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存(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劉寶存(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寶存,男,北京人,1956年11月出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推廣研究員,植物營養與環境專家,中共黨員;1975年參加工作,197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1997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北京農學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農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土壤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北方農科院土肥所所長工作會會長,中國綠色食品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評審委員會委員。曾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學用科學先進個人和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1986年調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工作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寶存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6年11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經歷,科研成果,

人物經歷

參加工作30餘年,在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套用,特別是在硫肥研究與套用和京郊土壤資源與環境研究、新型肥料產業化開發等領域做出了突出成績。繪製了首張京郊平原地區土壤有效硫狀況圖,首次提出京郊土壤硫素豐缺指標及缺硫面積。早於國內同行率先提出研究農村面源污染並取得國家環保總局項目支持,在北京延慶建立了我國北方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範區。主持研製成功控釋尿素,完成了該系列肥料的小試、中試和規模生產;建成我國第一家新型緩/控釋肥料研究、開發、生產基地,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將緩控釋技術與速效技術科學配伍,研發出系列作物專用控釋肥組合及其系列複合肥料,完成了從30天至200天不同養分釋放期的新型肥料系列產品,行銷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江西等多個省市,並有部分產品出口美國、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首次在國內將控釋肥大面積套用於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使氮肥當季利用率提高10-30個百分點並可以改變傳統的施肥模式,在多種作物上能實現一次性施肥,在減少化肥投入的同時確保不減產,並可改善農產品品質。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減輕了因過量施用肥料帶來的環境問題,被稱為21世紀肥料領域中的一次革命。
現在主持承擔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新型肥料產業化科技保障建設”及國家環保總局“北方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範工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化學氮素對旱作系統非點源污染的貢獻及其釋放機制”等項目。

科研成果

該同志參加工作30餘年,主要從事植物營養與肥料、土壤資源與環境、作物栽培方面的研發工作。
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10項:
1、參加“周口店星火技術密集區的開發與建設”項目,獲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獎。
2、參加“區域農業綜合開發”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3、主持“山前平原缺水區糧食增產的綜合技術研究”課題,獲北京市星火科技三等獎。
4、參加國家計委項目“含稀土尿素復混肥的加工工藝及肥效的研究推廣”,獲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獎。
5、主持“京郊糧田土壤硫素狀況、硫肥肥效及補硫技術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6、參加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北京市順義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專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7、參加“京郊糧田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與示範”項目,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8、參加“樹脂包衣尿素研究與示範”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9、主持“新型肥料研製與產業化”“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0、主持“新型長效可控緩釋肥的研製、套用於推廣”項目獲得北京市政府推廣一等獎。共發表論文39篇,其中第一作者的21篇,核心刊物12篇,著作兩部,譯著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