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歸因理論

凱利歸因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提出,可以使用三種不同的解釋說明行為的原因:一是歸因於從事該行為的行動者;二是歸因於行動者的對手客觀刺激物;三是歸因於行為產生的環境。凱利認為,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注意三種行為信息,即一致性、一貫性和特異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利歸因理論
  • 外文名:Kelley’s theory of attribution
理論的形成,理論的貢獻,不足之處,補充和完善,

理論的形成

1967年,凱利發表了論文《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在該文中他認為歸因過程是“個體對他的世界進行歸因—目標、傾向以及內在特性的歸因”,並用立方體模型來描述這種過程,被稱為三維歸因理論,也稱為三度理論。凱利對海德的歸因理論進行又一次擴充和發展,他認為歸因乃是指個人對環境中的事件,去覺察或推論其性質或原因的過程,這過程包括當事人對自己或他人行為原因的推論。他將歸因現象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夠在多次觀察同類行為或事件的情況下的歸因,稱為多線索歸因;另一類則是依據一次觀察就做出歸因的情況,稱為單線索歸因。他提出若干歸因原則:共變分析、因果關係圖解、打折扣原則、擴大原則、複雜必要原因和補償原因等。他認為,人們對行為的歸因總是涉及三個方面的因素;客觀刺激物,即行動者知覺的對象;行動者;所處關係或情境,即行為產生的環境。

理論的貢獻

凱利對歸因理論的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歸因過程的嚴密的邏輯分析模式,對人們的歸因過程做了比較細緻、合理的分析和解釋。

不足之處

但是,他的三度理論也遭到了人們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是指他過分強調歸因的邏輯性,使之成為一個理想化哈羅德 · 凱利: 歸因理論的發展者的模式,脫離了普通人歸因活動的實際。

補充和完善

凱利後來對他的理論加以了補充和完善。他提出了因果圖式說,來彌補三度理論的不足。所謂因果圖式,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於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的基本認知結構,在具體的歸因過程中,這種子認知結構會被特殊的事件喚醒而參與對行為的歸因。後來,凱利又為他的歸因理論補充了幾條原則,即打折扣原則=增強原則和補償原則。打折扣原則是指人們對於他人行為的歸因,可能事先有幾種假設,如果其他似乎可能的原因同時出現,那么最初假定的原因就不可全信了,需要打折扣。增強原則是指如果行為發生在有連續性的抑制原因出現的時候,那么一個可能的促進性原因的強度將理解得更高。補償原則是指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抑制性原因和促進性原因對於結果是互相補償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