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8年

總章元年(六六八)九月,唐乘高麗內亂,出兵討伐,費時二年多,終將其平定。乾封元年(六六六),高麗泉蓋蘇文死,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男生與弟男建、男產爭權、男生兵敗,派人向唐政府請求援兵。高宗乘高麗內亂之機,六月,任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兵前往救援,同時又命將軍龐同善薛仁貴等共同征討高麗。九月,龐同善大破男建的高麗軍,解男生之圍。高宗詔授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乾封二年正月,李績領軍攻克高麗新城,乘勝領兵追擊,一連攻克高麗16座城池。總章元年(六六八),李績領兵攻克高麗扶餘城。扶餘川等四十餘城陸續投降。軍隊乘勝攻克大行城,唐軍其餘部隊與李績會合,發兵至鴨綠柵,高麗軍迎戰,唐軍又大敗高麗軍,攻克辱夷城,進而圍攻平壤城,對峙一個多月,九月唐軍攻克平壤城,男建與高麗王藏同時被俘,。這次出兵二年多,唐軍共收高麗民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萬戶,凱旋班師回朝。十二月,高宗下詔,降高麗王藏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男產授司宰少卿;男建被流放黔州;男生授右衛大將軍,唐軍各級將領均有賞升,並設安東都護府統轄高麗之地。

