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7年

公元697年,農曆丁酉年,這一年,是大周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六月,武則天改年號為神功,所以這一年也是武則天神功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697年
  • 農曆丁酉
  • 生肖年雞年
  • 又名神功元年,萬歲通天二年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年表

新鑄九鼎成
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四月鑄九鼎成。豫州鼎名永昌,雍州鼎名長安,冀州鼎名武興,兗州鼎名日觀,青州鼎名少陽,徐州鼎名東源,揚州鼎名江都,荊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除豫州鼎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石外,其餘八鼎各高一丈四尺,受一千二百石,共用銅五十六萬七百餘斤。太后猶欲以黃金千兩塗之,姚濤曰:九鼎神器,貴於天質自然。且臣觀其五采煥炳相雜,不待金色以為炫耀。太后乃罷。鼎上各鏤本州山川物產之象,著作郎賈膺福等分題之,尚方署令曹元廓圖畫之。新鼎既成,令宰相,諸王率南北牙宿衛兵十餘萬人,並仗內大牛、白象共曳之,太后自作《曳鼎歌》,令曳者唱和,自洛陽玄武門曳入新構明堂之庭,各依方位排列。
酷吏來俊臣伏誅
來俊臣,萬年人。天授(六九0至六九二)中上書,累擢侍御史。按詔獄數稱旨,拜左台御史中丞。其人天資殘忍,作《羅織經》,執法從入不從出。凡鞫囚必注醯(醋)於鼻,掘地為牢,非死不得出。前後夷滅千餘族,雖周興莫能過。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皇嗣(睿宗旦)及廬陵王(中宗顯)與南北衙同反,妄圖以此奪取國柄。諸武及太平公主聞之恐懼,共先發俊臣罪,俊臣由是系獄。有司議以謀叛罪,處極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下。內史王及善諫曰:“俊臣凶狡貪暴,國之元惡,不去之,必動搖朝廷。”太后不納。太后游苑中,吉頊執轡,太后問以外事,頊曰:“外人唯怪來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告密有功於國,朕方思之。”頊曰:“於安遠告虺貞(指越王貞謀反事),今止為成州司馬(此言俊臣告密已賞過其功);今俊臣聚結不逞之徒,誣構良善(指諸武等),而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國之賊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六月初三日,俊臣棄市,仇家爭啖其肉,須臾而盡;抉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踏成泥。太后知天下惡之,乃下制數其罪惡,且曰:“宜加赤族之誅,以雪蒼生之憤,可準法藉沒其家。”士民皆相賀於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俊臣掌權時,吏部選官受其囑託,往往一榜用其私屬數百人,以此黨羽滿朝。俊臣既誅,侍郎銓曹皆自首,太后責之,答曰:“臣負陛下,該死!然亂國家法,罪止一身;違俊臣語,必致滅族,臣不忍滅族!”太后默然。
李昭德被殺
李昭德,長安人。武后時,官至鳳閣侍郎,耿直敢言。王慶之請立武承嗣皇太子,以昭德諫而止。酷吏侯思止屢陷大臣,昭德屢奏其誣罔不法,卒榜殺之。又素惡來俊臣及秋官侍郎皇甫文備,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為二人共誣謀反下獄,時昭德巳降官監察御史,六月三日,與來俊臣同棄市。時人無不哀昭德而恨俊臣,朝廷執法混同如此。
平定契丹之叛
契丹李盡忠死,妻兄孫萬榮收合餘眾,軍勢復振,遣別將何阿小、駱務整為前鋒,陷冀州,攻瀛州,河北震動。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三月,王孝傑以白衣(前敗於吐蕃免官為民)起復為清邊道總管,率兵十七萬擊契丹。兩軍遇於東硤石谷(今河北盧龍境),契丹兵多,路隘,孝傑率精兵為先鋒,且戰且前,出谷口,擺方陣與契丹戰。後軍總管蘇宏暉畏敵眾,棄甲而遁。孝傑無後援,戰不利,被契丹兵迫墜崖而死,兵士被殺或奔踐相踏,死亡殆盡。武攸宜軍在漁陽(今河北薊縣),聞敗,軍中震恐,不敢前進。契丹乘機擾幽州,攸宜遣將擊之,不能克。四至五月,朝廷又遣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大總管,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二十萬擊契丹。懿宗在趙州(今河北趙縣),聞契丹駱務整率兵將至冀州,委棄軍資,倉皇退據相州(今河南安陽),於是,契丹屠趙州。時突厥默啜已知孫萬榮傾巢寇幽州,其老巢柳城新城(今遼寧朝陽周近)唯留老弱婦女,因發兵圍之,三日而克,盡俘以歸。六月,萬榮聞訊,軍心大亂,奚人因起叛萬榮,力攻其後;神兵道總管楊玄基迅擊其前,獲契丹將何阿小,契丹軍遂大潰。萬榮率輕騎數千倉皇東奔,前軍總管張九節迎頭阻擊,萬榮與奴逃至潞水東(今北京通縣境),息於林下,嘆道:“今欲降唐,罪已大;欲奔突厥,亦死;欲回新羅不可得,將何往乎!”奴斬其首以降。九節傳首東都,其餘眾多投突厥,契丹亂平。
