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審計

制度審計亦稱“體制審計”。對企業的組織管理制度所進行的審計。一般由內部審計師或專設的制度審計師進行。審計的主要內容有: 企業生產經營行政指揮系統的工作效率; 企業生產經營計畫、產品銷售、資金使用、資產處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合法、合理性。衡量企業組織管理制度好壞,應重點注意的問題是:遵守國家法律,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符合企業經營目標、經營決策的狀況; 企業組織管理制度是否適合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則; 各項經濟業務處理程式和手續完善、合理、高效的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度審計
  • 外文名:System Audit
  • 用途:人力資源管理
制度審計(System Audit),制度審計的目標,制度審計的優缺點,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定義,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五個階段,初步了解企業內控制度的整體構架,對內控制度進行記錄和描述,抓住內控的關鍵控制點或關鍵控制環節,對內控進行符合性測試,對內控制度系統綜合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要內容,責任控制制度。,內部牽制制度。,會計控制制度。,經營方面各個循環系統的控制制度。,財產、憑單管理制度。,

制度審計(System Audit)

在審計領域劃定以後,人力資源制度審計主要關注以下問題:企業是否有根據目標設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對這些制度遵循得如何?是否制定了適當的人力資源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結果是否達到了目標?典型的制度審計程式為:識別內部控制制度參數和管理目標;檢查現行制度,並確定相關控制目標;確定能夠實現控制目標的期望控制制度;將現行制度與期望制度進行比較;對控制制度進行測試;在對審計證據進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就控制制度是否為有效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及在實際中是否得到了遵守等作出評價。

制度審計的目標

制度審計的目標是確定企業是否建立了能夠確保人力資源得到經濟、有效利用的內部控制制度,檢查這類制度的實施狀況,並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審計的隱含假設是存在最佳管理實踐,如果依照最佳管理實踐確定的制度或公認管理原則能夠有效地付諸實施,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就有可能經濟、高效地發揮作用。因此,Collins認為,有助於實現績效目標的管理原則包括公平對待雇員,經濟、有效地管理雇員,掌握全面、可靠的雇員績效信息,識別未能實現預期績效的雇員和根據績效進行適當的激勵。

制度審計的優缺點

制度審計主要關注現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及其執行程度,試圖通過審查人力資源管理內部制度的建立及執行情況,來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對企業績效和價值的影響。制度審計的優點在於,它關注制度的設計和整合,有助於促進管理的公平性。但現實中是否存在最佳管理實踐,這一點在管理學界仍然存在爭議。此外,這種審計並不評價制度績效,沒有充分關注績效和目標的實現,而是過多地強調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與企業績效的強相關性(Dolenko,1990),更糟的是,這種審計有可能僅流於形式,為了證實而證實。同時,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本身並不直接對企業績效產生顯著的影響,而是通過組織學習及其所產生的知識能力等間接作用於企業績效。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定義

內控制度審計(以下簡稱內控制度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及有效性所進行的測試與評價。內控制度審計既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審計項目實施,也可以作為實施其他審計項目的一個程式和方法。隨著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內控制度審計作為一種審計程式和方法,越來越引起內部審計部門的重視並在實踐中逐步推廣運用,對內控制度審計執行怎樣的審計程式,是值得審計人員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五個階段

內控制度審計一般要經過調查了解內控制度、描述內控制度、找出關鍵控制點或關鍵環節、進行符合性測試和綜合評價等五個階段:

初步了解企業內控制度的整體構架

了解內控制度,首先要正確理解內控制度,內控制度並不是單位內部的一項獨立制度,也不是所有制度的總和,而是包括在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之中,準確地說:它是由按照一定的控制目的而由有關控制點和控制措施所組成的控制系統。了解企業內控的整體構架,主要是針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流程,對完成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控制活動以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內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具體來講應包括: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組織機構、主要業務流程、相應控制環節、控制措施和手段以及有關內控制度健立健全和完善情況。了解內控總體構架的目的是為確定內控審計目標服務,因此,了解內控總體構架時可根據不同的審計目的確定重點,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如財務結算系統內控制度審計,重點針對財務結算審批程式;物資管理內控制度審計,重點針對物流進行中的各項內控制度;加油站內控制度審計,重點針對油品採購、銷售內控制度。

對內控制度進行記錄和描述

審計人員通過初步了解企業內控制度整體構架後,採用文字說明、調查表流程圖或檢查表等方法對內控制度進行記錄和描述。文字說明是將被審計單位的內控系統,以簡潔的文字敘述表達出來;流程圖法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和檔案憑證的流動程式進行調查的方法。流程圖能從整體的角度,很清晰地反映出被審單位內控系統的實際情況,便於審計人員了解企業的控制程度和檢查控制點的設定,可直觀地發現內控中的不足之處。另外,便於審計人員根據控制程度的變化隨時進行修改。因此,筆者認為,內部審計應更多地採用流程圖配簡潔文字說明的方式來描述內控制度。例如在開展公司加油站內控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繪製流程圖及簡單說明,對加油站經營的各個環節以及相關控制點,做到心中有數,為下一步進行內控制度測試奠定基礎。