基本介紹

年表,大事,

年表

唐軍平定高麗
總章元年(六六八)九月,唐乘高麗內亂,出兵討伐,費時二年多,終將其平定。乾封元年(六六六),高麗泉蓋蘇文死,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男生與弟男建、男產爭權、男生兵敗,派人向唐政府請求援兵。高宗乘高麗內亂之機,六月,任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兵前往救援,同時又命將軍龐同善薛仁貴等共同征討高麗。九月,龐同善大破男建的高麗軍,解男生之圍。高宗詔授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乾封二年正月,李績領軍攻克高麗新城,乘勝領兵追擊,一連攻克高麗16座城池。總章元年(六六八),李績領兵攻克高麗扶餘城。扶餘川等四十餘城陸續投降。軍隊乘勝攻克大行城,唐軍其餘部隊與李績會合,發兵至鴨綠柵,高麗軍迎戰,唐軍又大敗高麗軍,攻克辱夷城,進而圍攻平壤城,對峙一個多月,九月唐軍攻克平壤城,男建與高麗王藏同時被俘,。這次出兵二年多,唐軍共收高麗民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萬戶,凱旋班師回朝。十二月,高宗下詔,降高麗王藏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男產授司宰少卿;男建被流放黔州;男生授右衛大將軍,唐軍各級將領均有賞升,並設安東都護府統轄高麗之地。
賈言忠評遼東戰事
侍御史賈言忠奉使遼東送軍糧,乾封三年(六六八)二月還。高宗問高麗戰事,言忠畫高麗山川地形,預言高麗必平,言隋煬帝東征不克,系因國內人心離怨;太宗東征不克,系因高麗內亂未興。今高麗內訌,人心渙散,唐國富民強,有泉男生為嚮導,知己知彼,攻之必克。又評征遼諸將: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持軍嚴整,高侃忠果有謀,契苾何力統御有方,而李勣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眾將莫及。時以評論中肯。言忠河南洛陽人。先為萬年縣主簿,督營蓬萊宮,人斥其苛刻。高宗當廷責問,言忠辯解詳諦,擢為侍御史。後轉吏部員外郎,與吏部尚書李敬玄不和,貶邵州司馬。又失武懿宗之意,下獄幾死。後左除建州司戶參軍而卒。
改元總章
乾封三年(六六八)三月六日,以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赦天下,改元總章。明堂乃帝王宣教布政之地,入唐以來,屢有議論而無定製,至是略定。其時又分長安、萬年縣置乾封、明堂二縣,以示必立明堂。明年三月,詔定明堂,然詔下之後,眾議猶未決,又因饑饉,事遂不行。直至垂拱四年(六八八),明堂始建。
劉仁願乾封元年(六六六)十二月任卑列道行軍總管,率軍從陸路赴高麗參戰,失期未達。召仁願還,罪當誅,總章元年(六六八)八月赦流姚州(今雲南姚安以北)。
總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唐分高麗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以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鎮撫之。又擢高麗有功酋帥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共同治理。都護府轄境西起遼水,南盡高麗故土,東北據原依附高麗的靺鞨諸部地。
免懲逃亡軍士妻
唐征高麗,諸軍兵士多逃亡,時敕限期內自首,逾期及自首後再逃者身斬,妻子籍沒。太子上表,以為逃亡兵士,或因病落伍,或樵採時為高麗所掠,或因渡海漂沒,或戰中受傷,軍法嚴厲,同隊恐牽連獲罪,因此而逃。逃亡兵士之妻,一律沒官,情實可哀,請免逃亡兵士妻子配沒。總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從太子之請。
總章元年(六六八),楊弘武卒。弘武乃隋尚書令楊素弟岳之子。武德初(六一八)拜左千牛備身永徽中任吏部郎中,後任太子中舍人乾封元年(六六六)高宗封禪,弘武自荊州司馬擢拜司戎少常伯,奉旨補授吏部五品以上官。高宗責其授官多非其才,弘武曰:“臣妻剛悍,此皆妻子所囑託,不敢違抗。”以此譏高宗聽從武后之言。尋遷西台侍郎,乾封二年(六六七)授同東西台三品。弘武為政以清簡見稱。有二子:元亨元禧。元禧善醫術,後為武則天信任。張易之讒言:“楊素在隋有逆節,子孫不可用。”詔貶二人官。及易之被誅,二子始復官。
智儼
總章元年(六六八)十月二十九日,釋智儼卒。智儼乃華嚴宗二祖。俗姓趙,天水(今甘肅天水)人。隋仁壽二年(六0二)生。十二歲從沙門法順入至相寺,受法順高足達法教誨,又從梵僧學梵文。十四歲出家,從法常、僧辯學《攝大乘論》。二十歲受具足戒後,遍聽《四分》、《迦延》、《毗曇》、《成實》、《十地》、《地持》、《涅盤》等經論,又從名僧靜琳廣學徵心。儼以佛教經典派別繁多,難以遍學,乃於經藏前立誓,信手取之,得《華嚴經》第一卷,遂專攻華嚴,於智正法師處聽講。後探討慧光《華嚴經疏》。二十七歲著《華嚴經搜玄記》。所撰經論義疏共二十餘部,有《華嚴孔目章》四卷,《華嚴五十問答》二卷,《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金剛般若經略疏》二卷,《楞伽經注》七卷等。解釋華嚴本經要義,建立十玄緣起新說,華嚴宗至此教相、觀行粗備。智儼的華嚴思想體系受慧光別教一乘說、無盡緣起說及十地中六相義影響最大,主要思想乃十玄緣起。晚年弘宣教義,並親為皇儲講經。及卒,年六十七。門下弟子有薄塵、法藏、慧曉、懷齊、義湘、道成等人。法藏為華嚴三祖,華嚴宗實際創立人。義湘為新羅人,學成歸國後大弘斯經,為海東華嚴初祖。
詔焚《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乃西晉道士王浮所作,內容推尊道教,誣謗佛法,然所言過於荒誕,不堪佛徒駁難,李唐朝廷雖祖述老子,尊崇道教,亦不得不數次詔令銷毀焚棄。總章元年(六六八),高宗詔百僚僧道於百福殿議論該經,道士辭窮,高宗遂令蒐集天下《化胡經》焚棄,不許列入道藏。既而洛京恆道觀桓彥道等奏留,有詔仍令削除。此乃唐代第一次禁毀該經。第二次見於神龍元年(七0五)。此經今敦煌殘卷存第一、第十卷及其它卷殘部。