突厥默啜勢益強
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九月,突厥以兵數萬攻涼州,虜涼州都督許欽明。二年正月寇靈州;二月寇勝州,平狄軍副使安道買擊破之;三月,契丹大敗王孝傑軍。武后以契丹未平而突厥猶盛,乃冊默啜為可汗。默啜請為太后之子,而願以己女嫁唐諸王,太后許之。默啜又乞繒帛、農具、種子、鐵等,且求河曲六州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太后不欲許,默啜怨怒,拘留使者田歸道。武后懼突厥兵勢,又欲借其助平契丹,遂采鸞台侍郎楊再思、納言姚濤等建議,歸還河曲六州數千帳降戶,並給谷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具,鐵四萬斤。於是默啜詐聯孫萬榮,而偷取契丹新城,俘其家屬,亂其軍心,助平契丹之亂。然突厥得人、得地、得農資,其生產力亦得以發展,國勢益強。
昆明來朝
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七月,昆明來朝。“昆明”音轉為“昆彌”,當時國名,今雲南大理洱海周近。武德四年(六二一)十二月曾遣使朝貢,因求內附。貞觀十九年(六四五),唐遣梁建方討“蠻”,至西洱河,見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戶,小者二三百戶,以梅、李、趙、董為大姓,各擅一地,無大君長,不相統屬。自雲其先本漢人,久與中國懸絕,殆後之所謂“西南夷”或“烏蠻”,與“六詔”近同。
改元神功
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九月九日,太后大享通天宮,赦天下,改元神功
武后君臣論謀反
神功改元,太后謂侍臣曰:“以前周興來俊臣審案,多連引朝臣,判其謀反,國有常法,朕豈敢不遵?有時疑其不實,另派近臣親往查問,得其案卷,皆犯人自己承服,故朕不以為疑。但自周興來俊臣死後,卻不再聽說有謀反者,難道從前被判謀反者有什麼冤枉嗎?”夏官侍郎姚元崇答云:“自垂拱(六八五)以來被判謀反死者,大都是周、來等牽引羅織,目的是邀功受賞。陛下派近臣前往查問,近臣也自顧不暇,怎敢翻案?犯人自己如果不服不招,那只能遭受更重苦刑,不如速死。現在陛下已經明察實事,周、來等都已伏法,臣願以全家百口為陛下保證今後內外之臣再無謀反者。如果查出真有謀反痕跡,臣願受知而不告之罪。”太后非常高興,說:“以前都是宰相助成其事,使朕成為嚴刑峻法之君,你的分析,深合朕意。”於是賜崇賞錢千貫。
始置員外官
神功元年(六九七)閏十月(實即十月),鳳閣舍人李嶠知天官選事,始置員外官數千人。先是天授三年(六九二)始用“試官”,官制大壞,濫官益多。“員外”之置本非正途,然自六朝以來,猶有成法,貞觀之末,猶自不免,故較“試官”之不論賢愚,悉加擢用,其患猶小。
改正月為閏十月
神功元年歲末十月,太后以為閏(十)月。詔曰:“頃者所司造歷,以臘月為閏,稽考史籍,便紊舊章,遂令一歲之中,晦仍見月。重更尋討,果差一日。可以本月為閏十月,來月為正月。”即改原臘月二日為正月一日,可使來年正月甲子合朔為冬至。
喬知之冤死
知之,馮翊人。有俊才,武后時,累除右補闕,遷右司郎中。知之有婢名窈娘(或雲名碧玉),美麗善歌舞,武承嗣藉以教諸姬,遂長留不還。知之且惜且怨,為之不婚,作《綠珠怨》(以窈娘比晉石崇婢綠珠)私寄之。婢得詩,感激墜井死。承嗣得詩於婢之裙帶,大怒,諷酷吏羅織知之罪,族誅之。按:喬知之死,它書多繫於天授元年,《資治通鑑》據陳子昂《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詩》繫於神功改元之後,今從之。

大事

(1)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宮。
(1)正月,己亥朔(初一),太后在通天宮祭祀。
(2)突厥默啜寇靈州,以許欽明自隨。欽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醬、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選良將、引精兵、夜襲虜營,而城中無諭其意者。
(2)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擾靈州,帶著俘獲的唐將許欽明許欽明到州城下大喊,要求給好醬、梁米和墨,意思是讓城中選良將、領精兵,夜襲敵人營壘,而城中竟沒有人能領會他喊話所隱含的意思。
(3)箕州刺史劉思禮學相人於術士張憬藏,憬藏謂思禮當歷箕州,位至太師。思禮念太師人臣極貴,非佐命無以致之,乃與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謀反,陰結朝士,托相術,許人富貴,俟其意悅,因說以“綦連耀有天命,公必因之以得富貴。”鳳閣舍人王兼天官侍郎事,用思禮為箕州刺史。
