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龍文集

劉瑞龍文集

劉瑞龍文集》共五卷:前三卷分別包括四個歷史時期的文章。第一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二卷: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三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後兩卷分別為回憶錄和詩詞。

基本介紹

  • 書名:劉瑞龍文集
  • 作者劉瑞龍
  • ISBN:7010092443, 9787010092447、9787010092416
  • 頁數:488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字數:220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人物簡介,生平經歷,家庭情況,相關情況,編輯推薦,第一卷目錄,第二卷目錄,第三卷目錄,第四卷目錄,第五卷目錄,

內容簡介

《劉瑞龍文集》主要內容為:北線三個月後勤概況與今後方針、鞏固現有民夫的聯合訓令、談土地改革的幾個具體問題等。劉瑞龍同志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經歷了建立工農武裝、萬里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蘇皖軍政委員會書記、淮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委員、民運部部長、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兼政委等職務,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作者簡介

劉瑞龍(1910-1988),男,江蘇南通人。 曾化名石鈞、李世萍、王大舜、張雲生。建國後,歷任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華東局農委書記、華東土改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華東局農委主任等職。
劉瑞龍文集

人物簡介

劉瑞龍(1910年10月——1988年5月),男,江蘇南通人。1925年到1927年在南通師範學習期間參加革命學生運動。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南通師範支部書記、南通城區區委書記、南通縣委書記、通海區特委書記、江蘇省外縣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上海法南區委宣傳部長、江蘇省委農委書記兼省軍委委員、川陝省委宣傳部長、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長、豫皖蘇區黨委副書記、蘇皖軍政委員會書記、淮海軍政委員會書記、蘇皖邊區政府第一副主席、華中北線後勤司令部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二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兼政委等職。
建國後,歷任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華東局農委書記、華東土改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華東局農委主任等職。“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粉碎“四人幫”後,歷任上海農業局顧問、農業部顧問、五屆政協常委、農業部副部長兼黨組成員、六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農林口整黨工作指導小組組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等。1988年5月,赴廣州參加全國農史學會會議期間,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5月25日,在廣州逝世。

生平經歷

1924年就讀於南通師範學校,參加過進步學生運動。通州師範學校畢業後當國小教員。
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副書記。
1928年春任中共南通縣委委員兼城區區委書記。
1929年春任中共南通中心縣委書記,同年秋出席中共江蘇省黨的二大,被選為省委委員。
1930年春任中共通海特委書記,參與領導蘇北農民武裝起義,成立了紅軍第十四軍。失敗後到上海,同年冬任中共江蘇省委外縣工作委員會書記。
1931年後歷任中共上海法南區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中共江蘇省委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兼軍委委員等職。
1933年3月到川陝革命根據地,曾被任為陝南紅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歷次反“圍攻”鬥爭。
1935年5月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同中央紅軍會師後,8月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0月奉命南下川康邊,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1936年秋隨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師。同年11月任紅軍西路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1937年夏西路軍失敗後繞回到達延安。同年秋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央安吳青年幹部訓練班副主任,中共豫皖蘇省委委員,皖東北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職。參與領導鞏固發展淮北抗日根據地和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民運部部長兼蘇皖邊區政府副主席,華東北線後勤部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前委委員,豫皖蘇財經辦事處主任,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委員、秘書長等職。參與領導了華東戰場人民解放軍的後勤保障工作,曾動員組織幾百萬民工支援淮海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農業委員會書記兼華東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政務院農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農業辦公室主任,中央農業行政幹部學校校長,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兼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農業部顧問等職。
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著有《回憶紅十四軍》。
1988年5月25日因病在廣州逝世。
劉瑞龍文集

家庭情況

夫人江彤。育有4個子女。
劉瑞龍文集
長女劉延淮,北京東方靈盾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制定工作專家組成員
劉延申,學者
次女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相關情況

