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珍(明代官員、東林八君子之一)

劉元珍(明代官員、東林八君子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元珍(1571年-1622年),字伯先,號本孺,無錫人。明隆慶五年(1571年)出生於無錫城中時朗中巷附近。他家境貧寒,七歲喪母, 自幼勤奮好學。父劉升,歷任山陽(今淮安)教諭、績溪(今安徽績溪縣)校官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元珍
  • 別名:劉伯先,本孺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571年(明隆慶五年)
  • 逝世日期:1622年(明天啟二年)
  • 職業:官員,東林黨領袖
  • 主要成就:同其他東林黨人提出改良等意見
  • 代表作品:《東林習靜有感》
人物生平,初入官場,貶官外放,講學議政,起復回京,任上早逝,死後榮辱,思想主張,代表詩作,人物評價,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初入官場

劉元珍,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貧困家庭。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劉元珍在科舉考試中考中進士。一開始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的職位,不久升為南京兵部郎中。後來因為父親去世就回家丁憂。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補為南京兵部職方司郎中,主要掌管疆域圖籍。他到任後,核審軍需,淘汰年老或者羸弱的士卒,積極訓練軍隊。一年中就節省了庫銀二萬多兩。

貶官外放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由於有把柄掌握在禮部右侍郎郭正域等人手中,首輔沈一貫在私下裡讓他的心腹刑部給事中錢夢皋上疏:彈劾郭正域以及次輔沈鯉,並以所謂“妖書”案欲置沈鯉、郭正域於死地,但沒有成功。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適逢“京察”,吏部侍郎楊時喬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揭露錢夢皋等人的劣跡,將他們列入了罷黜的名單之中。沈一貫卻蠱惑神宗,說考察是不公平的,讓皇上降旨將錢夢皋等人被罷黜的奏摺都留中不發。當朝廷中正直的官吏感到十分氣憤,卻畏懼於沈一貫的權勢而不敢提出抗議時,劉元珍首先抗疏上奏。他認為自沈一貫成為首輔以來,奸邪的小人圍繞在他的身邊,假借皇帝的權利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將國家大事在私下裡做交易,欺君罔上,是對皇帝極大的不忠誠。近來看錢夢皋等人的奏章,每每都用是否與他們親近來衡量同僚的能力。自古以來小人沒有不先看是否結為一黨而注重能力的。如今是治理叛亂安撫百姓的重要時機,不是考慮與人是否親近的時候啊。奏疏陳上之後,神宗交與公卿大臣議論。沈一貫急忙為自己辯解,以減輕自己的嫌疑。錢夢皋也詆毀劉元珍,說他是溫純等人的爪牙。神宗都沒有聽信。
時隔不久,神宗以向言官效力的緣故貶劉元珍一秩(即十年),並將他調往邊遠地區任職。沈一貫假裝要救他,給事中、御史侯慶遠、葉永盛等也同沈一貫發生爭執,神宗並未同意。吏部員外郎賀燦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繼上疏,認為這次“京察”未能達到預期要求;兵部主事龐時雍也上疏指斥沈一貫的累累罪行。這些行為並沒有扳倒沈一貫,反而使得神宗大怒,命將龐時雍、賀燦然連同劉元珍均貶三秩,降調至邊遠地區。御史侯慶遠、李冉等人又挺身而出,申救他們,神宗不聽。適逢御史周家棟直指時政弊端,因言語過於激烈,使得神宗遷怒於劉元珍等人,並將劉元珍等人除名削籍。雖然免去了錢夢皋等人職務,但沈一貫仍為內閣首輔

講學議政

劉元珍遭到罷免後回到家鄉無錫,和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這些人都是正直的官吏,對國家的命運十分關注,對當時黑暗的政治局面也表示出了極大的不滿。他們常借探討學問的機會,抨擊時政。

起復回京

泰昌元年(1620)光宗繼位,下詔起用原來因為進諫忠言而遭到貶謫、罷官的一些人。劉元珍因此被任命為光祿寺少卿。在第二年(1621年)三月他抵達了京師。剛一上任,便接到訊息說山海關外邊事告急,明軍被努爾哈赤軍擊敗,遼、沈相繼淪陷。

任上早逝

遼、沈相繼淪陷時,前任贊畫劉國縉以招募軍隊安撫百姓的名義,投書督餉侍郎,要求發登州、萊州(今山東蓬萊、掖縣)船隻,將這些難民南渡山東。劉元珍感到事有蹊蹺,立即上疏反對。他說:“劉國縉原是遼東守將李成梁的義子。李成梁丟棄國土,本應受到嚴處,劉國縉卻為了免除自己的過錯而行賄,得免誅戮。後來楊鎬出師遼東,但沒有決心收復失地,卻與守將李如柏密商,準備同努爾哈赤議和,設計陷害了主戰將領劉廷,以至失地喪帥,兩萬多官兵倒於血泊之中。身為贊畫的劉國縉卻力保楊鎬李如柏。之後,劉國縉又倡議招用遼人,並自稱徵募士兵3萬,領走了官府庫銀20餘萬兩。可是卻沒有見到招募到的一兵一卒。劉國縉被彈劾離任之後,行動詭秘,不知道每天都做些什麼。而在遼東全部淪陷,遼西危同累卵的時候,他卻突然率領數萬建軍民,進入內地,想要前往山東。他究竟想乾什麼?非常使人擔心。不久以前,清兵攻陷遼、沈,都是以已經投降的人為內應的。現今數萬之眾,難保沒有清兵的奸細混雜於其間。如若讓其深入山東,到時從內部發難,又怎么能防備呢?劉國縉過去就因為賣國而別免職,如今又對他委以招撫的重任,這豈不令人費解?自從遼東戰事告急以來,為國捐軀的人得不到表彰,臨陣倒戈者卻反噬好人。這樣忠奸不分,刑賞不明,國家又會怎么樣呢?”
熹宗雖然將劉元珍的這份奏疏交給兵部議復,結果卻不了了之。劉元珍本來身體強壯,此時卻忽然一病不起。天啟二年(1622年)逝世於京師官邸,終年僅51歲。

死後榮辱

天啟五年(1625年),閹黨橫行,大興冤獄,東林黨人罹難。劉元珍雖已身故,但名字仍被閹黨列入他們編造的所謂“東林黨人榜”內,功名均被追奪。崇禎元年(1628年)才開始平反昭雪。
後人將他同顧憲成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葉茂才錢一本、薜敷教並稱為“東林八君子”。

思想主張

同顧憲成等東林黨人,提出反對礦監稅使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還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等針砭時政的意見。

代表詩作

《東林習靜有感》

人物評價

明史》:表節義,恤鰥寡,行義重於時。

親屬成員

父親:劉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