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分配原則:誰應受罰,量刑

刑法的分配原則:誰應受罰,量刑

《刑法的分配原則:誰應受罰,量》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保羅 H.羅賓遜。本書主要介紹了 刑事責任與刑罰的分配、分配原則的必要性、威懾力、改造原則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刑法的分配原則:誰應受罰,量刑
  • 又名:Distributive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Who Should Be Punished How Much?
  • 頁數:281頁
  •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11396935, 7811396939
條形碼: 9787811396935
尺寸: 20.8 x 14.4 x 1.4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保羅 H.羅賓遜(Paul H.Robinson) 譯者:沙麗金

內容簡介

《刑法的分配原則:誰應受罰,如何量刑?》的總體安排是:第一章為概述。第二章進行初步討論,明確每一個可選擇的分配原則的指導標準,論證可選擇分配原則之間的內在矛盾。從第三章到第九章對每個可選擇分配原則逐個進行分析並了解其優點和缺點。第十章對可選擇分配原則的優缺點進行總結和對比。第十一章論述如何構建混合分配原則。第十二章對如何構建混合分配原則進行詮釋。

目錄

第一章 刑事責任與刑罰的分配
第二章 清晰闡述分配原則的需要
第一節 每個可選擇分配原則的標準
第二節 分配原則之間的矛盾
第三節 不清晰闡述分配原則合併的問題
第三章 刑法具有威懾力嗎?
第一節 威懾的先決條件
第二節 組合作用研究
第三節 增強威懾作用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第四章 作為分配原則的威懾
第一節 傳統假設:刑法原則的制定會影響行為
第二節 威懾作為分配原則的困難
第五章 改造
第一節 改造起作用嗎?
第二節 作為分配原則的改造
第六章 使危險之人喪失犯罪能力
第一節 給預防性拘留披上刑事司法的外衣
第二節 正義問題
第三節 預防性拘留的問題
第四節 分離實現正義和預防性拘留
第七章 應得懲罰的互競概念:報復的、道義的、經驗主義懲罰
第一節 應得懲罰的互競概念
第二節 關於應得懲罰的性質的混亂結果
第三節 小結:三種懲罰的具體描述
第四節 結論
第八章 應得懲罰的效用
第一節 經驗主義懲罰作為分配原則的犯罪控制價值
第二節 刑法道德信譽的決定因素
第三節 確定公眾的應得懲罰認知
第四節 概要和總結
第九章 “恢復性正義”
第一節 恢復過程的優點和“恢復性正義”的缺陷
第二節 “恢復性正義”和實現正義
第三節 更廣泛地套用恢復過程並將其用於更嚴重的案件
第十章 各種分配原則的長處和弱點
第一節 一般威懾
第二節 特殊威懾
第三節 改造
第四節 使喪失犯罪能力
第五節 經驗主義懲罰
第六節 道義懲罰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一章 混合分配原則
第一節 構建闡明性混合分配原則的幾種方法
第二節 美國法律協會的“限制性報應主義”分配原則
第十二章 正義的實用理論:以經驗主義懲罰為核心的混合分配原則的建議
第一節 分配原則建議
第二節 偏離經驗主義懲罰
第三節 避免偏離經驗主義懲罰的策略
第四節 刑法分配原則的限制
羅賓遜的部分書目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