冒險營救美國飛行員
2011年4月12日,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在主持第二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閉幕會議時向希拉蕊父親劉瑞龍營救美國飛行員的老照片,希拉蕊感動珍存。
12日,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此間主持第二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閉幕會議時,說起了自己父親的一張老照片。
“我家裡至今還留著一張老照片,講述的是我父親,一位抗日將領,和他的戰友們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在那次行動中,有三名中國戰士英勇犧牲。”劉延東說。
話音剛落,她的肩頭多了一隻示以安慰的手——這是坐在她旁邊、與她一道主持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隨後她向劉延東低頭耳語,劉延東一直微笑表示感謝。
“我對您父親的這張照片非常感動,我將以極大的榮幸把它掛在我的辦公室里……”輪到希拉蕊發言時,她開場即說起自己內心受到的觸動。而後她將這張被鑲在相框裡的老照片舉到會議桌上,讓現場的人都能一睹“真容”。
劉延東在講話中表示,60多年前,中美並肩戰鬥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期間3千多萬中華兒女獻出生命,兩千多名美國援華防空人員長眠在中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自己父親的經歷是其中之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國與國、民與民之間增進了解、建立互信的橋樑,是中美關係深化發展的不懈動力。”劉延東說。
希拉蕊表示,老照片提醒人們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在如今並非戰爭年代而是和平與希望的年代,我們有機會通過兩國人民的直接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對此我們應非常感激。”希拉蕊說。

編輯推薦

《劉瑞龍文集》共五卷:前三卷分別包括四個歷史時期的文章。
第一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第二卷: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三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後兩卷分別為回憶錄和詩詞。
劉瑞龍文集

