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爭

利比亞戰爭

利比亞戰爭,是利比亞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衝突,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扎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勢力。

最初的示威抗議從利比亞城市班加西開始,並逐漸向全國蔓延,民眾要求從1969年就已經上台統治長達42年的革命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下台和進行民主變革。反對卡扎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扎菲的獨裁統治和建立民主政體為宗旨。2011年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扎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扎菲軍進攻反對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定禁飛區。8月22日晚,反對派武裝已全面控制的黎波里及清除市內卡扎菲殘餘部隊。反對派全城搜捕卡扎菲,並排除其離開利比亞的可能。10月20日,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殺身亡,利比亞分崩離析

基本介紹

  • 名稱:利比亞戰爭
  • 地點:利比亞全境
  • 時間:2011年2月16日—2011年10月20日
  • 參戰方:利比亞政府,全國過渡委員會、北約
  • 結果:卡扎菲政權倒台
  • 參戰方兵力:全國過渡委員會:17000人
    利比亞政府軍:20,000–40,000人
    北約:幾十架戰機
  • 傷亡情況:反對派:5667–7059名士兵
    利比亞政府:2,580–3,231 士兵
    北約:一名地勤人員
  • 主要指揮官卡扎菲賈利勒薩科齊歐巴馬
爆發背景,卡扎菲:由國家英雄到暴君獨夫,西方:為黃金石油軍事干預利比亞,戰爭進程,爆發,發展,結束,後續,主參戰國,法國,美國,英國,戰爭性質,各界反應,各方反應不一,利比亞外交部,委內瑞拉總統,外交調解,深度分析,專家解讀,

爆發背景

卡扎菲:由國家英雄到暴君獨夫

1969年,僅27歲的穆阿邁爾·卡扎菲中尉以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九月革命,推翻親西方的利比亞王國,並在同年9月改為共和國,取得政權後,把他的親屬和親信所屬的卡達法部落(Qaddadfa)和結盟部族領袖,安排在軍隊和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上,並且非常巧妙地弱化他的競爭對手,以此來保持微妙的權力平衡、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
石油利益占利比亞GDP的58%,但是政府用這些石油方面的收入來發展及壯大國內的中產階層的部分有限,所以儘管利比亞有600萬人口,但是真正能獲得利比亞石油收益只有很少一部分。1970年代政府花費巨資用於購買武器方面,並且大力贊助國外的反政府軍。通過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有21%的利比亞人處於失業狀態,這個數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
由於卡扎菲偏袒首都和周圍地區的部落,所以不僅所實施的經濟政策導致利比亞東部地區顯得相對和更加貧窮,卡扎菲還在各方面對東部居民進行歧視和打壓。
2009年利比亞的識字率是87%,2010年利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755,這些數據比鄰國突尼西亞和埃及要高,而且公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相對要高一些;但是利比亞2010年的腐敗率為2.2(10為最清廉),比兩個鄰國要嚴重。
反對卡扎菲家族統治的士兵用刺刀戳破卡扎菲接班人穆塔西姆的畫像反對卡扎菲家族統治的士兵用刺刀戳破卡扎菲接班人穆塔西姆的畫像
卡扎菲家族涉及石油、天然氣、通訊、基本建設、酒店、媒體發行及消費品發行等諸多商業投資領域,每年都從中獲取了巨額利益。而卡扎菲的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的銀行竟擁有30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
於是在鄰國發生巨變後,許多利比亞民眾要求利比亞政治變革的呼聲更加強烈。
根據自由指數報告顯示(Freedom of the Press)卡扎菲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實行類似於前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政治領導體制。據報導宣稱有10%到20%的利比亞人為該革命委員會做監視工作,他們廣泛分布於政府機構,工廠企業以及學校等教育部門,這與薩達姆統治時的伊拉克和當今金正日所統治的朝鮮的數據基本持平。
根據該國法律,利比亞人如果被發現與外國人從事政治方面的談話是一項犯罪行為,最高可面臨被判入獄三年的刑事處罰。卡扎菲為了避免民眾與外國人接觸,他將外語課程從學校的設定中刪除掉已長達10年,2011年一名抗議者聲稱他們沒人會說英語或法語,因為卡扎菲只想讓他們保持無知和文盲的狀態。
卡扎菲對待反對派人士的態度是堅持毫不留情地予以剷除的原則,他不惜代價地武裝鎮壓那些表達不同意見的團體: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的黎波里在內的數個城市公開絞死進行示威遊行的學生和反對派成員;還曾在3小時內屠殺了阿布薩利姆(Abu Salim)監獄中的1200名囚犯。利比亞政府還經常公開地處決那些反對他的政治活動家,然後在國家電視台上反覆播放處決過程的畫面。
有西方媒體認為,卡扎菲為了壓制那些反對和批評他的人,還僱傭許多殺手去暗殺那些公開批評他的一些人。例如2004年,利比亞曾出100萬美元去暗殺一名從利比亞移民到英國的記者阿舒爾·沙米斯(Ashur Shamis)。

西方:為黃金石油軍事干預利比亞

2016年1月10日,美國國務院解密了部分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郵件,其中包含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政府對美國形成威脅的內容。郵件稱,卡扎菲執政時,利比亞政府持有143噸黃金儲備,卡扎菲欲藉此創建一個泛非貨幣,與全球現行的美元系統相對抗。
諷刺美歐介入利比亞戰爭,漁翁得利的漫畫諷刺美歐介入利比亞戰爭,漁翁得利的漫畫
郵件還顯示,利比亞巨大的石油產量,也是美國軍事干涉利比亞內政的原因。“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指出,2011年,西方領導人把卡扎菲趕下台的時候,爭相宣布這是“民主的勝利”,壓根沒有提到黃金、石油這些真實的原因。

