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龍瑞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龍瑞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原稱子忠劉公祠,建於明末清初年代。2008年,龍瑞村出資近1000多萬元,修繕宗祠。劉氏宗祠經修繕後煥然一新。宗祠主建築為常見的三進結構,分為首座、中堂與后座,寓意代代高,也有道家“三生萬物”之意。翻新的劉氏宗祠,按原貌修繕,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主祠外牆的蚝殼牆,由於龍瑞臨海,蚝殼是當時常見的建築材料,也是大富人家彰顯財力家勢的方式。

繞過前堂高高的門檻,便是宗祠中堂。大堂左邊是木刻的皇帝聖旨牌匾,漢滿兩種文字間或其中,“皇帝詔曰”諸字清晰可見。據介紹,此匾於清乾隆19年(1754年)所立,是時,劉氏族人劉述齡獲賜州同官職,依照皇法,上例封其父及其祖父為儒林郎,其母及其祖母則為安人;大堂右側,玻璃封鑲的是兩塊“旨賞換花翎”牌匾,和一塊“欽點刑部即用主政”牌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氏宗祠
  • 建於:明末清初年代
  • 原稱:子忠劉公祠
  • 主建築:三進結構,分為首座、中堂與后座
簡介,家族名人,劉氏全貌,

簡介

牌匾磨損的邊角與斑駁繪漆於整個宗祠的整潔新艷氛圍中突出,古沉暗啞的痕跡在還原歷史的真相。而正殿上方,高懸的是“五忠名裔”堂匾,為清康熙27年(1688年)欽差提督廣東通學政於覺世所題。“五忠”本是劉氏留遠於福建的一個堂號,因忠義之舉而被朝廷謚為“忠”。於覺世題龍瑞劉氏為“五忠名裔”,雖有褒表之嫌,卻不失真切。
龍瑞的劉氏家族郡望彭城(今蘇州徐州),因此有漢祖後裔之意。
劉氏宗祠正面劉氏宗祠正面
龍瑞劉氏後裔名人輩出,據宗祠記載,該族後世名人就有72人,其中進朝為官者不在少數。其中,最為有名的該數村民至今津津樂道的劉墉也即劉羅鍋宰相了。劉羅鍋亦名劉墉。據村民傳說,劉墉祖父劉子平是沙溪人,後來劉墉父子劉統勛帶其離開沙溪到了山東。後劉墉父子在京做官,有訪祖念德之意,沙溪人卻恐劉墉官大位高,伴君如虎,唯恐他日受九族之連,於是將劉子平的牌匾刻字另改他人。

家族名人

劉植炎(1898-1988年)
劉氏宗祠側面劉氏宗祠側面
曾任民國航校教育長。1932年5月劉跟隨當時被陳濟棠免去空軍總司令職位的張惠長到香港,聯名發出“空軍誓不參加內戰,不再做任何個人的工具”的通電。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隨“中航”撤到香港,於1949年11月參加“兩航起義”。
劉麗川(1820-1855年)
清末上海小刀會首領。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後,他聯合陳阿林、周立春、潘起亮等發動上海小刀會起義,建立政權,稱大明國,自任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
剛修繕完成的劉氏宗祠剛修繕完成的劉氏宗祠
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第三十二名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三探花及第,二等侍衛。同治元年,在龍瑞村學府大街自建花崗岩“探花及第”牌坊一座。

劉氏全貌

沙溪二族:山谿角劉汝賢族於宋紹興末年由南雄珠璣巷遷今東區土瓜嶺,其六傳後代遷山谿角開族,後代分支石岐,沙溪龍聚環、坑口圩、沙棚、涌頭,東區庫充、新村,環城區寮後、樹涌、北台、蘆溪,板芙湖洲,五桂山龍塘。
劉氏宗祠近照劉氏宗祠近照
小欖五族:劉帝綬族於宋末由南雄珠璣巷遷來;劉起晨族原籍遼陽,明朝世襲廣海錦衣衛百戶,因屯兵小欖而安家;劉裔存族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1年)由順德馬胺遷來;劉延祚族於清初由鶴山遷來,其第二代孫分居黃圃;劉成昌族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由恩平遷來,劉梓緩族於宋末由南雄珠璣巷遷來。
黃圃四族:劉南安族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番禺亭崗遷來;鼓樓坊劉萬榮族於清乾隆初年由小欖遷入;劉純儒族原籍南海,先遷居黃泥坑,於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遷三社坊;劉宏深族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由南海金利都黃崗堡遷來三社坊。
三鄉鴉崗:劉中行族於宋代由南雄珠璣巷遷石岐,後人再遷鴉崗。神灣劉尚德族原籍興寧縣,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