(3)箕州刺史劉思禮向術士張憬藏學相面,張憬藏說劉思禮將經歷箕州刺史,做到太師的職位。劉思禮心想太師在大臣中非常顯貴,不是君主的輔佐大臣不能擔任,便與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圖謀造反,秘密勾結朝廷官員,利用相面的辦法,為別人預言富貴,等把人說得高興的時候,然後便說:“綦連耀將授命於天,您一定要依靠他才能獲得富貴。”鳳閣舍人王兼管天官侍郎事,便任用劉思禮為箕州刺史。
明堂尉吉頊聞其謀,以告合宮尉來俊臣,使上變告之。太后使河內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禮廣引朝士,許免其死,凡小忤意皆引之。於是思禮引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孫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劉奇、給事中周翻及王兄涇州刺史、弟監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內名士,窮楚毒以成其獄,壬戌,皆族誅之,親黨連坐流竄者千餘人。
明堂縣尉吉頊知道劉思禮的陰謀,報告了合宮縣尉來俊臣,讓來俊臣向朝廷密告他謀反。太后派河內王武懿宗審問他,武懿宗命令劉思禮廣泛牽連朝廷官員,答應可以赦免他的死罪,凡對武懿宗稍不順從的人都牽連上。於是劉思禮牽連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孫元亨、執掌天官侍郎事務的石抱忠、劉奇、給事中周及王的哥哥涇州刺史王、弟弟監察御史王助等,共三十六家,都是海內知名人士。嚴刑拷打逼供定案後,壬戌(二十四日),他們全都被滅族。他們的親戚因株連而被流放的有一千多人。
初,懿宗寬思禮於外,使誣引諸人。諸人既誅,然後收思禮,思禮悔之。懿宗自天授以來,太后數使之鞫獄,喜誣陷人,時人以為周、來之亞。
當初,武懿宗表面向劉思禮表示寬大,以便讓他誣告牽連別人。等到被牽連的人處死後,他便逮捕劉思禮,劉思禮後悔了。武懿宗天授年間以來,太后多次派他審訊囚犯,他喜歡誣陷人,當時人認為他是周興來俊臣第二。
來俊臣欲擅其功,復羅告吉頊;頊上變,得召見,僅免。俊臣由是復用,而頊亦以此得進。
來俊臣想獨得這次事件的告發之功,又羅織罪名密告吉頊;吉頊因密告別的謀反事件獲得太后召見,才得以倖免。來俊臣因此又得到重用,而吉頊也藉此得以升官。
俊臣黨人羅告司刑府史樊謀反,誅之。子訟冤於朝堂,無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秋官侍郎上劉如璇見之,竊嘆而泣。俊臣奏如璇黨惡逆,下獄,處以絞刑;制流州。
來俊臣的黨徒羅織罪名告發司刑府史樊謀反,樊被處死。他的兒子訴冤於朝堂,無人敢受理,便抽刀自己剖腹。秋官侍郎上人劉如看見了,偷偷嘆息流淚。來俊臣便上奏說劉如偏袒惡逆罪犯,他於是被逮捕入獄,判處絞刑;太后下令改判他流放州。
(4)尚乘奉御張易之,行成之族孫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復薦易之,兄弟皆得幸於太后,常傅朱粉,衣錦繡。昌宗累遷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拜其母臧氏、韋氏為太夫人,賞賜不可勝紀,仍敕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私夫。迥秀,大亮之族孫也。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皆候易之門庭,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4)尚乘奉御張易之,是張行成的同族侄孫,年輕、貌美,精通音律。太平公主推薦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入侍宮中,張昌宗又推薦張易之,兄弟二人都得到太后的寵幸,常塗脂抹粉,穿華麗的衣服。張昌宗連續升官後任散騎常侍,張易之任司衛少卿;授給他們的母親臧氏、韋氏太夫人的封號,賞賜多得數不清,又命令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的姘夫。李迥秀,是李大亮的同族侄孫。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晉卿等人,時常等候在張易之家門口,爭著為他執馬鞭牽馬,稱張易之為五郎,張昌宗為六郎。
(5)癸亥,突厥默啜寇勝州,平狄軍副使安道買擊破之。
(5)癸亥(二十五日),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擾勝州,唐朝平狄軍副使安道買將他們打敗。
(6)甲子,以原州司馬婁師德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6)甲子(二十六日),朝廷任命原州司馬婁師德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7)春,三月,戊申,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將兵十七萬與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唐兵大敗,孝傑死之。
