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

巴西總統

巴西總統(英語:President of Brazil,葡萄牙語:Presidente do Brasil)是巴西聯邦共和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任期4年,可連任一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西總統
  • 外文名:英語:President of Brazil,葡萄牙語:Presidente do Brasil
  • 政治地位:巴西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
  • 任期:4年
  • 產生方式:直接選舉產生
  • 官邸:高原宮 黎明宮
  • 別稱:帝王總統
  • 現任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
政治演變,國體和政體,選舉方式,總統職權,職權概況,行政方面,立法方面,司法方面,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其他方面,總統特權,總統官邸,現任總統,歷任總統,第一共和時期(1889年—1930年),瓦加斯時期(1930年—1946年),第二共和時期(1946年—1964年),軍事獨裁時期(1964年—1985年),新共和國時期(1985年—今),

政治演變

巴西是代議制民主共和國,其政治體制經過了長期的歷史演變。1822年9月7日巴西獨立後,成立巴西帝國,繼承了前宗主國葡萄牙君主政體,先後由佩德羅一世佩德羅二世兩位皇帝實施君主統治;1889年11月15日,巴西建立了共和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889年~1930年期間,共和國政權掌握在大農業寡頭手中,在巴西歷史上稱之為“舊共和國時期”或“第一共和國時期”。1930年瓦加斯革命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逐步掌握了政權,對舊憲法進行了一系列修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共和體制,實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但在1937年~1945年瓦加斯第一次執政時期,迫於形勢需要,仍實施獨裁統治;1945年~1964年期間,巴西民主進程取得順利發展;1964年軍事政變使巴西陷入了長達21年之久的軍事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直至1985年。1984年軍政府下台前進行的總統選舉並非全民直接選舉,而是通過選舉人團進行的選舉,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恢復民主。直到1988年巴西頒布民主憲法,1989年恢復總統的全民選舉,巴西才真正恢復了民主。
巴西國旗、國徽和地圖巴西國旗、國徽和地圖

國體和政體

巴西憲法規定,巴西實行總統制聯邦制,其政治權力由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組成,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三權相互獨立,分別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在行政機構級別劃分上,分為聯邦、州和市3級,分別由總統、州長和市長行使各級行政權力;聯邦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內閣組成,總統依照憲法賦予的權力執政;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州立法大會和市議會三級組成,分別對聯邦、州和市行使立法權,聯邦立法機構為參議院和眾議院,主要負責聯邦法律的制定和對行政機構的監督;司法機構劃分為聯邦和州兩級,依照憲法獨立行使司法權,主要司法機構有聯邦最高法院、高級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勞工法院、選舉法院和軍事法院等。
巴西國會大廈巴西國會大廈
巴西的總統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羅二世巴西帝國以後建立的。此後,巴西有過六部憲法,兩個獨裁時期和三個民主時期。在民主時期當中,投票是強制性的。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是巴西有史以來學歷最低、卻最受歡迎的總統。

選舉方式

憲法規定,凡是16歲及其16歲以上的公民均有選舉權,在巴西出生的國民、居住在巴西、35歲以上、有黨派屬性並擁有一切選舉權被選舉權的人可以當選為總統,巴西總統通過全民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選舉總統時採用絕對多數制的選舉制度,候選人必須得到絕對多數選票才可當選總統,即候選人得票數必須占總票數的50%以上,如果在第一輪選舉人無人得票超過50%,那么必須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一輪選舉中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參加第二輪選舉,得票多者即當選。
位於巴西利亞的三權廣場位於巴西利亞的三權廣場
除意外緣故外,如當選總統在規定的就職日期十天后仍未就任總統職務,這一職位由國民議會宣布空缺;在發生總統受彈劾的情況下,副總統將接替總統,就任總統職務。在總統和副總統受彈劾或總統和副總統職位空缺的情況下,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和最高法院院長將依次出任總統職務。當總統和副總統職位空缺,將在公布最後的空缺的三十天后進行選舉,當選者將任完其前任的任期。總統未獲國民議會同意不得擅自離國,否則以免職論處。
候選人當選總統後,當選總統將在國民議會會議上就職,如國民議會未開會,將在聯邦最高法院就職,總統就職時宣誓依法堅持、捍衛和執行憲法,促進全體人民的幸福、維護巴西的團結、完整和獨立,還需要接過代表巴西國旗的總統綬帶。

總統職權

職權概況

巴西總統任期4年,可以連任一次。由於巴西歷史上有著軍人政權的背景,同時巴西也是多黨制國家,使得作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的總統手中擁有很大的權力,是國家的權力中心,被稱為“帝王總統”。巴西總統的權力比美國總統的權力還大,因為巴西總統手中除了擁有強大的行政權以外,還擁有更強大的立法權。總統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能,共和國總統有以下職權。

