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允成

顧允成

顧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時,號涇凡,江蘇無錫人,顧憲成之弟。明末思想家,“東林八君子”之一。歷任南京教授,禮部主事。著有《小辨齋偶存》八卷(附《事定錄》三卷)等。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中進士,因言辭激烈被置於末第。當時顧允成尚未有官職,見有官員詆毀海瑞就憤慨抗疏,結果被以妄奏為由奪去冠帶,遣返歸家反省。萬曆十六年(1588年),經南京御史奏薦,顧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後歷任保定府教授、國子監博士、禮部主事等職。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詔“三王並封”,顧允成與張納陛岳元聲合疏直諫,認為絕不可行。不久後又彈劾閣臣張位,因忤旨被貶為光州判官。顧允成沒有領旨赴任,而是請辭歸家不再復出。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顧憲成亦遭革職還家。顧允成遂與兄長重修東林書院悉心講學,聚集有識之士形成影響一時的“東林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顧允成病逝於小辨齋,終年五十四歲。明朝天啟年中,顧允成受朝廷追贈為光祿少卿。

(概述圖片來源:明人繪《顧允成像》東林書院

基本介紹

  • 本名:顧允成
  • 字號:字季時,號涇凡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時間:1554年
  • 去世時間:1607年
  • 主要作品:《小辨齋偶存》
  • 主要成就:創辦東林書院;“東林八君子”之一
  • 官職:南京教授、禮部主事、國子監博士
  • 逝世地:小辨齋
  • 追贈:光祿少卿
人物生平,少年經歷,中第遣歸,復起再貶,隨兄講學,逝世追封,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族成員,後世紀念,小辨齋,紀念館,

人物生平

少年經歷

顧允成,字季時,號涇凡,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無錫涇里(今張涇),自幼家境清貧,性情耿直剛烈。其父顧學曾任鄉里亭長,經營過豆腐糧米等小作坊買賣,為人豪放,頗多見聞,因此注重顧家兄弟的教育。顧允成自幼聰敏,十四歲師從張少弦,萬曆元年(1573年)得補郡諸生。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創辦龍城書院,顧憲成、顧允成兄弟都被選送其中,在龍城書院接受良好教育。

中第遣歸

萬曆十四年(1586年),顧允成赴殿試,對策切中時事毫無隱諱,直接評議皇帝寵妃、立儲之事。由於顧允成的言辭慷慨激烈,令閱卷官何心泉驚駭不已,想棄之不用。幸得大學士王錫爵取閱後決定錄取,但僅僅置於榜末。
顧允成畫像顧允成畫像
中進士後顧允成尚未被授予官職,此時恰遇南京督學御史房寰上疏詆毀海瑞。顧允成倍感憤慨,與彭遵古、諸壽賢聯名上疏,彈劾房寰是出於對賢者的妒忌而誣衊正直的大臣。當時房寰誣告海瑞一事,朝中官員大多切齒憎惡,但朝廷故意維護,只象徵性批評房寰。待到顧允成上書,朝廷即稱房寰已被處分,顧允成等人是越級妄奏,命奪去三人冠帶,遣返歸家反省。並責令九卿約束辦事的進士,今後不得妄言時政。當時南京太僕卿沈思孝上疏替顧允成等說情,結果也被責罰。

復起再貶

不久後,南京御史陳邦科請求錄用顧允成等人,未被準許。萬曆十六年(1588年),南京巡按御史再次上奏推薦,顧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後歷任保定府教授、國子監博士、禮部主事等職。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詔“三王並封”。顧允成與張納陛岳元聲合疏直諫,認為絕不可行,並稱:“自明朝建立以來,嫡長子被封王(而非太子)的事不曾有過,王錫爵怎能專斷此事,皇上豈能(違背祖訓)獨創此事。”此前已有朱維京、王如堅、塗傑、王學曾等官員進諫而被貶謫,上書諫止的官員越來越多,皇帝知道不能全部懲處,只命遵旨行事。
不久後,吏部尚書孫鑨等因為再提此事而被責罰。顧允成又主持公道,上疏指責閣臣張位,還牽涉到王錫爵。張納陛也隨之附和上書。皇帝看後震怒,以忤旨罪名將顧允成貶為光州判官,張納陛貶為鄧州判官。顧允成沒有領旨赴任,而是請辭歸家,此後不再復出。