第一卷目錄

前言
序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抄給革命青年社同志的書目手跡(1927年)
附:“書目”後記(1980年1月)
將破曉的南通東區——巡視東區報告(節選)(1930年6月17日)
紅軍與地方武裝(1935年)
抗日戰爭時期 青訓班的教務工作(節選)(1938年8月)
戰工團下鄉實習工作的總結(節選)(1939年2月)
目前宣傳工作的幾個問題(1939年12月14日)
敵後農村教育與國小教師(1940年6月)
蘇皖邊區的民眾工作(1940年9月)
給張作雲的通知(1941年3月17日)
目前民眾工作中的兩大問題(1941年9月5日)
為實現蘇皖邊區施政綱領而鬥爭(1941年9月15日)
附:淮北行署施政綱領(1941年9月15日)
我們對《政府工作》的要求(1941年9月15日)
鞏固既得的陣地繼續前進(1941年10月22日)
開展淮北蘇皖邊區的國民教育(1941年11月8日)
淮北蘇皖邊區修正改善人民生活各種辦法(1941年12月25日)
關於加緊春耕運動,努力生產的指示(1942年3月13日)
整頓行政紀律訓令(1942年6月7日)
關於貫徹改善民生法令實施的指示(1942年6月20日)
鋤奸工作總結報告(1942年7月)
三年來的政府工作(1942年10月)
對參議員質詢的答覆(1942年10月)
五個月來的鋤奸工作(1942年12月)
關於進行年關工作的指示(1943年1月24日)
33天反“掃蕩”中政府工作總結(1943年1月26日)
為徹底實施民主政治而奮鬥(1943年2月19日)
全邊區黨政軍民動員起來完成春耕救荒任務(1943年2月20日)
把婦女工作推上一個新階段(1943年3月)
邊區教育工作的任務(1943年3月13日)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訓令(教字343號)(1943年3月31日)
附:第五次邊區教育行政會議重要決議案(1943年3月31日頒布)
關於以鄉為單位禁糧出口調劑糧食辦法的訓令(1943年4月20日)
處理外來難民辦法的訓令(1943年4月20日) 給泗五靈鳳縣政府的信(1943年4月22日)
關於改造基層行政實行民選的指示(1943年5月3日)
犧牲烈士榮哀錄(1943年5月5日) 對泗靈睢工作的幾點意見(1943年5月22日)
關於夏收工作的訓令(1943年5月24日)
夏收中教育部門之工作大綱(1943年5月24日)
關於夏收中改善人民生活規定的布告(1943年6月1日)
關於調查研究工作的意見(1943年7月)
轉變司法工作的起點(1943年7月28日)
秋季中心工作大綱(1943年8月14日)
關於繼續開展民主運動,改造基層行政的指示(1943年8月16日)
關於鞏固邊幣穩定金融的指示信(1943年8月17日)
怎樣展開秋季民眾運動(1943年9月29日)
要使農救會成為“走運會”、“興旺會”(1943年10月11日)
關於突擊糧食工作給縣長的指示信(1943年10月17日)
關於徹底完成冬耕工作的緊急指示(1943年10月17日)
給泗五靈鳳的一封信(1943年10月25日)
切實整頓糧政保證軍需民食(1943年11月4日)
關於目前擴軍中幾個要注意的問題(1943年11月16日)
關於貫徹優抗工作的補充指示(1943年11月25日)
戰鬥動員準備反“掃蕩”布告(1943年12月6日)
一年來政權工作和今後任務(1943年12月7日)
淮北政權一年(1943年12月25日)
關於開展生產運動的訓令(1944年2月17日)
關於半年工作的決議案(1944年2月)
冬季擴軍總結’(1944年4月20日)
關於夏收等問題的訓令(1944年5月28日)
淮北蘇皖邊區軍區司令部行政公署訓令(1944年5月28日)
關於土地複查問題的訓令(1944年5月28日)
淮北中學第二次反特案件總結(節選)(1944年6月1日)
關於《保障抗日軍人婚姻暫行條例》等法規的訓令(1944年6月6日)
附一:淮北蘇皖邊區保障抗日軍人婚姻暫行條例(1944年5月29日)
附二:淮北蘇皖邊區修正陪審條例(1944年5月29日)
附三:淮北蘇皖邊區修正適用刑法暫行標準(1944年5月29日)
附四:淮北蘇皖邊區民刑事當事人不服高等法院判決案件救濟辦法(1944年5月29日)
關於淮北中學第二次反特案件談話(1944年7月4日)
給淮寶、洪澤、泗陽縣委信(1944年9月3日)
給萇宗商並泗靈睢縣委的信(1944年9月24日)
淮北五年來民眾工作總結(1944年10月16—22日)
復張太沖的信(1944年10月28日)
附:張太沖給鄧子恢、劉瑞龍、謝邦治的信(1944年10月27日)
關於成立冬學委員會的通令(1944年11月1日)
進一步鞏固團結建設淮北根據地(1944年12月20日)
關於路西群運、武裝工作步驟的報告(1944年12月29日)
關於淮北1945年建設方向的決議(1945年1月1日)
淮北蘇皖邊區勞動英雄模範工作者選舉與獎勵辦法(1945年1月6日)
如何貫徹民眾路線與克服非民眾路線(1945年1月20日)
給泗五靈鳳縣委的信(1945年3月23日)
切實做好根據地的財經工作(1945年4月19日)
蔣壩對敵鬥爭檢討(1945年4月29日)
春季生產工作的幾點意見(1945年5月4日)
1945年下半年度工作綱要(1945年6月)
關於組織勞動互助的指示(1945年7月)
對於法律與政策的關係應有的認識(1945年8月)
附錄 劉少奇給張愛萍、江華、劉瑞龍諸同志的信(1940年3月28日)
華中局關於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和軍政黨委員會的決定(1941年8月23日)
華中局關於淮北軍政黨委員會及書記名單的決定(1942年4月14日)
華中局關於淮北區黨委組成名單等問題的批示(1942年11月)