行政方面

1、在內閣部長協助下,擔負聯邦行政管理的最高領導,管理聯邦行政機構。
巴西總統辦公地——高原宮巴西總統辦公地——高原宮
2、規定聯邦行政管理機構的組成、職權和作用,設立或取消聯邦公共職務。
3、總統有效地掌握著國家政府,擁有任免內閣部長、聯邦區和地區行政長官的最終權力,還需要審批被宣布同國家安全利益相關的市的市長的任命。
4、總統擁有決定和實施公共政策的權力。
5、總統向國民議會提交預算提案,擁有決定預算的最終權力。

立法方面

1、依照憲法程式和規定,提出立法程式,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法律建議,批准、頒布法律,發布忠實執行法律的法令和規定,或者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臨時措施,也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不經過國會批准就馬上頒布並施行法律的權力。
2、總統對議會制定的法律具有否決權,可以否決法律提案,除非參眾兩院全體議員以50%的票數推翻總統的否決,否則該法案不生效。
3、總統擁有決定議會議事日程的權力,每年在國民議會立法會議開幕時,向國民議會呈送國情咨文,闡明國家的形勢和請求採取認為必要的措施,在國民議會立法會議開幕後的六十天內,向國民議會提交上一年度的賬目。

司法方面

總統有權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和其他相關成員。

軍事方面

1、在立法會議休會期間,在受到外國入侵的情況下,在國民議會批准後或未經國民議會事先批准,宣布戰爭,得到國民議會批准或國民議會尚在研究,宣布媾和。
2、依照補充法規定,批准外國武裝力量通過本國領土或在本國領土作短暫停留。
3、擔任武裝部隊的最高司令,任命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統領國內一切武裝力量。
4、在全國或在部分地區發布國家動員令,確定應急措施和發布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下令和實施聯邦干預。

外交方面

1、保持巴西與外國的關係。
2、在國際交往中代表巴西簽訂國民議會尚待研究的國際條約、協定和協定。

其他方面

1、批准巴西人接受外國政府的養老金、職務或佣金。
2、根據依法建立的機構的意見,準予赦免和減刑。
3、總統還可以將規定聯邦行政管理機構的組成、職權和作用,設立或取消聯邦公共職務,批准巴西人接受外國政府的養老金、職務或佣金,準予赦免和減刑的職權讓予或委託給內閣部長或其他當局人士,他們必須遵守讓予和委託規定的職權範圍。

總統特權

巴西總統可以使用黎明宮作為居所,高原宮作為辦公場所。總統配有醫療和安全方面的專門人員、秘書和助手。還有專車和專機(所謂“巴西空軍一號”)。

總統官邸

當前,巴西總統官邸是是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市中心三權廣場北部的黎明宮,總統辦公地是位於巴西利亞三權廣場北部的高原宮。巴西總統擁有專車和專機,專車為防彈混合動力版福特Fusion勞斯萊斯幻影,專機是空中客車A319波音737,兩者均隸屬於巴西空軍,前者用於國際長途飛行,後者用於國內短途飛行,此外,總統還配有一架美洲豹VH36直升機。
巴西總統官邸——黎明宮巴西總統官邸——黎明宮

現任總統

雅伊爾·博索納羅,屬於社會自由黨,自1991年成為巴西國會議員以來已近30年。他曾是一名陸軍上尉,此次大選提出了“巴西優先”口號,政治上主張打擊腐敗,經濟上主張推行私有化,社會治安上主張強化警察權力,提倡傳統價值觀。
博爾索納羅博爾索納羅
2018年10月28日,在巴西大選第二輪投票中,社會自由黨候選人雅伊爾·博索納羅獲勝並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於1955年3月出生於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市,他早年行伍出身,後走上從政之路,以民族主義和保守派立場出名。
2019年年1月1日,博索納羅將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宣誓就任巴西總統。

歷任總統

第一共和時期(1889年—1930年)

