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預算

公共預算

預算編制是對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共部門收支進行測算和計畫的活動·。公共預算的過程分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決算。預算執行由本級財政部門負責,包括收入執行,支出資金撥付和預算調整三個環節。

決算是對預算結果的總結和評價,目的是為了集中反映預算活動的基本情況和政府績效,為編制新的預算提供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預算
  • 解釋:立法程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計畫
  • 特點:計畫性透明性全面性法律權威性
  • 基本模式:分項排列預算模式等
定義,特點,分類,基本模式,過程,四個維度,公共預算功能,面臨的挑戰,相關信息,

定義

經立法程式批准的政府年度財政收支計畫,以及政府的資金籌集,使用計畫及相關的一系列制度等,存在於市場經濟中並且與公共財政相適應的國家預算類型。

特點

(1)計畫性(2)透明性(3)全面性(4)法律權威性(5)政治程式性

分類

1.按照不同的政府級別,公共預算可分為中央公共預算和地方公共預算
2.按照預算的編製程序,公共預算可分為臨時預算、正式預算和追加預算
3.按照公共預算內容的分合程度,公共預算可分為經費預算、公共投資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子預算
4.按照不同的編制形式,公共預算可分為單式預算和複式預算
5.按照不同的預算作用時間,公共預算可分為年度預算和中長期預算
6.按照不同的收支管理範圍,公共預算可分為總預算和單位預算

基本模式

1.分項排列預算模式
以預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標為核心,採用分項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標的預算資金,由撥款機構加以撥付。
2.規劃—計畫—預算模式
確定預算項目的目標,編排實現預算目標的方案,後按照預算方案進行預算安排的模式,而不是按照支出項目進行預算。
3.目標管理預算模式
注重預算項目執行的效率而不是主項目與各備選項目之間的選擇。
4.零基預算模式
不考慮以前的預算收支情況,而是根據實際需要編排預算項目的模式。
5.績效預算模式
績效或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為西方國家主要的預算管理模式)

過程

1.預算編制(1)預算編制的原則
(2)預算編制的依據
(3)預算編製程序
2.預算執行
(1)預算執行的特點
(2)預算執行環節
(3)預算執行中的任務
3.決算
(1)準備階段
(2)編制階段
(3)審查階段
(4)批准階段

四個維度

公共預算的這四個維度不但概括了公共預算管理的內涵,也反映了公共預算不同於企業或私人預算的特點。
政治維度
公共資源是稀缺的,公共預算分配公共資源時必須考慮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最終的預算分配實際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優先性,是不同的參與者討價還價的結果,這反映了公共預算的政治性。
管理維度
公共預算也是管理的工具,因為有效的分配並不能保證資源都被有效地使用,所以公共預算不只是簡單的財政資源分配,還要求利用特定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使得公共服務和公共項目的提供更有效。
經濟維度
公共預算還是經濟平衡工具,因為公共預算的分配往往承擔著刺激經濟成長或穩定經濟、促進就業、抑制通貨膨脹等巨觀經濟職能。
財務管理維度
公共預算也是一個財務管理工具。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數量龐大而繁雜,為了合理獲得賠一筆收入和安排每一筆支出,必須通過微觀的財務管理工具來明確約束參與者的行為。

公共預算功能

阿倫·希克把政府預算的職能劃分為三種:計畫、管理、控制。柯林頓政府才長魯賓認為,現代公共預算還必須包括另外兩個職能,即優先排序和預算問責。雖然所有的公共預算系統都是具備公共預算的五個功能,但是,這五個功能在不同的公共預算系統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不同的預算系統總是強調預算的特定功能。例如,計畫——項目預算體強調的是計畫功能,而結果導向的預算強調的是管理和問責功能。
計畫
是指確定組織目標、測算為了實現這些組織目標所需要的資源以及決定怎么樣獲取、使用這些資源等系類決策過程,主要回答“做什麼”的問題。
管理
是指確定了組織名表後,項目管理者確保有效地獲取和利用資源以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是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控制
是為了確保有效實施特定的工作任務而進行的對具體的人、財、物的控制,所以控制職能通常是建立在對預算指出的希艾娜關係分類基礎上的。早期的線性預算就是為了滿足這個目的而產生的。線性預算也是現代預算的編制基礎。
優先性排序
和資源的稀缺性有關,相對於有效需求,公共資源是稀缺的,因而公共支出職能滿足部分公共需求,這就需要對預算申請進行優先性排序,優先性排序反映了決策這的政策偏好,決定了預算分配的結果。
預算問責
確保政府花錢的行為對納稅人負責。
阿爾伯特·C·海迪認為預算決策是政府部門最重要的決策。而所有的預算決策都是圍繞這實現預算的功能進行的。

面臨的挑戰

中國公共預算面臨的最大挑戰:財政可持續。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了高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比較成功地適應經濟轉型,構建起新的財政收入汲取體系。在此基礎上,財政收入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並推動了財政支出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財政收入一直在高速增長,國家才能夠從容、有效地應對一次次的治理方面的挑戰。然而,越來越明顯地,中國財政的轉折點已經來臨,中國財政“不差錢”的美好日子已經結束,並開始步入“差錢的時代”,而且收支缺口將會越來越大。這就是說,各級政府的預算環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如何適應預算環境的變化,改革預算模式,調整預算行為,確保財政可持續,將是中國公共預算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此,一個亟需研究的問題是:過去十多年剛剛建立起來的預算體系能否很好地確保中長期的財政可持續?為了確保財政可持續,中國預算體系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革?本文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回答。本文首先指出中國財政的轉折點已經來臨,預算環境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然而,對於確保中長期財政可持續來說,目前的預算體系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相關信息

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1年突破3000億元、2014年突破4000億元、2015年達到4723.9億元。
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同口徑增長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低於年初預算目標。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5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同口徑增長13.17%。中央和地方支出均超額完成預算,山東、甘肅、江蘇等省區市占七成左右的財力投向民生,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