第二卷目錄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給宿遷城工作同志的信(1945年8月29日)
路東解放區各縣行政區域重行調整(1945年10月15日)
全面開展民眾運動加強民眾團體建設(1945年10月)
反攻以來華中民眾運動及今後任務(1945年10月)
淮北解放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碑紀(1945年11月)
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戰地工作大綱》(1945年12月20日)
關於華中二分區後勤工作的報告(1946年6月18日)
關於貫徹土地改革爭取自衛戰爭勝利的講話(節選)(1946年7月18日)
為加速土地改革給九地委的信(1946年8月10日)
關於華中北線後勤工作任務的總結報告(1946年9月7日)
給七地委的指示信(1946年9月8日)
關於華中北線後勤會議(1946年10月7日)
華中北線後勤司令部關於組織好民兵參戰團隨軍行動的命令(1946年10月20日)
華中野戰軍政治部、北線後勤司令部關於改進各級後勤
組織和傷員轉運辦法的聯合通知(1946年10月28日)
北線三個月後勤概況與今後方針(1946年12月3日)
在淮北會議上的開幕詞(1947年1月3日)
關於淮北路東撤退檢討的總結報告(1947年1月16日)
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山東省支援前線委員會關於切實加強
鞏固現有民夫的聯合訓令(1947年2月22日)
關於支前工作首要任務的談話(1947年2月)
關於山東支前狀況以及幾點要求與希望的報告(1947年3月lO日)
陳毅、粟裕、譚震林關於華東一年來兵員、民夫、糧食補給供應情況給中共中央的報告(1947年7月)
談保證戰爭長期供應的幾個問題(1947年7月)
談準備反攻的後勤工作(1947年8月1日)
關於沙土集戰役的後勤工作部署給一辰、效三、趙敏、王誠的信(1947年9月9日)
談土地改革的幾個具體問題(1947年9月15日)
關於支前工作的要求與方法的講話(1947年10月)
對淮北目前工作的指示(1948年1月12日)
關於堅持時期的豫皖蘇(1948年1月)
對今後財經任務的說明(1948年7月)
豫皖蘇邊區征糧工作、貨幣鬥爭與生產工作(節選)(1948年9月)
談豫皖蘇後勤工作(1948年9月28日)
華東野戰軍後勤部後勤工作通報(1948年10月21日)
華東野戰軍關於淮海戰役糧食供應問題的通令(1948年11月6日)
關於今後支前工作向華東局的報告(1948年11月)
華東野戰軍司令部關於暫行供給標準通令(1948年12月10日)
關於戰區糧食供應情況簡報(1948年12月15日)
關於戰役新階段的後勤部門工作(1948年12月16日)
華東、中原、冀魯豫聯合支前會議預備會議記錄(1948年12月26日)
關於聯合支前會議第一號簡報(1948年12月26日)
關於徐州聯合支前會議情況向總前委的報告(1949年1月3日)
華東軍區關於維護戰地接收工作的紀律和秩序的訓令(1949年1月9日)
關於整訓期間各項供應部署(1949年1月12日)
關於整訓期間後勤工作的講話(1949年1月26日)
今後支前工作布置的報告(1949年2月9日)
在第三野戰軍參謀會議上的講話(1949年2月25日)
澄清思想提高對後勤工作的認識(1949年3月17日)
第三野戰軍後勤部黨委第一次會議紀要(1949年3月18日)
渡江作戰的後勤任務(1949年4月14日)
第三野戰軍渡江前的物資準備(1949年4月)
第三野戰軍後勤部關於保證京滬杭戰役後勤任務的政治動員令(1949年4月)
論新區支前工作(1949年4月)
我的日記
——淮海、渡江戰役支前後勤部分
序言
作者的話
後記
部隊南渡後的後勤支前工作(1949年5月)
京滬杭戰役後勤工作簡報提綱(1949年6月6日)
“關於新區政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1949年7月5日)