巴西共和政府最初的41年時期可稱為第一共和時期或舊共和國時期(República Velha)。1889年,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弗洛里亞諾·佩紹托等人參與巴西共和政變,11月15日成功推翻帝制,佩德羅二世被迫遜位,巴西帝國滅亡。其後他們成立巴西臨時政府,並由豐塞卡出任臨時總統。兩年後的1891年,臨時政府正式改組成為巴西合眾國,豐塞卡遂成為共和國首任總統。豐塞卡主張集權,傾向獨裁,並濫用職權,結果民怨沸騰,同年被迫辭職,由佩紹托繼承。
雖然當時的巴西,理論上是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但實際上卻奉行寡頭政治。在第一共和時期只有聖保羅州米納斯吉拉斯州兩州的共和黨輪流執政,里約熱內盧州共和黨只執政一次,而其他政黨在這段期間則無法一嘗執政的滋味。在鄉郊地區的選舉投票亦往往被地方地主控制。由於識字限制,故當時只有少於百分之六的人口擁有投票權。還有,當時只有富裕人家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曼努埃爾·德奧多羅·達·豐塞卡(Manuel Deodoro da Fonseca)1889年11月15日—1891年11月23日 軍人
2、弗洛里亞諾·佩紹托(Floriano Peixoto)1891年11月23日—1894年11月15日 軍人
3、普魯登特·德·莫賴斯(Prudente de Morais)1894年11月15日—1898年11月15日 聖保羅州共和黨
4、坎波斯·薩萊斯(Campos Sales)1898年11月15日—1902年11月15日 聖保羅州共和黨
5、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Rodrigues Alves)1902年11月15日—1906年11月15日 聖保羅州共和黨
6、阿豐索·佩納(Afonso Pena)1906年11月15日—1909年6月14日 米納斯吉拉斯州共和黨
7、尼洛·佩薩尼亞(Nilo Peçanha)1909年6月14日—1910年11月15日 里約熱內盧州共和黨
8、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Hermes Rodrigues da Fonseca)1910年11月15日—1914年11月15日 軍人
9、文塞斯勞·布拉斯·佩雷拉·戈麥斯(Venceslau Brás Pereira Gomes)1914年11月15日—1918年11月15日 米納斯吉拉斯州共和黨
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Rodrigues Alves)聖保羅州共和黨(1918年當選第二任期總統,但在宣誓就職之前因病於1919年1月16日去世)
10、總統德爾芬·莫雷拉(Delfim Moreira)1918年11月15日—1919年7月28日 米納斯吉拉斯州共和黨
11、埃皮塔西奧·達席爾瓦·佩索阿(Epitácio da Silva Pessoa)1919年7月28日—1922年11月15日 米納斯吉拉斯州共和黨
12、阿圖爾·達席爾瓦·貝爾納德斯(Artur da Silva Bernardes)1922年11月15日—1926年11月15日 米納斯吉拉斯州共和黨
13、華盛頓·路易斯(Washington Luís)1926年11月15日—1930年10月24日 聖保羅州共和黨
儒利奧·普列斯特斯(Júlio Prestes)聖保羅州共和黨(1930年3月1日當選為候任總統。同年10月24日海、陸軍發動軍事政變,華盛頓·路易斯被推翻,因軍方不承認儒利奧·普列斯特斯,所以他最終未能繼任成為總統。)

瓦加斯時期(1930年—1946年)

在第一共和時期的巴西最初以咖啡業為經濟重心。1929年,美國發生華爾街股災,引發經濟大蕭條,巴西亦不能倖免。受到大蕭條的影響,咖啡價格急劇下跌,經濟大受打擊,加上國內鄉村與城鎮之間的貧富懸殊,為社會帶來沉重壓力。當時的總統華盛頓·路易斯,因未能應付經濟危機而失去民心。1930年,海、陸軍發動軍事政變,將路易斯政府推翻,出身自南里奧格蘭德州熱圖利奧·瓦加斯被軍方擁立成為總統。瓦加斯最初致力改善政治、經濟和民生,令國家再次走向富強。但後來隨著共產黨派和法西斯黨派的興起,瓦加斯的權力開始動搖,故採取獨裁統治以鞏固權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人民要求民主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最終迫使瓦加斯下台。瓦加斯在位的時期可以稱為瓦加斯時期(Era Vargas)。
巴西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巴西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軍事執政委員會(Junta Governativa)共同主席:奧古斯托·塔索·弗拉戈索(Augusto Tasso Fragoso)、伊薩亞斯·德·諾羅尼亞(Isaías de Noronha)、梅納·巴雷托(Mena Barreto)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軍人
14、熱圖利奧·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30年11月3日—1945年10月29日 無黨籍
15、若澤·利尼亞雷斯(José Linhares)1945年10月29日—1946年1月31日 無黨籍

第二共和時期(1946年—1964年)