戰爭進程

爆發

2月16日示威不斷
利比亞多個城市開始出現抗議活動,要求政府下台,抗議活動隨後波及首都的黎波里。遊行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
卡扎菲強硬講話卡扎菲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明不會辭職和離開國家,寧願犧牲性命,並表示會強硬對付示威者
2月18日
反對派控制了該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大部分地區。
2月19日 政府軍武力鎮壓
利比亞使用僱傭兵和軍隊向示威者發射了迫擊炮彈並用機槍進行掃射,並動用迫擊炮。截至2月20號,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傷。
2月21日 小卡扎菲闢謠
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稱卡扎菲已離開利比亞,前往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而被廣泛認為是卡扎菲的接班人的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則現身電視講話闢謠稱他們不會離開利比亞,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2月22日 外交官反叛
利比亞駐外大使紛紛請辭,並切斷與利比亞政府的關係;強烈譴責利比亞政府野蠻的、屠殺無辜人民的罪行,表示卡扎菲已經失去所有的正當性。
2月23日 示威者奪取機場
在利比亞東部,示威者與政府軍交戰四天后,奪取了貝達機場,致使東部基本脫離了利比亞政府的控制。聯合國安理會於同日就爆發反對卡扎菲政權的騷亂舉行閉門會議,會後十五個成員國發表聲明,一致譴責利比亞武力鎮壓反政府示威。
2月24日 卡扎菲繼續強硬
卡扎菲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繼續實行強硬措施。與此同時,東部脫離利比亞的地區已開始建立初級政府。同日晚上,卡扎菲再發表演說,指責以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是現在利比亞危機的幕後策劃者,其目的是想在利比亞建立伊斯蘭王國。
2月25日 歐盟武器禁運
歐盟外交官表示,將對利比亞採取武器禁運及旅遊禁令。同時歐盟將凍結所有利比亞的財產。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利比亞國內食物供應鏈頻臨瓦解,數千平民可能遭到屠殺。當日,繼續有利比亞高級官員辭去職務,卡扎菲政府也公布新政:每戶利比亞家庭將獲得400美元,部分公務員將提薪150%。
2月26日 聯合國制裁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制裁利比亞,包括凍結卡扎菲家族財產,對其本人及其親屬實行全球旅遊禁令。
2月27日 反對派控制扎維耶
利比亞反抗者似乎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維耶地區,造成了對卡扎維政權的包圍。另據反抗者稱,卡扎菲也已集合部隊,準備反攻該城市。
2月28日 美國稱卡扎菲六子叛變
美國稱卡扎菲六子賽義夫·阿拉伯·卡扎菲倒戈支持反政府軍,二子賽義夫·伊斯拉姆·卡扎菲為警察發放大量武器,同時反政府軍己包圍首都的黎波里,準備攻入首都。但官方否認了這一說法。
3月1日 聯合國譴責
聯合國大會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由波札那加彭約旦等國提出的有關暫時取消利比亞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草案。
3月5日 交織激戰
卡扎菲精銳部隊哈米斯旅對石油重鎮扎維耶發動猛攻,叛軍不甘示弱反擊,雙方交戰六小時後,重奪回濱地中海石化工業港拉斯拉努夫的煉油廠。
3月7日 扎維耶激戰
由卡扎菲的兒子哈米斯率領的精銳部隊哈米斯旅,上午用迫擊炮、重機槍、坦克和防空武器,從扎維耶西側發動攻勢,入夜時也在城東打開陣線。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宣稱政府軍已收復扎維耶。
3月9日 小卡扎菲大捷
指揮官哈米斯·卡扎菲所指揮的哈米斯旅擊潰叛軍,進駐紮維耶,反政府軍東逃,政府軍控制扎維耶與周邊大部分地區。
3月10日 法國承認反對派
法國正式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全國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民眾利益的合法政府,並計畫同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互換大使。
3月12日 阿盟反卡扎菲
阿拉伯聯盟開羅舉行會議,與會各方投票結果支持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只有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兩國對此投了反對票。
3月14日 政府軍東進
政府軍憑藉武力優勢,擊退反叛軍收復東部產油重鎮布雷加(又譯卜雷加),並持續朝反叛軍大本營班加西前進,先鋒偵查兵挺進至距離該城僅十公里外的郊區。
3月15日 政府軍勝利在望
利比亞政府軍持續推進,收復距班加西僅100多餘公里的艾季達比耶市,並完成對班加西外圍的戰略控制。
3月17日 聯合國禁飛
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18日 卡扎菲反覆
卡扎菲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立即停火併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但隨即便武力進攻反對派。