第三卷目錄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駁“江南農村無封建”——對江南農村情況的分析(1950年3月)
怎樣為人民服務的問題(1950年4月9日)
華東一年來的土地改革運動(1951年)
華東土地改革運動初步總結(1951年12月)
華東互助合作運動的發展及其初步經驗(1952年6月)
關於農業建設第四師屯墾情況的報告(1952年8月27日)
對於華東國營農場工作的幾點意見(1952年9月27日)
關於四年來農業生產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今後方針任務(1953年12月)
積極參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事業是農村青年的光榮任務(1954年3月)
中國農業訪問團在緬甸(1955年7月)
發展農業是保證工業和全部經濟計畫完成的基本條件(1955年8月)
爭取農業全面增產保證社員增加收人(1956年6月20日)
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所提問題的答覆(1957年4月15日)
繼續辦好高等農業學校(1957年8月16日)
全國養豬重點縣座談會總結報告(1957年10月)
在全國山區生產座談會議上的發言(1957年11月4日)
進一步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保證山區、丘陵區農牧業的發展(1957年12月4日)
推廣各種有效措施實現水土保持的更大發展(1957年12月)
摸清土壤底細,充分發揮土壤的增產潛力(1958年11月5日)
搞好麥田管理、春耕準備工作,掀起積肥高潮(1959年1月10日)
論爭取小麥更大豐收(1959年2月)
水稻插秧機的革命意義(1960年3月21日)
繼續大規模地開展水土保持運動(1960年)
讓土壤科學為農業持續增產服務(1960年6月)
做好農業生產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964年6月1日)
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組長會議上的講話(1979年7月22日)
對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幾點意見(節選)(1979年8月)
農業科學研究為農業現代化服務(1979年)
《農業“八字憲法”淺說》1979年版單行本編者的話
農業“八字憲法”淺說(1979年)
第一部分
因地制宜地全面貫徹農業“八字憲法”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土
一、“八字憲法”土是基礎
二、土壤的本質特性是肥力
三、普查土壤,合理利用土地
四、改良土壤,建設高產穩產農田
五、合理耕作,用地養地結合
第二章 肥
一、肥料是植物的糧食
二、廣開肥源,增積肥料
三、合理施肥,提高肥效
第三章 水
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二、依靠民眾,除害興利
三、加強管理,提高效益
四、合理灌溉,經濟用水
第四章 種
一、良種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
二、充分利用現有良種,不斷選育接班品種
三、健全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加強良種推廣工作
第五章 密
一、合理密植的增產作用
二、合理安排作物種植密度
三、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
第六章 保
一、加強植物保護,同災害作鬥爭
二、防治病蟲害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四、預防災害性天氣
第七章 管
一、加強田間管理,力爭當年增產
二、掌握季節,不違農時
三、巧用肥水,促控結合
四、中耕鋤草,精耕細作
第八章 工
一、改革工具,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
二、農業機械化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三、按照不同地區特點發展農業機械化
四、把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種田結合起來
五、加強科學管理,充分發揮農機作用
第三部分
第九章 光能利用
一、農業生產離不開太陽光能
二、影響光能利用效率的因素
三、對幾個光能利用效率問題的分析
四、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徑
第十章 農業氣象
二、農業生產的尖兵
二、寶貴的科學遺產
三、豐富的氣候資源
四、趨利避害奪豐收
五、科學種田的參謀
六、用人工影響天氣
《中國農諺》序(1980年5月)
上海市郊區農業調整中的兩個問題(1980年7月27日)
正確對待中國的農業歷史遺產(1980年10月24日)
關於南通、鹽城地區商品棉基地建設若干問題的調查報告(1980年11月19日)
在西北地區農業現代化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1981年1月)
《多熟種植》序(1981年4月23日)
春節家庭座談會(1982年1月25日)
對“明天”的兩種理解(1982年5月)
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1983年5月13日)
《中國農業淺說》1984年版單行本編者的話(1983年7月)
《中國農業淺說》1984年版單行本後記(1984年9月)
中國農村改革的道路——慶祝建國35周年(1984年10月)
發展農史科學研究培養農史人才(1984年12月5日)
學習丁穎的高尚品德和治學精神——為紀念丁穎教授逝世20周年而作(1984年12月)
試論農業自然資源調查和我國農業現代化
與子女談婚姻
學習孫冶方“最小最大”觀點,努力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編好兩本書
論農業(1986年3月)
學習鄧子恢農業思想的初步體會(1986年8月17日)
學習梁家勉的治學精神(1988年5月)
農史科學如何為農業現代化服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若干構想(1988年5月)
中國農史學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閉幕詞(1988年5月23日)