(7)春季,三月,戊申(十二日),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領兵十七萬與契丹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唐兵大敗,王孝傑戰死。
孝傑遇契丹,帥精兵為前鋒,力戰。契丹引退,孝傑追之,行背懸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暉先遁,孝傑墜崖死,將士死亡殆盡。管記洛陽張說馳奏其事。太后贈孝傑官爵,遣使斬宏暉以徇;使者未至,宏暉以立功得免。
王孝傑和契丹人遭遇,率領精兵為前鋒,奮力作戰。契丹人後退,王孝傑追擊,行進到背靠懸崖的地方,契丹回兵逼近他,蘇宏暉首先逃跑,王孝傑墜崖身死,戰士幾乎全部戰死。管記洛陽人張說迅速奏明上述情況。太后追贈給王孝傑官爵,派遣使者前去將蘇宏暉斬首示眾;使者還未到達,蘇宏暉因立功得以免死。
武攸宜漁陽,聞孝傑等敗沒,軍中震恐,不敢進。契丹乘勝寇幽州,攻陷城邑,剽掠吏民,攸宜遣將擊之,不克。
武攸宜進軍至漁陽,聽說王孝傑等全軍覆沒,軍中震驚,不敢前進。契丹人乘勝侵擾幽州,攻陷城池,劫掠官吏和百姓,武攸宜派部將攻擊他們,不能取勝。
(8)閻知微田歸道同使突厥,冊默啜為可汗。知微中道遇突厥使者,輒與之緋袍、銀帶,且上言:“虜使至都,宜大為供張。”歸道上言:“突厥背誕積年,方今悔過,宜待聖恩寬宥。今知微擅與之袍帶,使朝廷無以復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又,小虜使臣,不足大為供張。”太后然之。知微見默啜,舞蹈,吮其靴鼻;歸道長揖不拜。默啜囚歸道,將殺之,歸道辭色不撓,責其無厭,為陳禍福。阿波達乾元珍曰:“大國使者,不可殺也。”默啜怒稍解,但拘留不遣。
(8)閻知微田歸道一同出使突厥,封阿史那默嗓為可汗。閻知微中途遇到突厥使者,即送給他紅袍、銀帶,並且上奏說:“突厥使者到達都城,應當大設帷帳迎接。”田歸道上奏說:“突厥違反朝命不受節制多年,現在才悔過,應等待陛下的聖恩寬恕,現在閻知微卻擅自給突厥使者紅袍、銀帶,使得朝廷不能再恩賜他;應該讓他仍穿原來的服裝,以等待朝廷的恩賜。還有,小國的使臣,不值得大設帷帳迎接。”太后同意田歸道的意見。閻知微見到阿史那默啜,行跪拜禮,吻他的靴尖;田歸道只深深作揖而不跪拜。阿史那默啜因此囚禁田歸道,還準備殺死他。田歸道言詞神態都堅強不屈,指責阿史那默啜不知滿足,並為他陳述禍福利害。阿波達乾元珍說:“大國的使者,不可以殺死。”阿史那默啜的怒氣才稍微消減,但將他拘留,不放他回國。
初,鹹亨中,突厥有降者,皆處之豐、勝、靈、夏、朔、代六州,至是,默啜求六州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並谷種、繒帛、農器、鐵,太后不許。默啜怒,言辭悖慢。姚、楊再思契丹未平,請依默啜所求給之。麟台少監、知鳳閣侍郎贊皇李嶠曰:“戎狄貪而無信,此所謂‘藉寇兵資盜糧’也,不如治兵以備之。”、再思固請與之,乃悉驅六州降戶數千帳以與默啜,並給谷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事,鐵四萬斤,並許其昏。默啜由是益強。
當初,鹹亨年間,突厥人有投降的,唐朝都安置他們在豐、勝、靈、夏、朔、代六州,這時候阿史那默啜便要求這六州的降戶和單于都護府所轄的地方,以及谷種、絲帛、農具、鐵,太后不答應。阿史那默啜大怒,言詞違逆傲慢。姚、楊再思契丹尚未平定,請求滿足他的各項要求。麟台少監、知鳳閣侍郎贊皇人李嶠說:“戎狄貪婪而不講信用,答應他的要求就是所謂‘借給敵寇兵員、資助盜賊糧食’,不如加強軍備以防備他。”姚、楊再思堅持請求滿足他,於是全部送還六州降戶數千帳,並給谷種四萬斛,各種絲織品五萬段,農具三千件,鐵四萬斤,答應他女兒的求婚。阿史那默啜從此日益強大。
田歸道始得還,與閻知微爭論於太后前。歸道以為默啜必負約,不可恃和親,宜為之備。知微以為和親必可保。
田歸道這才得以回國,他與閻知微太后面前展開爭論。田歸道認為阿史那默啜一定會背約,不可依仗和親,應當做好防備工作。閻知微認為和親一定可以依靠。
(9)夏,四月,鑄九鼎成,徙置通天宮。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圖山川物產於其上,共用銅五十六萬七百餘斤。太后欲以黃金千兩塗之,姚曰:“九鼎神器,貴於天質自然。且臣觀其五采煥炳相雜,不待金色以為炫耀。”太后從之。自玄武門曳入,令宰相、諸王帥南北牙宿衛兵十餘萬人並仗內大牛、白象共曳之。
(9)夏季,四月,朝廷鑄成九鼎,移置於通天宮。豫州鼎高一丈八尺,能容納一千八百石;其餘各州鼎各高一丈四尺,能容納一千二百石;分別在鼎上鑄山川物產的圖象,共用銅五十六萬零七百餘斤。太后想用一千兩黃塗鼎,姚說:“九鼎是神器,可貴的是天質自然。而且我看它五色光芒相互輝映,不須靠金色才放光采。”太后聽從他的意見。九鼎自玄武門拽入,命令宰相、諸王率領南北衙禁衛軍十餘萬人及儀仗隊中的大牛、白象一同牽拽。
