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攻後趙襄國之戰

冉魏攻後趙襄國之戰

冉魏攻後趙襄國之戰即指公元三五零年(後趙青龍元年,前燕慕容俊二年)十一月至公元三五一年三月,冉魏武悼天王冉閔率軍圍攻後趙都城襄國(今河北邢台)的戰役。公元三五零年正月,石閔冉閔建立冉魏,同年三月,石祗於襄國繼後趙帝位,自此以後,冉魏與後趙頻繁作戰,八月,冉魏取得魏趙蒼亭之戰的勝利,十一月,冉閔領軍圍攻襄國,石祗被迫去帝號,改稱趙王,並同時向前燕、石琨、姚弋仲求援,三方均派兵助戰,冉閔派軍分別於石琨、姚襄作戰,皆不勝,但在這種情況下,冉閔未撤兵,反而傾全軍出戰,後因前燕軍趕到,為三方圍攻而敗。

基本介紹

  • 名稱:冉魏攻後趙襄國之戰
  • 地點:襄國(今河北邢台)
  • 時間:公元350年11月至公元351年3月
  • 參戰方:冉魏,後趙,前燕,羌族姚氏
  • 結果:冉魏戰敗,冉魏軍隊十萬人被殺
  • 參戰方兵力:冉魏 約十萬人
    後趙 約十萬人
    前燕 約三萬人
    羌族姚氏 約四萬人
  • 傷亡情況:冉魏 傷亡十萬
    聯軍 傷亡不詳
  • 主要指揮官:冉閔,姚襄,悅綰,石琨
戰役簡介,戰役過程,戰役開始,戰役經過,戰役結果,史籍記載,歷史評價,

戰役簡介

後趙式微、冉魏初立
公元349年(後趙太寧元年,燕王慕容俊即王位第一年),後趙主石虎病重,齊王生母劉氏和大臣張豺、張舉李農冊立幼子齊王石世為皇太子。四月,石虎病情稍痤,自立為皇帝,改元太寧。不久,前東宮的謫卒高力督反叛,燕王石斌予以平定。五月初,石虎病危,下詔命:以彭城王石遵為大將軍,燕王石斌為丞相,張豺為鎮衛大將軍,共同輔佐皇太子石世。齊王生母劉氏生怕燕王石斌輔佐於己不利,趁石虎病危之際,與大臣張豺合謀假傳聖旨殺死石斌。
冉魏冉魏
不日,石虎病死,皇太子石世繼位,正屯軍河內的彭城王石遵得到訊息,領軍撲向鄴城,殺死皇太后劉氏、幼帝石世、鎮衛大將軍張豺,自立為帝,並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為皇太子,旋即其兄弟數人以石遵得位不正為名,發兵討伐,皆慘敗,石遵的帝位得以穩固。
由於石遵曾在攻占鄴城之前對石虎養孫石閔許諾要將他立為儲君,但其後食言,故與石閔產生矛盾,而後又聽信讒言,意圖奪其兵權,導致二人矛盾加劇。
適時在石遵帳下的義陽王石鑒將此訊息透露給石閔,並趁機和石閔聯合,於琨華殿殺死石遵,並自立為帝,又在名義上大肆加封石閔,但暗地裡加緊圖謀殺死石閔,但沒有成功。石鑒將責任推卸於其他大臣,以此自保。
石閔則趁機奪取後趙之權,並頒布《殺胡令》,於鄴城中大肆屠殺胡、羯族人,石虎子孫與諸大臣紛紛逃出,其中石琨逃亡冀州,大臣多逃往襄國,而不久石鑒因為宦官高密有反叛之心而被殺。
公元350年(後趙青龍元年,前燕慕容俊即王位第二年)正月,石閔推翻後趙,自立為帝,恢復冉姓,改元永興,建立冉魏。同年三月,在後趙末年戰亂中身處襄國的石虎之子石祗亦承繼後趙帝統,自立為帝,改元永寧,“諸六夷據州郡擁兵者皆應之”,奔逃冀州的石琨亦歸附,石祗以為丞相。冉閔為奪取後趙全國,石祗為恢復後趙,報其父仇,並實際上成為後趙皇帝,兩國從此攻戰不息。而在同年八月,兩國在蒼亭(今山東莘縣南古黃河上)地方作戰,冉魏取得勝利。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