隨兄講學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顧憲成亦遭革職還家。兄弟二人決定從事講學活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自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至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的十年時間裡,顧允成與顧憲成一起在故里講學。江南學人聞風趨赴,涇里客舍到處都住滿前來聽講者。張涇在當時成為江南無錫地區學術思想傳播的重要活動中心。
東林書院東林書院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顧氏兄弟決定修復無錫城內的東林書院,得到許多地方人士乃至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同年十月,顧允成與顧憲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東林書院修復後,顧允成與顧憲成常年寒暑不綴,早出晚歸,為講學奔忙。由於書院內江南遠近士人云集,顧氏兄弟在主持講會時既要與人發言討論、酬答釋疑,同時還要負責安排赴會學人的膳食寢居。當時無錫城內除東林書院外,顧家別無其他棲息之所。為便利講學,免除奔波勞苦。顧允成於書院修複次年,出資在東林書院後購置一塊宅基,建成“小辨齋”,作為他在城內的居息講學之所。

逝世追封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二十一日,顧允成病逝於小辨齋內,享年五十四歲。留有《小辨齋偶存》八卷(附《事定錄》三卷)等著述。
明朝天啟年中,顧允成張納陛同受朝廷追贈為光祿少卿。

主要成就

顧允成是明末著名理學家和思想家,與兄長顧憲成復建了東林書院,被稱為“東林八君子”之一。
顧允成畫像顧允成畫像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其編訂的《明儒學案·東林學案》中,依次將顧憲成、高攀龍、錢一本、孫慎行、顧允成、史孟麟、劉永澄、薛敷教、葉茂才、許世卿、耿桔、劉元珍、黃尊素、吳桂森、吳鐘巒、華允誠、陳龍正總計十七人列為“東林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顧允成在其中排名靠前,位列第五。
顧允成是對東林學派產生、形成、並逐步完善的重要核心人物之一。他一生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終始堅持不懈地刻苦探究儒家理學思想,目的是以講學這面旗幟來召喚社會,以實際有用的學術思想鼓舞指導人心,革除當時朝野積弊,振興吏治,拯救國家。顧允成等人倡導的愛國實學思想是對晚明社會變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力量,至今仍受後人景仰推崇。

人物評價

《明史》:“性耿介,厲名節。”
朱文杰:“顧允成生前性格好靜,愛整潔,衣著質樸,居行不事張揚。愛深思,讀書不局章句。平時言語不多,沉默近木訥。但遇大是大非態度鮮明,一刀兩斷,從不含糊遷就。其從官為人,辦事講學,一身凜凜正氣,從不以私徇人。”

家族成員

父親:顧學
東林黨雕塑東林黨雕塑
兄長:顧性成、顧憲成

後世紀念

小辨齋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顧允成在東林書院後緊靠蘇家弄與箬葉巷交匯處建成“小辨齋”,作為他講學棲息之所。
小辨齋坐北面南,南與東林書院僅一巷之隔。建築前後計四進,有長廊連通,後為花圃,近鄰弓河。20世紀九十年代因征土被拆毀,2000年初又在原址復建。小辨齋為無錫城內名人講學遺址與重要古蹟。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二○《古蹟》條下,以及無錫歷代所修縣誌均有著錄。小辨齋落成時,延請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為齋撰記,此記原文現收錄於《常州先哲遺書》內。江西湯顯祖於萬曆十一年與顧允成同赴北京參加會試,湯成進士,顧被棄置不取。但他們之間仍有“同年”之誼,故請湯顯祖撰齋記。

紀念館

在無錫張涇鎮元吉弄內有一座顧憲成紀念館,是顧憲成與顧允成兄弟誕生地。紀念館內的端居堂面闊五間,梁架間飾有飛仙雕刻。前有兩廂,兩廂前門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堂後原為花園,四面環繞迴廊,園內亭台水榭、假山花木,十分幽致。清嘉慶年間,顧氏後裔顧皋中狀元,於是在花園後又增建狀元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