發展

3月19日 開戰
法國率先空襲利比亞,美國海軍於深夜通過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軍艦,向利比亞北部防空系統發動了飛彈攻擊,英國皇家空軍派出多架戰機參與隨後的空襲。
3月20日 第二輪空襲
多國聯軍20號晚,向利比亞發動第二波空襲,參加國增至七個,包括卡達比利時。在第二波的攻擊,美軍出動王牌B2隱形轟炸機,聲稱重挫利比亞防空系統。
3月21日 海上封鎖
美英再向利比亞發射12枚“戰斧”巡航飛彈,並竭力將禁飛區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進。戰機共出動約七八十次,多國部隊艦船對利比亞實行海上封鎖。
3月22日 首都再遭空襲
的黎波里市區台北時間23號凌晨2時30分左右響起密集的防空炮聲。的黎波里方面進行了約只有5分鐘的防空還擊。另一架美軍F-15E戰機在利比亞墜毀。
3月23日 遭遇第四輪空襲
的黎波里當地時間23號晚遭到西方戰機空襲,一些當地平民受傷。美軍官員稱隨著禁飛區的建立,多國部隊已開始集中力量打擊利比亞的地面部隊。英國100多名特種兵進入班加西。
3月24日 利首都東郊遭空襲
當地時間24號中午,的黎波里東郊塔朱拉地區再次遭到空襲。政府軍宣布禁飛、停火、撤圍後,開始調動坦克加緊與反對派爭奪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美國對卡扎菲提三要求:停火、撤退、下台。
3月25日 聯軍第六輪空襲
周四是多國聯軍空襲的第6夜,發射14枚戰斧巡航飛彈和其它炸彈,聯軍稱,已將打擊力量轉往利比亞地面部隊,主要目標是威脅到反政府武裝控制城市的利比亞政府軍。哈米斯·卡扎菲已經身亡。
3月26日 聯軍打擊地面部隊
西方聯軍在過去24小時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火炮、機械化部隊和指揮設施發射了16枚“戰斧”巡航飛彈,並出動了153架次的戰機進行空襲。
3月27日 反對派連下四城
利比亞反政府武裝重新奪回了4座城鎮,並快速向卡扎菲的腹地蘇爾特挺進,卡扎菲由攻轉守。北約將全面接管行動指揮權。
3月28日 反政府軍逼近首都
藉助多國部隊戰機轟炸,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快速向西部推進,連克石油重鎮。政府軍控制米蘇拉塔,卡扎菲之子薩阿迪親自領軍布防。
3月29日 反政府軍遭重創
反政府軍在靠近卡扎菲出生地蘇爾特時受到強烈抵抗。被迫朝著東部城鎮本—賈瓦德方向撤退。北約宣布接管在利比亞軍事行動。
3月30日 反對派潰敗東撤
卡扎菲支持者30號繼續向反對派武裝發起猛攻,先後從對方手中奪回了兩座石油城,徹底解除了卡扎菲故鄉的危機。西方聯軍加大對政府軍的空襲力度,並暗示將為反對派提供軍事裝備。
4月1日
北約已有205架戰機參與在利比亞軍事行動
利比亞境內戰局繼續朝著有利於卡扎菲的方向發展。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支持卡扎菲的政府軍部隊1號又重新占領了東部城市布雷加(又譯卜雷加)。反政府武裝表示,他們正努力拖延政府軍向艾季達比耶的前進步伐,與此同時,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西部米蘇拉塔的戰鬥還在激烈進行。此前一天,政府軍控制了拉斯拉努夫以及周邊一些村鎮。
反對派開停火條件
反對派領袖稱只要政府軍停止對反對派控制城鎮的進攻,反對派將準備停火。利比亞政府稱其毫無誠意,拒絕停火條件。北約接管在利軍事行動指揮權。
4月2日 美宣布結束空襲利比亞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向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報,美軍戰機4月2號退出對利比亞的空襲。
4月3日 北約“誤炸”反政府武裝
利比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繼續激烈交火,爭奪東部石油重鎮布雷加(又譯卜雷加)和西部重鎮米蘇拉塔。同一天,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奧貝迪抵達希臘,與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會面,轉達來自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信息。
北約在布雷加(又譯卜雷加)轟炸時,誤炸了反政府武裝目標,打死至少10人。
4月4日 利反對派對“誤炸”負責並道歉
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發言人阿卜杜拉哈菲茲·古賈說:“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我們表示道歉。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4月5日
利比亞政府:可以改革 但卡扎菲必然繼續執政
利比亞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4月5號說,利比亞願意與“國際力量”達成“政治解決”方案,條件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必須在台上。在此框架內,利比亞可以進行改革、舉行選舉等。穆薩·易卜拉欣強調說,“我們可以舉行選舉,進行任何改革,包括制定憲法、進行公投等,但我們的領導人卡扎菲必須帶領我們前進,由他監督這一切的改革活動”。他對義大利承認利“國家過渡委員會”表示遺憾。
美應北約要求延長轟炸48小時
美國國防部5號說,美國已同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要求,延長對利比亞轟炸48小時。利比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3號繼續在布雷加(又譯卜雷加)激戰。反政府武裝試圖推進在布雷加的行動,遭政府軍伏擊。同一天,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阿卜杜拉提·奧貝迪抵達希臘,與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會面,尋找化解當前危機的途徑。
利比亞政府在5號晚間召開記者會警告基地組織正在控制利比亞東部,並表示只要反政府武裝放下武器,政府願意與他們和談。
4月6日
利比亞反對派指責北約行動不力
據卡達半島電視台4月6號報導,利比亞反對派武裝表示,反對派武裝與卡扎菲的部隊5日在米蘇拉塔市進行了激烈戰鬥。6號,反對派發言人稱,目前反對派處於節節敗退,原因就是多國部隊的行動不夠積極。同時,反對派武裝指揮官尤尼斯也指責北約“軍事行動不力”,“令人失望”,他強調如果北約不改變這一狀況,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將對北約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他此後又提到反對派已經收到了來自多國部隊和友好國家提供的部分輕型武器。
中國批評
中國外交部宣布批評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4月9日
非洲領導人代表團將赴利比亞進行新斡旋
利比亞政府軍4月9號對艾季達比耶城發動攻勢,與反對派武裝力量展開激烈戰鬥。由南非總統祖馬率領的非洲領導人代表團擬於10號訪問利比亞,開始在利比亞政府和反對派之間進行新一輪斡旋。據悉,除了南非總統任團長外,代表團成員將包括剛果馬里茅利塔尼亞烏干達等國總統。除了訪問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與利比亞官方接觸和會談之外,代表團一行還將赴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與反對派領導人進行會談。
據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報導,卡扎菲9號公開露面。這是他自上月19號多國部隊展開對利比亞軍事打擊後的首次正式公開露面,因此引發外界很大關注。利比亞官方媒體最近曾多次播放“卡扎菲在的黎波里會見支持者”的視頻,但都難以看到卡扎菲本人。
4月10日
利比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的戰鬥仍在多座城市進行,北約繼續空襲利比亞政府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再次公開露面,非洲聯盟(非盟)高級代表團抵達利比亞展開新一輪斡旋。
4月11日利比亞反對派拒絕非盟停火提議
利比亞反對派11號拒絕非洲聯盟調停利比亞衝突代表團提出的停火方案,原因是方案未提及反對派主要訴求,即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必須下台。
4月12日 利政府軍與反對派繼續在米蘇拉塔和卜雷加激戰
利比亞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力量繼續在米蘇拉塔和布雷加(又譯卜雷加)展開激戰。北約則繼續空襲利比亞政府軍,在多處地方摧毀利政府軍的5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
4月13日
“利比亞聯絡小組”首次會議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以及歐盟、北約、阿盟和非盟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利比亞政府沒有派代表與會。
4月18日
利比亞政府軍同反政府武裝繼續在西部的米蘇拉塔和東部的艾季達比耶等地展開激戰。北約在過去的24小時內,向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南部、卡扎菲家鄉蘇爾特等地繼續進行空中轟炸,利政府軍多處設施和大量輜重被毀。連日來的炮火已導致大批平民逃離家園。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8日表示,聯合國和利比亞政府已就在的黎波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達成協定。歐盟方面表示隨時準備為此提供軍事援助。但德國國防部長表示,德國不太可能派兵參加人道主義援助行動。