公元350年(後趙永寧元年,前燕慕容俊二年)十一月,冉閔以其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並為之配胡人軍隊一千為親兵,自鄴城發兵十餘萬北上進攻襄國,軍隊出征前,冉魏光祿大夫韋謏曾經勸阻冉閔發兵,言不可戰,但已下定決心進攻襄國,進而徹底推翻後趙的冉閔不以為然,並不聽信,反而以此極為不滿,於是冉閔下令誅殺韋謏極其子孫,並於當日統兵出發。

戰役經過

同年十一月,冉閔所統領的冉魏十萬大軍逼近襄國地區,並與駐守當地的後趙軍隊發生多次激戰,期間,冉閔一路築丘砌城,挖掘地道的方式逐步向襄國推進,但由於襄國城池很堅固,守備較為嚴密,一時還難以拿下,冉閔改變戰略,將速戰速決改為長期圍困,在襄國城下修葺營地,命令軍士墾作,以自給自足,就這樣冉魏十萬大軍便對襄國進行了長期的圍困,其時間長達一百多天。
五胡十六國分布示意圖五胡十六國分布示意圖
公元351年(冉魏永興二年,後趙永寧元年,前燕慕容俊二年)二月,此時身處襄國城內的後趙皇帝石祗由於冉閔的長期圍困很是恐慌,雖然襄國城一時之間還難以被攻破,但冉閔的長期圍困已然使石祗覺得朝不保夕了,在這種情況下,石祗無法,只好自除帝號,降稱趙王,向冉閔示弱,以求對方放其一馬,解除圍困,但冉閔並沒有因此放棄攻占襄國的計畫,繼續對襄國進行圍困。石祗自覺不是辦法,並同時派遣使者向前燕及聚居於清河(今河北清河境內)的羌人姚弋仲部求援,姚弋仲部派出其子姚襄率領羌族騎兵三萬八千人,前燕慕容俊派出燕國御難將軍悅綰率領三萬人自龍城出發前往救援,
同年三月,後趙汝陰王、丞相石琨也從冀州率兵七萬人與姚襄會合,三方兵力加起來就有十餘萬人,且多是精兵,實力不可小覷,冉閔聽聞信息,分別派出車騎胡睦前往下場長蘆抵禦姚襄所率領的羌族騎兵三萬八千人,派出將軍孫威前往黃丘抵禦石琨所部七萬人,但兩處作戰均不利,分別為姚襄、石琨所敗,所部兵力均被全殲,車騎胡睦、將軍孫威兩人隻身逃回冉閔大營。旋即,姚襄、石琨、悅綰三方軍隊逼近襄國,冉閔欲親自率所部十餘萬人傾巢而出,與姚襄、石琨、悅綰三方軍隊決一死戰,而此時,冉閔帳下的衛將軍王泰則向冉閔提出:“窮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強救雲集,欲吾出戰,腹背擊我。宜固壘勿出,觀勢而動,以挫其謀。今陛下親戎,如失萬全,大事去矣。請慎無出,臣請率諸將為陛下滅之”,意即此時不可傾巢與之戰,如果與那三方軍隊立刻交戰的話,一旦陷入膠著狀態,石祗恐怕會出兵自後方襲擊我軍,我軍腹背受敵,難以取勝,眼下之計,不如加築防禦攻勢,靜觀時變,避其銳氣,亂其計畫,而且此事亦不需陛下御駕親征,如果謀劃不周,傷及陛下,到時我軍群龍無首,就萬事休矣,因此,末將請求陛下不要貿然領兵出戰,就由營下諸將替陛下消滅敵軍吧!冉閔認為正確,接受了他的建議,但隨軍道士法饒的一句話卻讓王泰的建議付諸東流,法饒說:“太白經昴,當殺胡王,一戰百克,不可失也”,說是天意所指,冉魏此戰必勝,冉閔一時血衝上腦,下定決意領兵出戰,並說:“吾戰決矣,敢諫者斬!”於是率領所部十餘萬人傾巢而出。戰事果然如王泰所言,冉閔與姚襄、石琨、悅綰三方軍隊交戰之時,石祗也率領出襄國,在後方襲擊冉閔,冉魏大敗。

戰役結果

戰中,於戰前投降冉閔的胡人栗特康等人反叛,投降石祗,並生擒冉閔之子冉魏太原王、大單于驃騎大將軍冉胤和左僕射劉琦給石祗,石祗將二人殺死。同時,冉魏的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諶、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等文武臣工和全部軍隊十餘萬人,都被亂軍殺死。冉閔率領十餘騎士兵躲回襄國行營,並於夜裡趁暗逃回鄴城