大事

(1)春,正月,壬子,以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
(1)春季,正月,壬子(二十七日),唐朝任命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
(2)二月,壬午,李等拔高麗扶餘城。薛仁貴既破高麗於金山,乘勝將三千人將攻扶餘城,諸將以其兵少,止之。仁貴曰:“兵不在多,顧用之何如耳。”遂為前鋒以進,與高麗戰,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
(2)二月,壬午(二十八日),李世等攻下高麗扶餘城。薛仁貴在金山打敗高麗兵後,率領三千人準備乘勝進攻扶餘城,諸將認為他兵少,阻止他。薛仁貴說:“兵不在多,看你如何使用罷了。”於是作為前鋒部隊前進,與高麗兵交戰,獲得大勝利,殺死和俘虜萬餘人,於是攻下扶餘城。扶餘川中的四十餘城都望風請求投降。
侍御史洛陽賈言忠奉使遼東還,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對曰:“隋煬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怨故也;先帝東征而不克者,高麗未有釁也。今高藏微弱,權臣擅命,蓋蘇文死,男建兄弟內相攻奪,男生傾心內附,為我鄉導,彼之情偽,靡不知之。以陛下明聖,國家富強,將士盡力,以乘高麗之亂,其勢必克,不俟再舉矣。且高麗連年饑饉,妖異屢降,人心危駭,其亡可翹足待也。”上又問:“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斗,而持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何力沉毅能斷,雖頗忌前,則有統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也。”上深然其言。
侍御史洛陽人賈言忠奉命出使從遼東返回,唐高宗向他詢問軍事情況,他回答說:“高麗必定能平定。”唐高宗問:“你怎么知道?”他說:“隋煬帝東征而不成功,是因為人心離散怨恨的緣故;先帝東征而不成功,是因為高麗本身未出現破綻。現在高藏微弱,掌握朝政的大臣專權;泉蓋蘇文死後,泉男建兄弟自相攻擊爭奪,泉男生傾心歸附唐朝,充當我軍嚮導,他們的虛實,我們都知道。依靠陛下的明聖,國家的富強,壯士的盡力,來乘高麗的內亂,必然一舉取得勝利,無須等待第二次了。而且高麗連年饑荒,不祥的災異一再出現,人心危懼,它的滅亡,頃刻間即可到來。”唐高宗又問他:“在遼東的諸位將領誰最稱得上德才兼備?”回答說:“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擅長戰鬥,但治軍嚴整;高侃以勤儉要求自己,忠誠果斷而有謀略;契何力沉著堅毅而能決斷,雖很妒忌比自己強的人,但有統率指揮才能;然而日夜小心,忘記個人而憂慮國家,他們誰也比不上李世。”唐高宗很同意他的意見。
泉男建復遣兵五萬人救扶餘城,與李等遇於薛賀水,合戰,大破之,斬獲三萬餘人,進攻大行城,拔之。
泉男建又派遣五萬士兵救援扶餘城,與李世等遭遇於薛賀水。雙方交戰,唐兵大勝,殺死和俘虜三萬餘人,又進攻大行城,攻下了它。
(3)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3)朝廷討論有關明堂的各種制度大體已定。三月,庚寅(初六),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
(4)戊寅,上幸九成宮
(4)戊寅(疑誤),唐高宗來到九成宮。
(5)夏,四月,丙辰,彗星見於五車。上避正殿,減常膳,撤樂。許敬宗等奏請復常,曰:“彗見東北,高麗將滅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謫見於天,豈可歸咎小夷!且高麗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許。戊辰,彗星滅。
(5)夏季,四月,丙辰(初二),彗星出現於五車星座。唐高宗迴避正殿,減少日常膳食,撤除音樂歌舞。許敬宗等人上奏請求恢復平常的狀況,說:“彗星出現大東北,是高麗將滅亡的預兆。”唐高宗說:“這是上天譴責朕不施恩德,怎么可以把過失推給小國!而且高麗的百姓,也是朕的百姓。”他不同意許敬宗等的奏請。戊辰(十四日),彗星消失。
(6)辛巳,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楊弘武薨。
(6)辛巳(二十七日),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楊弘武去世。
(7)八月,辛酉,卑列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劉仁願坐征高麗逗留,流姚州
(7)八月,辛酉(初九),卑列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劉仁願因征高麗逗留不進而獲罪,流放姚州。
(8)癸酉,車駕還京師。
(8)癸酉(二十一日),唐高宗回京師長安。
(9)九月,癸巳,李拔平壤。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契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軍繼之,圍平壤月余,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降,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縱兵登城鼓譟,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