(10)前益州長史王及善已致仕,會契丹作亂,山東不安,起為滑州刺史。太后召見,問以朝廷得失,及善陳治亂之要十餘條。太后曰:“外州末事,此為根本,卿不可出。”癸酉,留為內史。
(10)前益州長史王及善已退休,遇契丹作亂,崤山以東不安定,又被起用為滑州刺史。太后召見他,詢問朝廷得失,王及善陳述治亂要務十多條。太后說:“外州的任務是次要的,朝廷為根本,你不可以出任刺史。”癸酉(初八),他被留下任內史。
(11)癸未,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將兵擊契丹。五月,癸卯,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
(11)癸未(十八日),朝廷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領兵進攻契丹。五月,癸卯(初八),又任命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領兵二十萬進攻契丹
先是,有朱前疑者上書云:“臣夢陛下壽滿八百。”即拜拾遺。又自言“夢陛下發白再玄,齒落更生”。遷駕部郎中。出使還,上書曰:“聞嵩山呼萬歲。”賜以緋算袋,時未五品,於綠衫上佩之。會發兵討契丹,敕京官出馬一匹供軍,酬以五品。前疑買馬輸之,屢抗表求進階;太后惡其貪鄙,六月,乙丑,敕還其馬,斥歸田裡。
這以前,有個叫朱前疑的人上書說:“我夢見陛下壽滿八百歲。”太后當即授給他拾遺職務;又自稱“夢見陛下頭髮白了又變黑,牙齒脫落又再生”,又升任駕部郎中。他出使回來,上書說:“聽到嵩山呼萬歲。”又賜給他紅算袋,當時他還不是五品官,只能在綠色衣服上佩帶。遇上發兵討伐契丹,朝廷命令京官獻馬一匹供軍用,賜給五品官,朱前疑買馬進獻後,一再上表要求提升官階;太后討厭他貪鄙,六月,乙丑(初一),命令發還他的馬,將他逐回農村。
(12)右司郎中馮翊喬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為之不昏。武承嗣藉以教諸姬,遂留不還。知之作《綠珠怨》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諷酷吏羅告,族之。
(12)右司郎中馮翊人喬知之有美妾名叫碧玉,喬知之因為有了她而不結婚。武承嗣借她來教諸姬妾,便留下她不讓回去。喬知之寫作《綠珠怨》送給她,她於是投井自殺。武承嗣從她裙帶中搜得《綠珠怨》,大怒,示意酷吏羅織罪名上告,將喬知之滅族。
(13)司仆少卿來俊臣倚勢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羅告其罪,矯稱敕以取其妻,前後羅織誅人,不可勝計。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自言才比石勒監察御史李昭德素惡俊臣,又嘗庭辱秋官侍郎皇甫丈備,二人共誣昭德謀反,下獄。
(13)司仆少卿來俊臣仗勢貪求女色,官民妻妾有漂亮的,千方百計奪取;有時指使人羅織罪名告發某人,然後假傳太后命令奪取他的妻妾,前後羅織罪名殺人無法計算。自宰相以下,他登記姓名按順序奪取他們的妻妾。他自稱才能可比石勒。監察御史李昭德一貫憎惡來俊臣,又曾經在朝廷侮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備。這二人便共同誣告李昭德謀反,將他逮捕入獄。
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盜國權,河東人衛遂忠告之。諸武及太平公主恐懼,共發其罪,系獄,有司處以極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貪暴,國之元惡,不去之,必動搖朝廷。”太后游苑中,吉頊執轡,太后問以外事,對曰:“外人唯怪來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有功於國,朕方思之。”頊曰:“於安遠告虺貞反,既而果反,今止為成州司馬。俊臣聚結不逞,誣構良善,贓賄如山,冤魂塞路,國之賊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來俊臣想羅織罪名誣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想誣告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希望藉此竊取國家權力,河東人衛遂忠告發他。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恐懼,共同揭發他的罪惡,將他關進監獄,有關部門判處他死刑。太后想赦免他,處死的奏章送上已經三天,仍不批下。王及善說:“來俊臣兇殘狡猾,貪婪暴虐,是國家的大惡人,不除掉他,必然動搖朝廷。”太后遊覽宮廷園林時,吉頊牽馬,太后向他詢問宮外的事情,他回答說:“外邊的人只奇怪處死來俊臣的奏章沒有批下來。”太后說:“來俊臣有功於國家,我正在考慮這件事。”吉頊說:“於安遠告虺貞謀反,後來真的反了,於安遠現在只任成州司馬。來俊臣聚集為非作歹的人,誣陷好人,貪贓受賄的財物堆積如山,被他冤屈而死的鬼魂滿路,是危害國家的壞人,有什麼可憐惜的!”太后於是批准處死他。