第四卷目錄

自述(節選)
家庭和學校生活
在通州師範學校參加革命
參加創建通、海、如、泰
紅十四軍——投入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的開端
在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精神指引下,通、海、
如、泰地 區的農民武裝鬥爭進一步發展,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成立,並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黨內左傾思想和左傾政策也有了發展,
由於李立三左傾路線的影響,導致了紅十四軍的失敗
黨的江蘇省委給我的培育
在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的戰鬥歲月
西上川陝 在鬥爭中學習
川陝蘇區創建
和發展中的主要工作和鬥爭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和
張國燾的反黨罪行
打過嘉陵江才知大搬家
我參加工作隊做少數民族工作
張國燾製造分裂,策劃反黨活動
再次北上結束長征
紅西路軍西征失敗始末及我的獲釋歸來
在延安中央黨校和安吳青訓班
隨劉少奇東進華中敵後
東出潼關
挺進豫皖蘇
開創皖東北抗日民主鬥爭新局面
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工作的6年
淮北根據地特別值得回憶的人和事
軍民團結骨肉情深
彭雪楓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解放戰爭中在華東、中原支前後勤戰線上
第一階段,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
第二階段,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1947年1月至8月)
第三階段,進軍中原,在豫皖蘇地區(1947年9月至1948年7月)
第四階段,淮海戰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第五階段,進軍江南(1949年2月至1949年6月)
結束語
革命生涯中記憶深刻的人和事
悼念朱姚同志(1974年2月24日)
我國農業戰線的優秀領導者廖魯言同志(1979年3月)
懷念江上青同志(1979年8月24日)
解放軍打到哪裡,人民就支援到哪裡(1979年)
李維漢談紅十四軍和《回憶紅十四軍》(1980年5月6日)
回憶紅十四軍(1980年)
人民要求革命
播下紅色種子
大風暴前夜
五一起義
再接再厲
星火燎原
建軍、分地、建立政權
不屈不撓的戰鬥
踏著血跡前進
附錄: 革命先輩傳略
關於紅十四軍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回憶紅十四軍》1981年版單行本後記(1980年7月)
《回憶紅十四軍》單行本1983年再版後記(1983年5月)
《回憶紅十四軍》單行本1999年增訂版後記(1999年4月21日)
陳毅率領我們搞好支前後勤工作(1980年)
東進,東進,再東進!
——隨劉少奇去華中、淮北敵後(1980年5月18日)
東出潼關——由西安到竹溝
東進豫皖蘇——由竹溝到新興集
穩定皖東北抗日民主局面
發展蘇北與淮北根據地
兩本《三字經》和一張《布告》(1981年9月1日)
永不熄滅的火種(1981年)
人民永遠懷念鄧子恢(1982年7月)
憶川陝蘇區的婦女運動(1982年11月26日)
《拂曉報史話》序(1983年7月)
《金戈鐵馬》序(1983年9月6日)
偉大的歷史功績
——回憶山東人民對解放戰爭的支援(1983年)
吳永康烈士光輝戰鬥的一生(1984年2月)
李碩勛和中共江蘇省委(1984年8月28日)
回憶粟裕對支前後勤工作的關懷(1984年10月)
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軍事家
——永遠懷念彭雪楓(1984年)
懷念堅貞不屈的朱務平烈士(1986年7月)
長淮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存(1986年9月9日)
紅四方面軍文藝工作略談(1986年) 長征中的文藝兵
——回憶長征中的紅軍前進劇社(1986年)
淮北中學是“抗大”式的學校(1986年)
先烈精神永誌不忘(1987年11月)
紀念安吳青訓班創辦50周年(1987年)
憶豫皖蘇邊新區地方工作(1988年5月)
在華中與山東做支前工作
整頓華野後勤機關
動員人民支援戰爭
做好新區地方工作
長征途中的一次重大鬥爭
——記黨中央團結全黨戰勝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始末
座談《新四軍第四師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支前後勤工作書信 復延淮、延東信(1961年11月13日)
復王者蘭及江澤民、江澤玲、江澤慧信(1979年8月24日)
致中共泗洪縣委(1981年9月9日)
復武志平信(1981年11月11日)
為農業部科研規劃的建議致成躍(1981年12月7日)
就《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事致錢學森(1982年6月4日)
附:因《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事錢學森來信(1982年4月19日)
因淮北黨史徵集、整理、編寫工作等事宜致光宇、文甫並管老(1982年9月28日)
復徐深吉信(1983年3月24日)
閱胡興宗來信後致楊顯東(1983年9月12日)
復梁家勉信(1983年11月21日)
附:梁家勉來信(1983年11月11日)
中國土壤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祝詞(1983年11月)
給土壤肥料科學家座談會的信(1984年1月27日)
復胡福明信(1984年2月25日)
附: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胡福明來信(1984年2月20日)
復陳汝明、黃一良信(1984年5月12日)
致張震(1984年5月15日)
致汝明、一良(1984年7月20日)
附一:黃一良來信(1984年7月16日)
附二:黃火青致黃一良(1984年7月1日)
復江蘇省海門縣王浩鄉馮梁村莊文勇(1984年7月26日)
關於補充修訂《淮北人民革命鬥爭史提綱(修改稿)》給王光宇、歐遠方等同志的信(1984年8月8日)
致張震(1984年8月27日)
致張愛萍(1984年8月27日)
復大連市委黨史辦並轉葛玉廣信(1984年9月1日)
給宜賓地區科委、農牧局水稻和半旱式栽培技術討論會的賀信(1984年9月1日)
復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讀物編輯室(1985年7月23日)
就《車輪滾滾》一書編輯問題致上海市委江澤民(1985年7月23日)
附: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讀物編輯室來信(1985年7月12日)
致李友九並盛林、岳嵩等諸編委(1985年8月8日)
致陶家祥(1985年9月28日)
對王建功徵求意見稿《千百萬農民治窮致富的廣闊道路 ——晉北三個地、市鄉鎮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初稿)的覆信(1985年10月3日)
給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的賀信(1985年11月)
致汝明、一良、煥如、坤馥(1985年12月2日)
復顧乃健信(1985年12月30日)
致朱劍(1985年12月30日)
復郝盛潮並致蔣洪斌(1986年1月25日)
致梁家勉(1986年2月15日)
復周亞信(1986年2月15日)
致張震(1986年5月5日)
復中共蚌埠市委黨史辦(1986年5月16日)
附:中共蚌埠市委黨史辦來信(1986年5月7日)
復中共大竹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的信(1986年6月19日)
給裴韻文覆信(1986年6月20日)
復肖迪信(1986年6月24日)
附:肖迪來信提出核對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的有關內容 致何康並黨組諸同志(1986年7月8日)
致南通縣委黨史辦(1986年8月22日)
復樂秀良信(1987年5月4日)
為黃河下游治理方案的建議給萬眾一的覆信(1987年5月9日)
因黃河下游治理問題致姚依林(1987年9月15日)
復華南農業大學農業遺產研究室林楓林(1987年12月28日)
復樂秀良信(1988年2月6日)
附一:樂秀良來信(1987年11月25日)
附二:周特夫來信(1987年11月)
農業出版社30周年賀詞(1988年4月26日)年表

