冖

“冖”本讀作mì,本意為覆蓋,是“”的古字。

“冖”在現代漢語一般不常用,只做偏旁,作偏旁時常稱之為“禿寶蓋”。以“冖”為意符的字,多以覆蓋有關,如軍、寫、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冖
  • 拼音:mì
  • 部首:冖
  • 五筆:PYN
  • 倉頡:XXLN
  • 統一碼:5196
  • 筆畫數:二畫
  • 字形結構:獨體
  • 四角號碼:37020
  • 鄭碼:WWA
字源解說,字意,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字源解說

“冖”是指事字。在甲骨文中,“冖”像“一”字兩頭下垂,像布巾蒙覆形,當是最原始的帽子,藉以表示覆蓋。由於後來“冖”只做偏旁。表示“覆蓋”的義項便造了“”來表示,如今簡化成“冪”。
演變演變

字意

  1. (mì)〈文言義〉〖動〗覆蓋,後作“冪”
  2. 稱禿寶蓋,漢字偏旁或部件。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冖部】冖 mì 莫狄切
【原文】覆也。從一下垂也。凡冖之屬皆從冖。
〖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冪,同。
【譯文】覆蓋,從“一”向兩旁下垂,凡是“冖”的部屬都從“冖”。

說文解字注

〖覆也〗
覆者,蓋也。
〖從一下垂〗
一者所以覆之也,覆之則四面下垂。《廣韻》引文字音義云:以巾覆,從一下垂,莫狄切。十六部。按冥下曰冖聲。鼏亦冖聲。則亦在十一部。支耕之合也。凡冖之屬皆從冖。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冖部】 冖 ·康熙筆畫:2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莫狄切,音覓。《說文》覆也。從一下垂。《玉篇》以巾覆物。《同文舉要》象布幕下覆。《正字通》今作羃,楷作冪。小篆從巾作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