丁卯,昭德、俊臣同棄市,時人無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爭啖俊臣之肉,斯須而盡,抉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惡之,乃下制數其罪惡,且曰:“宜加赤族之誅,以雪蒼生之憤,可準法籍沒其家。”士民皆相賀於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丁卯(初三日),李昭德來俊臣一同在鬧市被處死並暴屍,當時人無不痛惜李昭德,而為處死來俊臣拍手稱快。仇家爭相吃來俊臣的肉,片該之間便吃光,挖眼睛,剝麵皮,剖腹取心,展轉踐踏成泥。太后知道天下人憎恨他,才下詔指責他的罪惡,而且說:“應該誅滅他全家族,以伸雪百姓的憤恨,可依法查抄他的家產。”官吏和百姓在路上相見時都互相慶賀說:“今後睡覺的人背部才可以貼著蓆子了。”
俊臣以告綦連耀功,賞奴婢十人。俊臣閱司農婢,無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家有細婢,善歌舞,欲得以為賞口,乃使人誣告斛瑟羅反。諸酋長詣闕割耳面訟冤者數十人。會俊臣誅,乃得免。
來俊臣因告發綦連耀有功,太后賞給他奴婢十人。來俊臣查看司農寺管轄的官奴婢,沒有合意的,因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家有小婢,善於歌舞,來俊臣想獲得她充作賞賜的奴婢,便指使人誣告斛瑟羅謀反。各酋長到宮門前闕樓下割耳劃臉為他訴冤的有數十人。遇到來俊臣被處死,斛瑟羅才幸免於難。
俊臣方用事,選司受其屬請不次除官者,每銓數百人。俊臣敗,侍郎皆自首。太后責之,對曰:“臣負陛下,死罪!臣亂國家法,罪止一身;違俊臣語,立見滅族。”太后乃赦之。
來俊臣還掌權的時候,每次銓選,吏部受他囑託越級授官的有數百人。來俊臣垮台後,侍郎都向朝廷自首。太后責備他們,他們說:“我們辜負陛下,該當死罪!但我們擾亂國家法度,只加罪於自身;我們如果違抗來俊臣的意旨,立即滅族。”太后於是赦免他們。
上林令侯敏素諂事俊臣,其妻董氏諫之曰:“俊臣國賊,指日將敗,君宜遠之。”敏從之。俊臣怒,出為武龍令。敏欲不往,妻曰:“速去勿留!”俊臣敗,其黨皆流嶺南,敏獨得免。
上林令侯敏一貫巴結奉承來俊臣,他妻子董氏規勸他說:“來俊臣是危害國家的壞人,不久將失敗,你應當離他遠些。”侯敏聽從她的意見。來俊臣因此大怒,調他出任武龍縣令,他不想去。他妻子說:“快去,不要逗留!”來俊臣失敗後,他的黨羽都流放嶺南,只有侯敏倖免。
太后征於安遠為尚食奉御,擢吉頊為右肅政中丞。
太后徵召於安遠為尚食奉御,提升吉頊為右肅政中丞。
(14)以檢校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平章事。
(14)朝廷任命檢校夏官侍郎宗楚客為同平章事。
(15)武懿宗軍至趙州,聞契丹將駱務整數千騎將至冀州,懿宗懼,欲南遁。或曰:“虜無輜重,以抄掠為資,若按兵拒守,勢必離散,從而擊之,可有大功。”懿宗不從,退據相州,委棄軍資器仗甚眾。契丹遂屠趙州
(15)武懿宗領軍至趙州,聽說契丹將領駱務整的數千騎兵將到冀州,武懿宗畏懼,想向南逃跑。有人說:“敵人沒有輜重,靠搶掠作給養,我們若屯兵拒守,他們勢必瓦解,然後乘機進擊,可獲得大的成功。”武懿宗不同意,退守相州,丟棄軍用物資和武器很多。契丹於是在趙州城進行大屠殺。
甲午,孫萬榮為奴所殺。
甲午(三十日),契丹孫萬榮被家奴殺死。
萬榮之破王孝傑也,於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險築城,留其老弱婦女,所獲器仗資財,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襲其後,遣五人至黑沙,語默啜曰:“我已破王孝傑百萬之眾,唐人破膽,請與可汗乘勝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賜以緋袍。二人後至,默啜怒其稽緩,將殺之,二人曰:“請一言而死。”默啜問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殺前三人而賜二人緋,使為鄉導,發兵取契丹新城,殺所獲涼州都督許欽明以癸天;圍新城三日,克之,盡俘以歸。使乙冤羽馳報萬榮。
孫萬榮打敗王孝傑後,在柳城西北四百里處憑藉險要地勢築城,留下老弱、婦女和所繳獲的武器資財,派他的妹夫乙冤羽留守,自己領精兵侵擾幽州。他恐怕突厥阿史那默啜襲擊他的背後,便派五個人到黑沙,對阿史那默啜說:“我已打敗王孝傑的百萬大軍,唐朝人已被嚇破了膽,請與您乘勝共同攻取幽州。”其中三人先到,阿史那默嗓高興,賜給他們紅袍。二人後到,阿史那默啜因他們遲緩拖延而發怒,要殺死他們。這二人說:“請進一言而後再死。”阿史那默啜問為什麼,二人報告了契丹的真實用意。阿史那默啜於是殺死先到的三個人,賜給後到的二人紅袍,讓他們充當嚮導,發兵進取契丹所築新城,殺死被他們俘虜的原唐朝涼州都督許欽明祭天;突厥包圍新城,三天后攻陷,全部俘虜該城的契丹人,讓乙冤羽迅速報告孫萬榮新城失守的訊息。
時萬榮方與唐兵相持,軍中聞之,懼。奚人叛萬榮,神兵道總管楊玄基擊其前,奚兵擊其後,獲其將何阿小。萬榮軍大潰,帥輕騎數千東走。前軍總管張九節遣兵邀之於道,萬榮窮蹙,與其奴逃至潞水東,息於林下,嘆曰:“今欲歸唐,罪已大。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將安之乎!”奴斬其首以降,梟之四方館門。其餘眾及奚、皆降於突厥