史籍記載

《晉書·載記第十·慕容俊》
皝死,永和五年,僣即燕王位,依春秋列國故事稱元年,赦於境內。是時石季龍死,趙、魏大亂,俊將圖兼併之計,以慕容恪輔國將軍,慕容評為輔弼將軍,陽騖為輔義將軍,慕容垂為前鋒都督、建鋒將軍,簡精卒二十餘萬以待期。是歲,穆帝使謁者陳沈拜俊為使持節、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並、平四州牧、大將軍大單于燕王,承制封拜一如廆、皝故事。
明年,俊率三軍南伐,出自盧龍,次於無終。石季龍幽州刺史王午棄城走,留其將王他守薊。俊攻陷其城,斬他,因而都之。徙廣寧、上穀人於徐無,代郡人於凡城而還。
冉閔石祗,僣稱大號,遣其使人常煒聘於俊。
《晉書·載記第十六·姚弋仲》
季龍末,梁犢李農於滎陽,季龍大懼,馳召弋仲。弋仲率其部眾八千餘人屯於南郊,輕騎至鄴。時季龍病,不時見弋仲,引入領軍省,賜其所食之食。弋仲怒不食,曰:“召我擊賊,豈來覓食邪!我不知上存亡,若一見,雖死無恨。”左右言之,乃引見。弋仲數季龍曰:“兒死來愁邪?乃至於疾!兒小時不能使好人輔相,至令相殺。兒自有過,責其下人太甚,故反耳。汝病久,所立兒小,若不差,天下必亂。當宜憂此,不煩憂賊也。犢等因思歸之心,共為奸盜,所行殘賊,此成擒耳。老羌請效死前鋒,使一舉而了。”弋仲性狷直,俗無尊卑皆汝之,季龍恕而不責,於坐授使持節、侍中、征西大將軍,賜以鎧馬。弋仲曰:“汝看老羌堪破賊以不?”於是貫鉀跨馬於庭中,策馬南馳,不辭而出,遂滅梁犢。以功加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進封西平郡公。
冉閔之亂,弋仲率眾討閔,次於混橋。石祗僣號於襄國,以弋仲為右丞相,待以殊禮。祗與閔相攻,弋仲遣其子襄救祗,戒襄曰:“汝才十倍於閔,若不梟擒,不須復見我也。”襄擊閔於常盧澤,大破之而歸。弋仲怒襄之不擒閔也,杖之一百。
《晉書·載記第七·石季虎下》
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內黃人也。其先漢黎陽騎都督,累世牙門。勒破陳午,獲瞻,時年十二,命季龍子之。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拜建節將軍,徙封修成侯,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及敗梁犢之後,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永和六年,殺石鑒,其司徒申鍾、司空郎闓等四十八人上尊號於閔,閔固讓李農,農以死固請,於是僣即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曰永興,國號大魏,複姓冉氏。追尊其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后,立妻董氏為皇后,子智為皇太子。以李農為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農諸子皆封為縣公。封其子胤、明、裕皆為王。文武進位三等,封爵有差。遣使者持節赦諸屯結,皆不從。
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通和,連兵檄誅閔、農。鑒遣石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率步騎七萬分討祗等。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殺之。
太宰趙鹿、太尉張舉、中軍張春、光祿石岳、撫軍石寧、武衛張季及諸公侯、卿、校、龍騰等萬餘人出奔襄國。石琨奔據冀州,撫軍張沈屯滏口,張賀度據石瀆,建義段勤據黎陽,寧南楊群屯桑壁,劉國據陽城,段龕據陳留,姚弋仲據混橋,苻洪據枋頭,眾各數萬。王朗、麻秋自長安奔於洛陽。秋承閔書,誅朗部胡千餘。朗奔於襄國。麻秋率眾奔於苻洪
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石閔率騎千餘,距之城北。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斬級三千。琨等大敗,遂歸於冀州。
石祗聞鑒死,僣稱尊號於襄國,諸六夷據州郡擁兵者皆應之。閔遣使臨江告晉曰:“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不答。閔誅李農及其三子,並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晉盧江太守袁真攻其合肥,執南蠻校尉桑坦,遷其百姓而還。