4月20日
利比亞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繼續在米蘇拉塔交火。
4月22日
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卡扎菲政府與反對派和談。他們磋商協定解決問題,但和談基本已經失敗。
4月23日
戰局鎖定米蘇拉塔,布雷加(又譯卜雷加)港口被反對派控制。激戰已打死美英攝影者許多名,造成5人受傷,傷者已送往醫院搶救。
4月24日
利比亞反對派指責政府軍“言而無信”,未在米蘇拉塔休戰。而科威特同日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1.8億美元巨額援助。
美國等空襲利比亞,利比亞副外長稱政府軍撤出。米蘇拉塔已完全被反對派控制。利比亞已基本分裂,原來統一的國家不復存在。
4月25日
利比亞反對派向歐洲國家求援,薩克齊稱會訪問班加西,反對派正謀劃反攻。俄羅斯反對聯合國制裁利比亞的決議。北約戰機25號凌晨空襲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住所所在區域。一名利比亞政府官員說,空襲意在“暗殺卡扎菲”,數十人受傷。
4月26日
英國國防大臣26號表示,在經過利比亞政府軍對米蘇拉塔東部港口發動的一輪猛烈襲擊之後,米蘇拉塔局勢漸對利比亞反對派有利,政府軍遭到慘敗。當天,政府軍的火箭炮襲擊了米蘇拉塔東部地區的一個港口,反對派對卡扎菲軍隊發起進攻捍衛對該地區的控制權,最後,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激戰以卡扎菲一方受挫結束,利比亞反對派占領了米蘇拉塔。
義大利對利比亞宣戰。但由於殖民史,不會直接轟炸利比亞。
4月27日
北約27號發表聲明說,一架參與北約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戰機當天在義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墜毀,飛行員被安全彈射。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報導,這架戰機屬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美國再次空襲利比亞,政府軍向俄羅斯求援。利比亞全國61個部落的首領或代表呼籲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下台。法國作家萊維發布了這個聯合聲明。
4月28日
利比亞反政府武裝28號聲稱已占領卡扎菲的故鄉蘇爾特
4月29日
美聯社援引兩名多國部隊官員的話報導,27號晚至28號,多國部隊戰機執行110次戰鬥任務,其中75次為轟炸任務。
利比亞政府29號稱,政府軍已經“解放”了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利比亞局勢開始動盪後,反政府武裝控制了該市。不過,反政府武裝聲言要在未來48小時完全控制米蘇拉塔,更慘烈的戰鬥即將發生。
卡扎菲說要石油可以,下台不行。“我們堅持信仰革命,不會向反對派和西方殖民主義者屈服。”這句話一出,西方國家宣布再次制裁利比亞。北約拒絕停火,說除非卡扎菲採取行動下令停止進攻。
4月30日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經由國家電視台表態,願意與介入利比亞衝突的其他國家談判,願意停火,但拒絕離開利比亞。
當地時間4月30號晚8時左右,卡扎菲六子賽義夫·阿拉伯·卡扎菲和他的三個孫子在空襲中喪生,卡扎菲當時也在他身旁。美法企圖暗殺卡扎菲,在班加西反對派已經慶賀此次勝利。卡扎菲強調,要讓一個從1977年起執政的領導人放權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放權意味著放棄他一直深愛的祖國,意味著出賣革命、出賣國家,意味著出賣人民。
5月1日 北約戰機再次轟炸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利比亞目擊者稱,當地時間1號晚北約戰機飛躍的黎波里時,市區傳出3聲巨大爆炸聲。
5月2日
英、意使館遭縱火,利比亞首都局勢惡化。
5月3日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召集利比亞被占領區少數叛變官員,向卡扎菲施壓。
5月4日
西方國家開會商討決議:資助利比亞反對派。
5月7日
全國部落大會正式閉幕,800多部落支持政府,反對反政府軍。西方國家聞訊後商討對策,共同向卡扎菲施壓,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表示不會放棄革命。
5月8日
利比亞政府軍大規模武裝進攻邊境,為重奪邊境線控制權,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使用了火器。北約宣稱將繼續制裁利比亞。利比亞邊境激戰中,不時有炮彈飛向突尼西亞境內,導致突尼西亞邊境學校停課,人們驚恐萬分不敢出門。突尼西亞政府向利比亞官方提出了嚴正抗議,譴責利比亞政府軍侵犯了突尼西亞領土主權。利比亞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表示,他們不是有意進攻突尼西亞。官方發布新聞發布會,說同意非盟停火計畫,同時強調卡扎菲早在1997年放棄了權力成為國家象徵。反對派稱政府軍大規模進攻石油重鎮米蘇拉塔。油罐被炸毀,會削弱反政府軍在米蘇拉塔與政府軍對抗能力。
5月11日
5月9號晚至10號凌晨,北約部隊再次出動戰機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市區進行了連續低空轟炸,並且有多次爆炸聲來自卡扎菲官邸附近。
的黎波里市東部地區11號上午遭到北約空襲,持續近1個小時,的黎波里市內響起多次爆炸聲。
利比亞反對派擴大戰果 卡扎菲露面會部落代表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在戰場取得重要進展,宣稱已經控制了利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的大部分地區。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當天露面,會晤部落代表。
5月12日利比亞首都再遭北約空襲 接連傳出4次爆炸聲
當地時間12號凌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再次遭到北約空襲。隨著北約戰機在空中飛過,的黎波里市內接連傳出4次爆炸聲。
5月15日
北約戰機13號晚至14號凌晨連續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及東郊的一些軍事和民事目標進行空襲,目前有關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情況尚不清楚。
利比亞反對派宣稱已擊潰部落兵,完全奪取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的控制權。
5月16日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針對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等3人發布國際逮捕令。
6月17日
南非總統祖瑪譴責北約,稱北約是無恥的組織,將被擊潰。
6月18日
卡扎菲發表講話,稱北約將被挫敗,將陷入人民戰爭,被人民擊潰。北約用報復性空襲,打擊親政府民眾,造成民眾傷亡。
6月19日
美國國會議員起訴歐巴馬,聲稱其未經議會同意濫用職權,武力打擊利比亞。
6月20日
美國國會提議要限制支持戰爭經費,停止供應為利比亞戰爭經費。白宮方面說不可以停止供應經費。
6月22日
卡扎菲說,“我們並沒有被嚇倒。我們也沒有試著生存或逃跑”,“直到你們(北約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參與國)精疲力竭前,我們將堅持抗戰,直到下輩子”。“我們不會完結”。卡扎菲指責北約等西方國家殺害利比亞平民,稱“在你們殺害我們的子孫後,不再有任何協定,我們已無路可退”。他說:“就算你們的飛彈轟炸我們2年、3年10年或者100年,我們也會留下,我們會抵抗,我們不會放棄。”卡扎菲同時就利比亞政府官員赫米迪(Hemidi)在利首都的黎波里的住所遭到4次北約轟炸、造成包括3名兒童在內的15人死亡的事件質問道:“你們有什麼權利攻擊政治家和他們的家人?”卡扎菲聲稱,“他們在找他(赫米迪),因為他是一個英雄。他們沒在辦公室找到他,就想在家裡殺死他”。
此外,報導稱,卡扎菲還承諾將為被北約炸死的赫米迪的4歲小孫女樹立一座紀念碑,這座碑將是“北非最高的”紀念碑
6月23日
義大利外長弗拉蒂尼22號呼籲利比亞儘快達成停火,以便向該國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英、法沒有表示贊同,甚至“嗤之以鼻”。報導稱,這顯示出北約成員國內部關於對利比亞行動的分歧已公開化。
6月27日
國際刑事法院危害人類罪對卡扎菲、二子賽義夫以及情報部門負責人賽努西(Abdullah Senussi)發布了逮捕令,指控他們在鎮壓今年二月的民眾抗議活動中實施了謀殺和迫害平民的行為。卡扎菲由此成為繼蘇丹總統巴希爾之後第二位遭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在位國家領導人。
7月1日
卡扎菲發表錄音講話,呼籲北約立即停止對利比亞的空襲,否則利比亞軍隊會向地中海和歐洲發動“蝗蟲和蜜蜂般的進攻”。
7月6日
利反對派發動數周來最大規模攻勢,為向的黎波里進發而與卡扎菲部隊不斷交火。與此同時北約戰機繼續轟炸蓋爾揚、米蘇拉塔和布雷加等地,以配合反對派攻勢,打擊政府軍後勤補給線。北約聲稱,自3月發起軍事行動以來,已經摧毀利政府軍2700個目標,包括600件坦克和火炮,以及大約800處軍火儲存設施。
7月12日
法國國民議會法國參議院當天投票表決同意延長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法國總理菲永在議會表決時稱,卡扎菲準備下台,利比亞危機的政治解決方案正在成形。