當時孫萬榮正與唐兵對峙,軍中聽到新城失守的訊息,震驚不安,奚人背叛孫萬榮,神兵道總管楊玄基攻擊他前面,奚人攻擊他後面,俘獲他的將領何阿小。孫萬榮軍潰散,孫萬榮率輕騎數千向東逃走。唐前軍總管張九節派兵在中途截擊,孫萬榮走投無路,與家奴逃至潞水東邊,在樹林下休息,嘆息說:“現在想歸降唐朝,罪惡已大。歸降突厥是死,歸降新羅也是死。將向何處去呢!”家奴砍下他的腦袋向唐朝投降,他的腦袋被掛在四方館門前示眾。他的餘眾及奚人、人都向突厥投降。
(16)戊子,特進武承嗣春官尚書武三思並同鳳閣鸞台三品。
(16)戊子(二十四日),特進武承嗣春官尚書武三思並任同鳳閣鸞台三品。
(17)辛卯,制以契丹初平,命河內王武懿宗、婁師德魏州刺史狄仁傑分道安撫河北。懿宗所至殘酷,民有為契丹所協從復來歸者,懿宗皆以為反,生刳取其膽。先是,何阿小嗜殺人,河北人為之語曰:“唯此兩何,殺人最多。”
(17)辛卯(二十七日),太后下令,因契丹剛平定,命河內王武懿宗、婁師德魏州刺史狄仁傑分路到黃河以北各地安頓撫恤百姓。河內王武懿宗所到之處使用刑法非常殘酷,百姓有被迫跟從契丹而後又回來的,武懿宗都認為是反叛,將他們活活剖腹取膽。這以前,契丹何阿小好殺人,這時候黃河以北的人就說:“唯此兩何,殺人最多。”
(18)秋,七月,丁酉,昆明內附,置竇州
(18)秋季,七月,丁酉(初三),昆明歸附唐朝,唐朝在該地設定竇州
(19)武承嗣武三思並罷政事。
(19)武承嗣、武三思一起罷除相職。
(20)庚午,武攸宜幽州凱旋。武懿宗奏河北百姓從賊者請盡族之,左拾遺王求禮庭折之曰:“此屬素無武備,力不勝賊,苟從之以求生,豈有叛國之心!懿宗擁強兵數十萬,望風退走,賊徒滋蔓,又欲委罪於草野詿誤之人,為臣不忠,請先斬懿宗以謝河北!”懿宗不能對。司刑卿杜景儉亦奏:“此皆脅從之人,請悉原之。”太后從之。
(20)庚午(二十四日),武攸宜從幽州凱旋。武懿宗奏請將黃河以北跟從契丹的百姓全部滅族,左拾遺王求禮在朝廷駁斥他說:“這些百姓從來沒有武裝,沒有力量打敗敵人,一時順從敵人以求生存,哪裡有叛國的用心!武懿宗擁有強兵數十萬,看到敵人的氣勢就退走,結果使敵人的勢力蔓延,他又想把罪過推卸給民間受連累的人,這是作臣下的不忠,請先斬武懿宗以向黃河以北的百姓致歉!”武懿宗啞口無言。司刑卿杜景儉也上奏說:“這些百姓都是被迫跟從契丹的,請全部原諒他們。”太后聽從他的意見。
(21)八月,丙戌,納言姚坐事左遷益州長史,以太子宮尹豆盧欽望為文昌右相、鳳閣鸞台三品。
(21)八月,丙戌(二十三日),納言姚因事獲罪降職為益州長史。朝廷任命太子宮尹豆盧欽望為文昌右相、鳳閣鸞台三品。
(22)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大赦,改元。
(22)九月,壬辰(疑誤),太后合祭於通天宮,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
(23)庚戌,婁師德守納言。
(23)庚戌(十七日),婁師德代理納言。
(24)甲寅,太后謂侍臣曰:“頃者周興、來俊臣按獄,多連引朝臣,雲其謀反;國有常法,朕安敢違!中間疑其不實,使近臣就獄引問,得其手狀,皆自承服,朕不以為疑。自興、俊臣死,不復聞有反者,然則前死者不有冤邪?”夏官侍郎姚元崇對曰:“自垂拱以來坐謀反死者,率皆興等羅織,自以為功。陛下使近臣問之,近臣亦不自保,何敢動搖!所問者若有翻覆,懼遭慘毒,不若速死。賴天啟聖心,興等伏誅,臣以百口為陛下保,自今內外之臣無復反者;若微有實狀,臣請受知而不告之罪。”太后悅曰:“時宰相皆順成其事,陷朕為淫刑之主;聞卿所言,深合朕心。”賜元崇錢千緡。
(24)甲寅(二十一日),太后對身邊的大臣說:“近期以來周興來俊臣審理案件,多牽連朝廷大臣,說他們謀反;國家有固定的法律,朕怎么敢違反!有時懷疑它不真實,指派親信大臣到監獄提問,得到犯人的自供狀,都是自己承認的,朕便不加懷疑。自從周興、來俊臣死後,不再聽說有謀反的人,這樣看來,以前被處死的人不是有冤枉嗎?”夏官侍郎姚元崇回答說:”自垂拱年間以來因謀反罪被處死的人,大概都是由於周興等羅織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勞造成的。陛下派親近大臣去查問,這些親近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裡還敢動搖他們的結論!被問的人如果翻供,又懼怕慘遭毒刑,與其那樣不如早死。仰賴上天啟迪聖心,周興等被誅滅,我以一家百口人的生命向陛下擔保,今後朝廷內外大臣不會再有謀反的人;若稍有謀反的事實,我願承受知而不告的罪過。”太后高興地說:“以前的宰相都順著周興他們,使他們得逞,貽誤朕成為濫用刑罰的君主;聽到你說的話,很合朕心意。”於是賞賜姚元崇錢一千緡。
時人多為魏元忠訟冤者,太后復召為肅政中丞。元忠前後坐棄市流竄者四。嘗侍宴,太后問曰:“卿往者數負謗,何也?”對曰:“臣猶鹿耳,羅織之徒欲得臣肉為羹,臣安所避之!”
當時有很多人為魏元忠訴冤,太后又召回他擔任肅政中丞。魏元忠前後被判處死刑和流放共有四次。有一次曾陪從太后宴飲,太后問他:“你從前多次蒙受誹謗,為什麼?”回答說:“我好比鹿,羅織罪名的人想得到我的肉作羹,我如何能躲過他們!”