第五卷目錄

農民歌(1929年)
革命三字經(1933年)
消滅劉湘三字經(1933年)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布告——平分土地辦法(1935年)
農村階級劃分歌(1935年)
僱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豪紳地主
冬晨過夾金(二首)——隨軍南下天蘆(1935年11月)
懋功南行
由寶興北返懋功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布告(一)(1941年9月25日)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布告(二)——為展開全邊區擁軍運動事(1943年9月)
淮北行政公署號召民眾參軍(1944年)
四言詩(1945年夏)
孟良崮大捷(1947年5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為宣傳本軍主張事(1947年8月)
慶淮海戰役全勝——自戰場回趙山頭途中(1949年1月10日)
我東西兩集團渡江(1949年4月20日、21日)
八圩晚渡(1949年4月)
游太湖梅園小磯山(1949年5月3日)
江南秋——1949年秋赴杭州途中(1949年)
赴東辛農場(1952年)
雁盪行(1952年11月12日)
憶菊芬(1952年12月)
舟行南中國海(1955年3月30日)
都江堰(1956年6月)
從化山中觀百丈瀑(1958年)
重遊雁盪靈岩(1959年)
青田石門洞——訪劉基讀書處有感(1959年)
過分水關(1959年)
閩東行(1959年)
訪廈門前線(八首)(1959年)
長堤
炮擊金門
望金馬台澎
前沿陣地
英雄城
愛人民
練兵場
花島
武夷山(1959年5月)
游武夷九曲溪(1959年)
登克魯雅山(1960年)
衢縣雜句——兩頭塘(1961年)
……
步梁老韻祝梁老華誕(1988年5月)
附:全國農史同仁在廣州集會至感賦謝(1988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