7月13日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宣布正式承認利反對派政權。同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與反對派代表馬哈茂德·吉卜里勒會晤後表示,一旦利反對派與卡扎菲政權的戰爭結束,歐盟就將幫助反對派進行民主改革,歐盟已準備好在組織大選和建立國家機構方面提供協助。他還說,全國過渡委員會正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7月17日 澳大利亞承認利反對派為合法政府
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出席伊斯坦堡會議時宣布承認全國過渡委員會是利比亞當前的合法執政機構。
7月28日 尤尼斯將軍遇刺身亡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指揮官阿卜杜·法塔赫·尤尼斯將軍與兩名 隨從在班加西被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打死。“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28號說,反對派從前線布雷加(又譯卜雷加)召回尤尼斯是要詢問關於“軍事方面的事務”,但尤尼斯在抵達班加西前死亡。
另據目擊者說,殺手來自反對派同盟“2·17烈士旅”,一個由數百名武裝平民組成的團體。當時尤尼斯被拘留在班加西附近軍營,等待接受詢問。突然兩名男子向尤尼斯開槍,喊著尤尼斯是叛徒、殺害了他們的父親。這兩名男子的上司大喊“別開槍”,但已晚了,那兩名男子把尤尼斯和兩名隨從的屍體搬進一輛車子後駛離現場。“2·17烈士旅”成員說他們有證據顯示尤尼斯就是“叛徒”,“過幾天就會真相大白”。
尤尼斯將軍的葬禮29號在班加西市中心解放廣場舉行,數千民眾聚集。葬禮上卻發生了令人吃驚的一幕。當尤尼斯的部分家庭成員紛紛宣誓效忠反對派領袖賈利勒時,他的兒子阿什拉夫竟一邊痛哭,一邊大聲祈禱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能夠為該地區重新帶來穩定。
7月30日 北約轟炸利比亞國家電視台
北約戰機當天對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實施了精確打擊,炸毀3個衛星天線,以削弱卡扎菲的宣傳能力。遭北約轟炸後,利比亞國家電視台30號仍繼續對外播出節目。
7月31日 反對派擊潰卡扎菲的滲透武裝
當天清晨,反對派武裝人員與卡扎菲的滲透武裝“呼聲”組織(al-Nidaa)在班加西一座工廠交火,在激戰中打死了至少4名“呼聲”組織成員,同時俘虜25人,還抓獲了藏在工廠內的40名越獄犯。同時反對派一方4人死亡。反對派認為,“呼聲”組織與7月29號發生的兩起越獄有關,共致200至300名囚犯脫逃,其中有很多支持卡扎菲的商人、士兵等。反對派由此肯定,“al-Nidaa”一定是卡扎菲一邊的人。
8月1日 進入齋月利比亞不停火
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8月1號迎來齋月。但利比亞戰事未停息,政府軍與反對派在東部石油重鎮布雷加、西部山城提吉等多地持續交火。
8月4日 反對派截獲親卡扎菲組織“刺殺名單” 政府軍收復西部重鎮茲利坦
利比亞反對派近日稱,他們最近清剿一個卡扎菲潛伏小組總部時,截獲了“刺殺名單”,名單上共有60個人,都是反對派高層。反對派認為這個暗殺小組目的是希望自己一旦出手,就讓東部的管理陷入癱瘓。
另據訊息,利比亞政府宣布政府軍現在全面控制了西部前線重鎮茲利坦
8月21日 利比亞反對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 卡扎菲去向不明
21號夜裡,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攻入首都的黎波里,控制了市內的大部分地區。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委員阿卜杜拉·邁胡卜今天凌晨說,反對派正在全城搜捕卡扎菲,他排除了卡扎菲離開利比亞的可能。此外,“全國過渡委員會”
10月7日
執政當局對蘇爾特發起最後總攻
當天,在北約戰機的掩護下,從西線突入的執政當局武裝快速推進到距離市中心大約2公里處,但隨即遭到約800名卡扎菲支持者的重火力抵抗。在東部站線,執政當局武裝已距離蘇爾特市中心1.2公里里處為據點,與卡扎菲支持者交火。據美聯社援引訊息人士的話報導說,執政當局已經控制蘇爾特80%的區域。
阿齊齊亞兵營蘊藏商機
目前,除蘇爾特和拜尼沃利德仍在激戰外,利比亞很多地區的生產生活已開始逐步恢復正常。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曾經壁壘森嚴的阿齊齊亞兵營,現在成了旅遊景點。一群的黎波里青年看重這裡的商機,在這裡售賣各類紀念品。一天一千多第納爾,約合九千多元人民幣的進賬,使他們對阿齊齊亞兵營的商機充滿信心。
10月8日
雙方繼續在蘇爾特展開激戰
8號,近百輛執政當局武裝的車輛從南面再次向市中心卡扎菲殘餘部隊的據點發起攻擊,推進到距據點不到1公里的地方,卡扎菲殘餘部隊的狙擊手不斷從建築物內和樓頂發動襲擊,使執政當局武裝推進受阻,卡扎菲殘餘部隊狙擊手的攻擊是當局部隊奪城最大障礙之一。
據野戰醫院的醫生說,僅在無其規模小衝突中,這些狙擊手就造成執政當局部隊2人死亡,30人受傷,基本都是頭部、胸部和頸部中彈。而據“國家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說,僅7號一天,就有15名當局部隊士兵戰死,180人受傷。
執政當局稱利比亞衝突進入尾聲
“國家過渡委員會”國防秘書迪蓋利說,儘管當局部隊還沒有奪下蘇爾特和拜尼沃利德,但利比亞衝突接近尾聲,卡扎菲殘餘勢力不會抵抗太長時間。除在蘇爾特激戰外,當局部隊正加緊與另一軍事要地拜尼沃利德城內的部族進行談判。“國家過渡委員會”的官員認為,卡扎菲等人和他的兒子賽義夫可能就藏在拜尼沃利德城內。
10月9日 執政當局武裝攻入蘇爾特市中心
執政當局武裝9號攻下蘇爾特大學和瓦加杜卜會議中心兩處戰略要地,開啟了執政當局武裝控制蘇爾特市中心的通道,還占領了一家大型醫院和一處卡扎菲住宅,俘虜了多名卡扎菲部隊人員和僱傭兵。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卡扎菲的外甥阿卜杜勒·哈米德也被當局武裝俘獲。
利比亞“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當天表示,執政當局武裝在蘇爾特的軍事進攻已推進到市中心,當局武裝人員正在排查占領區內的民宅,防止卡扎菲的狙擊手隱藏其中。此外,賈利勒還說,執政當局武裝對另一個主要戰場拜尼沃利德形成合圍,可能在未來一周內結束戰鬥,控制利比亞全境。
10月11日 我向利比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中國援助利比亞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11號運抵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救援物資包括大米、食用油和藥品等總計43噸。利比亞動亂發生後,紅十字會計畫向利比亞提供價值5000萬人民幣的緊急人道救援主義物資,首批救援主義物資已於11號運抵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
10月12日 卡扎菲四子穆塔西姆據稱被抓
利比亞執政當局支委會的國防部副部長12號說,卡扎菲的四兒子穆塔西姆已經於當天晚上在蘇爾特被抓獲。如果這一訊息得到確認,將是利比亞執政當局武裝首次抓獲卡扎菲的家人。不過,執政當局的發言人加拉爾表示,目前還不能確認卡扎菲的兒子穆塔西姆本人遭到逮捕的訊息。
10月13日
13號的交火主要發生在蘇爾特市中心的一個居民區內,執政當局遭到了卡扎菲殘餘武裝的抵抗,當局武裝被迫後撤到此前占領的警察總部,準備炮擊卡扎菲殘餘武裝。
在持續多日的激烈交火中,蘇爾特城內很多基礎設施都嚴重損毀,自來主水道被炸斷,致使大片地區被淹。
執政當局將對發起對拜城”最後一擊“
另據卡達半島電視台13號報導,執政當局武裝已經在卡扎菲殘餘武裝盤踞的另一個城市拜尼沃利德成立了聯合作戰指揮部,統一指揮前線各武裝派別,準備對卡扎菲支持者發起最後一擊。
10月14日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街頭14號爆發激烈槍戰,這是利比亞執政當局宣布控制首都後,當局武裝與卡扎菲支持者第一次正面交火。
10月16日
執政當局一度攻入拜尼沃利德
據訊息人士透露,執政當局武裝當天一度攻入城裡並攻占了當地醫院。一名業餘拍攝者向路透社提供了一段據稱是當天激戰的畫面,但目前還無法證實這段畫面的真實性。執政當局的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官對媒體表示,執政當局武裝當天攻入了拜尼沃利德的城中心,並在那裡升起了一面執政當局的旗幟。
北約將轟炸蘇爾特的卡扎菲殘餘
16號,執政當局武裝繼續對卡扎菲殘餘勢力的另一據點蘇爾特發動了進攻。執政當局在當地的指揮官說,經過幾周的戰鬥,他們已經將卡扎菲的支持者壓縮在了一個很小的區域。執政當局武裝稱,由於戰鬥激烈,當局武裝當天已經從蘇爾特市的幾個地點撤退,北約戰機將猛烈轟炸隱藏其間的卡扎菲殘餘勢力。此外,利比亞執政當局法務部長阿拉吉承認,執政當局的軍隊在戰爭中的確存在侵犯人權的行為,但這屬於個人所為,不是軍隊有組織的行動。
阿齊齊亞兵營遭拆除 將變公園
16號,一些執政當局武裝人員開始拆除的黎波里阿齊齊亞兵營的圍牆和卡扎菲住所。執政當局方面說,他們計畫在這裡修建公園,卡扎菲政權在地上和地下的所有痕跡都將被清除,這也是對卡扎菲支持者的回擊。
10月17日 利比亞戰事接近尾聲
執政當局武裝17號稱,但在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戰鬥仍在繼續,卡扎菲的重要支持者可能藏身在那裡。10月18日 美國國務卿突訪利比亞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8號突訪利比亞。
10月19日
利比亞執政當局19號稱在拜尼沃利德市發現了一個由30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卡扎菲次子賽義夫可能藏身其中。