抓住內控的關鍵控制點或關鍵控制環節

關鍵控制點或關鍵控制環節是業務處理過程中發揮作用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控制點或控制環節,抓住關鍵,審計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物資管理內控制度審計中,我們通過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對物資管理的內控進行全面了解,確定以物資計畫編制、價格審核審批、選擇供應商、契約簽訂、驗收、結算等為控制點和控制環節,在後期圍繞這些關鍵控制點進行審計核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對內控進行符合性測試

符合性測試是指審計人員在了解內控制度後,對那些準備信賴的控制系統的實施情況和有效程度進行的測試,也稱為遵循性測試。符合性測試的根本目的是:查明被審計單位的各項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實地存在於生產經營等各項管理活動中,是否確確實實、始終如一地遵守了制度規定的全部要求,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其遵循制度的程度如何,有無失控和不完善之處。
符合性測試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業務程式測試,即選擇若干具體的典型業務,沿著它所規定的處理程式進行檢查,考察有關的控制點是否符合規定並能認真執行,以判斷各項控制措施的遵循情況;二是功能性測試,即針對某項控制的某個控制環節,選擇若干時期的同類業務進行檢查,查明該控制環節的處理程式,在期間內是否按規定發揮了作用。以物資管理審計為例,可以選擇不同時期發生的幾項物資採購業務,檢查其在 “申請”、“計畫”、“契約”等各個業務程式中是否被認真執行。
需要強調的是,符合性測試一定要保證足夠適當的樣本量,樣本量太大,浪費審計資源,樣本量太少,結論缺乏說服力。經過對內控制度的初步了解後,認為控制系統較為健全,則測試的範圍就可小些,如果控制系統極不健全,則控制風險較大,就相應擴大抽查的樣本。

對內控制度系統綜合評價

審計人員通過對內控制度初步調查、對內控進行描述、抓住關鍵控制點以及環節、符合性測試等,對被審單位的內控制度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對內控制度的可信度給予評價,並找出內控的不足,為健全內控、加強管理提出審計建議。
1、對內控制度本身是否健全進行評價。可以從人員素質控制、組織控制、業務程式控制、信息質量控制、資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等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2、對內控制度合理性進行評價。評價內控制度合理性,一般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一是需要對內控制度的協調性進行適當評價,一項內控制度往往涉及企業的若干職能部門,各部門會根據各自的職責和各自的業務觀念制定一些控制制度,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內控制度的不協調;二是要評價內控制度的經濟性;三是要注意內控制度的適用性;四是評價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存在重點控制環節以及是否簡潔合理;五是要注意內控制度的靈活性。
3、對內控制度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主要是評價實際執行的內控制度中是否有偏差,設定的控制點是否真正達到了控制的目的,並注意控制環境對整個內控制度有效性的影響。同時對被審單位是否設定了內控制度信息反饋環節進行審查並評價,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是確保控制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它們能及時地將在控制過程中偏離控制目標的偏差和原因反饋給管理部門,以便採取必要的調節措施,實現有效控制。
通過對企業內控制度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式,並對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評價後,審計人員就可以說明被審單位內控的現狀,內控制度上發現的問題,以及存在的弱點,並提出改善內控制度的具體建議。
內控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而測試和評價內控制度,則是現代審計的基礎,正確實施內控制度審計程式以及進行綜合評價,對開展好內控制度審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對這些制度的檢查、測試也就構成了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基本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檢查、測試中:

責任控制制度。

責任控制制度是以確定經濟組織內部各部門、各環節、各層次及其人員的經濟責任為中心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檢查各部門和經辦人員的職責是否經過恰當授權,各種崗位責任制賦予各職能部門和經辦人員的責任是否達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的目的。

內部牽制制度。

內部牽制制度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可靠性及保護財產而形成的種制度。它主要檢查不相容職務是否分離,會計事項的處理是否遵循必須經過兩個以上的人員或部門來完成,是否經過覆核,以防止差錯、舞弊的發生。

會計控制制度。

會計控制制度是指經濟組織為了保證會計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種憑證的記錄、傳遞,資金的使用,債權債務反映,會計報表編制等各個環節的控制制度和程式。主要是通過賬證、賬賬、賬表之間的相符關係,檢查會計數據的可靠性;通過賬實核對檢查賬實是否相符,以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性;通過嚴格的覆核審批制度,以保證會十十業務處理的合法性;通過定期編制計算平衡表檢查所有數據的正確性等。

經營方面各個循環系統的控制制度。

它是經濟組織內部為實現經營目標而實現生產經營和管理所必須經過的環節和業務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購銷控制、物資控制、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制度等。通過檢查這些環節的控制是否嚴密,反映企業是否能正常進行經營活動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財產、憑單管理制度。

財產、憑單管理制度是為了確保經濟組織的財產和各種憑證單據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財產物資的保管、清點、驗收、領用、計畫、契約、單據等各個環節,都應實行專人管理。
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其重點是放在對於制度內各個控制環節的審查上,目的在於發現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