由於瓦加斯黯然下台,因此造成了巴西歷史上十幾年的黨派之爭,期間在政壇內形成兩個派系:親瓦加斯派系和反瓦加斯派系,他們在這段期間鬥爭不斷。1954年瓦加斯自殺,令鬥爭更趨白熱化,兩派水火不容,最後要到1964年的軍事政變始被平息。
16、歐里科·加斯帕爾·杜特拉(Eurico Gaspar Dutra)1946年1月31日—1951年1月31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17、熱圖利奧·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51年1月31日—1954年8月24日 巴西工黨
18、若昂·卡費·菲略(João Café Filho)1954年8月24日—1955年11月8日 進步社會黨
19、卡洛斯·科英布拉·達·盧斯(Carlos Coimbra da Luz)1955年11月8日—1955年11月11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20、內雷烏·拉莫斯(Nereu Ramos)1955年11月11日—1956年1月31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21、儒塞利諾·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1956年1月31日—1961年1月31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22、雅尼奧·夸德羅斯(Jânio Quadros)1961年1月31日—1961年8月25日 國家工黨
23、拉涅里·馬茲利(Ranieri Mazzilli)1961年8月25日—1961年9月7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24、若昂·古拉特(João Goulart)1961年9月8日—1964年4月2日 巴西工黨
25、拉涅里·馬茲利(Ranieri Mazzilli)1964年4月2日—1964年4月15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軍事獨裁時期(1964年—1985年)

1964年3月31日,巴西爆發軍事政變,若昂·古拉特政府被軍方推翻,軍事獨裁時期(Ditadura militar)開始,結束兩派鬥爭的局面,1967年將國名由“巴西合眾國”改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軍方在其統治期間實行獨裁統治,限制各方面的自由,但在這段期間卻令經濟急速發展,令巴西成為世界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國家之一,至1970年代中葉因第一次石油危機而掉頭下降。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上台,他致力恢復民主政治,令軍方統治力量日漸衰落。
26、卡斯特洛·布蘭科(Castelo Branco)1964年4月15日—1967年3月15日 國家革新聯盟(軍人)
27、阿圖爾·達科斯塔·伊·席爾瓦(Artur da Costa e Silva)1967年3月15日—1969年8月31日 國家革新聯盟(軍人)
佩德羅·阿雷克索(Pedro Aleixo)全國民主聯盟(佩德羅·阿雷克索原擔任阿圖爾·達科斯塔·伊·席爾瓦政府的副總統一職,席爾瓦因病無法履職後,阿雷克索本應繼任總統一職,但因軍事執政委員會在席爾瓦無法履職後奪取政權,阿克雷索並未正式就職)
軍事執政委員會(Junta Governativa)共同主席:奧古斯托·拉德馬克(Augusto Rademaker)、奧雷利奧·德·里拉·塔瓦里斯(Aurélio de Lira Tavares)、馬斯奧·德·索薩·梅洛(Márcio de Sousa Melo)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軍人
28、埃米利奧·加拉斯塔蘇·梅迪西(Emílio Garrastazu Médici)1969年10月30日—1974年3月15日 國家革新聯盟(軍人)
29、埃內斯托·蓋澤爾(Ernesto Geisel)1974年3月15日—1979年3月15日 國家革新聯盟(軍人)
30、若昂·菲格雷多(João Figueiredo)1979年3月15日—1985年3月15日 國家社會黨(軍人)

新共和國時期(1985年—今)

1985年,若昂·菲格雷多下台,其權力歸還予民主政府,新共和國時期(Nova República)開始。面對軍事政府遺留下來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政府採取各項政策以穩定民心。最後政府成功穩定經濟,並讓國家再次走向繁榮。
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
坦克雷多·內維斯(Tancredo Neves)巴西民主運動黨(坦克雷多·內維斯於1985年1月15日當選為總統,本應於1985年3月15日上任,但他就任前幾天突發重病,故並未宣誓就任,並於4月21日逝世。)
31、若澤·薩爾內(José Sarney)1985年3月15日—1990年3月15日 巴西民主運動黨
32、費爾南多·科洛爾(Fernando Collor)1990年3月15日—1992年12月29日 國家復興黨
代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Itamar Franco)1992年10月2日—1992年12月29日 巴西民主運動黨
33、伊塔馬爾·佛朗哥(Itamar Franco)1992年12月29日—1995年1月1日 巴西民主運動黨
34、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1995年1月1日—2003年1月1日 巴西社會民主黨
巴西前總統米歇爾·特梅爾巴西前總統米歇爾·特梅爾
35、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2003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 巴西勞工黨
36、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 巴西勞工黨
代總統 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2016年5月12日—2016年8月31日 巴西民主運動黨
37、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2016年8月31日— 2019年1月1日 巴西民主運動黨
38、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2019年1月1日—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