結束

10月20日
執政當局占領卡扎菲殘餘的最後一個據點蘇爾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於槍殺。

後續

“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群雄割據,各種地方勢力崛起,伺機在這片剛剛平息戰亂的土地上圈地示威。其中就包括現在不斷對歐洲國家造成威脅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聯合國2015年10月初發布的報告估計,約有300萬利比亞人受到衝突影響,占其總人口的1/2。來自利比亞的難民與來自敘利亞等地的難民,共同催生了目前歐洲遇到的史上最大規模的難民潮。
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4月1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台採訪,承認出兵利比亞是任內最大錯誤。利比亞處於兩大政治勢力對立狀態: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獲得國際社會承認和西部一些民兵武裝支持,控制西部部分地區,包括的黎波里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在東部城市圖卜魯格另建政權,獲得“國民軍”支持,後者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

主參戰國

法國

地緣政治+經濟利益
此次的利比亞衝突中,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也是第一個放風說在數小時之內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國家,不是英美,而是平日低調的法國。央視分析,地緣政治的歷史恩怨,加上石油企業在利比亞的利益,或許正是法國勇當“第一”的原因。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這從地圖上就能看出來。很多法國的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為一個對本國而言的特殊國家,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布獨立,才結束統治。
然而更重要也許是經濟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而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聲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央視評論認為,對法國而言,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和統治地位,前者將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台,法國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總而言之,利比亞局勢的動盪,為法國謀求政治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為此,在聯合國決議剛剛通過幾個小時,法國就率先向利比亞發動了攻擊。

美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21日致信國會領導人稱,美軍正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在定性、持續時間和規模上均有“限度”。並希望北約主導軍事制裁利比亞。
主要參戰國使用武器主要參戰國使用武器
美國及其盟國周一向卡扎菲部隊發起了新一輪飛彈襲擊,此時多國部隊官員正努力緩和在干預利比亞軍事方針上的分歧。
對於美國的態度,《時代》周刊分析說,美國發動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結果深陷戰爭泥潭,經濟也在危機中尚未完全復甦,因此對參加另一場戰爭感到有負擔。
2011年3月至10月,第六艦隊派出大批艦艇參加利比亞戰爭。其派出的攻擊型核潛艇、水面戰艦共發射了200多枚“戰斧”巡航飛彈,接連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的許多重要設施和指揮機構。第六艦隊的E-2C艦載預警機、EP-3電子偵察機、P-3情報偵察機和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在支援北約空襲行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英國

至於英國,早在利比亞爆發騷亂之初,卡梅倫就積極倡導設立禁飛區,進行軍事干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英國對其國際地位日趨式微並不甘心,卡梅倫政府積極參與這次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顯示其國際影響力。另外,他領導的聯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處理好國際事務的挑戰,這是對卡梅倫領導能力的考驗和展示。

戰爭性質

原本是利比亞國內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別之間的爭鬥而引發的國內戰爭,後來由於西方國家的介入發展為西方國家與中東北非的國際戰爭。利比亞騷亂對於該國動亂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由於總統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捲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亞戰爭,是繼20世紀90年代的科索沃戰爭,本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後,西方國家為首的軍事聯盟第四次對主權國家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