(25)冬,閏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傑為鸞台侍郎,司刑卿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並同平章事。
(25)冬季,閏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傑為鸞台侍郎,司刑卿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一併任同平章事。
仁傑上疏以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東拒滄海,西阻流沙,北橫大漠,南阻五嶺,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紀,聲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國家盡兼之矣。詩人矜薄伐於太原,美化行於江、漢,則三代之遠裔,皆國家之域中也。若乃用武方外,邀功絕域,竭府庫之實以爭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增賦,獲其土不可耕織,苟求冠帶遠夷之稱,不務固本安人之術,此秦皇、漢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王之事業也。始皇窮兵極武,務求廣地,死者如麻,致天下潰叛。漢武征伐四夷,百姓困窮,盜賊蜂起;末年悔悟,息兵罷役,故能為天所。近者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調發日加,百姓虛弊。今關東饑饉,蜀、漢逃亡,江、淮已南,徵求不息,人不復業,相率為盜,本根一搖,憂患不淺。其所以然者,皆以爭蠻貊不毛之地,乖子養蒼生之道也。昔漢元納賈捐之之謀而罷朱崖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棄車師之田,豈不欲慕尚虛名,蓋憚勞人力也。近貞觀中克平九姓,立李思摩為可汗,使統諸部者,蓋以夷狄叛則伐之,降則撫之,得推亡固存之義,無遠戍勞人之役,此近日之令曲,經邊之故事也。竊謂宜立阿史那斛瑟羅為可汗,委之四鎮,繼高氏絕國,使守安東。省軍費於遠方,並甲兵於塞上,使夷狄無侵侮之患則可矣,何必窮其窟穴,與螻蟻校長短哉!但當敕邊兵,謹守備,遠斥候,聚資糧,待其自致,然後擊之。以逸待勞則戰士力倍,以主御客則我得其便,堅壁清野則寇無所得;自然二賊深入則有顛躓之慮,淺入必無寇獲之益。如此數年,可使二虜不擊而服矣。”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狄仁傑上疏認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東邊抵達滄海,西邊阻隔流沙,北邊橫著大沙漠,南邊阻隔著五嶺,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開中原和外夷的險阻。從典籍記載看,聲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國家都已經全部兼併了。詩人誇耀周宣王北伐到達太原、周文王美好的教化推行於江、漢流域,可見三代邊遠的地方,現在都成為國家的內地了。若還用武於境外之地,求取功利於極遠的地方,耗盡府庫的積蓄去爭奪貧脊不毛之地,得到那裡的人民不能增加賦稅收入,得到那裡的土地不可以耕種紡織,姑且追求使遠夷成為文明之邦的名聲,而不致力於鞏固根本、安定百姓的辦法,這是秦始皇、漢武帝所推行的方針,不是五帝、三王的事業。秦始皇不斷濫用武力,追求擴大疆土,死人極多,以致天下崩潰,人民造反。漢武帝征伐四夷,使得百姓窮困,盜賊蜂擁而起;晚年悔悟,停止軍事行動,罷除徭役,所以能得到上天保。近來國家每年頻繁出兵,耗費日益增大,西邊戍守四鎮,東邊戍守安東,徵兵日益增加。百姓空虛疲乏。現在潼關以東地區饑荒,蜀、漢地區百姓逃亡,江、淮以南,徵稅不停,百姓不能從事生產,便會相隨作強盜,根本一發生動搖,憂患不淺。所以形成這種狀況,都因為爭奪蠻貊的貧脊之地,背離了愛撫養育百姓的道理。從前漢元帝採納賈捐之的計謀而取消朱崖郡,漢宣帝用魏相的策略而放棄車師的田地,他不是不想崇尚虛名,而是恐怕耗費人力的緣故。近世貞觀中期,平定突厥九姓,立李思摩為可汗,讓他統轄各部族的原因,就是當夷狄反叛則應討伐他們,降伏則應安撫他們,這符合應當滅亡的就推倒它、應當存在的就鞏固它的道理,可使國家沒有因戍守邊遠地區而勞民的征役。這就是近期國家的規章,經略邊疆的先例。我以為應該立阿史那斛瑟羅為可汗,委託給他四鎮,恢復已滅亡的高麗國,讓它的國王高氏鎮守安東。我們可以節省戍守遠方的軍費,集中兵力於邊塞上,讓夷狄沒有越境侵侮的禍患就可以了,何必窮追他們藏身的巢穴,與螻蟻之輩較量長短呢!只應當命令邊境士兵謹慎設防,向遠處派遣偵察人員,積聚物資糧食,等到敵人來進攻,然後才給以還擊。以逸待勞則戰士的戰鬥力就會倍增,以主人防禦客人則我方就能獲得便利,堅壁清野則敵人便得不到什麼;結果突厥和吐蕃人深入我方領土則有顛覆的憂慮,淺入必然得不到什麼好處。這樣堅持數年,便可以使突厥和吐蕃人不戰而自服了。”這事雖然沒有實行,但有識之士都認為他的意見正確。
(26)鳳閣舍人李嶠知天官選事,始置員外官數千人。
(26)鳳閣舍人李嶠主持天官銓選職官之事,開始設定員外官數千人。
(27)先是歷官以是月為正月,以臘月為閏。太后欲正月甲子朔冬至,乃下制以為“去晦仍見月,有爽天經。可以今月為閏月,來月為正月。”
(27)這以前,朝廷歷官以本月為正月,以臘月為閏月。太后想以正月甲子朔為冬至,便下詔以為“上月晦日仍然看見月亮,偏離天道常規。可以本月為閏月,下月為正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