識,因而在發展社會學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世界體系理論

70年代中期,以美國社會學家I.沃勒斯坦和T.K.霍布金斯為代表的世界體系論興起 ,這一理 論的代表作是沃勒斯坦的《現代世界體系》(1974)。
認為現代世界體系約在500年前就在 歐洲出 現,它以資本主義貿易體系為基礎,超越了國家界限,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資本主義 生產商之 間為爭奪勞動力、原料和市場進行著日趨激烈的競爭,將世界劃分為貧困地區和富有地區 ,納入不平 衡地發展著的世界經濟之中。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將世界分為三種互相關聯的社會,即中 心社會、邊 陲社會和半邊陲社會。
世界體系論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系統,即“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 系”,把每個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都看作是世界體系的結構要素。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活動關係 就是世界體 系內部的資本積累過程。資本積累過程的結果是“經濟剩餘”不斷地從邊陲國家和半邊 陲國家轉移 到西方中心國家,以致後者越來越發達,前者越來越不發達。這是世界體系總體規律的 必然結果。

學科研究方法

發展社會學從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對照和關聯中,研究開發中國家 現代化和社 會發展的特點、條件及對策。
主要研究:①造成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在發展程度上的差距的原因;②已開發國家的存在或先發展對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的影響;③發展中 國家的現代 化和社會發展在初始條件及其過程上的特點;④各開發中國家之間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及對策。
發展社會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①比較方法,即把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和社會 發展情況與 已開發國家的情況進行比較;②關聯的方法,即通過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聯繫來分析發展中 國家的現代化和社會發展;③歷史的方法,即追溯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探討歷史因素對現代化的 影響,用歷 史分析的方法來研究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和社會發展。
以上內容為轉載 原作者為:王軍 特此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