各界反應

各方反應不一

俄印遺憾 非盟反對日本支持利比亞當地時間19日晚,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的戰機或艦艇向利比亞有關目標實施了軍事打擊。中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非洲聯盟(非盟)等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對此次軍事行動反應不一。
在美國,部分民眾舉行集會反對空襲利比亞。在美國,部分民眾舉行集會反對空襲利比亞。
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的是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但是為什麼這個決議演變成一場戰爭呢?這場戰爭是否合法?
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少將認為,這次禁飛區及多國召開峰會協調立場,各國分工行動,都是合法的。在禁飛區的實施上,現在的情況是,多國部隊把聯合國設立禁飛區的行動變成了一個空襲行動。這等於利用聯合國給的“尚方寶劍”,過度使用武力。“利比亞的飛機起飛,你可以讓它迫降,若不聽,你可以把它打下來。但現在利比亞說接受1973號決議,它什麼都還沒幹呢,你就咚咚咚把它打一通,這不是過度使用武力嗎?”張召忠認為,這次行動超出決議內容太多,性質都改變了。
但也有專家認為,1973號決議存在一些模糊地帶,多國部隊是利用了這個模糊地帶。1973號決議雖然是禁飛區決議,但是它又規定“可以採取一切措施阻止卡扎菲去攻擊平民”。
“多國部隊可以這樣講:為了禁飛區的有效性,我可以首先打掉卡扎菲的防空系統。為什麼打卡扎菲的坦克?他們可以說,卡扎菲還在威脅平民。所以我認為多國部隊充分利用了禁飛區決議。”
菲律賓舉行反戰集會。菲律賓舉行反戰集會。
專家認為,這開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因為照這種邏輯下去,還可以派地面部隊。“貌似合法,但裡面卻包藏著非常危險的傾向。”
另據新華社報導,非洲聯盟19日抗議聯軍行動,認為法國、美國、英國等國“濫用”決議,警告行動可能引發嚴重人道主義災難。
聯合國安理會17日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劃定特殊空域,限制衝突各方飛行器在管制空域內的飛行活動,目的是保護平民和平民密集區免遭空中軍事力量打擊。
同時,第1973號決議明確,外國軍隊地面進入利比亞“不合法”。
決議包括“會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平民安全等內容,沒有出現“授權外國軍事力量主動展開軍事行動”字樣。
支持
法國19日下午,法國在巴黎召開落實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利比亞決議的國際會議,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會後說,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未能履行決議即刻停火,有關各方將通過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方式迫使決議得到落實。
美國正在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歐巴馬19日說,他已授權美軍對利比亞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而且“行動已經開始”。但他重申美國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
英國首相卡梅倫19日晚證實英國軍隊已經參與了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卡梅在首相府門前發表講話說,英軍將作為國際聯合軍事行動中的一部分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卡梅倫還強調,此次聯合軍事行動是“合法、必要和正確的”,是一項正義事業並符合英國的利益。
日本外相松本剛明20日說,日本政府基於要求利比亞當局立即停止行使暴力的立場,支持聯合國會員國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利比亞採取措施。
遺憾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19日表示,俄對部分國家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為由,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表示遺憾。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20日說,俄強烈呼籲參與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有關國家停止濫用武力。
印度外交部20日發表聲明,對美、英、法等多國對利比亞發動空襲一事表示遺憾,並呼籲各方公開放棄使用武力,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人民)
葡萄牙捷克分別表示,不會參與在利比亞的任何軍事行動。考慮到目前利比亞局勢,將準備向利比亞提供可能的人道主義援助
反對
非盟利比亞問題專門委員會19日在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舉行會議,反對對利比亞的任何形式的外國軍事干涉。
非盟利比亞問題專門委員會成員、茅利塔尼亞總統阿齊茲在努瓦克肖特舉行的關於利比亞危機會議的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強調反對外國對利比亞進行任何軍事干涉。
他說,利比亞局勢要求採取緊急行動,為利比亞目前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危機”找到一個“非洲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必須考慮到尊重利比亞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以及拒絕任何形式的外來軍事干涉。
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19日在與前來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時強調,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將加劇這一地區的暴力活動。巴西外交部人士在解釋巴西立場時表示,在現階段,使用武力不是理想解決手段。“巴西相信,在停火機制下仍然存在著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的空間。”

利比亞外交部

第1973號決議失效
在利比亞19日遭到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後,利比亞外交部1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說,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第1973號決議已經失效。
聲明說,在法國率先違反該決議後,利方有權動用所有空中力量保衛國家。聲明同時要求立即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討論利比亞局勢。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19日在利比亞遭到西方國家空襲數小時後發表電視講話說:“現在應該打開武器庫,用各種武器武裝所有民眾,以捍衛利比亞的獨立、領土完整和榮譽。”他說,入侵只能讓利比亞在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更加堅定和團結。

委內瑞拉總統

西方為石油開打
在法國戰機開始對利比亞軍事目標開火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通過電視講話表達了對利比亞局勢的擔憂,以及對法國等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行動的不滿。他說,對利比亞的軍事入侵令人遺憾,這將帶來更多的傷亡,更多的戰爭。美國和歐盟的舉動是不負責任的。
查維茲還指責美國和它的盟友們是想要利比亞的石油,並強烈要求美國和歐盟停止軍事行動。
查維茲說,他們的行動是對一個國家的軍事干預,已經踐踏了國際法。他呼籲各方實現真正的停火,走和平解決爭端的道路,並停止軍事干涉其他國家政權的做法。