石祗遣其相國石琨率眾十萬伐鄴,進據邯鄲。祗鎮南劉國自繁陽會琨。閔大敗琨於邯鄲,死者萬餘。劉國還屯繁陽。苻健自枋頭入關。張賀度、段勤與劉國、靳豚會於昌城,將攻鄴。閔遣尚書左僕射劉群為行台都督,使其將王泰、崔通、周成等帥步騎十二萬次於黃城,閔躬統精卒八萬繼之,戰於蒼亭。賀度等大敗,死者二萬八千,追斬勒豚於陰安鄉,盡俘其眾,振旅而歸。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鐘鼓綿亘百餘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之。閔至自蒼亭,行飲至之禮,清定九流,準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
閔率步騎十萬攻石祗於襄國,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謏啟諫甚切,閔覽之大怒,誅謏及其子孫。閔攻襄國百餘日,為土山地道,築室反耕。祗大懼,去皇帝之號,稱趙王,遣使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師。會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復遣其子襄率騎三萬八千至
石祗使劉顯帥眾七萬攻鄴。時閔潛還,莫有知者,內外凶凶,皆謂閔已沒矣。射聲校尉張艾勸閔親郊,以安眾心,閔從之,訛言乃止。劉顯次於明光宮,去鄴二十三里,閔懼,召衛將軍王泰議之。泰恚其謀之不從,辭以瘡甚。閔親臨問之,固稱疾篤。閔怒,還宮,顧謂左右曰:“巴奴,乃公豈假汝為命邪!要將先滅群胡,卻斬王泰。”於是盡眾而戰,大敗顯軍,追奔及於陽平,斬首三萬餘級。顯懼,密使請降,求殺祗為效,閔振旅而歸。會有告王泰招集秦人,將奔關中,閔怒,誅泰,夷其三族。劉顯果殺祗及其太宰趙鹿等十餘人,傳首於鄴,送質請命。驃騎石寧奔於柏人。閔命焚祗首於通衢。
閔徐州刺史劉啟以鄄城歸順。劉顯復率眾伐鄴,閔擊敗之。還,稱號於襄國。閔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皆以城歸順。平南高崇、征虜呂護執洛州刺史鄭系,以三河歸順。慕容彪攻陷中山,殺閔寧北白同、幽州刺史劉準,降於慕容俊。時有雲黃赤色,起東北,長百餘丈,一白鳥從雲間西南去,占者惡之。
劉顯率眾伐常山,太守蘇亥告難於閔。閔留其大將軍蔣乾等輔其太子智守鄴,親率騎八千救之。顯所署大司馬、清河王寧以棗強降於閔,收其餘眾,擊顯,敗之,追奔及於襄國。顯大將曹伏駒開門為應,遂入襄國,誅顯及其公卿已下百餘人,焚襄國宮室,遷其百姓於鄴。顯領軍范路率眾千餘,斬關奔於枋頭。
自滆頭,俊遣將軍悅綰率甲卒三萬自龍城,三方勁卒合十餘萬。閔遣車騎胡睦距襄下場長蘆,將軍孫威候琨於黃丘,皆為敵所敗,士卒略盡,睦、威單騎而還。琨等軍且至,閔將出擊之,衛將軍王泰諫曰:“窮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強救雲集,欲吾出戰,腹背擊我。宜固壘勿出,觀勢而動,以挫其謀。今陛下親戎,如失萬全,大事去矣。請慎無出,臣請率諸將為陛下滅之。”閔將從之,道士法饒進曰:“太白經昴,當殺胡王,一戰百克,不可失也。”閔攘袂大言曰:“吾戰決矣,敢諫者斬!”於是盡眾出戰。姚襄、悅綰、石琨等三面攻之,祗沖其後,閔師大敗。閔潛於襄國行宮,與十餘騎奔鄴。降胡栗特康等執冉胤及左僕射劉琦等送於祗,盡殺之。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諶、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等諸將士死者十餘萬人,於是人物殲矣。賊盜蜂起,司、冀大飢,人相食。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閔悔之,誅法饒父子,支解之,贈韋謏大司徒。

歷史評價

冉魏攻後趙襄國一戰,冉閔恃勇輕敵,不聽忠諫,反信讒言,在久圍不克的情況下貿然悉眾出戰,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導致有生力量幾被全殲,也導致了最終戰役的全面失敗,讓冉魏喪失大量精銳部隊,使得在冉魏後期抗擊前燕的進攻之時陷入兵力短缺的困境,為冉魏帝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