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偉,男,生於1978年10月,河南信陽人。1996年起先後就讀於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政治學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偉
  • 出生地:河南信陽
  • 出生日期:1978年10月
  • 學位:博士 
  • 職稱: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出版作品,論文,隨筆,課題,

人物經歷

劉偉,1996年起先後就讀於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政治學(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年7月起任教於南京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系。2008年9月起任教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
2009年11月晉升為政治學副教授,中外政治制度專業碩士生導師。2010年10月被評為武漢大學十佳教師。2011年5月起同時在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4年8月-2015年8月至英國諾丁漢大學從事訪學研究。2015年11月晉升為教授,中外政治制度專業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涉及基層政治、當代中國政治與後發國家政治轉型,堅持政治學的社會科學研究立場。近期主要從事農民政治心理方面的系列研究。業餘撰寫社會評論和隨筆。

主講課程

主講《政治心理學》、《發展政治學》等專業課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等通識課。

主要貢獻

出版作品

專著:《難以產出的村落政治——對村民群體性活動的中觀透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該書出版後,《中國圖書評論》、《中國農村研究》、《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等專業雜誌發表研究性書評。
編著:《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與優》,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譯著:《多元社會中的民主:一項比較研究》([美]阿倫·利普哈特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參編:《治理的創新》,學習出版社2002年版。
參編:《政治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論文

“淺析經濟因素對村級民主建設的影響”,載於《中國農村觀察》1999年第4期。
“當前我國公共領域的特徵分析”,載於《新世紀的公共管理》,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版。“社會轉型與政府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口,2003)收錄為主題交流論文。
“簡論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衝擊”,載於《學術論壇》2003年第2期。《管理理念創新——大勢推動中的選擇與對策》一書收錄,羊城晚報出版社2002年版。
“尋求國家與社會的統一——黑格爾對市民社會與國家間關係的論述”,載於《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從政治參與的角度看我國今後的政治發展”,載於《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第6期。
“農民自組織程度低的成因分析”,載於《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5期。
“當前中國‘第三領域’發展的難題”,載於[美]《當代中國研究》2005年第3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論文庫收錄。“政治學視野中的21世紀中國:挑戰與機遇”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2006)收錄為主題交流論文。
“論公共權力邊界問題的由來”,載於《行政論壇》2005年第4期。
“新公共管理在中國的適用性反思”,載於《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
“後期全能主義與當前中國社會的自組織問題”,“和諧:中國的價值”全國高校政治科學類學術研討會(上海,2006)收錄為主題交流論文。
“從政治包容的角度看我國的統一戰線建設”,載於《黑龍江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盧梭直接民主制理論的內在困境及其啟示”,載於《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論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完善路徑”,載於《人大研究》 2008年第1期。
“對政府邊界問題的純邏輯演繹”,載於《晉陽學刊》2008年第2期。
“政府與非法社會間關係的政治學考察”,載於《蘭州學刊》2008年第3期。
“尋求村落與國家之間的有效銜接——基於相關文獻的初步反思”,載於《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8年第10期全文轉載。《演進民主》(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收錄。
“傳統政治文明轉型視角下的清末立憲之難”,載於《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尋求事實呈現與理論提煉之間的統一”,載於《中國農村研究》2008年卷(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村落自生秩序與國家權力間關係的演變”,載於《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群體性活動視角下的村民信任結構研究”,載於《中國農村觀察》2009年第4期。
“論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機制與演變邏輯”,載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民主鞏固視角下的民主轉型”,載於《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邁向現代國家——新中國建國六十年國家政權建設的回顧、總結與展望”,載於《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多元文化與國家建設》(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收錄。
“地方人大常委會研究:總結與反思”,載於《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第4期。
“論深化村落政治研究的可取路徑”,載於《江漢論壇》2010年第9期。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村落解體問題”,載於《珞珈政治學評論》(第三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影響業主維權進程的主要因素”,載於《社區民主與社會和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沒有產出的政治:村民群體性活動的普遍困局”,載於《基層民主與社區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村民群體性活動展開的中觀機制”,載於《珞珈政治學評論》(第四卷)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鄉村基督教、傳統民間信仰與村莊治理”,“第二屆社會科學經驗研究武漢青年論壇論”(華中農業大學,2011年)收錄為主題交流論文。
“村民介入公共產品供給的實踐方式”,載於《社會學評論》第二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中國鄉村政治問題:緣自何處?走向何方?”,載於《中國農村研究》2012年卷(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運動式治理的限度與民主的角色定位”,載於《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12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隨筆

“說話的三條底線”,載於《百姓》2002年第10期。
“對一次抓賭事件的分析——江湖道義、政府規範與底層百姓的正義訴求”,載於《百姓》2003年第1期。
“《英雄》不能承受之重”,載於《新疆經濟報》2003-02-08
“從‘猴子實驗’看民主制度的建構”,載於《民主與科學》2005年第1期。
“安慶市鄉村調查隨筆”,載於《三農中國》2007年第1期。
“東方治水社會的政治邏輯反思”,載於《綠葉》2007年第6期。
“當前中國社會自組織問題之思考”,載於《綠葉》2007年第8期。
“閻連科的鄉土批判——對《受活》與《丁莊夢》的比較閱讀”,載於《社會學家茶座》2008年第1期。
“不同的村莊,同一種選擇”,載於《南風窗》2009年第14期。
“忍耐與寬容”,載於《民主與科學》2010年第3期。
“農民政治心理研究需要深化”,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8-26。
“國家建構視角下的村落轉型”,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0-21。
“通識教育與現代公民培養”,載於《新產經》2011年第1期。
“黨委換界與地方政治家培養”,載於《新產經》2011年第6期。
“差異性視角下的村落解體”,載於《農村工作通訊》2011年第3期。
“在政治建設中解決農民問題”,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2-24。
“‘三農’問題的舊與新”,載於《南風窗》2012年第2期。

課題

民政部委託課題:“村落解體現狀與鄉鎮治理的路徑選擇”,負責人,2009年 。
教育部項目:“鄉村治理轉型中的農民政治心理嬗變”,負責人,2010年。
武漢大學70後項目:“有序民主建設中的我國農民政治心理”,負責人,2010年。
第51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負責人,2012年。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民政治支持與鄉村社會管理的路徑選擇研究”,負責人,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