外交調解

祖馬、茅利塔尼亞總統阿齊茲、馬里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剛果(布)總統薩蘇等人組成的非盟代表團10日在的黎波里與利比亞領導人舉行了會談。會後,祖馬說,卡扎菲接受了非盟提出的停火路線圖計畫。部分代表團成員還將於11日前往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與反對派領導人商談停火事宜。
祖馬說,有關停火路線圖的詳細情況將在與反對派會談後公布。
祖馬還呼籲北約停止空襲利比亞政府軍,“給停火一個機會”。
非盟一直不贊成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而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利比亞危機。非盟關於利比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提出了五點路線圖計畫,以期推動和平解決利比亞危機。這個路線圖計畫內容主要包括:保護平民和結束敵對行動;保障受影響的人群接受人道主義援助;啟動不同政黨間對話,朝著結束危機的方向努力;設立過渡期;啟動必要政治改革,滿足利比亞人民訴求等。
人民網4月11日電 昨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他位於首都的黎波里的住宅,會見了由南非總統祖馬率領的包括剛果(布)、馬里、茅利塔尼亞等國的總統以及烏干達外長在內的非洲領導人代表團。會談結束後,南非總統祖馬宣布,卡扎菲已經同意了非盟提出的解決利比亞危機的路線圖。
然而據新華網班加西4月11日電(記者劉萬利朱小龍),在與非盟代表團舉行數小時閉門磋商後,利比亞反對派11日拒絕接受非盟提出的關於在利比亞停火的路線圖。
利比亞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阿卜杜勒-賈利勒說,非盟的路線圖並不包括卡扎菲下台或流亡的內容,不符合利比亞東部地區人民的要求,因此不能接受。
西方難從利比亞亂局中獲益 受損可能性很大
持續了幾個星期的利比亞戰爭已經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多座城鎮成為一片廢墟,大量百姓淪為難民。金一南認為,利比亞戰場陷入僵持局面其實對各方都不利,尤其是利比亞人民承受了戰亂帶來的巨大痛苦,受傷害最大。
金一南:利比亞現在衝突和戰亂有長期化的趨勢。現在非常明顯的態勢是,誰也不能在短期內戰勝對手,把對手力量全部清除。利比亞政府的反對派既不能在短期內清除卡扎菲政府的力量,卡扎菲政府也不能在短期內把反動派全部清除。這種僵持局面其實對雙方都不利,尤其對利比亞人民不利。利比亞長期陷入戰亂的話將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在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不管利比亞今後誰戰勝誰,是政府派勝利還是反政府派勝利,都將面臨一個尖銳問題:利比亞將來還能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
如果利比亞陷入了長期戰亂,誰都獲不了益。包括發動對利比亞空襲的西方國家,它們同樣也獲不了益,同時還要帶來很大的麻煩。
因為利比亞的石油、天然氣儲藏非常豐富,急於控制這裡的油氣資源也是各種力量博弈的一個重要底牌,這事拿不到桌面上說,但在桌下肯定起很大作用。當這個國家陷入戰亂的時候,目前反政府力量控制的利比亞東部地區是石油天然氣的主要產區。但是現在這些主要的產油區也受到戰亂影響,產量受到很大影響,未來的開採、儲量的保護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從利比亞目前的亂局來看,最初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打擊的這些力量都是想從中獲益的,但今天出現這樣的情況讓它們始料未及。它們從利比亞的亂局中獲益也很難,受損的可能性反而很大。
巴以衝突:隨時可能取代利比亞戰爭成為世界焦點
利比亞局勢演變的很搞笑,軍事打擊越來越成為一個笑柄,反而這次非盟卻聯合了一把。更為可笑的是,一度極其積極的法國也沒了聲音,而本來法國最積極,這次美國無疑是撈到了好處。一則美國著實在非洲增加了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雖然並不是善意的,但客觀上增加了。
如此,實際上是損害了歐洲自身的利益。與此同時,利比亞政府與反對派來回拉鋸戰正是美國想看到的,利比亞正在向分裂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而法國支持的反對派遠不如法國想像得強大,卡扎菲也不是如法國想像得沒有人民支持。當然,這次在利比亞危機中無疑中俄也是受害者。也就是說中歐俄在利比亞危機中全部浮虧了(單單利比亞局勢來說),於是乎中歐俄開始了在中東方向的反擊。
兩點反擊對美國來說很致命:1、聯合國《戈德斯通報告》指出,以色列軍隊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等巴方武裝組織在衝突中均犯有戰爭罪,且可能構成反人類罪。這雖然是2008年至2009年的報告,但隨時可能被拿出來說事。2、阿盟要求聯合國在加沙設立禁飛區。設還是不設?不設,聯合國雙重標準就更為清晰(實際上是美國雙重標準);設,直接限制的就是以色列,那動搖的是美國在中東的根基。
與此同時,巴以衝突開始加劇,哈馬斯已經聲稱進入緊急狀態,從前段時間以色列截獲大批運往加沙的武器上看,巴以戰爭隨時可能爆發從而取代利比亞成為世界焦點,而這個焦點則是美國最重要的地方,美國在此失去控制力意味著石油美元解體,美國要退出中東,退出中東意味著退出歐亞大陸。所以,這後面的博弈激烈程度,將會更深刻。
從近期歐盟在貨幣政策上向中國靠攏,中東方向又開始發揮中歐俄與阿拉伯國家的協調力量,美國又要難受了。另外,也要避免歐美達成某種妥協,中國應繼續拉高歐美妥協成本與風險。巴基斯坦擊斃幾個恐怖分子的作法很好。

深度分析

以安理會決議為名參戰國家各有打算
3月19日,西方國家對利比亞政府軍進行軍事打擊。分析人士認為,參戰各國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但其實也有自己的目的。
本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贊同、5票棄權通過了第1973號決議,同意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該決議出台使利比亞問題國際化。
19日下午,法國在巴黎召開落實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利比亞決議的國際會議。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會後發表聲明說,如果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不能履行決議立即停火,有關各方將通過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方式強行落實決議。數小時後,法國戰機對卡扎菲軍隊開火。
分析人士認為,在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方面,西方國家無疑利用了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從表面上看,西方國家打擊利比亞是為了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但不少外國專家和媒體認為,參與軍事行動的各國其實各有自己的利益考慮。
法國國際關係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表現自己的獨特立場,“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他就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了一張很好的牌”。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的美國起初並未積極推動對利比亞動武。那么,它為何最終加入了打擊行列?《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分析說,歐巴馬政府擔心英法搶了風頭。此外,在利比亞政府軍逼近反對派重要堡壘班加西、反對派陷入困境之時,阿盟表態支持在利設禁飛區,從而卸去了歐巴馬的擔心:對利比亞動武會被認為美國是在對伊斯蘭世界發起戰爭。
至於英國,分析人士認為,因為英國對其國際地位日趨式微並不甘心,欲藉此機會表現一把。
外國觀察家認為,美英法雖各有自己的算盤,但它們也有共同目的: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舉事的難得機遇,推翻對西方來說一直是如鯁在喉的卡扎菲政權;向利反對派提供支持,為其一旦上台後在該國謀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筆。

專家解讀

北約歷史性轉變
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已是一個年過六旬、疾病纏身的“老人”,不論是成員國內部分歧、一次次誤炸還是超越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行動,早已讓北約屢遭批評。在參與南聯盟、阿富汗等戰局的過程中,它逐漸由一個防衛協作性的軍事組織演變為進攻性的軍事集團,正如一家德國媒體所說,“偉大的敵人蘇聯已遠去,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北約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北約了”。然而,面對各方質疑聲音,北約高層的辯解是,“北約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政治和軍事同盟”。
對於近段時間北約行動的“高調”,中國駐伊朗前大使華黎明在接受中國日報網站採訪時指出,此次利比亞空襲行動可以被視為北約歷史性功能的又一次轉變。自冷戰結束後,伴隨著一次次東擴,北約不斷完成自身轉型。在此次利比亞戰局中,以往那種由美國牽頭、北約參與的模式再度轉變為美國退居二線、北約主導的模式,可以說北約的功能在這個變化中得到提升,並將在今後國際關係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另外,美國方面則試圖藉助這一變化打出“多邊主義”的旗幟,從而擺脫以往的“單邊主義”罵名。
北約應該檢討
至於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被炸一事,訊息一經曝光,立刻有人說這是“西方強盜的故伎重演”。12年前,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使用飛彈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造成3名使館工作人員不幸身亡,館舍嚴重損毀。
如果這次確實是“誤炸”別國大使館,那么在高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一貫自詡“精確打擊”的西方國家真該在軍事能力上做做功課了;但如果不是的話,那么其性質與1999年的南聯盟事件則別無二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能排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存在無理挑釁、拉第三國捲入戰爭的政治陰謀。但願這次北約真的是又一個“誤炸”,而不是以武力相威脅的“訛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