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愛國主義

共和愛國主義是一種秉持文化工具主義態度,倡導保障人的自由、權利與自治的近代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和愛國主義
  • 外文名:Republican patriotism
  • 組成:歷史
思想來源:,思想內涵:,總結:,

思想來源:

近代的民族國家認同,有政治性的愛國主義和文化性的民族主義兩種典範。在西學東漸之後,這兩種民族國家認同均傳入中國並產生廣泛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民族主義的典範在梁啓超的思想體系中兼而有之,作為有政治性的愛國主義的重要思想—共和愛國主義思想是梁啓超在《新民說》早期倡導具有共和主義色彩的國民自主共同體,後來被張佛泉繼承,發展為與民主主義內在結合的共和愛國主義。

思想內涵:

民族性與民族主義的二元對立,成為共和愛國主義的基本立論。民族主義不僅是政治性的愛國主義,而且是具有共和主義傾向的愛國主義。共和愛國主義不僅追求主權,而且追求自治,共和愛國主義與爭自由是發自同一源泉的,即共和愛國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原則是內在一致的。共和愛國主義對國家自由優先性的強調,充分肯定了個人自由與國家政體之間的邏輯聯繫,即自由的國家先於自由的個人而存在,離開自由的國家,自由的個人便無從說起。自由的國家是個人自由得以展現的公共空間。
共和愛國主義唯一的特質是國民願在同一獨立政體下合作的意識與決心,強調公民的權利與自由、強調對公共權力的制約與平衡。這種政治的愛國主義,不是對自己祖國無條件、無選擇的認同,而是對特定的理想共同體的認同。這一特定的共同體,就是自由主義心目中以自由民主為內涵的共和政體。共和愛國主義倡導現代民族國家事實上也是一個共和主義式的公民宗教共同體:公民們在民主憲政體制之下,通過參與國家的公共事務,在政治基礎上形成公共的民族精神和普遍意志,即對自由和人權這些基本政治價值的共同信仰。
共和愛國主義同時也強調政治活動本身是具有價值的,它將能教育和社會化參與其中的公民,而民眾的參與能夠對掌權的精英進行監督。最重要的是,除非由公民直接參與立法和決策,否則這便算不上是公民自治的制度,即共和愛國主義的基礎就是公民的權利與自由得到保障。因此自治成為共和愛國主義思想中的核心原則。民族主義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員和整合力量,能夠幫助民主實現國家範圍內的大規模自治。
共和愛國主義對於文化秉承文化工具主義的態度,文化不是發自內心情感深處的生命體驗,不是安身立命的認同對象,更與根源感、家園感和歸宿感無關;文化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滿足人類各種需求的有效工具。因而共和愛國主義利用文化來構建其共和式的政治活動—保障權利與自治。

總結:

共和愛國主義是一種秉持文化工具主義態度,倡導保障人的自由、權利與自治的近代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分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