(9)九月,癸巳(十二日),李世攻下平壤。李世攻克大行城後,從不同路線前進的各軍都同他會合,推進到鴨綠柵。高麗發兵抵抗,李世等奮力進擊,把他們打得大敗,追擊二百餘里,攻下辱夷城,其他各城敵人棄城逃跑和投降的接連不斷。契何力先領兵來到平壤城下,李世軍接著到達,包圍平壤一個多月後,高麗王高藏派遣泉男產率首領九十八人,打著白旗到李世軍前投降。李世以禮接待他們。泉男建仍然閉門抵抗,不斷派兵出戰,但都失敗了。泉男建把軍事委託給僧人信誠,信誠秘密派人找李世,請求作內應。過了五天,信誠打開城門,李世發兵登城吶喊,焚燒城四角,泉男建自殺沒有死,被俘虜。高麗全部平定。
(10)冬,十月,戊午,以烏荼國婆羅門盧迦逸多為懷化大將軍。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藥,上將餌之。東台侍郎郝處俊諫曰:“修短有命,非藥可延。貞觀之末,先帝服那羅邇娑婆寐藥,竟無效;大漸之際,名醫不知所為,議者歸罪娑婆寐,將加顯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鑒不遠,願陛下深察。”上乃止。
(10)冬季,十月,戊午(初七),唐朝任命烏荼國婆羅門盧迦逸多為懷化大將軍。盧迦逸多聲稱能配製長生不老藥,唐高宗準備服用。東台侍郎郝處俊進諫說:“人的壽命長短,命中注定,不是藥能延長的。貞觀末年,先帝服那羅邇娑婆寐配的藥,終於沒有效果;病危的時候,名醫也束手無策,朝中議事的人,把罪責歸於那羅邇娑婆寐,準備公開將他處死,因恐怕戎狄取笑而沒有這樣做。前頭的鑑戒不遠,希望陛下深入省察。”唐高宗便決定不服這種藥。
(11)李將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獻於昭陵,具軍容,奏凱歌,入京師,獻於太廟。十二月,丁巳,上受俘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以泉男產為司宰少卿,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衛大將軍。李以下,封賞有差。泉男建流黔中,扶餘豐流嶺南。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置安東都護府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參理。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11)李世將回到長安,唐高宗命令他先將高藏等獻到昭陵,然後整齊軍隊儀容,奏著凱歌,進入京師長安,到太廟獻俘。十二月,丁巳(初七),唐高宗在含元殿接受獻俘。因高藏並不掌握國家實權,唐高宗赦免了他的罪行,並任命他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任命泉男產為司宰少卿,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衛大將軍。唐將自李世以下,都各有不同第次的封賞。泉男建流放黔中,扶餘豐流放嶺南。將高麗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平壤設定安東都護府以統轄全境,選拔有功的高麗族首領擔任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共同治理。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人鎮守安撫安東。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為亞獻。己巳,謁太廟。
丁卯(十七日),唐高宗在南郊祭天,報告已平定高麗,讓李世當第二個進獻祭品的人;己巳(十九日),拜謁太廟。
(12)渭南尉劉延,弱冠登進士第,政事為畿縣最。李謂之曰:“足下春秋甫爾,遽擅大名,宜稍自貶抑,無為獨出人右也。”
(12)渭南尉劉延,年少即成進士,政績在京師長安近畿各縣中最突出。李世對他說:“您才這么年輕,很快就有大名聲,應該自己稍加抑制,用不著獨出眾人之上。”
(13)時有敕,征遼軍士逃亡,限內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斬,妻子籍沒。太子上表,以為:“如此之比,其數至多:或遇病不及隊伍,怖懼而逃;或因樵採為賊所掠;或渡海漂沒;或深入賊庭,為所傷殺。軍法嚴重,同隊恐並獲罪,即舉以為逃,軍旅之中,不暇勘當,直據隊司通狀關移所屬,妻子沒官,情實可哀。《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伏願逃亡之家,免其配沒。”從之。
(13)當時唐高宗有命令,征遼部隊中逃亡的軍士,在規定期限內不自首或自首後又逃亡的,本人要處死,妻子兒女要沒收入官府為奴婢。太子上表,以為:“這樣追查起來,人數太多:有人因生病趕不上隊伍,畏懼而逃亡;有人因外出打柴草被敵人俘虜;有人在渡海時落水失蹤;有人深入敵方陣地被殺或受傷。因軍法嚴厲,同隊的人怕一起獲罪,即報告他們逃亡,戰爭中沒有時間去核實,直接根據隊長的通報,轉告軍士所屬的地方官府,他們的妻子兒女即被沒收入官府,情狀實在值得哀憐。《書經》說:‘與其殺無罪的人,寧可對不守正法的人失於治罪。’懇切希望對逃亡之家,免除籍沒發配的處罰。”唐高宗聽從他的意見。
(14)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右相
(14)甲戌(二十四日),唐朝任命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守右相。
(15)是歲,京師及山東、江、淮旱,飢。
(15)本年,京師長安及崤山以東、江、淮流域發生旱災,出現饑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